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写古体诗,是先学词林正韵还是平水韵或新韵?哪个易入门?哪个更具古风古韵?

爱45言


平水韵、词林正韵和中华新韵是写近体诗和词(既格律诗、词)所用的韵书,写古体诗用不着。本问题的题主没有弄明白古体诗和近体诗(格律诗)的概念。请搞清楚再提问。


老马识途173246722


初学写古体诗,是先学词林正韵还是平水韵或新韵?哪个易入门?哪个更具古风古韵?

既然是初学古诗,当然从白话入手。咱们现在的白话就是普通话,而普通话的声韵母是小学的基础课程,要找出同韵母的字来作为韵脚写诗,都不需要小学毕业。

所以,从新韵入门更容易,这是毫无疑问的。要说更具古风古韵,那当然是最早出来的韵书最古。新韵是民国至当代,词林正韵是清朝的,当然是南宋时期的平水韵最古。

为什么从新韵入门

我们如果选用新韵来学习创作古体诗,普通话和文言文诗作最大的隔阂,我们就先跳过去了。题主这里提到的古体诗,我私下揣摩应该是指中国古典诗词,应该称为旧体诗词,实际上包括了古体诗(不遵守格律)、近体诗(格律诗)以及词牌。

如果题主一门心思就是要学习古体诗的创作,那就建议直接先学习平水韵,因为古体诗不需要遵守平仄格律,不需要学习平仄交替、对、粘、对仗这些细则,只要突出古风古韵,古风从内容上寻找秦汉魏晋古意,古韵就从平水韵上去贴合,写出来的东西先形似,后神似,才能有所长进。

而如果题主并非只学习古体诗,其实这是个概念问题,提到学古诗的没有不是说学格律诗的,因为只有近体格律诗才真正需要认真学习。这个时候我们使用新韵,先专心学好格律诗的其他规则,知道了如何从平仄、对仗上来完成一首格律诗。再来大量阅读赏析前人格律精品,发现平水韵和新韵的不同。

然后还可以再进行选择是否使用平水韵来进行新时代古诗创作。

爱仿古的可以使用平水韵,爱创新的使用新韵创作也行。

相对来说新韵更加有利于创作出来的作品在读者中流行、传诵。因为即使诗人会平水韵,读者没有会的义务啊。

创作诗词的目的

我们为什么要写诗?抒情言志。抒情言志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说服读者,寻求读者的认同。所以,写诗的最终目的还是建立起和读者之间的沟通,用文字带着我们的感情去击中他们,这才是一个诗歌创造者的初心。

当然,有一部分诗人只为自己创作,那当然没什么问题,您爱用什么韵,甚至不押韵,天王老子都管不着。

实际上个人看法,我们在新韵的基础上入门,在格律诗和古体诗的道理上扫清平仄、对仗之类的其他规则对我们诗意表达的阻碍,再来学习平水韵,然后在创作中兼顾平水韵和中华新韵(这是可以的),尽量不使用险韵,就是无论从平水韵、还是从新韵来读,都是押韵的,这就是兼顾平水韵和普通话诗歌爱好者的作品。

我们创作的目的是为了交流。

词牌用韵

至于词林正韵,我们都到了可以选择不同词牌(平仄限死)的格式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境的话,使用词林正韵毫无问题。词林正韵比平水韵宽松,但和平水韵是一脉相承的。

词牌天生就是格律体,对平仄和用韵要求比较严,因为比平水韵宽松,当然可以用平水韵,但是如果用新韵的话,估计我们就只能称之为现代歌词,不能称之为词牌了。

除非是韵脚用字的韵部在词林正韵和新韵中都是通韵部的。就和前面提到的写诗用双韵一样,两边都讨好。但是填词和写诗毕竟不同,每个字的平仄都有限定,韵脚字又多,还分上下片,偶尔还有变化,如果想什么韵都合,非高高手不能为之。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这就不叫兼顾了,而叫简单复杂化,或者说自找麻烦。

所以初入门学诗,就用新韵吧。

学会了再考虑是否用平水韵。

而写词,就用词林正韵,别想其他的了。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初学写古体诗,是先学词林正韵还是平水韵或新韵?哪个易入门?哪个更具古风古韵?


