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為什麼會成為發達國家,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小胡視角


有什麼我們不得不佩服韓國,在二戰後,該國的經濟比朝鮮還要落後的多。1960年時韓國人均GDP不到朝鮮的1/3,而一直到1970年才和朝鮮持平。

(1961年,韓國農村)

在此之後的韓國一路突飛猛進,經濟增長速度就跟中國近30的一樣迅猛,而韓國的崛起過程同香港、新加坡、臺灣有著很多類似的地方。對於該國經濟騰飛成為發達國家有著諸多的因素,如美日的資本、強人體制、越戰中機遇、密集的勞動產業等等。

韓國成功的兩大基本因素

  • 其一、一個將軍,不搞軍事,玩經濟。

朴正熙,通過政變獲得了權力,但他後來卻對經濟極為關注,他實施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正常。朴正熙在參加關東軍時目睹了日本的重工業建設的強大,當他回來後迫切希望自己的國家也能達到重工業國家的水平。

幾乎從他上臺的第一天開始,全國人民都明白樸正熙想大力發展經濟,他逮捕了全國所有大企業家,警告他們如果沒有腐敗並且引進國外資本,就可以放他們走,他真的強迫這些人這麼做,這裡面大企業家包括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喆。

  • 其二、美國是個好盟友。

美國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它的市場幾乎是無限的,不論出售多少東西,美國都能消化的了,這在世界上是找不到另外一家的。

在商品供應、防務和開放市場方面,美國非常的慷慨,韓國的選擇是對的,他們一直覺得跟著美國走,是非常的幸運的選擇。

韓國人民都應該感謝朴正熙的高瞻遠矚與霸氣。

  • 朴正熙堅持對日談判,以獲得資金。

(1961年時的漢江河邊建築)

1963年朴正熙急需資金來發展經濟,但韓國那時太窮了,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借錢給他,所以他只能早日本求助。

韓國曾被日本殖民幾十年,所以韓日兩國一直沒有任何外交,直到1963年朴正熙秘密與日本談判,但事情洩露後韓國大規模遊行示威。朴正熙霸氣控制示威活動,堅持與日本談判,在得到日本賠償金後並沒有補償給韓國人民,而是拿去投資到鋼廠、高速公路和船廠。

  • 從越南到中東。

(韓國士兵在越南)

1965年,美國陷入越南戰爭泥潭,他們需要聯軍合作,在這非常緊急的時刻,美國到處找盟友,而當時除了韓國,沒有哪個國家願意趟這灘渾水。

朴正熙對韓國加入越南戰場有兩個想法:

  1. 朴正熙認為美國在朝鮮戰爭是幫助過韓國的,所以這次決定參與越南戰爭來幫助美國是處於“報恩”心態。

  2. 他明白如果這次回報美國,會得到更多收益,所以當時朴正熙與美國副總統赫伯特.漢弗萊談判時,作為條件交換,直接提出如果美軍在越南需要任何物資設備需求,韓國將被第一個獲得許可,以及在這場戰爭中韓國將會得到什麼樣的好處。

因此,朴正熙認為這場戰爭看似在幫美國,其實是為韓國自己的打的,在這次幫助了盟友後,韓國的航空、現代公司都是在越南起步的,韓國的經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這是朴正熙的一次海外投資,並得到了美國的認可,對以後其發展墊底了基礎。

培訓大批“產業型戰士”

1971年,韓國在朴正熙的帶領下已經重視重工業的發展,然而在此之間韓國基本都是輕工業,當時唯一能出口的只有魷魚和一些水產品,但在製造業韓國幾乎為零。

(1961年,韓國城市)

韓國之初發展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並且技術含量非常低,而重工業需要焊接之類的技術,這對他們來說就是難以解決的問題,那麼怎樣才能獲得重工業人才?

