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打完炮弹后,其弹壳会去哪里?会回收吗?

军武视界


炮弹壳是否回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早期的炮弹都是铜材质的,在二战时期各国为了利用有限的资源,制造出来更多的武器,都会回收使用过的炮弹壳。当时的很多国家不仅会回收使用过的炮弹壳,就连使用过的子弹壳都会回收再加工。毕竟在战争状态下,想要去开采更多的资源,来补充制造材料,是一种非常缓慢也非常困难的方式。而收集使用过的炮弹壳来缓解资源危机,是解决能源危机最直接简单的方式。因此在早期的战场上,士兵宁可牺牲性命,也会尽量的搜集炮弹壳,并且把它们运到后方的兵工厂里面进行再加工。



现代的炮弹壳一般都是采用混合钢制造的,这种钢铁的造价成本较低,生产量比较大,各国都能够有条件源源不断的大量生产。如果仅仅考虑经济作用,现代战争回收炮弹壳没有任何太大的意义。不过回收炮弹壳依然是现代各国军队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是有条件回收的情况下,各国都会回收用过的炮弹壳。


陆军军事演习的时候,所有的炮弹壳都会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即使这些炮弹壳没有任何回收的意义,各国军队在军演后仍然会将炮弹壳全部回收。毕竟在军事演习的场地上留下太多的炮弹壳,也是一种制造垃圾的行为。而且这些炮弹壳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拿走的话,很有可能也会泄露一些相应的军事机密。

假如在战争状态下,陆军是否回收炮弹壳就要看具体的战场情况,假如真的到了不得不撤退的危急关头,即使丢下大炮也是在所难免的情况,更何况是用过的炮弹壳呢在完成炮击后,炮手往往要进行快速的撤离。炮手在撤离的时候需要背着笨重的炮筒以及剩余的炮弹,如果再去携带炮弹壳,就会减缓撤退的效率,因此丢了性命。

除了陆军使用炮弹外,海军也会使用一些舰炮。现代海军的舰炮基本上是一个摆设,在导弹时代来临后,海军舰炮的作用已经变得可有可无。现代海军使用最多的一种炮是近防炮,各国的近防炮都是部署在舰艇的边缘部位。像我国的1130近防炮,位置就比较靠近海面,当1130近防炮开火的时候,所产生的炮弹壳会掉落到海里,海军肯定不会派人再去打捞。海上的普通舰炮在开炮后,炮弹壳会落在甲板上,这时候甲板上的人员会把炮弹壳集中存放起来,登陆后再集中处理。


军武小咖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回收,尤其是那些黄铜材质的弹壳,毕竟铜是一种较昂贵的金属,能回收的话都是尽可能回收的,一个大口径炮弹的弹壳,如果材质是黄铜的话,那么光是一个弹壳就几十斤重,而不管是平时的演习,还是在真正的战场上,炮兵一旦开火,不打上几百发炮弹是停不下来的,这几百发大口径炮弹的弹壳就是好几吨重的铜,即使是按照市场价当废铜卖出去,那也有十几万人民币了,而且,如果是一场激烈的战役打下来,那可就不仅仅是几百发炮弹那么简单,具体多少?看下图:

▲冲绳战役之后美军回收的弹壳

上图中的是二战时期美军在冲绳战役结束后回收的弹壳,这些弹壳在地上都已经堆成小山了,数量肯定有十几万发,而那个时期的弹壳基本上都是黄铜材质的,黄铜不管在什么时候,都算是一种比较珍贵的金属资源,而战争时期对这些金属资源的消耗本来就很大,所以,在一场战争结束后,弹壳该回收还是要回收的,再财大气粗的国家也不可能无视这些海量的弹壳。不过,对于今天的一些大口径火炮来说,已经不用考虑弹壳回收的问题了?为什么?因为现在的大口径榴弹炮炮弹直接是使用发射药包而不是弹壳,看下面两个图:

▲图一:M107型155mm炮弹
▲图二:M107炮弹的M4A2型发射药药包

上图图一中的是美军M107型155mm炮弹,注意,这仅仅是一个155毫米炮弹的弹头,而不包括发射药,它的发射药是上图图二中那玩意,是的,你没有看错,这个M197型炮弹的发射药就是用“白布”一样的东西给包起来的,而不是我们印象中的装在金属弹壳里面,一个这样的发射药药包,基本装药量大概为13磅(约5.9千克),至于这个