  • 学古近体诗,用平水韵或新韵皆可。
  • 学词,用词林正韵或新韵皆可。
  • 至于所谓“先学”哪个,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普通话,新韵是基于普通话的,所以相当于已经把新韵的发音学完了,剩下的看一下怎样分韵部就行。
  • 想容易入门,就用新韵。如前述,新韵是基于普通话的,不用考虑古今音的区别,尤其是不用考虑入声,容易上手。
  • 至于所谓古风古韵,除非你熟悉某些保留古音的方言,如粤语、闽语、吴语等,否则你也不知道所谓古韵是啥样。当然如果你真要追求古风古韵,那就花点功夫研究一下平水韵。不过笔者并不赞成将时间精力耗在钻研古音这种事上,尤其是初学者。

此外,我想给一点建议:

初学诗词,别太纠结用什么韵,为方便入手,建议用新韵。

新韵是2005年由中华诗词学会编订颁布的,其读音基于普通话和新华字典,有14个韵部,比平水韵简单、宽泛,容量大,更易使用。毕竟今天的普通话去古音已远,文学也应随时代进步,用新韵是值得提倡的事。

当然,由于传统的原因,大部分写古诗的人仍然在使用旧韵,所以现状是新旧韵并行,以旧韵为主。笔者用的也是旧韵,但因为笔者熟悉粤语,粤语仍保留着古音,所以用旧韵来写诗读诗,还是没什么难度的。如果不熟悉保留古音的方言,用旧韵来写诗,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一难度的。

所以,中华诗词学会提出“倡古知今,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的用韵方针,对于新手和老鸟来说都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一句话,新韵旧韵皆可,你喜欢哪个就用哪个,不必纠结。珍贵的时间和精力更值得花在提高诗词欣赏能力、培养诗感和提高技巧上。


大晟府小书僮


问题:初学写古体诗,是先学词林正韵还是平水韵或新韵?哪个易入门?哪个更具古风古韵?


前言

这个问题回答了好多遍,今天再回答一遍吧。算是完成每天一题的作业。

一、新韵

初学古体诗,容易入门的当然是新韵,现在诗词学会推荐的是《中华通韵》,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新韵几乎就是用普通话押韵,不需要检查韵表,简单得多。

使用新韵作诗,目的是方便学习对仗、黏连、平仄的基本规则。其实新韵在民国时就有了,可以文人们太顽固,几乎没有哪个旧体诗人使用新韵作诗。

其实也不奇怪,在元朝和清朝,即使是蒙古族和满足的诗人也依然使用平水韵作诗。虽然生活中的语言已经和平水韵中很多字的发音已经不同。

等这三项搞明白以后,在转为平水韵作诗、用词林正韵填词。

二、平水韵

用新韵作诗,目的是学诗格律诗的规则,学会用新韵作五律、七律以后,算是诗词入门做到了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所以要尽快改为用平水韵。

古人标准的韵书出现在隋朝,以后的唐朝官方韵书、宋朝官方韵书集韵、广韵,到后来的平水韵,都是切韵的改编版。平水韵出现以后,韵书基本定型, 清朝科举时的韵书依然采用平水韵的音韵系统。

例如清朝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雷:十灰】,万马齐喑究可哀【哀:十灰】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才:十灰】 。

三、词林正韵

1、一韵到底

唐宋人填词用诗韵,有人一韵到底,牛希济《临江仙·江绕黄陵春庙闲》完全用的是诗韵: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满庭重叠绿苔斑。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风流皆道胜人间。须知狂客,拼死为红颜。

全词用删韵,一个邻韵的字不掺杂。唐朝人填词用的是诗韵,大家知道近体诗一韵到底(首句可以用邻韵),但是古体诗是可以用邻韵的。

2、用诗韵的邻韵

有人像古体诗那样放宽到邻韵。宋朝的词大多采取邻韵通押的方式,例如 谢逸(1068-1113)《江神子 》: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风、红用【一东】韵,溶、浓用【二冬】韵。

