饸饹面有两个流派,郏县饸饹面和获嘉饸饹面,到底哪个是正宗的呢?

河南第一线


主要是郏县饸饹面宣传力度大!就象逍遥胡辣汤一样,其实比舞阳北舞渡胡辣汤差远了!舞阳政府宣传力度也不够!


秋风189203611


我是获嘉人,在许昌十年了,郏县的面经常吃,和获嘉的一样,水平参差不齐,获嘉人还整天可着圈转着去吃吃这家的吃吃那家的,几乎都没有小时候吃的味道了,郏县的也一样。两种面各有千秋,在我看来,获嘉的饸烙面于获嘉人来说已经离不开了,外来的人很难理解精髓,那劲道的口感,醇香的汤汁,没有几年的浸泡很难体会到它的精妙。郏县的面更像是羊汤,不放面放点肉你说是羊肉汤也能过得去,至于面条,松散没嚼劲,这点和获嘉的碱水面没法比。获嘉的汤味道很好,但是给人感觉不营养,香料加的比较多,选材和制作方法没那么讲究,反观郏县饸烙面,大块肉,浓白汤,再加上羊油辣子的红,清香菜的绿,甫以大片的肉,给人感觉很好,尤其是各地遍地开花,日渐标准化,门店一家一家的,早已出了郏县了。而获嘉饸烙面,更像许昌的胖东来,在本地是绝对的王者,面铺的不老大,基本没出来获嘉的,外来的更是戏称大料水面。这点没有郏县做的好。

总的来说,美食是一种记忆,跟自己从小的生活环境相关,让获嘉人承认郏县饸烙是很难的,反之亦然。没必要争论!


57673209


说起获嘉饸饹条可以说我是最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们家是获嘉最早(还在合作社大集体年代1977年我妈和我本家婶子就在生产队开了获嘉首家饸饹铺)独家经营的#王家祖传饸饹铺#,地址在获嘉汽车老站西口边上,相信获嘉50岁以上的人都还会记得我们家的老店♥

那时还是手工压饸饹面机器,手艺是祖传下来的,有独特的配料秘方,那做出来的味道简直香辣鲜美的不要不要的!!!凡是吃过一次的,肯定还要吃第二次第三次……生意那叫一个火爆啊,我每天要吃上一两碗面才去上学呢,从没有吃烦过!当时南来北往的客人来获嘉,都要吃上我们家饸饹面和芝麻烧饼才会走。

记得最清楚的是灵宝的许多客商,吃碗饸饹面还要吃上大半碗油辣椒面哈哈,我记得一碗面是0.25元我算了算账,都赔死了哈哈,幸亏我们获嘉人没那个吃法,不然生意早关门了哈哈……

我那个时候刚刚考上高中,没少因为生意火爆为店里帮忙而迟到缺课[流泪]而影响到了我的高考成绩非常遗憾,本来我的成绩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说起正宗,我祖上口口相传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也由此证明获嘉饸饹条绝对是正宗产地无疑,其他地方饸饹都是从获嘉传出去又经过改良的,不能同日而语的……

爷爷父亲叔叔都给我讲过:传说是商纣王听闻苏护之女苏妲己美貌德才俱佳,下诏要纳她为妃,苏妲己就由哥嫂护送前往朝歌,途经获嘉,下榻驿馆,妲己之嫂通玄术,夜观天象知道会有妖魔不利于妲己,于是下厨用面粉佐以祛邪镇灾之物作了一碗面,亲自给小姑妲己端过去,可是端去之后已经晚了一步,正好看到受女娲之命来淫乱殷商的九尾狐正在吸取妲己的元神,其嫂法力有限,眼睁睁看着狐狸化作妲己模样,与妲己肉身合二为一,惊恐的说不出话。假妲己笑吟吟的问嫂嫂所端面食叫何名字,妲已嫂子见天命如此,痛心疾首,只是喃喃道“活啦,活啦……”。从此这种面条叫:活啦条。后经漫漫岁月演变成了饸饹条,有说法是喝了杜康酒一醉三年的刘伶嫌名字不太好听,改成了饸饹条的。

因为祖传秘方里加有十八味药食同源的大料制作的高汤,不仅味道鲜美还有祛风避寒美容养颜养生的功效,尤其是寒冷的冬天,一碗饸饹条会吃得身子暖洋洋的,要是就着大蒜再放点辣椒,更是让你吃的通身冒汗,胃口大开!心情舒畅!我见过不少打工的一气吃了十碗!看得我都蒙了!一点没夸张啊!实话实说的♥

由于生意出奇的好,太累人了,开了几年的饸饹铺就连技术转让给了南关一家姓刘的做了……

不过,告诉大家一个极好的消息啊,我们家近一年来,祖传手艺又有了新一代的传人,我出嫁了的侄女王君杰,得了奶奶的真传秘方,又与时俱进进行了改良,更增加了美味和养生的功效,在自家的江都大酒店一楼新开了【获嘉饸饹】,星级酒店的服务,价格跟外面的地摊一模一样!真正做到了:浓香美味!好吃不贵!一流服务!经济实惠♥

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路过获嘉时别忘了去【江都商务酒店】一楼【获嘉饸饹】去品尝一下啊!绝对是物超所值,您一定会不虚此行回味无穷的哈♥

对了顺便说下地址在:

获嘉东环路向北第一个红绿灯向北100米路东【江都商务酒店】一楼【获嘉饸饹】。








紫燕雅然582


我是一个生活在平顶山的新乡获嘉人,在平顶山市区和郏县都吃过饸饹面,我以为跟我小时候在获嘉吃的一样好吃,可是尝了那么多家最后可以很肯定的说郏县饸饹面是真的不能跟获嘉饸饹面相提并论,味道真的不怎么样,很一般!关键面很粗还并不劲道,汤底确实也没有获嘉饸饹面的汤底香,现在在平顶山我再也不吃饸饹面了,上次回老家带着我的老公,我老公是平顶山人,从小吃着郏县饸饹的人,他吃过获嘉饸饹面之后说超好吃,如果平顶山也有这样味道的店一定会很火!虽然我俩不能代表绝对意见,但是如果去获嘉吃过随便的一家街头饸饹面的味觉没有问题的人,我相信心中一定会有答案!以上只是刚好吃过这两种饸饹面的人的个人见解,有吃过获嘉饸饹面和郏县饸饹面的欢迎提出异议!


