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生家长焦虑感来自哪里?

匠心之作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由于疫情的原因,现在,我和孩子都呆在家里。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当前,学生家长焦虑感来自哪儿。

首先,我认为是来自于疫情对学生开学的影响。

由于疫情现在正处观察期,尚未出现拐点,疫情还没有解除。学生到底多会开学尚不确定。这样这样长时间下去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呢?

其次,就是线上学习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疫情之前,我们学校大多实行实体教学。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改为线上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急转化,学生到底能不能立马习惯呢?学习效果怎么样呢?

还有,就是学生经过那么长时间的家庭生活,如果开学了,学生能不能马上适应学校生活?能不能和老师同学迅速打成一片?能不能立刻投入学习呢?

以上是,当前我作为家长焦虑感的三个来源。家长们,你们怎么看?


苏一凡谈教育


当前家长的焦虑感来自于对青年人就业危机的感知,找到一份好工作甚至工作,是所有家长焦虑的终点站。

而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要有高的文凭好的学校——要有高的文凭,好的学校就要——考研考博考名牌——这些要做好就要上重点初中与高中——就要从小打好基础——甚至不输在起跑线上——怀孕胎教学前班特长班……

当然作为一名家长,可能真正的焦虑感是从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因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排名。小学一年级第一次考试排名之后,不知道要震惊到多少家长。

有一位朋友,平时孩子看上去蹦蹦跳跳,聪明活泼;喊叔叔喊阿姨,文明礼貌。考试成绩一出来班里倒数第三,人家都考八九十分,他的儿子语文67,数学55,简直把他给打击蒙了。

还有一位朋友。小学一年级家长开放日到学校听课,看到人家的孩子都在听,唯有自己的女儿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拿起橡皮,一会儿放下铅笔,一会儿搔搔头,一会儿碰碰身边的同桌……他不相信自己的女儿总会是这样的,不断地找老师,希望老师课堂上对自己的女儿多关注多要求多提问多检查。后来还为女儿办了休学,读了两年一年级。期间又不断的给孩子请家教。

还有一位同事是教初中二年级的。他的儿子从小学上来之后成绩很差。他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居然这么差。觉得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大概是外在因素。他决心从六年级开始陪着孩子学习。动用同事关系,让同事把他跟儿子排成同桌,上课一块儿听讲,孩子不会的问题,利用晚上和周末再给孩子讲。半个学期之后彻底放弃了。却又开始找老师给孩子上特长。他坚信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会竭尽全力渡孩子过去。

所有的家长都不相信平凡会这么快落在自己孩子身上。总是绷着一根弦,想让孩子这支箭射得更远,更远更远。几乎绝大多数的家长,直到孩子最最终终找到那份工作,不管好坏,算是尘埃落定,心中紧绷的那根弦才算松弛下来。所有的焦虑都变作"这也很好"。

在这个过程,不断地逼迫孩子学习,看到孩子不学习就心堵,暗暗气得胃疼。不断地拿自己的孩子与熟人的孩子比较,拿自己的孩子与他的同学比较,掂量自己的孩子在这个位置考这个分数是不是合适, 陪读的陪读,请家教的请家教,学区房,名校特招夏令营,各种招数全用上,就是为了能够上个好学校,将来好比较容易找份心仪的工作,这其中的焦虑,敢说大多数家长都比较清楚。就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也会看到周围坚持不懈的身影。也会感知到那种氛围。

那么什么样的焦虑才是值得的?

我们所有的心思应该放在哪里才是值得的?

有一些焦虑是不必要的自寻烦恼。

盲目的比较。

真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比较所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深深的失败感。有的孩子小学成绩不错,到了初中就差一些。有的孩子初中不错,或者说高中也不错,但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很难保证自己的孩子在比较之下永远是那么优秀。

如果比较,终于有一天会败北。因为我们大多数是凡人。比较所带来的沮丧,不难体会。生活在社会这个群体当中,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比较所带来的沮丧如果想感知,立刻就可以。

所以,作为家长在比较这一方面所引起的焦虑是不必要的,完全可以抛开。

因为我们的孩子,要过的是自己的日子,自己的生活。上天创造各种各样的动物,各种各样的人,同时都配给了他们可以幸福生存的法宝,那就是对自己的认可。

家长最应该焦虑的是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找到他自己。

孩子如一颗种子,从萌芽,到成长成材是非常不容易的。作为成人的我们,一定要理性的而充满理想的去对待孩子。

家长所最最主要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发掘出属于他自己的宝藏。

可以说从社会现实来看,人们的幸福生活是各种各样的。科学家有科学家的快乐,商人有商人的快乐,宇航员飞行员有他的快乐,马路清道夫也有马路清道夫的快乐。开车的有开车者的快乐,修车的有修车者的幸福。

我们应该焦虑的是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尽责坚强而诚实善良的人,而不是这个孩子与别人比较所得到的结果。因为每个孩子最终要过的是他们自己的人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树叶和树叶没有可比性;世界上的聪明人,也不会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枉自对比,并以此来伤害自己和孩子的人生幸福。

家长应该真正焦虑的是让孩子有起码的为人的品格,温和善良,诚实坚强,尽责向上,锻炼好身体,培养好习惯,应该焦虑和特别关注的是这些做人的美好品质。

而一个孩子一旦有了这样的品质,他就会尽力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尊重老师,热爱生活,他的学习和生活也不会错。至于将来的工作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在这一方面努力,我们定辛劳而快乐,而没有该死的焦虑。

因为,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变得坚强,每一分成长都会让他变得在把握幸福上更有力量!

