寶寶一歲九個月了,最近特別愛扔東西,怎麼辦?

辛桐寶寶


親愛的家長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我想請家長自己思考一下是否孩子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

1⃣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有一個很重要的敏感期叫手臂敏感期💪,手臂敏感期出現的時間段是在6—10個月左右,這個時間段孩子就會特別喜歡扔東西,扔東西是一種正常反應,孩子扔東西更多的是覺得比較新奇,以及看到父母撿東西非常有意思,並且會露出呲牙咧嘴或者其他的表情,孩子會非常喜歡,這個時候孩子扔東西也能鍛鍊寶寶的手臂力量,為之後的爬行做準備,但是很多家長會非常反感孩子扔東西,因為家長會非常累,所以就會直接吵孩子,但是如果這個敏感期沒有很好的度過的話,孩子的敏感期也會推遲。

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多陪一陪寶寶,多做一些親子活動,比如投球,扔垃圾等,來幫助幼兒度過“延遲的敏感期”。

2⃣另外的話,1—3歲的寶寶特別愛模仿,有一個敏感期叫“模仿敏感期”,這時候我們就要看看我們家中成員是否有出現特別愛扔東西的現象,或者說父母在爭吵,在吵架的時候,愛摔東西,如果非常愛扔東西,我們家長就要先從自身做起,給寶寶做一個好的榜樣。來不斷的改掉寶寶的壞毛病。

3⃣我們家長要思考一下,就是孩子喜歡扔東西,是不是家長的態度造成的,有一句話說的好:你想培養什麼樣的孩子,你就怎樣做,家長有沒有出現當孩子出現扔東西的現象時,是高興的,並且在這個時候會誇讚寶寶真棒!另外的話,有沒有出現家長特別忙,或者說非常愛玩手機,愛打遊戲,常常忽略自己的寶寶,但是隻要寶寶一扔東西,家長就會吵寶寶,或者關注他,即使吵他,他也會覺得你是在關注他,和他交流,有沒有這種情況。

如果有這種情況,請父母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態度,多陪伴孩子,當孩子有正向行為時,父母要給予關注,並鼓勵,並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多進行親子游戲,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一定要多一些“高質量的陪伴”。

4⃣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單純性的寶寶養成的這種不良習慣,我們父母要進行及時指導,教會孩子正確的方式並及時糾正。

這一種情況較少,因為孩子年齡段比較小,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家長的態度影響孩子了這種行為,如果孩子大了還這樣,當孩子扔東西的時候,請不要有任何語言或者表情上的不滿,扔就扔去,也不給她撿,也不訓斥她。採用冷處理的方式,一段時間後,寶寶這個習慣就會慢慢改掉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們!我們一起加油😊


豆豆育兒姐


首先不要過於干涉寶寶的這一行為

扔東西遊戲”符合寶寶的心理發展水平

 1.遊戲是由兒童心理特點所決定,各個發展階段的寶寶,都有屬於他們的不同的遊戲行為。然而對於1歲左右的寶寶而言,扔東西也只是其中一個與其心理發展水平正好吻合的遊戲。家長千萬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與標準來衡量寶寶的做法,不要認為只有玩搖鈴、躲貓貓等你可以接受並理解的活動才稱得上是遊戲。其實,遊戲的主人是寶寶,他們可不希望玩一些成年人設計好的遊戲的,他們希望玩那種由自己發展起來,成年人看上去可能並不符合邏輯,但是寶寶卻非常樂於玩的遊戲。同時,成年人也不應該剝奪寶寶的自主權,阻止寶寶玩他們的自發遊戲,因為這些遊戲,正是發展兒童創造力、想像力以及思維力的最初源泉。

2.“扔東西遊戲”能讓寶寶感知世界

 小嬰兒的感知是籠統而片面,認識是膚淺而表面。他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是依賴於感知印象的,因此寶寶會通過不厭其煩、樂此不疲的重複同一種動作、同一種行為來加深對外界事物的感覺、知覺和認知。也許成年人會非常煩惱,為什麼寶寶可以不厭其煩的重複著扔東西這個動作。其實,連續扔東西也屬於寶寶感知世界的其中一個過程。而且,這種重複動作聯結著寶寶與你之間的相互關係,自然形成了一種互動,寶寶正是在這種重複的過程中感知著與父母的關係,發展著與父母的親子感情的。

3.“扔東西遊戲”能鍛鍊寶寶的能力

 寶寶的這種重複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鍛鍊了抓握、找尋、手眼協調、溝通等能力,因此,這種嬰兒遊戲蘊藏著教育契機,應該受到你的重視與配合,並加以順勢引導寶寶對於以下衍生知識的掌握:扔在地板上的物品會發出聲響;小球球掉在地板上會彈起來;寶寶把什麼東西扔到地板上了?媽媽找一找。媽媽撿起來。

4.

