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小公司除了员工工资损失外,业务都可以延后,为什么要裁员或者解散?

刘一阳


我本人就是小微企业主,会议组织和零售两个公司,这个问题还是有发言权的,总的来说,因为回款问题,如果我一个月的支出是10万元,需要我有30-50万元的现金流水,小微的现状就是踩着钢丝跳舞,抵抗风险能力不足


萌狗旺旺


因为很多项目都停滞了,为了度过这个最艰难的时候,我分别和部分员工商量,他们在家休假公司每月发2000生活费并继续缴纳社保,等情况好转再补发这几个月的工资,结果立刻有人说虽然休假但必须发原来工资的八成不然就要去告我。这就是很多人宁愿解散公司也不想再扛的原因吧,太寒心了!


云横秦岭304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在刚毕业时创过业,做过10个月的老板,结合当时我的心态,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老板裁员或者解散的心态:忍痛割爱尚且能活,不变则必死无疑。

具体的解释是:谁也不想裁员,让公司缩小,但没办法,没足够储备金耗下去,再耗下去,可能公司要关门倒闭,在倒闭和缩小之间,老板只能选择后者。至于解散,也同理,已经亏损负债100万了,不解散可能要负债1000万,100万还容易东山再起,要是欠个1000万以上,公司还不能起死回生,那这辈子可能就麻烦了。所以做老板的只能选择解散。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长远的利益。

老板难啊,员工也难,都难啊!


创成职场频道


问这个问题的人,突然让我理解了,员工和老板,真的是沟通不来的两类人。

只是员工工资的损失?如果开企业只是发员工工资这么简单,谁还愿意打工啊。

01

工资只是企业总支出的一部分,甚至都不是支出大头

企业的成本支出,是有多方面的,工资只是其中的一块而已。

除了基本工资,对员工方面来说,至少还有福利费的支出。

此外,公司的贷款利息、场地租赁费、水电物业费等等,每一项都是公司,即便不开门营业,也要支出的。

一旦情况不秒,企业长期不能开工,每天就只有纯支出,毫无收入。这给到企业的压力不可谓之小。

02

即便复工,企业一时半会也恢复不了元气,还是可能被拖死

企业从来不是个体,企业要生产,但得有订单才行啊。在这种大环境下,每家企业都在寻求自保,又有多少单子往外抛呢?

企业没有订单,就没有收入。没收入不说,还要支付各种固定支出。

时间拖得越长,企业资金的差额只会越大。如果企业管理者已经预判到现在裁员或解散公司是最好的选择,绝对不会犹豫着拖下去。

企业现在想到的,只是如何止损,而不是想办法赚钱。先能活下来,才可能赚钱。活不下来,其他都不要想了。

03

决定解散或裁员,本质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决定

我们刚刚说到的问题,只是关于钱,不论是工资还是收益,但企业管理者做出决定,绝对不会仅凭这一点就给出判断。

返工后行业行情的预测、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甚至管理者自己对企业发展的信心,都会成为决策制定的重要因素。

所以说,不是管理者,就不会操心管理者那些事,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单纯的想问题。

那既然是被管理者,就管理好自己,不要成为被牺牲的那群人之一,就好了。

我是@次等大叔,豆瓣读书认证作者。著有《从零开始学招聘》,合著《HR软实力》,头条等多平台签约作者。10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擅长生涯咨询、职业规划与心理辅导。欢迎关注,为您解惑!

次等大叔


因为公司要活下去!

其实公司是一个大平台,离了谁都可以转!

都说员工忠诚度啥的,其实那是扯淡,你扪心自问公司给你一个月2000块,另外一个公司给你两万,你不去吗?

公司与个人不过是当前的价值选择关系,目前最合适的选择结果而已,谁也别道德绑架谁,公司碰见困难,活下去是第一要务,活下去都困难了,还不能裁员?凭什么?

你现在要求你公司负起责任,公司垮了,你也不过拍拍屁股走人而已,你愿意倾家荡产支持公司重新站起来吗?你会吗?

人将心比心而已!