让科学家去获得研究的幸福,

让图书管理员去获得管理图书的乐趣;

让开车的有开车的幸福,

让修车的人有修车的甜蜜;

……

因为我们的孩子,要过的是自己的日子。

上天创造他们的同时都给了他们可以幸福生存的能力。

那就是成为他们最好的自己。

家长所焦虑的应该是如何帮孩子成为他自己,更好地成为他自己。而不是盲目比较下所带来的压抑。如此我们的焦虑才不会白白付出。

如此我们和孩子才会有真正而长远的、必会到来的幸福。

如此,我们辛劳,我们快意。

马上静下心来,看一下自己孩子的优势,陪他开开心心慢慢成长,让我们都看到自己的神奇,对未来都更加有力量……

一定要记住关心的应该是孩子而不是成绩。

焦虑的应该是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成绩的高低。


佳思佑玩爆语文


疫情当前,开学,复工延迟家长会有一定的焦虑。这些焦虑来自于哪里呢?主要来自于以下一些方面:

1.延迟开学,延迟开学学生在家的时间增加,部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不好,父母和孩子无法沟通,形成一定焦虑。

2.网络授课开始,在学校课堂听课效果组织是教师完成,可是在家里网络学习,就需要家长自己保证听课效果。部分学生和父母形成逆反,给家长造成一定的焦虑。

3.延迟复工的家长,收入就会减少,部分家长担负车贷,房贷,教育子女的费用,压力山大,收入减少,会形成一定的焦虑。

4.复工的家长,自己复工,孩子不开学,网络学习,和练习都需要孩子自主学习,家长会担心,他们时间的利用,手机电脑会向他们敞开,担心游戏,会形成一定的焦虑。

疫情当前有焦虑在所难免,但是也要意识到,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只有战胜疫情,焦虑自然就没了。所以静下心来,支持你身边的每一位抗病毒的工作人员。


赵凤军


你好!作为一位教师,我很理解家长的焦虑,他们无时不在为孩子的学习而深深担忧,他们盼望着学生快快返校学习,也快快为家长减轻一份负担。

如果按往年的时间,孩子们现在都在学校按部就班的学习一部分内容了,而现在,虽然老师从网上指导了一部分学习的内容,但是,孩子们的学习效果是和在学校里截然不同的,看到孩子不能正常上课,这是让家长最焦虑不安的一方面。

再有,由于平时家长们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照顾他们的孩子们,如果把他们放在家里,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没准他们就会做出让家长头疼的事情来,把孩子放在学校里,既有人管教学习和安全,其他方方面面也都不用他们担心了。

家长朋友们,疫情很快就要过去,各学校已经都有自己的开学时间,明媚的春天来到了,你们就要解放了,小鸟们快要出笼了,祝你们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吧!

亲爱的家长朋友,我说到你们心坎里去了么?如果是,请为我点赞加油吧!


十里春风再无你A


开学无期,网课继续。这可愁坏了小学生家长和部分初中生家长。

网络授课,一般小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加上小孩子贪玩的天性,大都是家长陪着进行。盯着预习,盯着听课,盯着写作业,盯着做眼保健操……一天下来,忙的不亦乐乎!疲惫不堪。

孩子听话还好,若孩子叛逆,家里可热闹了!吵的,嚷的,甚至对孩子动粗的,为了孩子,一家人不得安宁。

初中生也有不愿学的情况。年龄稍微大一点,可对付家长的经验更丰富,玩儿的花样更多。家长怕耽误孩子学业,颇费心思。

家长无奈,盼着孩子早点开学。因为学生在学校,没有那么多分散注意力的诱惑。孩子的学习交给了老师,自己退居二线,只起督促的辅助作用,不至于身心俱疲!





师者梦洁


家长总感觉自己的孩子长不大,做什么不放心。

老话说的好,父母的心都在儿女身上,这句话说的非常不错。

我个人觉得目前最大的焦虑还是家庭教育这方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行为时时刻刻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家长焦虑从何而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发展太快导致现在生活节奏变快,什么都开始竞争,做比较,当然,孩子也开始比较起来,谁家的孩子学习棒等等,所以家长们会想到的是对自己孩子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成绩又落后于别的孩子导致他们难受。

2.社会的进步,人才变得更多,所以公司岗位竞争压力大导致家长们的工作压力大,工作压力变大当然也会使他们焦虑。

3.家长父母的焦虑,毕竟家长们做父母了,他们的父母年龄也不小了,都成老人了,都需要照顾他们,有时还会出现我们常常听说的婆媳不和等等问题,这问题也是家长们焦虑其中之一。


总之,要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加油!