老太婆小晨曦


吃过,两种都吃过!第一次吃在新乡市怡园商场后面,朋友带着去的,当时年龄小,朋友一次吃了五碗,获嘉做法,面条劲道,汤底浓厚,肉香而不腻!现在生活好了,去郏县也吃过,但是没有以前吃的味道了,不是地区问题,各有各的好,一块五的饸饹条两块钱的拉面都没有了!



存电状态


没什么正宗不正宗,只有对不对个人味口。

获嘉饸饹从小吃到大,隔几天就跑去吃,一次一碗不够吃得两碗。小时候和朋友整个获嘉县城转悠吃饸饹就是为了比比到底哪家好吃。。那时候还大多都是手工压的面条,现在都机制了,再加上生活好了,真的没那么好吃了。隔十天半个月去吃一次也就是个念想。现在都是去斜街,人多,停车方便,晚上十二点去一样很多人,获嘉人就好这一口大早上就开始吃。

郏县饸饹没吃过本地正宗的,只是在许昌吃过,因为有获嘉饸饹珠玉在前,主观认识上真不知道这也是饸饹,跟烩面一样的做法,完了面上盖两片羊肉,如果换成牛肉卤,或许就是拉面了。

获嘉饸饹传闻是商纣王时一个传说由来。是大锅牛肉驴肉丁和肥肉丁熬的卤,面碱大,煮好面大多过凉加卤香菜,一碗油大生香。郏县饸饹是熬的的骨汤,面碱也没那么大,也是一道传统面食,没必要争个高低!

获嘉饸饹大家估计很少听说,据说是因为和面用水的问题,出了获嘉就不是那个味儿,包括新乡市也少有饸饹铺,就像茅台一样,到别的地方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工艺就是味儿不对~😅


农药啊


获嘉哈拉条是获嘉人忘不掉的记忆!

今年我已半百有余了,儿时的记忆就是每逢赶十月会,手里捏着妈妈发的二毛钱,一毛五吃碗哈拉条,五分钱买二个糖糕。那个味道好吃得现在没法形容!那时哈拉条的卤还不是牛肉!是大肉!现在升级了大肉换成牛肉了!有得是驴肉了。哈拉条的变化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变化。原来一年就吃二,三回哈拉条就幸福得不得了!现在只要想吃能天天吃!

我喜欢吃哈挂条!更爱家乡获嘉!


萍水相逢174791141


其实这事不必争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饮食的口味也是根据当地人的口感而定的。我认识郏县筋麦郎的饸饹面也是从那个叫小冉的视频开始的。但后来头条又披露她们都是用的美颜,其目的也就是做宣传打广告。获嘉饸饹条我从记事好象就有,那时候可能是细粮少吧。那种有肉的面条吃在嘴里那叫一个享受。那时候也不知是肚里油水少还是饸饹条太好吃,象我们这样的半大小子一次吃上个三碗五碗都不在话下,更有甚者一次能吃十来碗。但是现在也就是偶尔尝尝,以前对这种美食的渴望大不如从前了。本人对此事的看法呢是没必要争什么主次,因为获嘉人到郏县吃的必竞是少数,而郏县到获嘉吃的也不太多。只要当地老百姓爱吃,能接受的就行了呗。这只是咱个人意见,欢迎朋友们指正。


猛虎的人


不提什么历史起源,饸饹面很多地方都有,到底怎么产生说不清楚。各地的传说你就当佐餐的小故事听听得了。

我是获嘉人,在郏县呆过一段时间,我这吃货当时感觉各有千秋都好吃,现在减肥两个都不碰了。

说说两个饸饹本身吧。获嘉县的饸饹碱更大,面发黄,很劲道不好消化。郏县的饸饹碱少点,面白,较好消化。获嘉县的做法介于打卤和汤面之间,卤以驴肉为主,肉片,卤汤厚,整体味重,很少人吃完面把卤汤喝掉。。郏县的饸饹其实是一种汤面,汤确实比较讲究,以牛肉为主,肉也多,吃完面喝汤是主流吃法。从做法和口味上,郏县饸饹更接近烩面的吃法,所以更能受市场欢迎,能遍地开花,各个城市都有。获嘉的饸饹目前只有获嘉县和周边的人喜欢,在外面很难打开市场,郑州我是找不到一家获嘉做法的饸饹。其实,获嘉人都叫它饸饹条的。

郏县的饸饹面在当地生意最好的就是筋面郎了,我个人认为是最好吃的,不知道现在咋样。

获嘉县的饸饹最好吃的李记连国饸饹,因为这是我姑家开的,就这么任性的做广告,哈哈哈。


别天扯闲


因为郏县跟俺禹州搭界,所以经常去郏县冢头去吃饸饹面,虽然禹州也有很多所谓的郏县饸饹面饭店,但是根本没郏县冢头好吃,获嘉饸饹面没吃过,也没见过,没发言权,饸饹面在陕西,山西也有哦,做法都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