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你覺得關注人們的心理有必要嗎?會不會有後續的心理問題出現?

蔚蔚的小雅


這次疫情給人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和損失,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投身於抗疫當中,使人們高度認識到防疫、抗疫、滅疫的重要性。疫情過後人民會更加小心警惕,增強了人民對疫情的防護意識。


觀察三農


首先我是不會有什麼心理上的什麼暗示啊!或疫情後的什麼心理問題的出現,每天的心都在發悟空問答上,有一天回答了兩個悟空問答,又加兩個極沒意思的個人問答,回答完,兩個小時去了,突然感覺頭暈,噁心,我知道受不了啦!感快喝水,閉目,也不敢躺下,用腦過度,而且急問急答!很容易發暈的,幾經幾起,每天發兩個問答,做一個視頻,佔據我六個小時是肯定的,哪裡有時間去想心裡問題!所以暫時不考慮這個事!至於那些會有心理問題的人那,第一先找點事做,找機會跟明理人溝通溝通!別鑽牛角尖,想想跟新冠病毒折磨去世的人,你還有什麼比他們更不能接受的事情呢!耐心,耐得住寂寞!暫時是當任!沒有之一





桂蘭雨滋


疫情持續存在的壓力會讓我們在情緒、生理、思維和行為上都出現變化,而這些變化通常是“應激”的表現。應激(Stress)指的是當一個生命體所面對的事件(比如此次的疫情)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或超越了自己的應對能力時,所產生的一種應對這個事件的反應模式。因為本次疫情持續的時間較長,且仍在發展,所以人們通常會處在一種慢性的應激狀態。應激狀態通常被分為警覺反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當我們處在前面兩個階段時,儘管持續時間比較長,但整體而言我們會發生的變化都在正常和可控的範圍內。下面是人們在此次疫情中在應激的前兩個階段時會有的變化。1、情緒反應不同的人,隨著自己處境的不同(如離疫區的遠近、身邊是否有人感染、自己是否感染等),會出現不同的情緒反應。我們的情緒可能會比以往波動性更大、程度更深、持續時間更久、種類更加複雜。需要注意的是,在這樣的疫情中,我們身上會出現這些情緒變化是正常的。在壓力中有著適當的情緒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應對困難。下列是我們在面對壓力時可能會體驗到的一些情緒反應。· 焦慮與恐懼:疫情開始後的數據表明,我們中有50%以上的人會因為病毒在傳播性和致死性上的未知而感到焦慮和恐懼,會總擔心肺炎會降臨到自己或他人身上,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是個頭,甚至對自己能做的感到不知所措和不確定,令自己難以放鬆。而許多人為了應對眼前和未來的困難,反而會因為焦慮而感到比平時更加精力旺盛。· 懷疑、疑病:疫情開始後的數據表明,有20%左右的人會擔心自己已經感染新型肺炎了。我們會因為病毒和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對自己或他人的衛生情況和身體健康情況有著更多的懷疑,甚至會在去醫院就診時懷疑各種檢查結果和醫生。· 憤怒:我們還會因為原先生活/工作/社交節奏和計劃被打亂、本來便宜的生活用品價格大幅上漲、信息的不確定性,和患者逃離等不穩定因素,感到煩躁、慪火、憤怒。· 悲傷、抑鬱:疫情開始後的數據表明,有超過10%的人會出現抑鬱情緒,隨著疫情的不斷嚴重和持續,我們可能會對未來感到絕望,對父母不採取防護措施而感到委屈、傷心,彷彿自己無論如何也無濟於事。而這些都會令我們感到悲傷,讓我們沉浸在痛苦中,覺得對生活失去了興趣,並變得更容易哭泣。· 愧疚:雖然許多人離疫區較遠,自己也未患病,但有可能因為來自疫區的新聞,以及身邊親友健康狀況的波動而感到愧疚不安,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多、不夠好,甚至會認為患病的應該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易波動:在疫情壓力和其他壓力與事件中,我們的情緒會變得更為波動,變得更容易受到驚嚇或恐慌。· 精疲力竭、麻木:當我們長期處於壓力中,而自己的應對或他人對自己幫助無法緩解自己的困難時,我們的生理資源或心理資源會被很快耗光,而讓我們缺乏繼續應對的能力,繼而對壓力感到麻木。這意味著我們需要花點時間更加專注自己的狀態、照顧自己,來讓自己恢復起來。