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能不能把自己在这次防控疫情期间的损失讲出来?

忧伤的四阿哥


从春节到现在,疫情已一个月,这一个月对家庭、对个人来说损失肯定是有的,工厂、饭店及其他相关行业的损失肯定会反应到个人身上,但和国家比起来就不值一提了。一个月来企业停工、商业停止运转,国家的损失不可估量,即便疫情过后也会有较长一段时间的影响。只希望这场疫情快些结束,社会生产生活回归正常,我们国家快速恢复正常秩序。



涛哥的渔乐


本人在无锡经营一家生鲜超市,腊月29从无锡回家过年,谁知这一走再回去竟成为奢求,派出所我打电话了,12345也打过了,没办法就是不让回,回去的话隔离,要300一天两个礼拜,算下来要4000多,不知道后期会怎么样?那面房租一个月近一万。疫情面前还是大局为重吧,毕竟钱是赚不完的!



与蜗牛同散步


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损失吧

说说我的真实情况吧。

我们家不是很富裕的家庭,但是还算过得去,前几年一直在创业之路上,没有挣着钱,这两年刚刚缓过来劲儿,我是开个体经营的,正常情况下现在都忙着呢,现在又出现病毒,那边房租也快到期了,马上又要交房租,孩子也要上学,各种花销,都不敢计算。希望疫情快点结束,早日恢复营业。在这里谢谢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防疫干部们,你们辛苦了。


用户wanting


对于我来说,一个打工仔,遇到了很好的老板,工资照发,家人照陪,唯一让我损失的是2020年的春节,我没有回娘家,回去看看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和我的亲弟弟。

疫情期间我的负损失很多,也就是收获很多,嘻嘻,这个问题不是分享收获的,我就不多说啦!


岱兮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既上班,也开店。上班暂时没有什么损失。假期多了一点。工资还是照拿的,年中涨工资这一块暂时还有无法估计。开店损失就大了,每年过年是生意最好的时候。我一年租金是18万。就按两个月算。房租这一块就是3万。人员工资两个月1万块。就按损失4万块算吧。后期不敢算了。希望疫情快点过去。



强哥宝应


疫情里的我们,应把握最真的成长机会

发自于武汉的这次疫情已经遍布于全国,截止2020年2月2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全国确诊累计11901例,远远超过了17年前的SARS。

疫情形势

危机已成必然,是危也是机。2003年非典过后,像京东、淘宝等电子商务都迎来了自己的春天。这次肺炎疫情虽来势汹汹,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打击,但同样无可厚非的对传统企业来说也是最好的转型时机。

但企业转机之际,我们需要考虑几点:

1、作为中小企业,我们该如何调整团队面对疫情危机的心态,从而增强全员凝聚力?

2、本次疫情会对哪些行业带来深度影响?

3、疫情危机,如何做好开工准备、降低影响?

4、如何利用时间开展在线办公,做到“停班不停工”?

5、如何调整一季度的经营目标和规划,保障实现全年计划目标?

6、如何实现业务在线化、服务在线化、组织在线化?

7、面对疫情,如何转危为机,强大内功,逆势增长?

有以上几个方面的考量,我们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打破恐慌,战略过冬。

机会就是战场

在疫情的迅速蔓延下,国家及时出手,国务院随即发布了2020年春节假期建议延长的通知。

需要摆明的一个事实就是:国家希望企业晚一点开工,员工为自身安全考虑,也想晚一点上班,这无疑为服务、出行、旅行、房地产、餐饮、娱乐等行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有的企业因为购买办公楼和土地,每月供货贷款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但是现在预想的资金又进不来,没有营业就没有收入,营业额的大幅度减少,让租金、人工、库存与应付这四座成本大山,压在了传统企业的肩上。企业不得不对一季度的预算和经营目标做调整。

需要自我加压

春节期间很多经营场所都关闭了,就连海底捞这样全年无休、24小时营业的餐饮巨头也被迫不得不宣布全国关店,这是大环境导致的必然结果。

虽然国家发布消息控制疫情并将在2月底结束战斗,我们当然希望是这样的,但是如果按照当年非典的时间跨度,一月份左右开始一直到六七月份结束,延续了5--7个月的时间,这次疫情就算恢复的快,至少也得3--4个月。

而对于服务业的影响可能会达到两个季度,甚至到三个季度,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扛过去,扛过去了等待你的就是春天。

非典时期的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成长期,刚刚加入WTO,人口红利惠及人员工资也不高,城镇化导致到处大兴土木,房地产红利、高速发展红利、世界工厂红利等等影响,所以对整体的经济影响不大,因此在2004年,中国的GDP又达到了11%。