药包的点火装置,则是缝在药包底部的红色布垫中,如图中的箭头所指部位,这个装置也被叫做干净燃烧点火装置(CBI),因为这个点火装置被击发后是和整个药包一起直接燃烧干净的,不会有多余的残留物。因此,使用这种发射药包的大口径炮弹,是不用考虑弹壳回收这个问题的。▲图三:406毫米口径炮弹和它的发射药

▲图四:舰炮装弹步骤示意图

而说到这种用发射药药包来替代金属金属弹壳的方法,其实早在以前的大口径舰炮上就有使用了,因为战列舰主炮的口径太大了,动不动就300毫米、400毫米,这种口径的炮弹光是弹头就差不多有一个人那么大,如果给这种弹头制造弹壳的话,制造成本和供弹技术的关就过不了,所以,那个时候的战列舰主炮炮弹采用的就是弹头和药包分装的结构,如上图一所示,是“依阿华级”战列舰上面的406毫米主炮炮弹,前面蓝色的是弹头,后面白色一包一包的就是发射药药包,至于这种大口径战列舰主炮的上弹方式,则是看图二的步骤示意图,先把弹头推进去炮膛,然后放发射药药包。

▲图五:使用半可燃式药筒的弹药

▲图六:艾布拉姆斯坦克使用“半可燃药筒”弹药

接着再来说一种半可燃式药筒,这种药筒目前在坦克炮弹上用得比较多,它的原理跟上面提到的发射药药包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发射药药包是发射后直接完全燃烧掉,而这种半可燃式药筒则是燃烧掉大部分结构,但是会留下一个金属的底座,也就是底火那个部分,

如上图五所示,就是一种使用了半可燃式药筒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图中最左边那个底座是不可燃烧的,而旁边两个白色的筒状结构则是在发射后直接燃烧掉的,具体的可以看图六,图中艾布拉姆斯坦克发射的就是一个种采用半可燃式药筒的破甲弹,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炮弹在发射之后,掉出来的就只剩一个底座了。

▲底座抛壳装置

这种使用了半可燃式药筒的炮弹,在发射之后只会留下一个很小的底座,不会占多大的空间,所以在战斗过程中可以先用收集装置收集,战斗结束后再处理掉,亦或者是直接使用抛壳装置抛射出舱外,如上图所示,至于说要不要回收,额,这个就没必要了,底座材质一般是廉价的合金,用不着特意去回收,回收的成本搞不好会更高。


哨兵ZH


兔哥回答。其实,很多人,最起码大多数人都认为,战场上,没人会浪费时间去回收用过的炮弹壳。这是不全面的,和炮的种类有很大的关联,同时和作战的性质也有很大的联系。战场上作战是第一要务,弹壳的回收和炮种,战场环境有关系。

战争状态下,炮弹壳的回收,是建立在以保证作战为第一要务的基础上。首先是作战,然后是收集,这也是为了能不受废弃的弹壳的影响,有利于作战。小口径自行高炮之类的,有很多的火炮属于车体外抛壳,也有许多是火炮车体外布置,炮弹壳直接就抛弃了,加上频繁的移动位置,回收这些弹壳很费时间,收集也困难,因此,这类的火炮弹壳通常不会收集,但也要看战场环境和上级要求,必竟这些都是钱。



如果是在固定阵位上的小口径高炮,弹壳一定要收集起来。有专门放置弹壳的地方,离火炮即近,又不能影响火炮的作战。这些高射速火炮胃口特大,不收集会把你埋上,影响你的作战。另外,弹壳不收集也会出现卡死哪个部位的可能,因此,这些火炮的弹壳都要在战斗间隙收集到不影响作战的地点。等这一波战斗过了再按上级要求进行回收处理。

大口径阵地火炮的弹壳是要回收的,大口径的阵地火炮,通常都布防在后方,这些火炮的阵位,炮弹的方置地点,弹壳的堆方地点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作战时,弹壳会抛到弹壳规定的堆放地点,这样做也是为了不影响人员行动,作战。所有这类火炮都有专人负责清理收集弹壳。等这波仗打完了,会收集起来,送到指定地点,然后由后勤部门负责处理了。炮弹壳通常都是铜的,属于重要的资源,能收集的当然要回收。自行火炮,如,122毫米,155毫米自行火炮,坦克炮,这些火炮的炮弹都有固定的安放位置,使用时炮弹壳直接就落在炮塔里面,即时清理,战斗间隙会由后勤部门负责回收。