· “英勇無比”:很多人會在病毒和疫情前變得情緒高漲,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無懈可擊。但我們對疫情嚴重性的否認和對自己的自戀並不能幫助我們抵抗病毒、變得更健康。這是一個充滿安全隱患和風險的表現,十分值得重視!2、生理反應壓力不僅僅會給我們帶來心理上的困擾,它們同樣會影響我們的生理情況。疫情開始後的數據表明,有超過20%的人因為疫情帶來的壓力而出現了生理上的反應。· 腹痛、腹瀉:腹痛、腹瀉會是我們在面對巨大壓力時經常會出現的生理反應。回憶一下我們在重大考試、面試之前的表現,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經歷?· 無明確原因的身體疼痛:我們的肚子、頭部、肩頸腰背等肌肉處,會因為壓力和情緒的影響出現無明確原因(如沒有外傷、沒有生理疾病)的疼痛。這可能是因為我們的肌肉因為壓力和情緒的影響一直保持在收縮狀態,從而導致痠痛感。· 多汗、發冷、顫抖、肌肉抽搐:巨大的壓力會影響我們的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進而讓我們體驗到這些症狀。這實際上是我們的身體在調動資源應對壓力的表現,在一定範圍內出現並無大礙。· 食慾變化:在巨大的壓力和情緒下,我們的食慾會降低或升高。如果這種飲食的變化未影響到身體健康,則無需驚慌。值得注意的是,大家需要將自己在壓力中的生理反應與患生理疾病後出現的生理反應做出區分。當大家出現這些生理反應時,需要先停下來看一看,自己近期是否處在了較大的壓力或情緒中。而通常,當自己的壓力得到緩解時,情緒也會得到相應的緩解。3、思維反應壓力對我們心理的影響還體現在了我們的認知過程和思維內容上。· 思維內容變化:我們會因為懷疑,對各種變化變得更敏銳,也可能出現往壞處解讀各種信息、誇大嚴重後果和低估自己應對能力的傾向。比如可能我們咳嗽兩下就立刻懷疑自己得肺炎了,並且這種念頭不像以往一樣輕易消失。· 記憶力下降:我們對壓力和情緒的應對會不停佔據我們的大腦資源,讓我們分心,所以我們的記憶力會變得不如以往好,會出現愛忘事的情況。“我要幹嘛來著”可能是我們在這幾天經常說的話。· 注意力難以集中:因為上述相同的原因,我們也會變得難以集中注意力去做以往能夠輕易做到的事。· 猶豫不決:壓力、情緒和大量的信息會消耗我們的能量,可能讓我們在“要不要開空調”這些小事上難以做出決定。· 難以交談想法:由於壓力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我們在動用大腦能量進行回憶、決策和組織語言上的功能都受到了影響。可能我們心裡特明白一件事,但是此時把它說出來卻前言不搭後語。4、行為反應在壓力中,隨著我們情緒、生理和思維的改變,我們的行為也會發生改變。我們可能會變得比以往更安靜,難以像以往一樣做事。我們也可能變得更好動,停不下來。· 迴避行為:我們會因為我們對病毒和疫情的擔心和恐懼不再去一些我們平時可能會去的地方,比如醫院、超市、菜市場等。適當且必要的迴避行為是能夠保障我們的安全的。· 強迫行為:由於壓力,我們會變得懷疑,並想要更多的確定性,所以我們可能因此出現一些強迫行為,比如頻繁、持續地洗手,不斷噴灑酒精消毒、不停地檢查口罩的佩戴、不停刷手機以獲取最新信息等。一些適當的行為變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規避風險。· 睡眠變化:我們的睡眠會隨著我們的心理變化而減少或增多,比如我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入睡,睡得很淺,半夜經常醒來,做噩夢,或在第二天過早地醒來。· 藉助物質:我們為了應對壓力,可能會比以往更加頻繁地吸菸、飲酒,或使用精神類處方藥,甚至是毒品,來幫自己緩解或迴避痛苦的感受。· 人際變化:由於心理變化,我們可能會在與人交往中(無論是面對面時還是在網上)變得更加易怒,發生衝突,或更加疏離,只想要一個人待著,拒絕他人的幫助或無法幫助他人。此外,我們還可能出現一些從眾行為,比如通過吸菸、喝酒、放鞭炮來“消毒”等。


青年社區顧問


和疫情一樣需要警惕的,是疫情過後的心理問題

2 天前

人們遭遇嚴重的公共危機事件、且如果加上時間較長、外在限制較多時,比如目前的新冠肺炎疫情,人的心理也會經歷類似的五個階段。

1、否認期。

這怎麼可能呢?我不信。不相信這個疫情的嚴重性。最典型的就是很多人剛開始時根本不帶口罩。

2、憤怒期。

“吃蝙蝠的人太可惡了”、“怎麼沒有提前防控呢?”、“那些被感染還到處跑的人簡直是辣雞”一片罵聲。

3、協商反抗期。

大家都在想辦法買口罩、買酒精,互相督促在家隔離別亂跑,甚至連夜搶未經證實的雙黃連口服液,希望預防自己及家人感染;同時還有很多人在想辦法如何更好地度過這無聊的時光,以及如何早點出去賺錢等等。

