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有了勃朗宁手枪,为何还用毛瑟C-96驳壳枪?

喳哩吱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无奈


枪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在战争中,军人可以扔掉粮食,但是枪械是绝对不能扔掉的。在近代,德国制造无疑是军械生产的出色代表,其生产的勃朗宁手枪和驳壳枪在二战中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那么二者谁强谁弱呢?

其实各有优势。比如毛瑟手枪比较实用,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当轻机枪,而且弹容量大,射程远。而勃朗宁是手枪贵族,只是给中高级军官防身用,是身份的象征。


勃朗宁不实用这是一个原因,同时勃朗宁的枪弹也不好找

当时国内没有完整的供应体系,很多枪的子弹都不能实现完全供给,更不用说德国进口的勃朗宁了,所以李云龙不可能以此为配枪,否则子弹打完,不就成烧火棍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片中楚云飞送给李云龙的是勃朗宁M1910手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李云龙更多的还是使用毛瑟手枪。

勃朗宁M1910手枪是在20世纪初诞生的,当时缺乏一种杀伤力在军用和民用手枪之间,同时更容易携带的自卫型手枪,因此后来勃朗宁就设计了M1910这款手枪。该枪有两个口径,一个是7.65X17毫米弹版本,另一个就是9X 19毫米弹版本。一战的导火索斐迪南大公遇刺时,杀手普林西波使用的就是M1910的9毫米版本。

所以片中所说的6.3毫米并不对,不过在原著中出现的是M1906式手枪,其才是采用6.35毫米弹的勃朗宁手枪。但是M1906太过娇小,威力也很弱,还不如M1910。而M1910也只是稍强一些,但是杀伤力还是不如毛瑟手枪的。

然后就是弹药补充的问题。如果是M1906,其弹药很难补充。即使是M1910,如果使用的是7.65毫米弹补充难度也很大,9X19毫米弹虽然在国内也有,但是还是不如毛瑟手枪使用的7.63X25毫米弹普遍,该弹在国内非常容易得到,不愁补充的问题。

所以说主要就是杀伤力以及弹药补充上的问题,让李云龙更多的选择了毛瑟手枪。


战争之王


数据党请先看看这两款名枪的具体参数“

1,云飞兄的勃朗宁手枪

口径:6.35mm

枪长:114mm

枪管长:53.5mm

重量:350g

使用枪弹:6.35×15.5mm

膛线:6条,右旋;导程243.8mm

(由美国柯尔特公司所产的导程为431.8mm)

容弹量:6发

有效射程:30m

2,李团长的德制毛瑟手枪

枪长288mm,

口径7.63mm,

重1.24千克,

20发弹匣供弹,

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可单发,可连发,

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

特点;子弹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简便,火力凶猛

从数据来看,勃朗宁定位于军官的个人自卫工具,而毛瑟则是彻头彻尾的进攻武器。

从用途来讲,对于李云龙来说,由于经常其运用的是需要短兵交接的游击战术,需要毛瑟这般高效的火力输出神器,在短时间内解决战斗。在毛瑟吃香的中国,当时最早的特种部队就是手持该枪,标配一把大刀,两把毛瑟,这这样豪华的火力阵容,往往是成为决定战场上的天平上的那颗砝码。相比之下勃朗宁无法胜任这样的作战任务,作为射程较短的自卫武器,只是适合在指挥部狭小的空间中来去自如,一旦转移到开阔的野外,就力不从心了。因此从作战角度来说,我们团长当然要选毛瑟了。

另外就是子弹的补充问题了。

毛瑟的墙内不墙外香的中国缘分,使得该枪在中国军队中到处都是,除了从德国原装进口外,还有不少厂家对其进行仿造,如此一来,毛瑟手枪需要的7.63毫米手枪弹也是在我国遍地都是,对于当时后勤补给条件极差的我军来说,就是一个福音。