切断传染路径

但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在2003年中国的GDP产业占比中,第一产业占比3.1%,第二产业占比57.9%,第三产业占比39%。也就是说2003年占比最重的工业接近了60%,非典为什么影响不大呢?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因为春运之后,工人都已经回工厂后才开始出现大范围的非典疫情。

所以大家在工厂里面该生产生产,该防疫防疫,没有影响工业生产总值。像最受病毒影响的服务行业,在2003年GDP中只有39%的比重,所以影响的份额本身也是比较少。

但是到了2019年,中国的GDP组成中,第一产业占比3.8%,第二产业占比36.8%,第三产业占比59.4%,也就意味着服务行业已经涨到了接近60%,工业已经降到了36.8%。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最受冲击的是服务行业,而服务行业在今天的GDP里面占比又是最大的,因此大家如果是服务行业,你接下来的形势将不容乐观。2020年我们全国的GDP大概会达到100万亿,一旦GDP影响一个点,那么就意味着直接损失近1万亿。

对第二产业来说,这次疫情不像非典,现在很多工厂的员工都无法按时上班,而工业的停滞就会影响到服务业的材料供应、资源对接,蝴蝶效应的连锁反应非常明显,所以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影响都会比较大。

受疫情影响,最近网上公开发布一些数字,我们可以了解一下。

自娱自乐

首先是电影市场,影响非常大,2019年的春节档是60亿的票房,2020年票房预计是70亿,现在是一个都没有了,因为全部都没上映,再加上后续影响,大概预估会影响到100亿。

第二个就是旅游市场,2019年的春节全国接待了415亿人次,实现的消费是5139亿,但是今年春节的旅游市场都没了,所以做旅行社或者是酒店行业的就会很痛苦。

再比如说消费市场,按照2003年GDP下降0.5个点,2020年GDP总额100万亿来算,今年大概也要损失5000亿。

还有房地产行业,本来春节大家都要买房,尤其是中小城市,按照消费习惯,外出打工者一般都会回乡购房,今年肯定不买了,所以这些行业全部都是相关联的,基本上就大概影响到1万亿。

而2019年中国的GDP增长是6%,如果按照影响到1万亿,2020年我们只能争取5%的增长,保住下降一个点,下降一个点相当于下降了百分之十几了,也就相当于是几万亿市场萎缩了。

以上都是一些公开的数据参考。将目光拉回到企业,企业不营业就没有收入,企业一旦不好,银行的账就不能按时还款,迎来的将是股市暴跌,一旦股票跌入谷底,就会导致整个资本市场雪上加霜,更会带来系统性的危机。

全民战疫

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纵使国家宏观调控出台措施,消费市场的反弹也只可能出现在第三、四季度,我们企业家朋友应该怎么做?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是我们首先可以改变的就是打破恐慌,战略过冬。

对于本次疫情的防控部署,中国的执行力绝对是世界第一,尤其是快速反应,就连世界卫生组织都对中国感到震撼。所以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国家,在家耐心等待疫情消散。

作为企业家,我们正好趁此机会闭关,在身体上做防疫,在心灵上断舍离。人总是被虚妄的东西所禁锢,我们平时都不是在跟自己相处,而是跟外在的力量相处。只有当我们慢慢发现自己内心的力量,才能真正寻找到活着的意义,寻找到做企业的意义。

泰然处之

难得静下来的我们,在敬畏生命里思考也是最真的看清自己的绝佳机会,做人需要面对,做企业更需要深思。形势固然严峻,但是看不清脚下就看不到远方,学会在灾难中成长。没有必要恐慌,学会跟自己的内心相处,修炼内功从而打破恐慌。

创业中多少风风雨雨都过来了,危机的背后就是机会,企业在经济寒冬下转危为安,当春天来临时,我们就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必要时,就要把相关项目关停掉,暂时割肉,止住未来更大的损失。我们既要不放弃,也要敢舍弃


申美人申音


说起这次疫情对自己的损失,估计大家都会计算着什么多少天没上班或没开业,什么房租房贷,什么车贷,什么股市损失等等,我今天说说自己的损失,那就是亲情!

按计划新年后要走亲访友,由于疫情也暂停了,为了父母和孩子的安全,将他们隔离在了一起,每3-5天我去送菜,都送到了门口而不见!一晃二十多天了没见面[流泪],甚是想念!!这个亲情还真不好计算出来损失多少啊,无价!

这是一年级的儿子写看图说话,本来应该写成助人为乐为主线,结果写成了送菜,这是受这次疫情的影响吧!