4、抑鬱期。

發現沒有更好的方法了,問題一時也解決不了,就會變得悶悶不樂、情緒低落,幹什麼事都沒勁…

5、接受期。

算了吧,就這樣吧,認命吧。

人的心理一旦進入後半階段(第四第五期),會出現嚴重的身心問題。

甚至觀念、人格都會改變,如果不能及時調整,疫情結束後,對以後的生活、工作負面影響非常大。

所以大家看好了,如果你符合以上的情況,就要開始注意自己的心理情況了,進入後階段的身心狀態包括以下幾種:

❶ 心理上壓抑、抑鬱,變得抑鬱、低落或者易激惹(容易脾氣暴躁)…

❷ 生活規律受到嚴重影響,比如生活規律被破壞,沒有胃口,睡不著覺…

❸ 行為退縮,興趣降低,動作遲緩、防禦性行為增加。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幹勁,整天蔫蔫的,做事磨蹭,或者沉迷網絡遊戲、電視,強迫性洗手、刷手機等。

❹ 認知遲鈍、麻木。腦袋沒辦法深度思考問題,一拿起書本就想睡覺,甚至對危險情境都會失去敏感性,比如車來了不知道躲避。

❺ 觀念、人格改變,認為這世界太可怕了,自己太渺小了,能力太有限了,不僅自卑,甚至還會自罪---我們作惡太多,這是大自然的懲罰等等。

。。。。

(這說的不就是我嘛)

到2月11日24時,武漢市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19558例,死亡820例。

數字背後,是悲傷、牽掛、焦慮、恐慌。

據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基於全國範圍5000份調查問卷統計,雖然97%受訪者對成功控制疫情充滿信心,但半數以上仍有不同程度情緒障礙,主要表現為緊張焦慮。

為了疏導疫情中公眾產生的心理問題,全國上千名心理諮詢師加入對抗焦慮和恐慌的戰鬥之中。

兩週時間,熱線已接到大約1000個來電。最多一天,來電量近150個。原有的一條線路不能滿足需求,中心正在利用網絡平臺擴大接聽量。

平臺背後,是中心緊急招募的心理諮詢師。這些志願者經過篩選,遍佈全國,分組輪班,24小時在線。

● 擔憂出行、食品和口罩的供應、就醫;

● 看到疫情相關報道及其他人草木皆兵情況而引發自身恐懼;

● 害怕被傳染,從而產生心慌、胸悶等身體反應…

中心曾梳理最初的500個來電,歸納發現來電者諮詢多的25個問題,而上述三個問題最普遍。

來電者中,有疑似患者及家屬,他們因無法住院而擔心、絕望、憤怒。

有一線醫護人員,巨大的壓力讓他們焦慮、委屈、內疚、自責。

還有在外地的武漢人,他們因遭到拒絕、歧視而傷心無助,感覺憤怒委屈…

有志願者說,最極端者,甚至想主動感染肺炎然後死去。

疫情讓人們心理處於應激狀態,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有一對夫妻曾打電話傾訴:

他們兩人已經雙雙疑似感染,在家隔離,為了讓在國外的孩子不擔心,他們沒告訴孩子自己病了,每次自測完體溫,兩人還要將體溫儀甩幾次,直到汞柱回到37℃以內,才敢拍照發給子女。

武漢已經很久沒經歷如此大的磨難。這次的疫情,病毒看不見,人人自危,城市也封閉了出城通道,市民也被要求儘量不出門。這種環境,容易讓人產生焦慮和恐慌。

黃鶴樓下如織遊人不在,東湖畔的梅花只能孤芳自賞,千萬張餐桌前年味全無……

過多的負能量交織,各種生存問題帶來的焦慮情緒,大家的心理亞健康已經開始顯現。

那可能才是心理問題的真正高峰期。


可達鴨kong


這次疫情讓每個人產生巨大的難以消解的壓力,絕大多數人從未預料自己將要面對如此可怕的疫情。

於是,恐慌便在人群中瀰漫開來,進而使得每個人的壓力在相互影響、相互印證的過程中不斷增長。

這次重大疫情發生以來,網上各種“理論” 的聲音,疫情重大消息,各種公眾號文章與疫情熱點的談論。

手機中各類的群組湧出的信息,跟親人、朋友們聊天時,大多也是在談論著疫情,讓我感覺整個世界突然間嘈雜起來。

漸漸的,我看書時的注意力變得很難集中,有時想坐下來靜心看會書,就會抑制不住的想要翻看手機,總感覺心中憋著一股勁。

最近幾天我還出現入眠難的問題,這是以往從來沒有的事情。

我總結了這一段時間發生的事情,才意識到自己出現應激障礙的症狀:“注意力不集中、焦慮、失眠、易怒。”

