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裡“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對“疫情”有啥借鑑?

李布衣國學


現 在是屬於雞犬 之聲相聞,暫時不相往來的狀態。疫情過後會相往來。


士心湘人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道德經》中:“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出自於《道德經》第80章“小國寡民”之中,全文是: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意思就是說:

建立一個小的國家,人民要少。即使有功效十倍百倍於人的器具也不使用,使人們重視生命而不向遠方遷徙,有船和車卻沒必要乘坐。有甲兵也沒必要去衝鋒陷陣,讓人們恢復到用結繩記事的遠古自然狀態中,使人們有甘甜美味的飲食,華麗的衣服,安適的住所,和樂的風俗。鄰國之間相互看得見,雞犬之聲互相聽得到,人們卻直至老死都沒有交往過。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年,當時戰亂頻發,管理者暴斂暴政,到處都充斥著戰亂、壓迫、貪婪、飢餓等現象,而老子審視了這一社會亂象之後,就提出了無為的智慧。

老子試圖以“無為”的智慧,將我們引領到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原始社會,目的就是治理這種時代的悲劇,所謂無為就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建立一個清靜無為的時代,不以自己的主觀妄為暴斂暴政,而是保持人們之間的淳樸作風,使人們都恢復到用結繩記事的自然狀態中。

那麼老子嚮往的這樣一種“老死不相往來”的淳樸自然狀態,對於這一次疫情有什麼樣的借鑑作用呢?

其一:

“雞犬之聲相聞,民知老死,不相往來”,這是一種相對“封閉”的生活狀態,因為老子認為人們內心機巧太多才會引發混亂,也造成了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所以不主張人與人之間往來。

而對於這一次疫情來說,“老死不相往來”則有著另一番意味,我們可以通過減少與人交往的次數,或者直接斷絕與人見面的機會,來防止疫情的擴散。

一起在家待著,為國家做貢獻。

其二:

往深層次來說,《道德經》之中提倡的也是淳樸的“無為”作風,避免自己的淳樸之心因為物慾橫流的控制而走向狂妄,更避免做出一些過分出格的事情,比如說貪吃一些野生動物等等。

比如《道德經》中說: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意思就是:聖人的法則是去除極端,去除奢侈,去除過度,讓自己的生活狀態停留在吃飽穿暖的樸實狀態之中,沒有妄心,人生自無禍患。

保持一種淳樸生活,樸實作風,不貪吃不貪得,人生也免去了災禍。


國學書舍


並沒有任何關係。

儒生對老子書理解的錯誤,才會出現老子主張【小邦寡民】退回結繩記事的錯誤解讀。

帛書《老子》原文:鄰邦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釋譯:哪怕接鄰的他邦人家可以望得見,雞鳴狗吠之聲都能聽見,但民眾到老死也不會成群地遷居到他邦去。

王,天下所歸往也。老子書是政治哲學書,治國理念是民眾用腳投票。莊子分類中老子是內聖外王兩派的外王派的代表。王者,往也,天下往之謂之王。人都走了,還王個什麼勁兒呢?

所謂【往來】是道術中常用的“偏義副詞”而已。所謂【結繩】是結繩而為罔罟,所以【復結繩而用之】不過是恢復正常生產的意思。都和什麼文明倒退沒有關係。

理解了老子主張中,是老死不相往來,而不是寧死不來往,就知道老子思想對於此次疫情是沒有什麼幫助的。面對疫情,就要各司其職,不能對他人有所幫助的,做到不搗亂不聚集,就是對國家民眾由衷的幫助了。


浸淫之辭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語出老子的道德經,要看看這句話對目前說疫情有什麼借鑑,首先我們要來搞清楚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


原文如下:

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譯文如下:

使國家變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卻並不使用;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向遠方遷徙;雖然有船隻車輛,卻不必每次坐它;雖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地方去佈陣打仗;使人民再回復到遠古結繩記事的自然狀態之中。 國家治理得好極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適,過得快樂。國與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但人民從生到死,也不互相往來。




大家看懂了嗎,是不是多少還有點懵,好吧,我來給大家再簡單說道說道。

要看懂上面的文章,我們要先看看老子的主張,老子的主張是什麼呢,就四個字“清靜無為”。

老子認為水往低處流,花開就有花謝,一切時間萬物均有其自然規律,我們不需要去過多的干預。這種思想放在我們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中確實很難被人理解,但它確實有著其自身的極大威力,劉邦建立西漢之處,正是採用了老子的無為思想,才使得民生迅速恢復,創造出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那麼,無為思想對於我們現在的“疫情”有借鑑作用嗎?這要看從哪方面看了。

從人類與野生動物的和平共處來說,是有借鑑作用的。

這次的“疫情”,據說源頭就是因為某些人吃了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我很想問問這些人,目前我們的食物種類還不夠豐富嗎,為什麼還要去吃野生動物呢?此外,要明白的是地球並不是人類這個物種獨有的家園,我們為什麼就不能給予野生動物一些生存空間呢?

如果說,這次“疫情”算是其他種類動物給予人類這種高級動物的一種警告,我真心希望疫情結束後,人類真的能好好反思,能夠真正尊重野生動物,並與他們“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但如果說對目前的疫情采取無為,任其發展,“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就絲毫沒有借鑑意義了。

坦白說,有空讀讀書,淨化淨化心靈,真的是很有必要的。


史海鉤沉


《道德經》裡"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想講的是大家住在一個地方,各過各的日子,不往來,就不會產生比較,沒有比較就不產生更多的慾望,過著民風淳樸的生活。

有人說老子的想法無法實現,但是你們想錯了,現在城市的居民小區就是老子的理想社會,大家生活在一個小區,卻相互不認識,也不走動,這不正合老子之意嗎?