毛耳朵小驴


多年的同学,她老公是在酒店上班是个厨师,一儿一女,有房有贷,本想过年期间多加班挣钱还房贷。受疫情影响也是迫不得已,酒店不开张,家里吃喝拉撒以前都是他一个人顶着。现在没有收入,很是焦急。印证了那句话,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



安小迪聊情感


对我来说的话如果在疫情期间谈损失也算有点,三个门市一直关门,两个小百货和一个五金建材店,三个门市平时营业额一天最少也有12000左右,现在没有一分收入,最让人欣慰的是有两个门市的房东主动联系我说在疫情期间房租全免,真的很感动,中国好房东,另外一个门市不用说了,老板一直抠门,不可能免的,只有自己扛了,现在一分收入没有,房贷一个月一万多。但是这点损失比起疫情重灾区武汉市和奋战在全国一线的抗疫英雄来说也算不了什么,人家是拿命在对抗疫情啊,对于我来说关门在家又算得了什么呢?从我做起,希望我们国家早日战胜疫情吧,中国加油!


点滴随记SZY


企业复工时间一再后推,各地对餐饮堂食的禁令不减反增,外卖“进项”有限,餐企资金链面临断裂。

资本这时候成为香饽饽,很多餐企开始寻求资本帮助,资本也认为“进入优质餐企,这可能是一辈子最好的机会”。疫情或许会让餐企与资本,迎来一次蜜月期。

往年都是初七上班。今年等2月2日假期结束,却收到不得早于2月10日复工的消息。等到2月10日,有的又说2月17日复工……2020年的“假期”不断延长,各行业老板们的心越来越焦急。

近日,随着各企业陆续复工,原以为餐饮也能一起复业,不料多地开始禁止堂食。

而外卖的“火爆”,也仅针对一些本来有基础、写字楼附近的餐企,而且进项相对有限。更多餐企,快到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2月14日,一张落款为上海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停业通知在网上流传,称因受疫情影响,餐厅无法继续运营,将于2020年2月11日正式停业,之后也不再经营。这样的停业通知,在疫情期并不是个例。

那么,餐饮行业众多餐企,资金状况到底怎么样?该如何获取资金以保证活下去?

1

没有“进项”

资金链断裂就在眼前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为46721亿元,其中15.5%来自春节期间的消费旺季。而今年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到九成以上;7%的企业营收损失在七成到九成;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

虽然目前尚无大型餐企爆出资金链断裂的消息,但许多的小餐厅已经选择歇业,后续生死未卜。

1 小微餐企

由于目前很多餐厅尚未复工,很难监测到底有多少门店会因疫情而关闭,但根据清华朱武祥教授、北大汇丰商学院魏玮教授,和北京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联合对995家中小企业进行的调查,85.01%的企业账上资金余额最多只能维持三个月,34%的企业只能维持一个月,33.1%的企业能够维持两个月,能够维持超过6个月的仅占9.96%。

以上数据虽不是餐饮行业调查数据,但相信餐饮业的状况只会更加困难。根据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的监测显示,2月5日江苏省95%餐企正休市停业,而在全省餐饮38万户服务网点中,小微餐饮占84.1%。

在很多餐饮人的朋友圈,微小餐企老板决定关店的不在少数,而准备在春节发力经营餐企的资金情况最为危急。

一位餐饮老板就告诉红餐网(ID:hongcan18),他有两个中餐店,根据往年的经验,为了备战春节高峰,把大部分现金都用在了春节前的备货,身上只留了一个月的员工工资款和备用金(两个店接近45万)。

但疫情一来,备的货都打了水漂,只能想办法打折处理,而由于春节把员工都留了下来,发完1月份的工资,他身上就没有现金了,2月还要缴纳6个月房租。两个店这两笔的开支就将超过120万,而他身上已经没什么现金,就算房东减免或延缓收租,也不足以完成周转。他已经决定遣散员工、处理存货,关门。

这样的餐饮老板,在红餐网这段时间推文的留言中,非常之多。可以说,在经历2019年原料上涨快、人工成本升高、高房租后,现金流本就不算流畅,抗风险能力进一步降低,本来想借春节打个翻身仗,但没想到这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 中大型餐企

连锁餐企相比小餐企虽然有更好的现金流支撑,但同样损失不小,因停业仍需支付员工工资、房租,部分连锁餐企的现金流也已严重不足,企业受损难以在短期内弥补。

越是大型连锁,门店越多,损失也就越多,正如外婆家吴国平所说:“天一亮就要支付250万元。”

外婆家全部品牌门店8000名员工,一个月工资成本约6000万,租金约两三千万,这近一个亿的固定成本,即使不开业,也必须支出。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也给我们算了笔账。