3、清朝人戈载就根据唐宋人押韵的方式,制订了《词林正韵》。这本韵书几乎就是平水韵的邻韵通押,不过也有一些小小的区别。例如诗韵的十三元等韵部就被分成了两个词韵的韵部。

顾太清的《喝火令》 押平水韵韵十三元,却不符合词林正韵,有的押词林正韵第六部,有的押第七部。

久别情尤热,交深语更繁。故人留我饮芳罇。已到鸦栖时候,窗影渐黄昏。拂面东风冷,漫天春雪翻。醉归不怕闭城门。一路琼瑶,一路没车痕。一路远山近树,妆点玉乾坤。

结束语

再回到题主的问题:初学写古体诗,是先学词林正韵还是平水韵或新韵?哪个易入门?哪个更具古风古韵?

入门当然是新韵简单。但是想具有古风古韵,当然要用古韵,即作诗用平水韵,填词用词林正韵。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这个问题有点怪,把简单问题给复杂化了。

诗、词、曲的一大特点是押韵。韵书就是把相同韵尾的字归纳在一起的小册子。关于韵书,有很多介绍文章,不多啰嗦。

横向看,今天,有些字,不同方言,发音不同;纵向看,古今,有些字,不同时期,发音也不相同。

古有雅言,今有普通话。雅言,就类似于古代的普通话。古代的韵书是在当时雅言的基础上分出韵部的;今天的韵书是在普通话的基础上分出韵部的。

汉字就有这个特点:同一段话,你用什么方言都可以把它读出来;你用方言说了一大堆,对方一句没听懂,你用汉字写出来,对方一看就明白。

但是,没有标准不行啊!诗也好,词也罢,终究还是写给别人看的。古人写诗填词用的是雅言发音标准;今人写诗填词,也应该用普通话的标准发音。否则,非乱套不可。

这个问题清晰了,我想问一句,你今天写个诗填个词,却要用古韵,图个什么呢?

研究汉字古音,通晓汉字古音,作为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当然是好事,对于阅读古书、古文有大帮助。可是,在当下搞点诗歌创作,还用什么古韵,有必要吗?用古韵,几乎相当于用方言,这是让自己遭罪,让读者别扭,最好还是放弃吧。


张科7850


想作诗,建议你先从对对子开始,对对子对得好,工整,懂得各种词性,等等……,以后创作律诗时,在对仗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作诗用平水韵还是新韵都可以,双轨并行。不管用平水韵或新韵作诗,最好要懂得平水韵常用的字,就不会出现今古混用的现像。

先学作诗,然后再学填词。作诗用平水韵或新韵,填词用词林正韵或新韵。因为韵脚更宽些。

最后:说说自己一点体会。我是去年四月份才来头条的,刚来时学对对子,什么也不懂,也不知道对对子要讲究平仄,而且还要词性对词性等等……。通过几位老师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在对对子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基本上懂得各种词性,规则。去年对了一年的对子,也有一些对子被悟空推茬于首页。

今年开始创作诗词。对对子只是对作诗词起到一定的桥梁作用。我还是钟爱诗词创作,在诗词中如何遣词造句。最终目标是能达到作出一些比较好的诗词来。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体会,能否给初学创作诗词的网友们,起到一点启发和帮助。

谢谢!




李可艺2018年4月来的


对于初学诗词者来说,常常会为是先学习“平水韵”或者“中华新韵”而纠结,其实我当初也是如此。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摸索后,此中滋味,我渐渐的便了然于胸了。那么,到底是究竟先学习哪一种韵律好呢?根据个人切身感受,我觉得还是“中华新韵”最为适宜。具体是怎样个适宜法?下面我们来通过对来加以说明。

一、中华新韵

其优点是契合时代主流语言的普通话,易学易懂。只要能懂普通话、且熟悉汉语拼音,其押韵和平仄就基本已经了然于心。只需记住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就基本OK了。弄不清声调的,网上一查属于几声,搞定!


