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你認為是姑父親還是姨夫親?

江西農村歐陽


以前我覺得姨父親 後來我才發現都不親 沒意思做做面子就好了 還是那句話 有些人不能用真心 有些話不能太當真 我在這裡說不知道他們能不能看見 我有三個姑媽 五個姨媽 姑媽就不說了 沒啥感情 因為就沒啥交流 主要是隔太遠沒啥來往 姨媽還好點 其中我最小的姨媽和我們家離得很近 反正在一個鎮上走路也就十幾分鐘的事 待我很好 因為他們家有四個兒子 我媽兩個兒子加我一個閨女 所以我成了兩家共同的閨女 我記得我姨媽對我真的很好 當然人心換人心 我對她也好 但是現在我長大了 結婚了 不過還是住在一個鎮上 距離也沒拉遠 經常都會見面 最近發生了一件事 我心裡有點難過 這事還得從去年說起吧 我記得我媽買房那會兒 我姨媽問我啥時候買 有多少錢 我說錢有點了 到時候看到合適的再買吧 然後她就說好啊 到時候我借你點 後來我要買房的時候 我開口找她借錢 只借兩萬 她說要過了年把工人工資結了有多餘的才能借我 我也沒說啥 後來過了年她沒提這個事 我也沒提 3月份我把房子買了 我就想著她可能週轉不開 再說人家的錢借不借都不能強迫 哪怕是親媽也不能強迫 所以這個梗就算是過了 但是4月份的時候好像她家新承包的市場開業 叫我了我沒去 因為那時候我老公上班 做工程的趕工期 每天忙的午飯都沒時間回家吃 而且我還帶著個兩歲的孩子還大著個肚子 應該八個月了吧 我家二寶上個月14號生的 大寶現在兩歲半 就因為這個事我都快出月子了他們都沒來看看 記得生我兒子那會兒出院了沒幾天就來看我了 還發生了兩件事 就是上個月吧 我表哥我舅舅家的兒子 他們向我姨媽借錢我姨媽借了 而且我姨媽上個月還買了車 20多萬吧 所以可能就是不想借錢給我吧 我也不說啥 但是我姨爹就在前幾天還和我媽說他家市場開業了叫我我都不去 我不是不想去啊 就是覺得帶個孩子還挺著大肚子去了也幫不了什麼忙還添亂 反正有抱怨的意思 現在我都不知道怎麼辦了 再過幾天就出月子了 到時候滿月酒我是不是還得打電話叫他們過來 要是不來以後怎麼處啊 錢啊 萬惡之源啊 我再想是不是我自己想太多了 ?


不念過往不畏將來mj


姨夫親還是姑父親,不能一概而論,得根據各自家庭的實際情況而定。

拿我來說嗎,母親有四個姐姐,我就有了四位姨娘姨夫了。父親有兩個姐姐,我也就有了兩位姑姑姑父了。

先說說姨娘、姨夫的情況吧。我母親排行最小,母親上面還有一個舅舅。記得小時候,逢年過節去得最多的地方是舅舅家,而舅舅離我們家還有四十多里路程,又不通公路,每次去都走得哭。四個姨娘離舅舅家都比較遠,外婆健在的時候,姨娘過年都會回去看外婆,那也是我心目中能看到姨娘、姨夫(有時候姨夫沒來)的時候了。

因為,母親在家裡排行最小。所以,大姨的年齡比我母親要大30多歲。記憶中已經沒有大姨大姨夫的印象了,加之距離又比較遠,接觸得太少了。記得到二姨家裡去過一次,好像是表姐結婚,十來歲的年齡,爬山涉水的,走了一整天才到二姨夫家裡。三姨夫離我家也有好幾十里路,好像去過兩次。一次是表哥結婚,一次是在外鎮讀初中的時候,三姨夫的小兒子跟我同班,週末去了一次。四姨夫家也太遠,比去舅舅家還遠,記得只去過一次,我那時應該才幾歲,至今我還記得四姨夫家的木樓,樓下是豬牛圈。

總體說來我認為還是在姨娘、姨夫家裡走動得少的原因,感情沒有跟舅舅的感情深。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在外做事,四個姨娘、姨夫去世的時候,家裡也沒有通知我,也沒能前去祭奠。

我的兩位姑姑都是出嫁在本鄉,是比較近了。大姑父是位篾匠,健在的時候也時常到我們院子裡給大爹、么爹和我們家裡幫忙。只是,大姑父去世得比較早,也就在記憶裡慢慢淡忘。么姑父來我們家的時候比較多,我父親三兄弟,么姑父也是最喜歡在我家裡走動的。

在我的心中,感覺不出姨夫親還是姑父親。我只是認為,親戚之間走動得多,互相幫助得多,來往得多,沒有什麼矛盾的話都是一樣的親近。從血緣的角度來說,我對舅舅是最親的。或許是對舅舅的記憶多些的緣故吧!