西贝在全国60多个城市,有400多家门店,当前基本都已停业,只有100多家在做外卖业务。预计春节前后一个月将损失7-8亿元营收,也就是流入资金。

之后就是成本。根据贾国龙透露,西贝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30%,但姑且可以不算做损失,因为可以售卖,也可以用于1万多留岗员工在宿舍的餐食;房租占10%,不营业就不用交;税收成本大概占6-8%。而剩下的30%人工综合成本才是大头。

西贝目前有2万多员工,大部分仍在待业状态,但按国家政策规定,西贝必须继续发工资,如果给全工资,一个月支出就在1.5亿左右。而1万多留岗员工,在提供食宿的同时,还要保证安全。

“现在口罩不好买,有些卖高价,一个N95要 30多,这部分就花了几百万。”此外,还需要给在经营的门店配备相关的消杀产品。仅月工资一项,一个月就1.5个多亿,两个月就三个多亿,三个月就四五个亿。

可以看出,无论哪型餐企,最难过的还是资金这关,就像贾国龙说的,无论哪个企业,都不太会备足几个亿的现金。在没有现金流入的情况下,任何企业都很难。

2

餐饮—资本

又一次亲密期大门或将提前开启

现在看来,无论是和房东商量减租、免租,还是裁员,餐企都在想尽一切办法“节流”,而“开源”除了恢复营业之外,就剩下了向外求助。

银行肯定是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国家也不断要求银行,不轻易给受疫情较大影响的企业抽贷、断贷、压贷,央行投入1.2万亿释放流动性。不少银行也主动上门,为餐企提供帮助。

除了银行,很多餐饮人还将目光转向了资本机构。

1 疫情让餐企明白,餐企是需要资本的

2月1日西贝的一声疾呼,惊醒了各行各业,包括资本机构,就在贾国龙“喊话”当晚,就收到了来自银行的主动信贷邀约,各个资本机构也行动起来,对接优质但暂时遭遇困境的餐企。

观见餐饮小学联合财得得在朋友圈呼吁金融机构多支持餐饮行业,短短三四天,便聚集了“消费王”王岑、盛景嘉成资本、番茄资本等资源,发起“餐饮融资贷款公益行动”。观见餐饮小学创始人汪洁说,预计到月底能为100家左右企业提供帮助。

专注垂直餐饮投融资的壹马资本也携手加华资本发起公益融资,截止到2月12日,收到了200+餐企的融资需求,总融资额需求超过20亿。

而在这些餐企中,中小企业占比50%,微小餐企占比40%。可以看出,在这个阶段,餐企对资本的渴求是是远高于平时的,也是全方位、不分企业规模的。

在此餐饮危难之时,红餐网也联合杭州银行、天图投资、启赋资本、险峰长青、同程资本、道生资本等联合发起《春风行动》大型餐企融资公益活动,为餐企打开急速融资和贷款通道。

启赋资本合伙人胡祺昊就表示,近期负责投融资的员工每天要看近300个餐饮项目,“现在很兴奋,恨不得自己干。”胡祺昊说,这种兴奋正在于当下餐企对资本股权投资认知的转变。

餐企在这个过程中,正在在不断认识到现金储备、合理现金流的重要性,认识到资本的作用,资本操作的意义,以及资本存在的必要性。

原本声称“西贝永不上市”的贾国龙也说,“这次灾难也教育了我,之后要重新评估什么是有利于企业、有利于员工、有利于顾客的发展方式,上市可能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信这次灾难教育贾总的不止是对于资本的看法,还有更多关于管理、商业模式的部分,当然,这是后话。

从融资的需求上来说,餐企对资本的态度是有所转变了,本次疫情爆发了众多企业的资本引进想法,但并不是说所有餐企都要去拥抱资本,都能够拥抱资本。

2 考虑投资回报的资本,才是对彼此负责

商业世界是残酷的,你不对自己残酷,现实便会教你什么叫残酷。比如这次疫情倒下的很多餐企。

资本就是商业世界中的现实主义,正如小马歌说的“资本不是活雷锋,他们愿意锦上添花,却不会喜欢雪中送炭。投资需要回报,将来不能赚钱的企业当然没有投资价值。”

餐企在明白资本的优势之外,一定要明白什么样的餐企更容易获得资本的帮助。小马歌的总结是5点:

有品牌影响力,形成规模效应

近几年的数据持续30%以上的增长

有明确的战略目标,长远计划

细分赛道有机会跑出来的企业

有新餐饮商业模式的企业

所以在疫情爆发不久的2月6日,文和友就迅速获得了加华资本旗下基金投资近亿元人民币。壹马资本数据显示,本次寻求资本的200余家餐企中,大型连锁品牌占比10%,年收入5亿以上的有近10家。