我是小先生o


小先生o


怕自已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压孩子参加无数的兴趣班……!

拉牛上树……!

赶鸭子上架!!!

出力不讨好!

害了孩子……!!:

……!!!





朱群老师四公专页


当前,家庭教育焦虑蔓延。家庭教育父母之所以焦虑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现实生活压力大,另一方面是对孩子教育的预期或结果没有底。前者主要是夫妻双方的事业工作状态,同时也伴随着家庭收入、家庭生活的日常安排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后者主要反映父母对自己教育孩子的自信。如果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与自己的教育能力有一个全面恰当的评估,并做出一个比较理性的判断和定位,就会有一个合理的教育孩子目标。这样就不会人云亦云地盲目跟风,就有了家庭教育的定力,就不会出现大的烦恼经常困扰着自己。

所以,给自己的家庭教育准确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经常听到有的父母尤其母亲说的一句话:“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或“我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受委屈”等等,其实仔细分析这类话,与其说是家庭教育的目标,还不如说是自己的一个生活目标或者说是事业目标。这个目标最后可能导致在孩子的教育发展上,一切围绕着被不恰当的早教所误导、花高价上所谓最好的幼儿园、花钱买优质教育的学区房等所谓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等一系列应试教育观念而展开,父母的起跑线被孩子的起跑线所替代,即使这样孩子也未必能上好的高中以及考上好的大学,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这种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也会殃及到孩子,将来很难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未来生活以至婚姻家庭。不仅如此,当父母自己原来设计的目标没有预期实现时,自己的生活目标也被击垮,甚至危及到自己的婚姻家庭的稳定,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不在少数


铁塔湖畔


当前学生家长的焦虑感来自哪里?每一个学生的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基本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焦虑感,无非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家长的焦虑感跟学生的学习有关。

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可能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上不存在着焦虑感。但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并且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和做作业不认真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可能会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方面的问题比较担心和焦虑:焦虑如何去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焦虑如何去帮助孩子,焦虑孩子以后如何找到好的工作等问题。

2.学生家长的焦虑感跟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职场人的竞争压力大,连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很大的,学生的学习压力来自于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高低,甚至来自于一道题目的难度较大,导致学生解决不了,从而产生心理压力。面对学习压力大和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家长开始担心孩子是否吃不消,营养是否跟得上,在学校吃不吃得饱等问题;从而给学生的家长也带来了焦虑感。

3.学生家长的焦虑感跟学生成长有关。

随着学生每一个阶段的成长,学生家长都会产生不同阶段的焦虑感,比如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可能经常不听父母的话,甚至跟父母作对,导致父母不仅生气还产生焦虑感。

每一个学生家长对于孩子多多少少都存在焦虑感,为了能降低这个焦虑感的存在,学生家长应该走进自家孩子的心理,站在他们的立场去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成长情况;从而才能去帮他们解决问题。


路杭手绘


目前,在孩子教育方面,许许多多的家长都出现了焦虑状态,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主现表现在学习成绩、择校、校园安全、兴趣班辅导班、培养孩子的经济负担、网络手机上瘾、早恋等方面。

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话题。只要家长们在聚在一起,就会互相讨论学生的成绩。家长认为,成绩一直好,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成绩只要一下降,好像就是出了大问题,孩子前程就似乎就要毁了。

择校,只有上一所好的学校才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这是家长的普遍观点。由于教育发展不均衡,所以出现家长给学校排位置,定优差,但由于自己片内没有理想的学校而出现很大的焦虑。

校园安全,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不管哪一个阶段的学生家长都十分关心校园是否安全。特别是一些校园暴力的出现和学校其他安全伤害事件的发生,家长们在这方面会显得十分的关心。

兴趣班、辅导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在家长中间似乎已经形成一种共识。据我了解,孩子们课外的时间,很大一部分都在上辅导班,有的家长把孩子的课外时间排的满满的,报了好几样的兴趣班和辅导班,有的还互相攀比,生怕比别人的孩子报了少了而输给别人。

教育负担焦虑,现在培养一个学生要花很多的钱,占家庭开支的很大的比例,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是非常头疼。

网络手机上网,家长们认为,上网和玩手机会上瘾,这样会让孩子分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但学生都喜欢上网玩儿手机,所以出现很多家长给电脑设密码,不让学生玩儿手机现象。只要看到学生上网和玩手机就会大发雷霆。

学生早恋,在这方面初中尤其是高中的家长比较焦虑,但占的比例不是太大。

以上是我总结的,目前学生家长焦虑的一些方面,仅供家长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