筆名葉子


在農村,“姑父”和“姨夫”比誰更親,正常情況下一般是“姑父”比較親,為什麼呢?

按照我國的傳統文化,“姑父”是父親這方的親戚,“姨夫”是母親這一方的親戚,按照我們的傳統習慣是父親一方的親戚更親一些,“姑父”做為父親一方的親戚理所當然的更親一引些,一般逢年過節親戚在一起吃飯,“姑父”肯定是坐在上席,“姨夫”則是坐在邊緣上。父母親雙方的親戚母親一方的是舅舅為大,如果舅舅與“姑父”和“姨夫”都在,舅舅最大坐在上席的最好位置,“姑父”坐在上席陪舅舅,“姨夫”則是坐在旁邊,也就是說“姨夫”是不重要的。舅舅是第一位的客人,“姑父”是第二位的,“姨夫”是第三位的。

過去農村親戚比較多,逢年過節在酒席上的排序都有講究,不能排錯,排錯了就會鬧笑話,還可能得罪人。“姑父”和“姨夫”相比肯定是“姑父”排在“姨夫”前面。“姑父”家的小孩與你有血緣關係,“姨夫”家的小孩與你沒有血緣關係。“姑父”家的小孩與你有血緣關係,是姑母與你有血緣關係,而“姨夫”家的小孩與你沒有血緣關係,是“姨”與你沒有血緣關係,“姨夫”與你更沒有血緣關係。正常情況下,在農村一般是“姑父”家的小孩將來還來往,“姨夫”家的小孩長大後是不來往。

當然,也不完全是絕對的,也有感情比較好的,依然會互相來往。

“姑父”和“姨夫”這種親戚在過去農村人口多時是重要的親戚,現在城市裡人少,一個獨生子女根本就沒有這種親戚關係,“姑父”和“姨夫”這種親戚,隨著人口數量的減少,將會消失,今後不是誰親不親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沒有這門親戚了。

您的企業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加盟皓脈投融資聯盟圈諮詢。筆者在頭條專欄《未來的暴利產業與模式》及《最賺錢的方法和行業》已推出。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的企業遇到,資金,市場,品牌,利潤低,投資,資本運作,產業升級,資本運作等難題,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其實,這兩個人跟自己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均屬於旁糸親屬。至於和哪個最親?關鍵還是要看和誰走動的比較頻繁,交往的密度,如果兩個不來往,兩個都不親。

我老伴家裡有一個姐姐,兩個哥哥和一個弟弟,他們的孩子有叫我姑父的,也有叫我姨夫的,當問道他們是和誰親時,姐姐的孩子回答和姨夫親,哥哥和弟弟的孩子就會回答和姑父親。

不論是我哥家的孩子,還是老伴娘家哥哥、姐姐、弟弟的孩子都感到和我最親。為什麼呢?因為我對他們特別好,不論是在他們的學業上,還是工作上,我都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再加上我會做幾道可口的飯菜,每到雙休和節假日,他們都到我這裡“吃大戶,”交往的特別頻繁,聚在一起特別開心。

俗話說:“親戚有遠近,朋友有厚薄。”再親近的親戚如果長時間不走動,再次見面時,也會變得生疏客套。住在對門的鄰居,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住的時間長了,鄰里之間也會產生友誼和感情。“遠親不如近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人說:“距離產生美……”這句話應該看用在什麼地方,用在親戚朋友交往上就不太合適。零接觸和無縫隙鏈接畢竟不是一個概念。


天老大11


家庭中父親強勢,便姑父親;母親強勢,則姨父親。


張旭語文


在農村有3種比較特殊的關係 姑家(就是姑父家)、姨父家 舅舅家

提問者問哪家最重要:

在我們農村 舅舅家最重要(你可以得罪姑父家 姨父家 就不能得罪舅舅家)

按農村的來往風俗 其實跟姨父家來往不是很多。舅舅家逢年過節都去。姑父家我們去他們家不多,都是他們來我們家(因為我們成為他的“舅舅”)

我家比較亂 我有9個姑父 6個姨父(我媽媽有6個姐姐) 2個舅舅(我爸爸跟兩個舅舅關係不好)我們已經16年很少來往了,自從外公 外婆去世後就幾乎不來往了(只有 他們那邊有喜事請到我 我就去 有喪失我知道我就去)。所有姨媽中我只跟二姨媽來往多……雖然她家有錢 但是對親戚都很好,我生病幾次她都來看我 我女朋友生小孩她也來醫院照顧(她老公曾經是副縣長 已經退休好多年了)

其他姨媽我就很少來往了 有些家在哪裡我都不知道 有些我都不能敢確認是否認識。

姑媽家這一塊我更糊塗(其中4個姑媽我都不認識)是也爺爺大老婆的女兒。我奶奶生5個 其中2姑媽我長這麼大隻見一次。4姑媽已經去世12年了……剩餘的大姑媽 三姑媽 五姑媽我們都來往。

只要我在家一個月都聚一到兩次!他們家距離我家最遠的就3公里……以前奶奶沒去世 她們一個月都來我家好多次。奶奶去世都就很少來 過節的時候她們就過來……平時我在家就叫她們過來吃飯 還有叫這4位姑媽的子女一起過來……


廣西鴻富珍禽養殖


說這種事情就是閒的蛋疼!關係親不親,跟血緣有半毛錢關係?