这其实就要求餐企不能临时抱佛脚,即使当下没有投融资需求,也要有风险意识,做好准备。

“大部分企业有一个现象,公司赚钱时基本不考虑融资,更不想让别人分享收益。总是到了经营业绩每况愈下、负债率居高不下、短贷长投,甚至资金链套断裂的时候,才开始病急乱投医,四方游走寻找投资方。”小马歌说。

汪洁也表示,这次公益活动中很多第一时间找上门的企业,都是外界看起来非常不错的优质企业,这也说明越完善的企业,风险意识越高。

那么哪些餐企是不容易获得投融资的呢?小马歌认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本身有硬伤 :

1)未获得过融资的创始人,开始盲目的融资,融资想法异想天开;

2)创始人对投资行业想法不成熟。

另一类则是符合融资标准的优秀品牌,但:

1)企业本身没有找到适合企业发展战略支持的投资人。

比如拥有1000多家门店的火锅品牌“虾吃虾涮”,就表达了对资本机构的观望。创始人牛艳说,一方面源于自身现金流保持正向,另一方面还未碰到真正能够与品牌共创的投资机构,“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对方只是想站在主力的位置,那是没必要的”。

2)估值偏高或融资方案不够专业。

对于门店数量较少的餐饮品牌来说,有的则更倾向银行贷款,而有的则直接表示现阶段不是最佳的融资时机。

3 不要用投机的态度对待餐饮投资

当然,疫情过后一定会有人说,餐企在这个特殊时期引入投融资是“病急乱投医”,而资本则是“趁火打劫”。

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宋向前也说过,“这个时候,是优质企业普遍估值下调、估值回归的一次机会,特别是优质餐企,平时现金流非常好,大多不需要投资,现在也许有机会,可能是一辈子最好的一次机会。”

但小马歌认为,餐饮品牌最好的融资时机,绝对是品牌影响力上升、数据增长的阶段,如果一个企业品牌、数据表现不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很难获得资本。

窄门学社、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也觉得,这个机会是也不是。“是”是因为餐饮企业此刻真的需要钱,这个时候的钱可以救命。“不是”是因为此刻如果用投机的态度对待,你可能血本无归,就算没有这次危机,餐饮的坑也不计其数。投资是一件极其专业的事情。

对于专业投资人而言,并不代表此刻可以低价获得好标的。此刻,餐饮连锁确实比以往更需要资本,但趁机压低餐饮品牌估值,并不一定是一件被欢迎的事。

“真正的优质餐饮品牌的价值不会因为疫情的发生而降低,反而,他们可能因为更强的组织力、品牌力和现金流能力而且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机会,价值相反可能更大。”

卿永说,所以此刻做为投资人,更应该看到企业的长期价值,站在更长的时间纬度来看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供充足的资金供给和各种赋能,帮助企业获得最佳的发展机会。

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也认为,资金方应根据不同公司给予不同对待和帮助,如果在这个时候抱着捡漏的态度来看餐饮投资这件事,从根本上来说,可能不够理性。

“为了资金,去调整财务结构和管理结构的企业,在想到方法并实施之后,也不一定会降低太多估值。而真正在这个阶段拼命狂降估值的企业,可能它的可投价值也并不是很大。”

在商言商,对餐企而言,现在就是需要资金;对资本而言,对于餐企的评估依然存在,甚至更加严格,趁火打劫并不是资本的目的,只不过疫情打断了优质餐企的现金流,打开了餐企的大门,让资本更容易与餐企接洽。

但这就像谈恋爱,两个人都很优秀,也有不合适的可能,投融资的结果如何,还是要看双方的匹配精准度,双方都应该更加谨慎。

如果说2015-2017年是餐饮和资本的蜜月期,投资案例高达,2018-2019年则是冷静期,投融资案例数明显下降,但双方更加冷静,更加了解彼此,所以总体金额仍然走高,这说明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向优质企业聚拢。

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认为,资本不是洪水猛兽,它在合适时间以合适的方式出现在合适的企业,就是企业强有力的武器,而企业既要有能力去拿到资本,也要有能力去分辨适合自己的资本,去驾驭和资本的关系。这才是企业和资本最佳的关系,餐饮也不例外。

而这次疫情,无疑正在加速这种相互了解,也许这次疫情会成为餐企与资本关系再次升温的开端。正如胡祺昊所说,疫情过后,餐饮行业将步入新的阶段——升级版“新餐饮”时代,资本将为餐饮企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带来新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