而反观比利时产的勃朗宁,什么都和毛瑟相反,由于是军官配枪,自然数量有限,当然也没有多少相应的6.35子弹。对于团长来说,自然是打一枪,少一颗子弹。


兵说


《亮剑》里这个勃朗宁只出现过三次,电视剧里,只出现过两次。


第一次,第五集,楚云飞和李云龙初次见面,惺惺相惜,把自己的这一对手枪送了一只给李云龙,李云龙还不要“母”的,偏要“公”的,楚云飞随了他。


第二次,第十四集,意大利炮炮轰山本特工队,秀芹牺牲,战士从她遗体上找到这支枪。



第三次,电视剧里没有,小说里才有,李云龙用这支枪自杀,死后这支枪和将星一起被段鹏抢出,作为将军遗物传给后代。


电视剧里楚云飞送给李云龙的勃朗宁手枪是一支M1910。




其实这是一个穿帮,M1910并非是楚云飞所说的6.3mm口径,弹容6发,原著中说的是袖珍型的M1906——


先不说道具组是否能真的搞到M1906,因为M1910本来就很秀气,五大三粗的李云龙拿着就有点娘了,如果真的用更短小的M1906, 观众怕是要笑话了。所以电视剧里面拿M1910也算合理。


虽然M1906看起来搞笑,但是礼品枪是很漂亮的,可以镀金银,雕花,贴象牙,比如——




我们回到电视剧里面用到的这只M1910上来。

1908年,比利时枪械大师勃朗宁在7.65×17mm手枪弹基础上推出了一种新型的9×17mm手枪弹,称为9mm勃朗宁手枪短弹,与9×19mm巴拉贝鲁姆弹相比质量更轻,后坐力更小,而威力适中,杀伤力大。这种子弹是为介于军用和民用之间,体积和质量适中的军警官员自卫武器研制的,有了子弹,对应的M1910手枪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相对于当时的马牌,还有毛瑟,这支枪很小,军官佩戴的时候不用跨一个大盒子,精神很多,此外也很便于贴身藏于大衣里面,隐蔽性极高,所以深受刺客,特工喜爱。



因为M1910在枪口套的前缘上加工了一圈滚花,防止拆卸零件的时候打滑,看上去很漂亮,所以在中国战场上也被称为花口撸子。


花口撸子和马牌撸子(柯尔特1903)在抗战中是高级手枪的代表




所谓宝剑配英雄,这支高级的勃朗宁手枪的意义不只是武器,而是相当于佩剑,勋章,既是李云龙楚云飞两位豪杰友谊的见证,也是李云龙这个英雄男儿的符号象征。这支枪,除了给自己媳妇,就要自己保管,除非死了,概不外传。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高级并不等于弹容量高,火力大,稳定性高。军官自卫,刺客刺杀,警察特务抓人,是不需要把手枪拔出来当冲锋枪扫射的,往往一两枪就决定胜负生死。


再来看李团长的工作配枪毛瑟C96


和M1910相比,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一般来说弹容量有10发,加装长弹夹以后可以达到20发,加装枪托可以变成卡宾枪,持续火力接近于冲锋枪,弹药好补充,并且,可以被国内轻松仿制。


无论是防身近战还是打仗冲锋,这支枪的功能在当时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对于不需要把枪插在大衣里面出去刺杀敌人,做事都光明磊落的李团长在家的时候,可以把玩把玩精致的M1910, 而上班的时候,抄起C96,必然是稳妥顺手得多的。




HannibalLecter


老李为什么在收了楚云飞的m1910手枪之后仍然使用驳壳枪,这个问题也许更应该由楚云飞来解释,其实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在楚云飞将雌雄双枪中的雄枪送给李云龙之后,他保留下来的雌枪再也没有使用过!

