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地区祖孙三代共抗疫 夫妻同心守家园

在朝阳区东风地区

有这样一个家庭

祖孙三代,夫妻同心

从大年三十开始

积极主动抗“疫”

“舍小家为大家”

是他们心照不宣的信念

留给家人的只有出征的背影

和一声“照顾好自己”的叮咛

他们用“硬核”好家风

共同守护家园平安


东风地区祖孙三代共抗疫 夫妻同心守家园


东风地区祖孙三代共抗疫 夫妻同心守家园

祖孙三代共抗疫 夫妻同心守家园


早上7点,甘爱军与丈夫李桂江一起走出家门,分别奔向各自的岗位。虽然隔着严实的口罩,但彼此间都读懂了眼睛里那份嘱托:“注意安全,别大意!”


“结婚29年了,这些天是我们从未有过的艰难时刻。”


甘爱军,东风地区社会事务管理科科长。今天是他们地区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协助一线开展疫情防控的第18天。甘爱军下沉的社区有个好听的名字——“紫萝园”。

“这些天我的生活轨迹基本上就是三点一线:家——社区——政府机关,每天早上先到社区报到,协助社区的同志们做好小区进出人员的信息登记、体温测量和宣传思想工作;同时,科里的日常业务也不能耽误。”甘爱军向记者介绍说。


东风地区祖孙三代共抗疫 夫妻同心守家园


“作为地区负责民政、劳动工作的科长,去做站岗执勤、测量体温的小事,您不觉得大材小用吗?”

“习近平总书记前些天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你说,这项工作有多重要?”

今年51岁的甘爱军是东风地区的老科长了,服务对象是地区的低保、残疾、老年人,退役士兵管理以及超转老人的管理等。或许是常年与弱势群体打交道的缘故吧,在甘爱军身上,你看不到疫情焦灼中的心浮气躁,而是面对困难时的沉着坚定。

“甘科长特别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社区封闭管理,有些居民感觉不方便,就冲我们社区干部发牢骚,甘科长几句话就把对方的火气给泄了。”紫萝园社区居干丁妍告诉记者。


东风地区祖孙三代共抗疫 夫妻同心守家园


虽说与丈夫工作岗位仅隔着一条马路,但半个多月来,甘爱军与李桂江相处的时间屈指可数。

“辛苦一点儿都没啥,我就是担心我爱人的身体。去年5月份体检时说他有甲状腺结节,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十几天前,我突然发现他的脖子变粗了,有个明显的大鼓包。”说起爱人的身体,甘爱军的声音有些哽咽。

李桂江,土生土长的东风人,东星苑物业公司经理,属于是乡直属企业。从大年三十儿开始,不分白天黑夜地盯在小区,脖子上的肿块就是近十几天突然大起来的。

“一开始我自己都没注意,有一天早上,我爱人突然吃惊地问我,你脖子怎么了?我一照镜子才发现,鼓起了一个大包。”

李桂江说,“我们家习惯了,报喜不报忧,双方父母就是这样,能自己克服的,绝不麻烦组织,不麻烦子女。所以我这个情况也一直没告诉老人,就是怕他们担心。因为告诉他们也没用,特殊时期,医院也不建议手术。”


东风地区祖孙三代共抗疫 夫妻同心守家园


“那就请假休息几天不行吗?”记者担心地问李桂江。

“没办法,现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形势这么严峻,组织上把这么多户居民交给咱们,就是立下了军令状,这种情况下,我在家也呆不住啊!”

就这样,靠着每隔两三个小时敷一次冰袋,李桂江始终坚持在物业服务第一线。从最初的封闭小区、人员登记、测量体温,到后来的无接触式快递柜设立、临时帐篷搭建,事无巨细,李桂江都要求自己把问题想在前,把措施落实在前。

“早在1月20号腊月二十六,我就从一些消息中了解到了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就加大了物业小区公共区域的消杀频次,像小区出入口、大堂、电梯间、楼梯扶手等等。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是经历过03年非典的缘故吧,我觉得自己还是挺有先见之明的。”

李桂江告诉记者,03年非典的时候,他在东风乡六里屯村负责村委会工作,那时候市场多,封村难度比现在大多了。但那时候基本上都是平房,以房管人相对容易做到。而现在都是新建的高楼小区,出租房屋大多数通过中介公司,很多房主自己都说不清楚房客的基本情况。


东风地区祖孙三代共抗疫 夫妻同心守家园


“我提出来要创新管理手段,从过去的抓房主和租户,改变为重点抓中介,因为他们既熟悉房主,也了解房客;同时,充分发挥社区的党建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群防群控、群防群治,各负其责,守土有责。”


良好家风就是我的精神力量


在甘爱军的手机里,保留着父亲甘鸿为抗击疫情写的一首诗:

口罩,眼套,防护服

把身体裹得实实严严

工作不久,汗流浃背,湿透衣衫

口渴有水,无法下咽

有尿憋着,有口难言

工作由专家带领

多数是70,80,90后的青壮年

都是我们的孩子呀

想到此,怎不叫人流泪

怎不叫人心惊胆颤

自愿留在屋里,不出去

默默为他们祈祷,为他们祝愿

早日平安凯旋


老爸一辈子搞科研,从小到大父母对我们姐弟的教育就是要勤奋、尽力所能帮助别人、要有感恩之心。这次疫情期间,他不仅写诗鼓励我们,还作为一名有这58年党龄的党员通过党组织交了一笔特殊党费,作为对一线防疫工作的支持。”


东风地区祖孙三代共抗疫 夫妻同心守家园


甘爱军说,多年来,在他们家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年大年三十中午,一家三口在娘家,跟老爸老妈和弟弟弟妹吃年饭;晚上则回婆婆家,跟公公婆婆全家一起吃年夜饭。而2020年的大年三十,这温馨一切都被打破了。

“中午饭刚刚吃了几口,就接到通知,晚上全员到岗。”

双方的老人深知儿女工作的重要性,一再说,“饭咱们改日再吃,快走吧,别耽误工作。”

“从那天以后,我就没见过父母,一是工作真的很忙;二是怕把病毒带回家,老人年纪大了,禁不起... ...”

2月1号,甘爱军的母亲突发大面积心梗,幸亏抢救及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为了让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姐姐姐夫放心,弟弟甘天军主动承担了照顾术后老妈的全部任务。

“每次打电话,弟弟都说,姐,你放心吧,父母这边我照顾。这让我特别感动,也特别内疚。良好家风就是我的精神力量”

有别于甘爱军的知识分子家庭,李桂江的父母是东风乡六里屯村纯朴的农民,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对三个子女的教育却是潜移默化的。


东风地区祖孙三代共抗疫 夫妻同心守家园


“我的父亲今年82岁了,之前多年都是村里的志愿者,积极参加环境整治、站岗巡逻。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大家哪里有小家。所以这么多年来,我春节吃过年夜饭,一定是回到物业值班的,包括初一初二。老人也习惯了,家里的事情老两口总是自己解决,很少告诉我们。”

疫情一时难,家风传世长。在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言传身教下,甘爱军、李桂江的独生女儿李思禹也从事基层民生保障工作,如今也下沉社区,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编后: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在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正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个像甘爱军、李桂江这样家庭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更多家庭的健康平安。他们用清风正气汇聚起防疫的磅礴合力,用良好家风诠释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深刻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