於是,一個奇蹟發生了,韓國政府宣佈培訓大批“產業型戰士”,從此不管是職業學校、還是還是大型企業都在積極培訓技術型人才,甚至連監獄都引進培訓項目。

當時韓國的城鎮化率大概為20%,剩下的都是農村,許多人在讀完初中、高中後就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去當農民。而政府建立的職業學校,讓他們學習焊機等技術,然後開廠,朴正熙說我們國家需要一家造船廠,從此每個月他都親自帶領經濟部門和大企業的主管開會,為的是讓自己的國家擁有一家造船廠,而事實證明朴正熙的想法確實是高瞻遠矚,韓國的造船廠到現在都是世界一流的,世界40%的船都由韓國建造。


所以,一個國家的奇蹟不但是某些公司帶來的,更是一種社會的轉型帶來的,而社會的轉型需要一個目光超前、擁有無與倫比的魄力和意志力的朴正熙這樣的人。

1971年到1980年,韓國培養了200萬工業人才,而這200萬人去造船、去從事各種重工項目。在十年內,韓國從一個貧窮的農業國家,變成了高技術的工業國家,他們從一開始的什麼都沒有發展到一批可以跟世界大國競爭的重工業國家,這不得不讓人歎服。


大國布衣


韓國之所以能夠有機會成為發達國家,只與一個人有關係,那就是韓國曆史上唯一一個被刺殺的總統,最近被判入獄的韓國前總統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

朴正熙是一個骨子裡非常鐵血的一個總統,早年在日軍佔領朝鮮的時候,還跟隨日軍參加過侵華戰爭,是一個手腕強硬的鐵血派。

1961年5月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李承晚政權,成立了以朴正熙為首的專制軍政府,從那時起,韓國經濟便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為了發展經濟,朴正熙政府不惜代價,做出了很多重要的決定。

漢江奇蹟

1、國內集中力量大力發展大企業,通過大企業的帶頭作用,拉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由於韓國國土狹小,國弱民窮。如果想要使國民經濟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發展,就必須要把國家經濟集中到某一個或幾個領域進行重點扶持。而當時朴正熙政府的決定就是在造船、電子、機械、鋼鐵、汽車、石化、原子能等技術集約型核心產業裡扶持幾個大型企業,以便於快速提高韓國企業在該領域的市場競爭力。

韓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便不斷的加大對這些領域的企業的扶持力度,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三星、現代、LG等世界知名的大企業,都是在朴正熙執政時期發展起來的。

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韓國經濟在朴正熙政府的領導下快速發展,年增長速度達到了16.6%,1980年重化工業在整個製造業的比重達到了54%,人均GDP從1965年的106美元增長到1979年的1745美元,15年間增長了17倍,是不折不扣的“漢江奇蹟”。

2、對外跟隨美軍發動戰爭,通過戰爭為國內“創收”。

在朴正熙時期,為了解決國內發展資金的缺乏,朴正熙政府也算是想盡了辦法。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非正義手段,其中最殘酷的就是跟隨美軍參加對越作戰。

1961年,美國正式介入越南戰爭後,韓國便提出希望能夠跟隨美軍參加越戰,但遭到了美國的拒絕,等到1965年美軍徹底陷入越戰的泥潭之後,需要其他國家的軍事支援,於是開始要求韓軍參戰,這正好和朴正熙政府一拍即合,韓國立刻表示同意出兵“支持”美國的越戰。

當然了,韓軍參加越戰並不是無條件的,美國為了能請動韓軍出戰,也算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比如美國承諾會保護韓國、不會削減韓國軍隊援助、支持韓軍現代化建設、為韓國的經濟發展提供財政支持,以及追加700萬美元對韓軍支持,並提供1.5億美元開發貸款。

此外韓軍在越南作戰的部隊,統一由美軍發給津貼,在整個越戰期間,韓國共派出5萬多人參加了越戰,佔韓國總兵力的12%,為韓國帶來了10億美元以上的外匯收入,佔當時韓國GDP的3.5%、出口額的47.3%和外匯儲備的43.6%,算是不折不扣的發了一筆戰爭財。

此外,韓軍在越戰期間無惡不作,不斷的有組織大規模的屠殺越南平民,姦淫擄掠什麼都幹,把日軍當年在中國乾的事情,在越南又來了一遍。根據有關資料的統計,韓國在越戰期間總共屠殺了超過8000名以上的平民,當然了,沒有記錄的人數更多了。