不久后伏击日军华北军官团,楚云飞干脆手持一支司登冲锋枪。



钱伯钧兵变事件,也是楚云飞为数不多的一次亲临前线的战斗,在钱伯钧的指挥所楚云飞首先发难向对方开枪的时候,他直接掏出的是两支德制驳壳枪,随后又使用了一支司登冲锋枪,最后单枪匹马追杀钱伯钧的时候则是借用了魏和尚的马枪,在前后几场战斗中,楚云飞手中的m1910手枪干脆就没有出现,很显然在进入钱伯钧的指挥所之前,早就有所准备的楚云飞根本就没打算使用这支手枪。

不久后与李云龙汇合,大闹平田一郎的寿宴,楚云飞使用的仍然是两支德国制造的驳壳枪。



为什么楚云飞始终不愿意用这支手枪,其实原因也是相当简单,M1910可以作为高级军官的配枪,但从实战角度出发的话,驳壳枪的杀伤效果反倒更实用一些!而m1910军用手枪之所以被比下去,看看下面的数据就知道了。

弹容量:七发(连续剧里称为六发,实际上是与m1906手枪混淆了)

有效杀伤射程:30米

看到上述数据大家就清楚了,在近距离的持枪对射中,M1910无论从火力、射速还是有效杀伤,完全抵不过传统的驳壳枪,后者10到20发的弹容量甚至可以选择自动连射,超过100米以上的杀伤范围,在实战选择中身经百战的楚云飞自然会选择更合适的驳壳枪,要是拿着m1910手枪去平定钱伯钧的叛乱或大闹平田一郎的宴会,最可能发生的结果就是击中了对手却不能第一时间将对手打死,或者打光了一个弹夹还来不及换装就先被对手击中,总之起来一句话:这种枪还是当成装饰品吧!



连楚云飞都是如此,李云龙就更不用多说,从基层一兵熬到团长的他比谁都清楚枪械的实用性,更别说楚云飞的赠予只是临时行动,随枪只附带了一盒子弹,充其量几十发的弹药,李云龙要是拿着这支手枪频繁作战,打不了几仗手枪就会成为没有弹药供应的废铁,由于m1910手枪毕竟没有驳壳枪那么在国内通用,如李云龙与秀芹聊天时所说,这子弹可没地方补充打完就没了。老李在收到楚云飞的这份礼物之后,除了短暂的交给秀芹使用之外,大部分时间段也只能当做一种珍藏。随后出镜的次数也是相当之少。

1、王有胜看管的仓库遭到抢劫,李云龙手持m1910手枪对天鸣枪示警。

2、前往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在报名处手枪被缴。

3、连续剧当中没有出现,原著最后有所出现,不多说了,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


辽宁资深球迷


亮剑里,楚云飞送给李云龙的是一把比利时FN军工厂生产的M1910自动手枪,最终被老李拿来自杀。M1900手枪是一种经典的早期型自动手枪,枪械大师勃朗宁设计,发射7.65X17毫米手枪弹,在当时,欧洲最流行的手枪子弹口径大约都在7.62-7.65毫米之间,现在的9毫米巴拉布鲁姆手枪弹还不流行,当时属于大威力手枪子弹。M1910手枪定位是一款警用手枪和自卫手枪,不适合军用,其杀伤力较小,具备很强的装饰色彩。

中国自从引进现代手枪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至今也有遗风,就是官越大,用的手枪越小,像毛瑟驳壳枪,一般都是连排长使用。楚云飞送老李一把小巧的M1910,也就是当时所谓的花牌撸子或者花口,可谓英雄惜英雄,双方的互相欣赏。

至于毛瑟C-96手枪,也就是驳壳枪,当时流入中国的驳壳枪,除了德国原装外,还有西班牙等国以及国造产品,后者又以山西兵工厂制造的大眼盒子著称,发射美食11.43毫米手枪弹。中国当时的驳壳枪,只有一小部分是短枪管的警用型,大部分都是军用型,而且在初期的半自动型号后,又出现了可以使用20发弹匣的自动型号,加上枪托能勉强充当冲锋枪使用,在中国战场很流行。

李云龙不像其他高级军官一样只用撸子,而是以驳壳枪当主战武器,突出了李云龙是一员猛将,而不是所谓的儒将,符合其性格,敢于上前线。不过,驳壳枪在中国很流行,在欧洲则就另一番光景了,在最初的德军选型中,被鲁格淘汰,而且,驳壳枪在中国的流行有很多意外因素,很多研究认为,这主要与其进入中国较早有关,如果单纯比较性能与性价比的话,驳壳枪比不过同时的瓦尔特P-38和勃朗宁M1935,后两者都发射9毫米巴拉布鲁姆子弹,作为军用手枪,都要超过驳壳枪。