“扔東西遊戲”是小遊戲,大意義

 “嬰兒遊戲”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在生活中,時時有遊戲,處處有遊戲。“嬰兒遊戲”能幫助寶寶積累豐富的感覺印象,有助於認知能力的發展。寶寶在不斷重複的遊戲動作中,將短時記憶變為長時記憶的儲存,逐漸獲得“客體永久性”、“人的永存性”,以及對物理世界各種物體、各種環境的認識,這些都奠定了日後進一步認知發展的基礎。

 “嬰兒遊戲”讓寶寶體驗了初步的交往關係,聯結了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繫,有助於寶寶個性的發展。“嬰兒遊戲”是在寶寶與父母的交往過程中進行的,父母在遊戲中的態度與方式潛移默化在寶寶的頭腦中留下了最初的痕跡。在“嬰兒遊戲”中,寶寶與父母通過眼神交流、身體接觸等溝通,滿足了寶寶情感的需求與情緒的發展,親子關係得到進一步強化。而且,父母對嬰兒遊戲的積極應答反過來又可以激發寶寶的積極反應,使其產生信心感與滿足感。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為寶寶形成開朗活潑的個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他姓王622


寶寶到了這個階段會愛亂扔東西,家長可能會生氣,其實應該開心才對,因為這種行為說明寶寶大腦正在快速發育。寶寶會故意把桌子上面的東西扔在地上,或者在床上玩耍時,將玩具丟到床下,這些行為不是因為寶寶故意調皮;而是因為寶寶開始注意到自己的力量了,在發現自己可以將一樣東西扔遠之後,出於好奇心的驅使,他們會樂此不疲地開始嘗試扔各種東西,這對他們來說是益智遊戲。大人可以拿一些不易破碎的東西,然後安排一片區域,引導孩子把玩具以扔的形式進行分類,告訴他要在規定的區域內才能玩這個遊戲,其他地方不能亂,會很危險[微笑][微笑]


李玫瑾幼兒教育


題主說得對!確實有可能是敏感期來了。

首先了解孩子做出此行為的原因

1.孩子的敏感期;

2.孩子通過模仿而學習的;

3.孩子進行挑戰性行為,即知道做這件事情,父母會有什麼反應。

4.做這件事情引發孩子的探索,發現這件事的趣味性。

解決方法

我們可以多做一些遊戲幫助過度,如扔沙包、扔球等等跟扔有關的事情,並且需要設定規則什麼東西可以扔,將這件事情的趣味性投射到正確、可操作的事情上就好。

在語言溝通上,保持“溫柔而堅定”的原則,不否定孩子的行為,不說否定語言,而是針對孩子的行為理解並引導正確的做法,將這種探索和好奇轉移到另一件同樣可以獲得需求的事情上。

當我們滿足了孩子,孩子出現這個現象的頻率也會越來越低。

具體的案例

我女兒一歲六個月,每次吃飯,就不斷地將食物扔下餐椅。我們說了她好多次,從好聲好氣講到發脾氣了,但是並沒有什麼效果,該怎麼辦?

扔食物也是扔東西的一種。

說起來,抓扔食物可以說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過程。但其實我們需要通過觀察,瞭解孩子比行為背後的原因,就很容易解決啦!

作為家長,要勤于思考孩子做出行為的原因,才可以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為什麼會抓扔食物?

1.孩子的探索之心——敏感期階段。

2.成人強迫孩子吃飯,導致孩子反抗心理。

3.用餐習慣有偏差,成人出現“哄”孩子吃飯的行為。

4.家庭教育方式不統一,如媽媽堅持餐桌禮儀的規則,而家裡其他人未能執行。

5.家裡未堅持規則,即有規則卻沒有堅持,便無效。讓孩子知道無論怎樣都會有飯吃。


猛獁MAMA


  遊戲是由兒童心理特點所決定,各個發展階段的寶寶,都有屬於他們的不同的遊戲行為。然而對於1歲左右的寶寶而言,扔東西也只是其中一個與其心理發展水平正好吻合的遊戲。家長千萬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與標準來衡量寶寶的做法,不要認為只有玩搖鈴、躲貓貓等你可以接受並理解的活動才稱得上是遊戲。其實,遊戲的主人是寶寶,他們可不希望玩一些成年人設計好的遊戲的,他們希望玩那種由自己發展起來,成年人看上去可能並不符合邏輯,但是寶寶卻非常樂於玩的遊戲。同時,成年人也不應該剝奪寶寶的自主權,阻止寶寶玩他們的自發遊戲,因為這些遊戲,正是發展兒童創造力、想像力以及思維力的最初源泉。