這場對於越南平民來說是一場災難的戰爭,卻被韓國拿來“發家致富”,韓軍不僅藉此鍛鍊了軍隊,還可以為國家“創匯”,實在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買賣。

所以韓國今天的發展,和朴正熙的鐵血政策有很大的關係,韓國之所以在80年代能夠成為“亞洲四小龍”,就是由於朴正熙奠定了其騰飛的基礎,即使是在朴正熙死後,曾擔任他的警衛的全斗煥,盧泰愚在當任了總統之後,又接過了朴正熙的接力棒,繼續依照他的思想路線,實現了韓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並最終躋身於發達國家行列。


落下m


聽說過漢江奇蹟嗎?

曾經有一段時間,韓國為了完成原始積累,拿出了驚人的拼搏精神,取得了驚人的經濟成就,於是這段時間被成為“漢江奇蹟”。

漢江奇蹟這個傳奇名字來自於一條叫做漢江的河流。這條河位於韓國首都漢城,也就是今天的首爾,因為漢江從漢城穿越而過,所以這條江被稱為漢江。說實話,我很納悶既然韓國人吧漢城改名為首爾了,為什麼不把漢江改名為首爾江。

(從首爾穿城而過的漢江)


著名的漢江奇蹟

韓國在獨立之後,經歷了長達數年的大戰,國內大部分被打成了廢墟。雖然戰爭結束後韓國經濟恢復了發展,但國民人均GDP仍然處於世界較低水平。到1960年,韓國人均GDP只有158美元(還有一說為108美元),而當時的美國人均GDP為3000美元,雙方相差了19倍之多。

第二年,朴正熙發動政變奪取了韓國政權,開始了獨裁統治。這個時候,朴正熙為了發展韓國經濟,開始制定發展計劃。

(朴正熙)

於是,在長達18年的時間內,韓國經濟得到巨大發展。尤其是首都漢城在此期間成為韓國經濟、技術、文化的聚集地,為此後向海外擴張打下來堅實基礎,由此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形成了一股強大的韓流。

(20世紀60年代初的漢城)

(今天的漢城)

當時韓國工業極為落後,朴正熙學習了日本的成功經驗,決定培育屬於韓國的大財閥集團。於是,他對大財閥提供低息貸款,甚至以政府的名義為這些大財閥背書,讓他們得到來自國外的貸款。此外,朴正熙政府還給這些財閥大量補貼,確保他們的利潤。

就這樣,以三星、LG、現代、樂天為代表的財閥依靠政府的保駕護航迅速崛起。

這些財閥當時也比較給力,做大之後開始把錢投入到了科技研發方面,讓韓國在科技領域嶄露頭角。從1972年開始,韓國的重工業和電子產業開始獲得蓬勃發展。

(位於漢城的三星城)

韓國的發展也離不開普通老百姓的拼搏,和那些受到政府支持的大財閥相比,韓國老百姓的付出更值得欽佩。

正如前面所說,1960年的時候,韓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158美元,他們的生活條件相比高出將近20倍人均GDP的美國人簡直天差地別。

人均卡路里攝入量可以直觀反映一個國家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水平。

以人均每日卡路里攝入量為例,美國在1961年的人均卡路里攝入量為2800大卡,而韓國當時的人均日卡路里攝入量只有2300大卡。

當時韓國老百姓的飲食結構也以穀物為主,動物性食品和奶製品在食物中的組成極低,約為10%。可見,此時的韓國老百姓還在溫飽線上掙扎。

(1960年代初的韓國老百姓生活寫照)

但是,在朴正熙的號召下,韓國老百姓拿出了拼命三郎的精神,拿著遠低於美國人的工資卻創造了相當於美國人2.5倍的經濟效益。

此外,在朴正熙時期,韓國婦女佔國內勞動者的比例也在快速增加。在1961年,韓國勞動力中只有大約17%為婦女,到朴正熙政府末期,婦女佔勞動力的比例已經超過31%。

(上個世紀70年代的紡織工廠,大多為女性)