新韵创作出来的诗词,读者容易理解透彻,且更易产生联想和共鸣,其对作品的传播可以说是大有裨益!其韵的不足是使用历史短、有资历的作者大多不太认同多。而初学者用其写出的作品又容易出现稚嫩的情况。因此,其从而影响了人们对“新韵”的认知,也从而给泥古者提供了扺毁新韵的口实。

二、平水韵优点

由于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所以此韵累积的作品可以说是浩如烟海,精品无数。可供诗词爱好者借鉴典范俯拾即是。且又有众多“群玉”类书籍可以给予辅助,所以也从而使人避免了搜索枯肠之苦。


三、平水韵缺点

因其韵部琐细,从而使得大多韵部涵盖字数不但量少而且还不容易使用。根据网上粗略统计:其一百零六韵部的平水韵,而单个韵部字数却不足二十个,有的仅十多个,光不足五十字的就占了一少半。这些被古人称为“险韵”,这些在使用时都是避之犹恐不及的。

四、词林正韵

此韵为清嘉庆年间江苏吴县人士戈载所撰。其分为三卷,分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一共是十九个韵部。实际上其是依据“平水韵”韵的情况归纳而来,这就是其所说的“取古人之名词参酌而审定”。此韵几乎就是平水韵的邻韵通押,不过也有一些小小的区别。例如诗韵的十三元等韵部就被分成了两个词韵的韵部等。一般此韵多为填词使用,在这里我就不多作赘叙了。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想初学诗词的文友们也在心中也把目标给基本就明确了,那就是:如果想追求古韵味浓些,你就使用“平水韵”;如果想追求入门的快些,你就使用“中华新韵”。


进贤学雅


教你如何一步一步学写古诗!

A:什么是诗?

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说不明白。广义的诗,就指一般的诗,词,赋,歌等。

笼统的说: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诗的分类和流派

新诗:新月派,朦胧派,抽象派……

旧诗:(一)形式上分:古体诗,近体诗。

(二)风格上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三)内容上分:山水、思乡、边塞、记人、咏物……

第二贴:古诗词四要素:押韵、四声、平仄、对仗。

B:声调和平仄

现在普通话中有四声。

古代汉语也分四声,分法和叫法都不同。分平、上、去、入四声。

因为平声词太多,所以又分为上平声,下平声。

它们和现代汉语是不同的,我们没有必要去理会它们的区别。标准就是《平水韵》,作诗的人,也不必刻意去记。要用时一查即可。至于填词,通常使用词林正韵。

古诗常说的平仄,就是四个声调的分类。平,就是平声,因为平声词太多,所以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仄仄声,就是除了平声的声调。也就是其他三声调(上、去、入)都属仄声。

押韵

什么叫韵?就是每一个汉字的韵母。把同韵母的汉字,放在每一句诗的最后一个汉字位置上。就是押韵。也叫韵脚。

牢记:平仄,押韵两概念。

C:古体诗(古风)分类

押韵、平仄要求都不严格的诗,都一略可作古体诗。这是古代的自由诗。

分类:

1五古,全称五言古诗。每句诗五个字。

2七古,全称七言古诗,每句诗七个字。

3杂言,指每句诗长短不一的古诗。一般归入七言古诗。可从三言到十一言。主要还是以七言为主,五言次之。

古体诗(古风)写法

因为古体诗要求自由,写作也简单。只要求押韵。不论是平声韵,或是仄声韵都可以。

不论是全诗一韵,或是全诗N个韵。(当然啊,不能四句诗四个韵,因为这样根本就是没有押韵的。)

句句都押同一韵也可以。不过这样的古体诗有一个专门的分类:柏梁体。

牢记:只求押韵,不讲平仄。

D:古体诗的节奏与修辞

古体诗句数也自由,一般是双数句。四句,八句居多。大约八句以上的,或者是杂言的古体诗,一般称古风。

古体诗节奏。

五言,一般有221节奏(两字两字一字),有212节奏。

七言,一般是43节奏,亦有2221节奏,有223节奏。

古诗常用的修辞,夸张,比喻,对比,引用。

我认为,古体诗是学写旧诗的入门。要求简单,易于入门。学习古体诗有了初步感觉,再进学习格律诗。这样会比较轻松一些。

入门者,要想得到好的提高。要多读多写多给一些水平高的诗,和寻求更多诗友的评价。这样才能从实践中得到进步。读书的话,回避不了两本书《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