2/4

“扔東西遊戲”能讓寶寶感知世界

  小嬰兒的感知是籠統而片面,認識是膚淺而表面。他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是依賴於感知印象的,因此寶寶會通過不厭其煩、樂此不疲的重複同一種動作、同一種行為來加深對外界事物的感覺、知覺和認知。也許成年人會非常煩惱,為什麼寶寶可以不厭其煩的重複著扔東西這個動作。其實,連續扔東西也屬於寶寶感知世界的其中一個過程。而且,這種重複動作聯結著寶寶與你之間的相互關係,自然形成了一種互動,寶寶正是在這種重複的過程中感知著與父母的關係,發展著與父母的親子感情的。

3/4

“扔東西遊戲”能鍛鍊寶寶的能力

  寶寶的這種重複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鍛鍊了抓握、找尋、手眼協調、溝通等能力,因此,這種嬰兒遊戲蘊藏著教育契機,應該受到你的重視與配合,並加以順勢引導寶寶對於以下衍生知識的掌握:扔在地板上的物品會發出聲響;小球球掉在地板上會彈起來;寶寶把什麼東西扔到地板上了?媽媽找一找。媽媽撿起來。

4/4

“扔東西遊戲”是小遊戲,大意義

  “嬰兒遊戲”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在生活中,時時有遊戲,處處有遊戲。“嬰兒遊戲”能幫助寶寶積累豐富的感覺印象,有助於認知能力的發展。寶寶在不斷重複的遊戲動作中,將短時記憶變為長時記憶的儲存,逐漸獲得“客體永久性”、“人的永存性”,以及對物理世界各種物體、各種環境的認識,這些都奠定了日後進一步認知發展的基礎。

  “嬰兒遊戲”讓寶寶體驗了初步的交往關係,聯結了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繫,有助於寶寶個性的發展。“嬰兒遊戲”是在寶寶與父母的交往過程中進行的,父母在遊戲中的態度與方式潛移默化在寶寶的頭腦中留下了最初的痕跡。在“嬰兒遊戲”中,寶寶與父母通過眼神交流、身體接觸等溝通,滿足了寶寶情




遠赴人間月


嗨,我是豔陽,一個溫暖的繪本老師。

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


2歲左右的孩子,充滿的好奇和探索。

我們要來滿足孩子的需求。


1生活方面,多陪他去看好奇的實物,保證安全的提前下,讓他去觸摸一切實物,比如米、豆子、布、毛茸茸、等等,當然也有這方面的布書或者毛絨絨的書,也可以自制。感受重量,幫助他感受不同的重量,比如很輕的絨毛、很重的凳子。


2通過給孩子講述相關的繪本,比如《亂仍東西的幸運貓》。通過繪本故事來潛移默化告訴孩子,不能隨便扔東西,只有通過繪本故事,孩子才會有更多的思考。為什麼不能直接跟孩子說呢。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思維上是達不到預判的,比如你說:不吃等下飯就冷了,你不穿衣服會感冒~~~~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預判的,孩子做不到。


最後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很多的好奇,所以你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幫助他成長哦。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豔陽讀繪本


寶寶愛扔東西屬於正常現象,兒童為了獲取空間定向、位置定向的能力,所以拋扔物體,判定自己與空間之間的關係,是寶寶發育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一種現象。如果寶寶拋扔東西的現象逐漸增多,而且帶有一定的故意的性質,應該進行行為矯正。行為矯正主要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和患兒一起拋扔東西,組織患兒對於拋扔東西的認知。例如孩子拋扔東西的時候,母親也可以跟著拋扔這個物體,在拋扔的過程中可以在前面放個箱子,將物體拋扔進去,患兒會進行模仿,會認為拋扔是一種有樂趣、有興趣的活動,物體可以自然收納,而且培養了母嬰之間的關係,這是非常重要的遊戲內容。如果寶寶愛扔東西,不要訓斥,不要打罵,應該給予科學鼓勵的方式,幫助他認識到拋扔東西是正常現象。


想你就寫信123


那你就不要在寶寶面前說扔這個字,告訴他正確的做法,錯誤的隻字不提,以後也要這樣保持,你的寶寶絕對越來越優秀



鑫源媽媽生活家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1.寶寶扔東西很正常,這是孩子本身發展的規律2.扔東西是寶寶感知世界的方式,還可以藉此訓練精細動作能力和手眼協調能力等3.通過‘’共同整理‘’+‘’讚揚‘’的方法,培養孩子收拾東西的習慣4.關於孩子愛扔東西的原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5.關於孩子愛扔東西的原因主要有發洩式、求表揚、博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