看看社會新聞,為了房子為了家產,跟自己的父母兄弟都能動手!

關係親不親是雙方互動的結果,不是血緣的問題。說說我身邊的一個案例:

我有一個朋友,他和他媳婦都是從農村來城市打拼,結婚四五年一直沒要孩子。我朋友屬於“老好人”類型,為人隨和,待人熱情。他媳婦則屬於“刀子嘴豆腐心”的類型,為人也很熱情,但是有時候敏感較真。

有一年,他們回農村他老丈人家,和小舅子夫妻倆就聊起孩子教育的問題。他們兩口子出於熱情,覺得農村的教育質量不行,就說可以讓小舅子家的孩子跟著他倆回城市來讀書上學。老丈人和小舅子他們都上了心,年後就把孩子送了過來。

孩子過來以後,他們找關係託人情,幫著把孩子的學籍搞定。接下來,兩口子盡心費力的照顧,當自己家孩子一樣扶養,上學都是車接車送。在此過程中,他倆就發現這個孩子有三個比較大的毛病:一、上小學了還尿床;二、皮,學習不認真;三、沒禮貌。

對於尿床,他們兩口子上網查原因,領著孩子上醫院做檢查,都說是:這麼大了還尿床,不是身體的原因,這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睡覺時有尿感了還是不想起來上廁所,是小時候沒培養慣下的毛病,只能慢慢地扭轉。於是,他倆就按要求每晚睡前都監督著孩子上廁所,半夜起來再叫孩子起夜。就這麼的,孩子有時候還是尿床,甚至中午午睡半小時都尿床!即便如此,但是他兩口子沒有二話,還是天天堅持,只不過他媳婦偶爾會跟丈母孃抱抱怨!

對於皮,學習不認真,真是給他們整奔潰了。這小孩,雖然是個姑娘,但是也很皮。瘋起來,拉都拉不住。鑽床底、鑽路溝、爬樹都會,在路上到處亂跑。給他們弄得提心吊膽,就怕孩子受了傷。學習上,孩子有時候不知道是真沒聽懂還是不認真聽,一個簡單的題教她無數遍,下回還是給你做錯。讀背課文,其中一句話不到10個字,讀了上百遍,讓她背一背,還能錯上兩三個字,每回還都錯的不重樣。這種事例花樣百出,讓他倆完全沒了招,說也不敢多說,罵也不敢重罵。他倆自己都說,幸好一直沒要孩子,要真是自己的孩子,一天得揍她八百回。

對於沒禮貌,他倆也是不斷糾正:見到鄰居、朋友和同事,就引導教育她要主動和人打招呼;帶著出去一起吃飯,就告訴她不能亂跑亂動,夾菜不能隔著別人還去夾。等等!但是說了那麼多,講了那麼多,那小孩雖然稍有改進,但大部分時候還是我行我素!他倆只能不厭其煩地又引導教育。

可就是這麼費盡心思,孩子寒暑假回家,那都不是念他們的好,而是念叨那些:老是不帶她去吃肯德基,老是不讓她去同學家玩,還說姑父姑姑老是說她腦子笨,說有時候打她。他們那小舅子和小舅子媳婦聽了,還打電話旁敲側擊的說他們不好。搞得他倆很鬱悶!

你們說姑父不是血緣,不親!看看這個案例,確實是了!人家姑父姑姑想和你親,替你培養孩子,你不記人家的好,把人家當外人!對人家的付出視而不見,還怎麼親?不要老是把血緣關係掛嘴裡,光知索取,不懂付出。


山哈寧吖喆


姑父親還是姨父親。這個問題我覺得看個人家庭情況吧。

我有兩個姑父,兩個姨父。大姑父家離我家遠點,很少去,小姑父家離我家近,抬頭能見到。小時候,小姑姑回家,我是一定會跟她回家的。直到她生孩子了,我家窮,小姑買衣服給我穿,記得學校要白襯衣搞活動,媽媽不給我買,還是小姑買的呢。我現在回老家見到小姑父,都會買條煙,酒給他。小姑父是個熱心腸的,我們這裡的事,就是雞病了,都找他。我覺得跟小姑父挺親的。