深远防务观察



先说一说楚云飞赠给李云龙的是什么型号的手枪,从老版《亮剑》剧照当中可以看出来是勃朗宁M1910手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口撸子”,这枪很早以前就通过各种方式较大数量进入到我国,并不算罕见的手枪,相比较于当时我军武器非常短缺的条件下确实比较罕见,但晋绥军团长楚云飞是正规军事院校出身,还是晋绥军主力团团长就不会认为该枪有啥稀奇的了,在装备充足的条件下珍藏这种大路货手枪会让人笑话的。


而小说当中介绍该枪的时候说是口径6.35×15.5毫米,是口径比较特殊枪,根据考证这个口径的枪基本上可以确定为图片上是勃朗宁M1906型袖珍手枪了,这种袖珍手枪的研制目的就是给执行特殊任务的人所使用的,也可以是“大佬级人物”防身之用,女士们也喜欢这种全长只有114毫米的手枪,放在坤包里面非常合适...也正是由于M1906手枪用的人很少,产量也很低,所以它比较罕见,大多数人拥有它之后都当做藏品,而非武器使用,虽然它也是杀人,楚云飞把它赠与李云龙也算是高档礼物了。
黄文忠版的《亮剑》

当中秀琴去县城送情报,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伪军和一个鬼子纠缠和跟踪,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使用从李云龙哪要来的手枪将两名敌人击毙,从剧照来看仍然是M1910手枪...这也可能是M1906实在是太少了,道具也不好找的缘故。《潜伏》当中余则成刺杀李海峰这个桥段当中也是使用M1910手枪,该桥段的背景是抗战时期,这枪在当中的中国确实很多,不是什么稀奇物,问题是拿这种射程太近、威力不足的手枪去执行刺杀任务太冒险了。

但不论是M1910或者M1906都是自卫手枪,只能当做防身之用,真正拥有战场的可能性很低,因为这类自卫手枪虽然理论上有效射击距离都超过了30米,但手枪射击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技能,一般军警能在5米内击中目标已经很不错了,余则成这种经过专业训练的职业特工也许可以在10米内击中目标...但5~10米在战场可不行,射击距离过近了,也许刚刚拔出手枪未等瞄准就让敌人的刺刀捅死在战壕里了!所以,这种自卫手枪在一线战场上确实用途不大。

李幼斌版《亮剑》
,仔细观察新旧两版都能发现我军营团级指挥员李云龙、赵刚、孔捷、丁伟,张大彪...等等都使用“盒子炮”,其原因说起来心酸啊!抗战时期我国是农业国,武器制造不但水平低劣数量还奇缺,当时八路军大部分枪械都是汉阳造,中正式步枪都极少,三八式步枪都是缴获日寇的,数量就更少了,更别说是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李云龙这样的团3000多人有二三十挺和几门迫击炮已经很不错了,总体来说火力孱弱,在这种情况下营团级干部即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很多的时候必须要参加战斗,这个时候C96这种战斗手枪就体现出来它的价值了。

C96是在1896年代由德国“毛瑟公司”研制出来的,口径为7.63毫米,说它是战斗手枪的原因是该枪的枪盒可以安装在枪身上当枪托使用,在加上它的枪管较长有效射击距离在150米,达到了冲锋枪的射击距离,并且可以连发射击,20发弹匣短时间内形成较高的火力压制密度,这要比M1910这类的自卫手枪在战场上管用的多...但,这些特点在欧美国家枪械中不算啥的武器到了1920年代初的中国却成了优点!不但正规军队使用,地方武装、民团,兵荒马乱年代就连大户人家也要购买几支护院之用,所以该枪在当时的中国大行其道,李云龙等营团级干部使用它进行战斗也就不足为奇了。

“盒子炮”的上弹方式,用10发弹夹从上部给弹匣上弹,最早期型号的C96是半自动手枪只能单发射击,到了1931年毛瑟兵工厂改进的枪机结构,使其可以连发射击,同时弹匣也增加到了20发,并且可以从下部插入进行供弹。
正在使用枪盒当枪托抵肩射击的M1931型自动毛瑟,已经改为20发弹匣可以连发射击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快慢机”,而从枪盒拿出来的是早期版本的只能半自动单发射击。