我想這也是每次爆發疫情時,絕大部分人都需要心理援助的原因吧,我離爆發疫情的城市這麼遠都受到了波及,可想而知湖北人民的煎熬了。

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沒有人不害怕,感到害怕並不丟人 ,這是正常現象,求生欲是任何一個物種都天然最強烈的慾望。

若想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面對疫情,就必須要保持冷靜,同時試著去做以下的幾點。

1、儘量不要參與關於疫情的種種的爭論,更不要參與網絡上的群辯。

2、你先保證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在去關心你的親人朋友們。

3、在家中隔離時,除了進行鍛鍊身體外(每日至少出一次汗),更應該加強自己的心理建設。

4、避免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跟其他人交流,這樣會加重你的焦慮情緒。

5、每日保證充足睡眠(如有必要就服用一些睡眠輔助藥物,比如褪黑素)。

7、看一些喜劇、愛情的電影和劇集,讓自己開心一點。

8、每天規定2至4個小時,關掉微信朋友圈、微博和抖音等巨量信息平臺,讓自己可以有“安靜”下來的時刻。

最後我認為面對這次新冠疫情,我們應該要有戰勝它的信心,因為以往我們就有“打敗”它們的經驗。

這場疫情的影響終將會過去的,我們要相信明天會更好 ,這並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動力的源泉。

若是沒有了希望,一切都沒有意義


心流向上


疫情之後人們的心理個人認為很有必要關注,包括疫情期間,以及後續的心理變化。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這次疫情爆發,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波及全國乃至全球大部分國家,影響太大了,這麼大的群體性事件必定會使人們的心理產生一系列變化,會引發一些從眾之類的群體效應,如果輿論導向是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還好,如果悲觀以至引發口水戰甚至惡性傷人事件就很糟糕,就需要強制干預了。

再則這樣的瘟疫可能產生的後果是死亡,直接威脅到生命,而且發病之快,傳播途徑之廣又讓人防不勝防,很容易引發恐慌,尤其是那些被感染者,以及直接接觸病患的醫護們,還有一些關卡值班人員,工作強度大,心理壓力也大,這些都容易形成後續綜合症,不容忽視。

另外即使是已經治好的病人也要在後面一段時期留意身體變化,一是此類疾病具體會產生什麼樣的後遺症目前尚不清楚,一是還會不會再復發是否還具有傳染性也都無醫學定論,尚待觀察,這勢必也會導致病患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放鬆下來。

最後說說後續的心理問題,其實更多的是社會現實導致。經過這麼長一段時間的封閉,各個行業的運營都處於停滯狀態,巨大的經濟損失是不可避免了,復工後如何面對這些損失,怎樣補救並恢復正常自上而下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還有就是封閉前和解封后的生活習慣作息時間等的改變也是很多人需要調和適應的,這也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變化,都不容忽視。如何在此番情境下保持穩定積極的心態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

願國態民安!


雲灣


疫情結束後,人們不會有什麼心理問題,這次的疫情給人們很大的啟示,人們會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這來之不易的每一分每一秒,人們真正懂得了,只有健康才是最重要,如果沒了健康一切也就不復存在。

也明白了,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幫助,才是人生最大的樂趣,進一步加深了親情和友情,能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損失範圍之內,能夠戰勝疫情,跟所有人團結在一起是分不開的,只有大家你幫我、我幫你,擰成一股繩,才會產生更大的力量,才能戰勝更大的困難。那些在危險和困難面前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國家和人民的榮譽和利益,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他們才是最值得讓人們尊敬的人。



青雲直上鵬程萬里


我覺得疫情過後,如果曾今有不幸患上肺炎的患者肯定有陰影需要輔導,同時在家隔離的人也是有陰影的,在全民抗疫的情況下就這部分人感染病毒🦠了,真的很不幸,願所有患者健康出院。




湘里人家梧桐樹


不是疫情結束後!而是現在就要關注人們的心理。

新冠疫情給人們帶來的是身體上的威脅與危害;而為了控制疫情所採取的封閉式隔離、禁足等行為,則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心理精神。

在此期間,親身經歷了病魔洗禮的人們,不會出現任何精神上的負面影響。反而是那些被居家隔離的人們,由於長時間無法正常地有規律地生活,這使人們受到了身體與精神上的雙重影響。

希望國家精神健康領域的專家們,能儘早地制定出相關的預案,並能儘早地採取積極地實施方案。


李爾之城


確實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由於這場災難疫情來的突然,猛烈,週期又長,又比較特殊。因此給人們帶來許多恐慌,又加之封閉隔離寂寞難熬。心理難免受創傷,有些敏感人士甚至懷疑自己染上新冠,糾纏不清,甚至已經排除可能患病因素,仍不放心。這種現象並不特殊,也不奇怪,甚至都屬正常性的反應。所以,跟上心理輔導,跟上專業人士心理援助,跟上社會正面宣講心理問題尤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