當然,非要與疫情掛鉤的話,對疫情防控肯定是十分有效的。


飛飛貓說話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意思:“每個人都生活在富足、祥和、寧靜、喜樂、滿足的世界中,交流或者不交流,來往或者不來往,對他們的生活均沒有絲毫影響,每一個人都活在當下那一刻, 享受那一刻,聽著窗外的雞叫聲、狗吠聲,頭頂白雲飄飄,身邊清風陣陣,唯恐有任何不速之客打破這一美好時刻。”

而在當下疫情蔓延的時刻,就是告訴我們,少外出,不聚集,人與人之間保持相應的距離,這樣能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古人的思想在當今社會中也是有很多借鑑意義的!

勤洗手 戴口罩

少出門 少聚集

這是自己能做的最好貢獻!








M丶White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這不正是國家防止疫情擴散而採取的措施啊!

這句話的本意不是引導大家之間不交往,而是老子提倡無為而治。他的本意是民眾安居樂業,家家都能自給自足,生活悠然自得,因此沒有必要東拆西借了!

我們且先不提老子的本意,我們結合新冠疫情來說,不出門、不聚會,老老實實待再家裡,就是在為疫情防治做貢獻。一定要謹記,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在家躺著休息就能為國家做貢獻,機會難得啊,還不抓住機會??


黑色暱子外套


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這句話是道教鼻祖老子認可的理想生活方式,生活在當下的我也奢望過這種生活:疏落籬笆圍成個小院,三間茅屋能遮風擋雨即可,院外遍植桃柳桑榆,再種種菜養幾隻雞,呼吸著沒有霧霾的空氣,喝著沒有汙染的水,吃著不是轉基因的食品,這種生活多愜意。

在貪慾的驅使下,人們為了過的好些更好些,開始互通有無,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自己發明的火藥,本來是用來慶祝節日的,出去轉了一圈,卻變成了攻打自己國門的艦船利炮。落後就要捱打,這個道理不光我們明白了,全世界都明白了,於是大家拼命的開採自然資源,努力的製造護國利器,原子彈也就應運而生了。

佛家認為宇宙要經過“生住壞空”四個階段,易經也認為萬物會經過“生老病死”四個階段,人類走到今天,我認為是走到了“病”的階段,再這樣走下去,離滅亡也不遠了。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活著,別說什麼為社會為人類做貢獻,貢獻啥?到最後誰不是耗了些資源,給地球留了些垃圾而走?!

為了讓人類在這個星球上呆的時間長一些,貪慾少點吧,生活簡單點吧,這恐怕就是老子當年的“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初衷吧。


古剎青燈


誠邀!

《道德經》裡“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來自於《道德經》八十章:原文“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自謂以我無為之治,試於小國。縱使有兼十夫百夫之材者,亦無所用之,以民淳而無事故也。若國多事,煩擾於民。或窮兵致亂,重賦致飢。民不安其居,則輕死而去之。今一切無之,故使民重死,而不遠徙。舟輿,水陸之具。不遠徙,故雖有舟車無所用。不尚爭,故雖有甲兵無所陳。陳,列也。不用智,故可使結繩而用之如太古矣。民各自足其足,絕無外慕之心。不事口體,故以尋常衣食為甘美,以平居里俗為安樂,曰與鄰國雞狗相聞。至近之地,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如此,則淳樸之至,乃太古之化也。老子所言,疾當時之弊,皆有為用智剛強,好爭尚利,自私奉己,而不恤於民。故國亂民貧,而愈難治。所以治推上古,道合無為,全篇所論,不出乎此,蓋立言之本旨也。故終篇以此,請試而行之可以頓見太古鴻荒之化。言取效之速如此也。所謂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深有味乎此言也。老氏之學,豈矯世絕俗之謂哉。

對於現在發生的“疫情”,能借鑑的也就是無為而治的理論,人人自律,聽從黨和國家的安排,積極配合,守好自己的責任,不給國家添亂,不亂跑,老實隔離的隔離,復工的復工,做好防範措施,天下歸仁,仁者無敵,堅持在一線上醫護者,義工,堅持在其它各個崗位上盡職盡力的工作人員,皆是仁心仁德,民淳而無事也。經過這次的瘟疫之劫,相信大家都會進行反思,說這瘟疫是照妖鏡,確實如此,人性的善惡在瘟疫面前表現的淋漓至盡。


水靈173515282


防止傳染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隔離,隔離可以防止更多的人被傳染,進而減少傳染病的危害程度。“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這樣的狀態實為最佳隔離狀態,如果現代社會真做到了這種狀態,那麼根本就不會有傳染病的危害。任何一件事,都要一分為二地去看待,”老死不相往來“固然可以隔絕傳染病,但也不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往大處說不符合人類文明的發展要求。

人類文明要發展,離不開兩個條件:一是人口基數,二是人員交流。只有人口數量符合當時的生產力的要求,文明才能長足發展。一個人是無法發展出文明的,一家人同樣無法發展出一個文明,如果沒有人員交流,一個家族都無法繁衍下去。人員的交流是技術發生突變的充分條件,技術進步則是文明進步的必要條件。

人類在不斷的實踐中積累了各種各樣的經驗、理論,這些經驗、理論通過不同的文明交流,就有技術突變的可能。比如說中國人發明了火藥,而中國人用火藥製作鞭炮,阿拉伯人將火藥傳入歐洲,歐洲人利用火藥發明了熱武器。如果採用“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則,那麼人類文明只有衰弱至滅亡。

筆者認為,當人類文明發展至極至,成為宇宙神級文明,每個人都如古代神話中的神一樣存在時,那麼“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就可以實現了。神級文明的生物體百毒不侵,長命百歲,科技無限發達,的確可以做到凡事不見面即可處理的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