大姨父是老師,隔壁鎮的,不怎麼來往。小姨父隔壁村的,經常在一起吃飯。聽媽媽說,那時候還剛生我姐姐,家裡跟奶奶分家,一粒米也沒有,媽媽去小姨父家借,結果,小姨父把家裡的米都給我媽媽,因為怕我姐姐餓肚子。後來小姨不知道小姨父借給我媽媽了,兩個人還打架。有一次我初中時,很晚回家,路上遇到小姨父,他開摩托車送我回家,我們村的路特別爛,小姨父回家時,摔了一跤,半個月動不了。現在回老家,我也是煙啊,酒的送給小姨父。跟他們特別親。至於大姨父,記憶中,去過他家兩次。

小姑父,小姨父,因為跟我們家近,來往也比較多,特別照顧我們家,現在我們三個兄弟姐妹也大了,都跟小姑父,小姨父特別親。


杜家少爺的媽媽


在農村,姑父和姨夫相比誰更親,真的是沒有統一論調,一個人一個樣。

1、小時候陪伴者勝

小時候的我,貌似和姨夫更親些,因為姨夫家兩個兒子,我去了,一個閨女就特別受待見。陪我玩,不嫌吃喝,記憶深刻的是還給我梳過小辮兒,想想一雙搬磚溜瓦的大手在那兒艱難的繞著皮筋兒,很溫暖,所以我很喜歡去姨家。

而姑父,是知識分子,本身也是那種老實憨厚,話不多型。所以總感覺姑父是嚴肅的,他們住在市裡難得回奶奶家,見面機會少,見了就是打聲招呼,不敢在姑父面前說笑,更別提和姑父打鬧玩耍了,是一種內心的敬畏感,又敬又怕。

第一輪對決 姨夫勝!

2、長大了得人心者永勝

姑父和姨夫都是沒有血緣的人,所以可以很客觀的去品評。其實有時候可以看做是與一個陌生人相處,時間長了,還是人品取勝。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就很少去姨家了,是聽說了姨夫脾氣不好老和姨吵架?還是太偏心,兩個哥哥居然可以一個碗裡有水,一個碗裡無半滴?或者太固執,認死理,說不通!?漸漸長大的我,對姨夫有了更深的瞭解,而且很明顯他的為人並不能使我信服。雖然平時見面仍可以很稀罕,但是內心中的不認可,讓我對姨夫產生了的疏離感。

反觀姑父則不同了,對姑姑幾十年來如一日,是出了名的好女婿。而且多少年下來就知道姑父有時候表面可能做不到多熱情,吃了飯就回屋去看書學習,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一直深挖,特別踏實好學!時間長了,就知道姑父就是那樣性格,不會表達。對姑父,是發自內心的佩服和敬重,而且願意去靠近。

第二輪對決 姑父勝

3、“養女兒像家姑”曲線救國

俗語“養女兒像家姑”,這句話在我身上得到了充分驗證。在音容相貌上、舉手投足間,不光陌生人以為我是姑的女兒,就連我媽都說我和我姑越來越像!可能是得到了這個訊息,我自然想和姑姑親近,而且姑姑從小特別疼愛我們這些侄男侄女們,我們都和姑姑好。

衝著這點,愛屋及烏嘛,喜歡姑姑,自然姑父也會更得人心!

第三輪對決 姑父勝

總之吶,這只是我個人的經歷體會,每個人的都不一樣。沒有固定的孰親孰遠,只有人品過硬,才是致勝法寶啊!

【我是西蘭一二,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


西蘭一二


根據我的生活經驗,我感覺姑父要比姨夫親。說一下我們家的真實事例吧!我媽家中有兄弟姐妹五個,三男兩女,我媽最小。從小受哥哥姐姐照顧也比較多,所以對她的侄子侄女特別好,後來和我爸結婚了。我爸是中學教師,媽媽的侄子侄女們上學、或者是在學業上有問題,都是到我們家來商量,其中有一個表姐高中那會還在我們家住了整整兩年,吃喝全在我們家,而且當時我媽在鄉下上班,中午不能回家,我爸每天都要給我和表姐做飯,但是從來沒有一句怨言。我媽的那幾個哥哥家的孩子,有什麼大事,比如說修房子,找對象結婚,孩子考學,都說去找你姑父商量商量。所以在我的心裡一直覺得辜負是一個很親的親戚。

相反,我大姨,老公當時還是個什麼官,我去他們家就次數特少,後來我大姨生病去世了,跟姨父之間的聯繫就更少了,基本就沒有什麼交往了。

一直喜歡看紅樓夢,總希望黛玉和寶玉在一起,我記得裡邊兒,寶玉跟黛玉說親疏關係的時候說到他們兩個人是姑舅親,比和寶釵的姨表親更親近一點,所以我這個人就是感覺姑父要比姨夫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