战争是利益的争夺,同时也是打钱,所以战场上对于有价值的物资历来都是要回收的。战场上,并非是永久连续不断的作战。通常一次战斗的结束,都要打扫战场,这时不仅要搜缴武器弹药,同时也会收集有价值的物资,炮弹壳可是很值钱的哦。子弹壳就免了,平时都没人收集它。战争也是资源的掠夺,能拉回来的都拉回来,弥补一下损失。当然,对于战败的一方,跑都来不及,哪有闲心收集这些。战场上的弹壳回收是很必要的,首先是收集起来,然后才是回收。
以上是个人看法,欢迎探讨,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兔哥42928


国内报刊杂志包括网络上发表的图片中,人民海军驱护舰上的76、100和130毫米舰炮在射击时,炮塔座甲板上都铺设有网状的兜,用来网住退出的炮弹壳,说明水面舰艇上主炮发射以后,退出的炮弹壳可用来回收。

此外,730和1130近防炮射击的图片,网络上也是满天飞,这两种海军舰艇上最主要的近程拦截武器,由于近防炮安装位的原因,054A型护卫舰和航母上近防炮发射的弹壳基本上都直接从退弹口排到海里,说明这两型舰的30毫米舰炮弹壳是不回收的。

在052C/D型驱逐舰中,沿舰体中轴线,052C型布置有前后各一门730近防炮,052D型只有前部一门730近防炮,由于安装位置的原因,估计30毫米炮弹壳是回收利用的,因为射击时炮弹壳是直接掉甲板上,以及直升机库顶端的。

那么,陆地炮兵的情况,实际上和海军水面舰艇大同小异,方便时,就回收炮弹壳,毕竟都可以换人民币,资源充分利用。

不方便时,不可能仅仅为了回收炮弹壳,而怡误战机置武器和官兵的安全与不顾,因此炮弹壳散落在战场上,也是非常正常的,也即回收和不回收炮弹壳,都属于正常现象。

一般要地、要塞防空火炮,包括海岸炮,由于火炮布置位置比较固定,因此,射出炮弹以后,弹壳肯定是要回收的,部队应该有这方面的要求和条列,做到物尽其用。

野战部队中的炮兵,不管是牵引式火炮,还是自行火炮和车载火炮,在发射炮弹以后,为了防止对手的报复,肯定会迅速转移阵地,绝对不会为了捡几枚炮弹壳,而不顾已方火炮和官兵的安全,捡芝麻丢西瓜的事,军人肯定不会干,都不是傻冒和烧包。


国平军史


堆积如山的空弹壳,有道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图片来自网络。


肯定是回收了。炮弹壳的体积相对比较大,而且炮兵阵地是有这个收集炮弹壳的车辆的。

炮弹壳也叫弹筒,是用来放置火炮发射药包的容器,一般是苏俄火炮上边喜欢使用,西方国家的火炮,如果是轻型火炮比如105榴弹炮,也是用定装炮弹,有一个炮弹壳,象155这个级别的火炮就没有这个东西了,155炮是直接放药包。

弹筒是用黄铜制作,中国的钢制弹筒是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试制成功,在此之前也都是铜质的,使用了大量的有色金属。

这里找到了一些苏联人的做法,这里边说明了回收黄铜弹筒的重要性,在1941年由于丢失了大量的地盘,所以苏联的有色金属产量大大下降,于是苏联的国防委员会决定,作战部队如果不按规定数量回交弹壳和包装箱,就不在发给弹药,如果是超额完成回收弹壳和包装箱,还有奖金。

而苏军在1942年开始设立战利品管理处,专门负责收集德军的武器也包括各种弹筒,这支部队那个集团军有一个200人的战利品连,专门负责捡破烂,这些穿军装的破烂王在1942年5月就收集了废钢铁105525吨,有色废金属4209吨,当然后来这些破烂王们到了德国,据说是发现了德国人从苏联人抢走机床,磅秤,家具行服装道具什么的,从东普鲁士地区缴获了3200车皮各种设备和物资,这个东西吗,只能说是呵呵😄了。这个可以想想苏军在东北的所作所为了。

收集各种废金属从事生产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苏联人提出,生产一吨钢需要25吨矿石和2吨焦炭,而用废金属炼一吨钢,只需要690公斤废金属,460公斤生铁,80公斤熔化剂,不用焦炭和矿石。苏联人在整个战争中收集后送了6008285吨废金属,其中有色金属165605吨,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有色金属中废弹壳占了很大的比重。

这边查到的资料中,都是苏联的资料,没有发现美国的资料,美国人应该也差不多,不过没有看到美国人的数据。


红色手电筒


都是居家过日子,能不浪费肯定不会浪费,但是首要问题是战争的目的是击败对手,达到己方的战略目标。而收集炮弹壳这种事情肯定都是无关紧要的事,可是对于庞大的战役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毕竟对于热兵器时代,打仗几乎意味着就是打的资源和后勤。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定的资源和后勤保障,那么现代化战争根本打不起。这也是方面的两伊战争期间,双方都能歇气的原因,炮弹都打光了,那就停战吧,补充完弹药再说。现代战争对于弹药的需求更是海量,那么对于弹药的补给和回收自然也是有一定的区分。