E:格律诗(近体诗)

格律诗,就是讲究格律的古诗。唐朝人称近体诗。用来与古体诗相对。

格律诗要求严格,有平仄,贴对,对仗,用韵,傲救等等要求。

格律诗分类:绝句(四句)和律诗(八句)长律,也叫排律(八句以上)。

五言的平仄(A、B、C、D四种)

(一)五律平起首句押韵(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这是平起平收五言绝句 5A]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这是平起仄收五言绝句 5B]

(二)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这是 5B]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这是 5B]

(三)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这是仄起平收五言绝句 5C]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这是仄起仄收五言绝句 5D]

(四)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这是5D]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这也是5D]

注意:五言律诗和绝句,都是首句不入韵为常见。

助记:这八种五言格律诗的模式中,其实只要牢记二个对联句式:(其实只要记住前面一段平仄就可,后段是前段的相反。)

一)1仄仄平平仄,2平平仄仄平。二)3平平平仄仄,4仄仄仄平平。

五言平起平收式,(5A)的平仄格式是:2412

五言平起仄收式,(5B)的平仄格式是:3412

五言仄起平收式,(5C)的平仄格式是:4234

五言仄起仄收式,(5D)的平仄格式是:1234

己:七言律诗和绝句(A、B、C、D四种)

(一)首句入韵的(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起平收的七言绝句 7A]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起仄收的七言绝句 7B]

(二)首句不入韵(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起仄收的七言绝句 7B]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起仄收的七言绝句 7B]

(三)首句入韵的(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起平收的七言绝句 7C]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起仄收的七言绝句 7D] 

(四)首句不入韵的(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起仄收的七言绝句 7D]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起仄收的七言绝句 7D] 

注意:七言律诗和绝句,以首句入韵为常见类形。

F:诗歌更多的要求

我以为,初学者,先按如上的平仄格式去作诗,那怕是为了完成作业的诗,目的是为了熟悉平仄的感觉。

但最终来说,诗歌的格律如果如此一成不变的话,怕是古代没几个诗人了,难度极高。所以,格律诗还有一个原则性的规则,原则之外,可以作一些变通的。

1、一三五不论:每句诗的第一第三第五个汉字,不论平仄。五言的话,就是第一第三个汉字不论平仄。但不绝对,因为要避孤平,如下:

2、避孤平:孤平,指一句诗中,除了韵脚,只有一个平声。这种情况是错误的。必需二个以上平声。所以,只要不犯孤平的情况下,每句诗中的一三五可以不论平仄。

3、粘对

4、对联(对仗)

绝句可对可不对。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颔联和颈联一般是必须

对仗的,而首联和尾联是可对可不对的。

对仗要求同类的词相对,词大约可分为下列九类:

1、名词 2、形容词 3、数词(数目字)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7、副词 8、虚词 9、代词

注:a、数目自成一类,“孤”“半”等字也算数目。

b、颜色自成一类。

c、方位自成一类。

d、不及物动词常常和形容词对。

e、代词“之”“其”归入虚词。

f、连绵字只能和联绵字对,而且词性同类。如:鹦鹉对鸳鸯(名词),逶迤对磅礴(形容词),踌躇对踊跃(动词)。

专有名词对专有名词,最好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名词还可以细分:1、天文 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服饰 6、器用 7、植物 8、动物 9、人伦 10、人事 11、形体……

格律诗的避忌

1、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上文已经讲了,就是一句诗,除韵脚外,不能只有一个平声。)

2、三平调:近体诗(格律诗),每一句都不能以三个平声调作结束。

以五言为例,有: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这一些都是不可以的。

3、重字:一首近体诗中,同一个字,出现二次。叫重字。这也是不行的。当然啊,如果觉得好,就不要为格律而拘泥了。如:“半江瑟瑟半江红”。

G:如何记住近体诗的格式?

其实诗的基本句式就四种,七言只是五言的扩展(可平可仄字有规律)。记住这些后,再掌握粘对规律和拗句拗救,诗律就掌握了!