桥哥哥桥


你看到的单方面的,员工的工资只是支出的一部分,而普通的工商企业最常见要缴纳如下费用: 工资、社保费、公积金、租金、物业管理费、水电费、电话费、宽带网络费、快递费、停车费、加油费、路桥费、汽车保险费、汽车维修费、差旅费、审计费、业务招待费、职工福利经费、培训费、广告费、办公费、咨询费、劳务费、印刷费、工会经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各项税费等等。

而作为小公司,其中工资、社保、公积金、房租租金、物业管理、水电费、宽带费用等这些是每月必须要支出的,但是受疫情影响,又没有收入,但是每天都必须要支出,没有多少企业能够支撑得住。

为什么要裁员或者是解散?

1.业务无法开展,只能解散减少损失

疫情对于小公司来说,影响还是比较大,员工无法复工,即使是能来复工,在业务上也是影响比较大,当公司业务受到影响时,首先第一步就是会留住核心人才,其余的就会裁掉。

也有项目因为受到疫情影响结果在半路夭折了,那么整个团队就会被解散。

2.资金出现困难,入不敷出

公司裁员或者是解散,肯定是公司没有钱了,没有收入每天还要承担一大笔开支,本来就是小公司,在平常资金就已经紧张,因为有业务,可以勉强撑下去,但是现在业务无法开展,还要支付租金,社保公积金等,入不敷出,直接解散。

3.断臂自救

企业在困难的时候,会首先想到的是裁员,断臂自救,也就是留住几个核心人员,减少开支,先让企业活下去,活下去之后再考虑发展的问题。

关注懂职场,与你一起共同成长,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加评论,你的认可是我前进的动力

懂职场


逼死企业的,从来不是成本、支出、资产,而是现金流。

工资、房租、税收、各种费用、银行利息,会急剧消耗本就不多的现金流。

不开玩笑,年营业额上亿的企业,公司的现金流可能也就百八十万甚至更少而已,能承受得起巨大的资金消耗么?

而疫情意味着没有现金流入,崩盘很正常


江上一峰青


我认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解散和裁员可以对冲未来的资金损失风险,而不是说当下已经现金流断裂。资本都是逐利的,如果说企业已经预见到未来的业务量下降会造成企业破产,那么降低成本或者说及时止损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可以举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

一家餐饮企业,企业拥有50万现金,正常经营需要50名员工,工资成本一个月共计25万,企业月盈利10万,房租10万,2月减免,3月正常缴纳;

先算第一笔账:2月份不营业,企业剩余现金,50-25=25万,所以如果疫情过去,业务量直接恢复正常,亏损一个月不至于让这家企业倒闭或者裁员。

问题是,如果3月份业务量恢复到3成,4月份恢复到5成,6月份才能正常的话,如果你是企业负责人,你会怎么做呢?

再算一笔账:3月开门营业,业务量为平时的3成,可能房租钱都挣不回来,假设房租亏损5万,企业剩余现金为,25-25-5=负5万,如果融不到资,直接破产。

裁员百分之七十的结果是什么呢?3月剩余现金为,25-7.5-5=12.5万,企业渡过难关,活下来了。

还有一种情况,裁员也解决不了现金流危机,直接解散,也许可以把损失降到最小。

究其原因,没有企业主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赔掉,裁员和解散纯属无奈之举。


小侃财经


作者太狭隘,眼光和思路都太局限,试问作者来做个小企业试试,连国家规定的税和社保,5险一金的费用都不知道……无知局限了你的所有……


bob66544012


1、在所有的不利因素中,减员增效的效果最直接立竿见影,也是企业自己最可控的;

2、企业养人的成本非常高!如果是社保足额缴纳的话,企业的人力成本非常高!因为养老、公积金、医保企业的缴纳的基数基本上是职工个人缴纳的一倍以上;

3、动不动就隔离、责令停业的疫情管理,再加上复工后,现在基本上是发现一例,封锁一栋楼,暂停整个企业的经营,还要追责。

除了政府支持的除了保障民生的行业,谁敢冒那个风险呀?

所以很多企业要么裁员,要么解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