对于小直径弹药来说,一般回收会比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小直径弹药都是相对的轻武器级别,而且对于纷繁复杂的战场,需要不断地对战斗地点进行更换。那么正忙于对敌人进行快速打击之时,根本哪有什么时间来收集弹药壳呢?只有等到打胜利了,在打扫战场时,有这个时间,才可能对一些相关的弹药壳进行分类回收。这样的好处就是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快速补充弹药。当然对于战败的一方,那就别废话了,能保命就不错了,还哪有那个闲心管炮弹壳呢!



对于像超过100mm的炮弹来说,基本上都是相对远程的火炮。至少远离前线阵地在10公里以上的距离,相对于小口径火炮,还是相对安全一点。那么在火炮发射完炮弹之后,自动退膛机构会把炮弹壳退出膛外。那么在炮兵阵地附近,随着火炮发射炮弹的增多,弹壳也是一样在增多,这个时候,必然要对炮弹壳进行清理规整。并且在其修整期间,将其安置在附近不碍事的地方,以代日后方便的时间将其运回后方回收基地,对其进行检查回收装药再使用。

俄罗士兵挑起刚刚退出的炮弹壳

对于像105mm、122mm、155mm这样的火炮其弹壳都是相对较大,长时间不清理必然会在火炮周边形成弹壳堆,这会严重影响火炮的正常作业。即使不要回收这些炮弹壳,也要对其周边进行清理。而且基本上炮弹壳都是黄铜做的,这属于比较宝贵的资源,能会收的一定会回收回来。


回收回来的炮弹壳通常都会集中堆放,在进行分类后在返回工厂,进行相关清洗检查,在重新进入工厂进行相关的装药等工作。只不过这些过程都是战争间歇期间,或者战争结束后进行的。正忙着打仗的时候,是没有这个时间安排这些的。


淡然小司


那得看对于哪个国家而言!除了美苏两国,其他国家的弹壳都是有回收的。美苏两国属于富矿国家,他们国内的铁矿煤矿太多了,根本用不完,这么点小破烂人家根本看不上。而其他国家就没有这么富裕了,基本上都是要回收的,当然回收也不是说打出去一发就要回收一发,而是看到一大堆弹壳放在里就顺带拉走,路边上零散掉落的几个弹壳肯定是没人会去搭理的。毕竟往前线输送给养的车辆那么多,他们返程的时候一般是空车,能拉回多少东西就拉回多少东西,这对于车辆运输只是顺带的事,也不会造成额外的负担。

其次,对于战争国家而言,打仗拼的就是物资。比如在抗日战争中,日军不仅连炮弹壳都捡走回收,连子弹壳都要回收,怕被我军捡走重新制成新子弹。现在全球依然有大部分国家还不具备自己生产子弹的能力,他们同样需要回收这种所谓的子弹壳去进行二次加工,比如在利比里亚这种非洲小国家,他们的战争十分频繁,国内的反对派穷到没法买子弹,又不具备自己生产子弹的能力,只能大量回收子弹壳去进行二次加工。有不少国家就把处理掉的子弹壳卖到那里去,换取当地的原钻石。


优己


视情况而定,敌情不紧张,肯定要回收。


吃甜筒的树懒


看情况,和平时期训练时,弹壳肯定回收,低烈度的战争回收可能性很大,因为炮兵阵地离前线和敌军较远,回收相对容易和安全。如果是高强度战争、战线犬牙交错,情况相当紧急,那就可能不回收了。总之,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打的是资源消耗,土豪也要节约资源以图长远,更何况我们的资源比较紧张呢。


快乐老嗲


打完的炮弹壳战后是一定会回收的,以前战争年代由于资源开发问题和工业化生产能力问题,打完的炮弹及子弹壳在有条件情况下都会回收,这些弹壳会回厂翻休再制造成为复装弹。

随着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工厂的完善与技术力量的提升,如今到是不需要翻休加工成复装弹了,复装弹肯定在性能上跟原装弹不能比,也省不了几个钱,因而拉回的弹壳通常都是回炉再造。过去我亦曾在军工炮弹厂工作过,在炼钢车间周边就经常会有外面拉来的大堆大堆的炮弹子弹壳还有各种枪管之类的等待回炉冶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