1(仄仄)平平仄仄平,2(仄仄)平平平仄仄,3(平平)仄仄仄平平,4(平平)仄仄平平仄。

说简单的,只要记住两句。其余两对是它们的相反。

1(仄仄)平平仄仄平,2(仄仄)平平平仄仄

H:怎样欣赏诗?

诗是作者以丰富的感情和想象,节奏鲜明和谐精炼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式样。

学会欣赏诗歌,对创作诗歌是至关重要的。故此学会注意:

1、理清形式:

新诗或旧诗,古风和格律诗,记事或抒情,说明或议论,现实或是浪漫,细腻或是粗旷。缠绵或豪放。如此之类的类别,形式、风格,是阅读诗歌的首要。

2、体味意境:

诗歌一般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味意境的方法,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

3、咀嚼字词:

诗歌的语言特色是形象、凝炼、富于表现力。要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品味,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特别是典故的引用。努力去体会其深层含义。

4、明辨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如:比兴、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衬托、反复、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等。理解这些手法,有助于领悟作者用情。


花落满肩A


初学古体诗建议还是以《平水韵》为主。毕竟平水韵流传近千年,有它的优越性。学习填词建议以《平水韵》为主,《词林正韵》为辅。

《平水韵》是韵书。就是古代的字典。从隋唐到清朝都官定的韵书,比如隋朝官定的是《切韵》;唐朝官定的是《唐韵》;宋朝官定的是《广韵》。南宋以后到清朝官定的基本都是《平水韵》。明朝的《洪武正韵》和清朝的《佩文诗韵》也都是在《平水韵》的基础上制定的。这是官方指定的韵书,韵书从隋朝一千多年来无论怎么整合,内容和规则都是一样的。历代韵书的韵目都是从“一东”开始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广韵》中对每个字都有注音,每个字都有解释。《广韵》之后才是《平水韵》。《平水韵》是对《广韵》的整合。比如”二冬““三锺”同用,在《平水韵》中都归纳到了“二冬”。


再说说新韵,新韵叫《中华新韵》。

《中华新韵》一直不被官方承认。不管是教育和文化部门都不会发文承认《中华新韵》作为写诗词的指定韵书。

第一:使用了新韵对教育有着很大的难度,甚至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因为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们都会学习大量的古诗词和古文。如果都按照新韵的标准,那么古诗词和骈文都没法读了,老师也没法讲解。

第二是统战。我们指定了新韵标准等于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也等于放弃了港澳台和海外华人。比如你拿一首新韵诗给台湾学者看,人家会鄙视你,说你不会写诗。

其实简体字的弊端在教育中就已经出现。比如苏东坡的《念奴娇》發和髪,现在都是发。念奴娇押韵入声,如果按照新韵押上去声就没有了其中的韵味和境界。

李白的《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出是入声,仄。诗是标准的格律诗,平起首句押韵。出现在读平声。那么学习了新韵就会认为这首诗的格律是错的。

还有很多词是压入声韵的,新韵没有入声,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李清照《词论》)


学习写诗古韵并不难,当你看的多了,写的多了常用的韵就熟记于心了。比如本人,不带韵书不查韵目就可以即时即景用古韵作诗填词,看的多了记的多了就像乘法口诀一样脱口而出。

学习诗词也在于个人的悟性和阅读量,很多人写诗词心中的诗词容量只是学生时代学习的内容,唐诗三百首或宋词三百首,人间词话等。历代的很多诗话词话基本都没有读过。

清朝有很多学习诗词的工具书。看下图这是本人收藏阅读的诗词工具书:


这些才是真正教你写诗词的工具书。无论用什么韵,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好诗词。


默梅轩


学写古体诗,不论是古风还是格律诗,首先要弄懂什么是韵?为什么和怎么样用韵。然后再考虑用什么韵。如果是初涉古诗词,建议不妨先用新韵作为入门。因为新韵基本上是以普通话为基础的,一二声是平声,三四声是庂声,用起来蛮方便。当你对古诗已经入门以后,再尝试用平水韵。因为古人写诗都是用平水韵(填词须用词林正韵)。有时同一个字,新韵和平水韵的读音不同。平水韵的读音要按古人的读音去读。写古体诗,平水韵更具有古风古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