总之,抗战时期我军武器装备奇缺,火力密度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营团级指挥员要冲在第一线,也需要一支可靠并且威力较大的武器才行,M1910和M1906这种自卫手枪不适宜在战斗当中使用,而“盒子炮”射击距离较远、子弹威力较大,在一般性的战斗当中勉强可以使用。


皇家橡树1972


勃朗宁适合贴身防卫,不适合野外游击作战;毛瑟C-96是一款冲锋手枪,容弹量大、初速高、射程远,深得中国广大抗战军民之喜爱,是当时八路军各级指挥员的标配。作为独立团团长的李云龙,当然会首选毛瑟C-96,而不是勃朗宁。

再者说了,咱老李经常提着手枪指挥作战、带队冲锋,手里擎着毛瑟C-96高高举起,一声“弟兄们,冲啊!”尽显英雄豪气。相反,如果把他手里的枪换成袖珍型的勃朗宁,顿时就会在气势上大打折扣。

《亮剑》剧中,李云龙曾经先后有过两把勃朗宁,一把是楚云飞送给他的,口径为6.3mm,容弹量6发,应该是M1906型;另一把是他送给秀芹的,从枪的外型上看,似乎应该是M1900型,口径7.65mm,容弹量7发。可见,无论是M1900型的,还是M1906型的勃朗宁,该枪最大的缺点是外型过于小巧,且容弹量太少,火力持续性不够。而且,不足30米的有效射程根本无法满足大部队野外作战所需。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关注慕什塔戈,领略军事百科!


慕什塔戈


李云龙有了勃朗宁为什么还要继续用驳壳枪?原因如下:

1、从使用类别看:驳壳枪是战斗手枪,勃朗宁是伺卫手枪。驳壳枪的有效射程在100~150米,弹匣容量在10-20发,接驳手套盒可当微型冲锋枪使用,火力延续时间,杀伤力强;而勃朗宁弹容量7发,有效射程50米,火力与杀伤力均逊色于驳壳枪。

2、从弹药供给来看:驳壳枪存世量大,弹药供给来源广,除了敌我以外,还可以黑市购买;而勃朗宁就不一样了,本身存世量小,弹药供给途径唯一,除了进口别无它途。

这就是李云龙对勃朗宁爱而不用的原因。




采雅集


楚云飞一对雌雄勃朗宁,赠枪李云龙时,老李非要要那把雄的,不过这把枪没跟李云龙上过战场,秀芹问李云龙要武器时,赵政委帮着拿话堵老李,这把枪就给秀芹了。

老李自己上战场,酷爱使一把鬼头大刀,冲上去肉搏砍人,已经极端到赵政委专门给和尚下命令,和尚的任务就是打仗时摁住老李,不许他冲到一线去。这种性格的军人,那把小勃朗宁虽说是雄枪,但确实也就是女人用用的东西,拿着上战场那叫一个丢人,那叫一个不爽利!李云龙是指挥官,是要配手枪,上战场的话,还有那一种手枪,能比得上可以当步枪用的盒子炮硬气?



射程远,载弹量大,装上托可以当步枪,开自动可以当冲锋枪(老李不至于只能配没自动功能的早期型号盒子炮吧?)美国兵倒是在太平洋战场,佩带上了M1911,用来应付自己不擅长的白刃格斗,咱老李不同,有那把全团多少人惦记着借的鬼头刀,白刃格斗他擅长着呢!至于那把小手枪,连团里最文气的赵刚都懒得打主意,另外一个问题,是李云龙跟美国人不一样,国内这把勃朗宁的子弹可不好弄,楚云飞是家大业大,关系直通海外,玩这个高级玩物的条件充分,李云龙物资基本靠缴,M1911弹药还好缴,云飞兄给他的M1906,当时怕得清剿专门的特务机构,才有可能获得弹药了,当然后来老李当了军长,愿意的话,玩这个枪还是没问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