1961年到1980年間,在韓國全國上下的奮鬥中,韓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韓國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提高。1960年,韓國人每日消費碳水化合物482克、脂肪17克、蛋白質74克。到1980年,韓國人每日消費碳水化合物396克、脂肪21克、蛋白質67克。而且,與1960年相比,韓國人蛋白質的來源開始從豆類食品向動物性食品轉變,說明韓國人比以前富多了,老百姓的購買能力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

漢江奇蹟之後,韓國已經成功從一個老百姓朝不保夕的農業國轉變為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競爭能力的工業國,並且開始在重工業和電子行業方面持續發力。

到2006年,韓國人均GDP已經超過2萬美元,成為準發達國家。

總結起來,韓國為什麼能成為發達國家:

第一,韓國人肯拼,做同樣的工作他們比大多數國家做得好。

第二,韓國將原始積累用到了提高科技水平方面,為產業升級打下了基礎。

有人可能會覺得美國的支持是最要的因素。我要說的是,美國的支持為韓國的發展提供了助力,這不能否認。但美國支持了那麼多過國家,大多數都不給力,甚至還有很多國家越混越差,比如阿富汗。可見,韓國能夠成為發達國家主要來自內因。


歷史風暴


亞洲有三個發達國家,分別是日本、新加坡和韓國(以色列雖然在亞洲,但在地緣政治上屬於西方,如果加上以色列,亞洲應該有四個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是指具有較高的工業化水平、人類發展指數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高的工業化水平需要有一定的科技和知識作為支撐,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反映的是國民的富裕程度,一個國家沒有較高的工業化水平,即使很富裕,也不是發達國家,比如亞洲的卡塔爾、文萊很富裕,但不是發達國家。

韓國為什麼會成為發達國家,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國土面積小,人口數量有限,這是韓國能夠成為發達國家的地理優勢,國土面積小,人口數量有限,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讓經濟奇蹟惠及全國,而像中國、印度這樣的大國,成為發達國家,則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因為各地區有差異,若論單個省份,中國東部一些省份的一些地方,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了,中國接近或達到發達國家經濟水平的地區加起來,其國土面積,應該不小於韓國。

第二,韓國開放的時間早,在每一個歷史階段都充分利用了西方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韓國因為有美軍的存在,而不必首先發展軍事工業,亦不必首先取得獨立自主的地位,所以,韓國在1960年就開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發展出口導向型的外向型經濟,充分發揮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利用西方國家的資金和技術,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1988年,韓國的農業已經開始機械化進程了。)

第三,韓國政府在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成功實現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1960年至1972年,韓國利用西方國家的資金和技術,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積累財富的同時,又學習到了西方的企業管理經驗,並引進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經過十多年的積累,至1973年,韓國開始把經濟發展的重點轉向鋼鐵、造船、汽車、電子、石油化工等資金密集型的產業,到了20世紀的90年代,韓國已經實現了工業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87美元增長到1萬多美元,並加入到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為亞洲第二個進入“富國俱樂部”的國家,第一個是日本。

1996年以後,韓國又將發展高科技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汽車、電子、鋼鐵等行業均實現了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在這一時期,韓國還積極發展文化產業,“韓流”在亞洲國家乃至世界各地都風靡一時,文化產業現在已經成為了韓國的支柱產業之一。1996年之後,韓國成功變成了後工業化國家,2010年,韓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突破2萬美元大關,就工業化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人類發展指數、科學技術實力而言,韓國目前已經是西方各國公認的發達國家了。


騰飛說史


2005年,聯合國貿發會發表公報稱,韓國成為繼日本、新加坡之後,亞洲第三個發達國家。其GDP總量及人均佔有量節節攀高,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那麼,韓國為何能夠躋身發達國家行列呢?

韓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建國後,在美國的幫助下,努力發展經濟,勵精圖治,一舉創造了“漢江奇蹟”,為日後韓國的崛起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在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型、資本技術型過渡後,經濟持續發力,於1988年成功舉辦漢城奧運會,有力展示了國家的整體實力。

進入九十年代,韓國已初步建成以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等為主的支柱產業,尤其是船舶製造和汽車生產能力享譽世界,電子工業後來居上,成為翹楚,基於此,名列“亞洲四小龍”也就在情理之中。

本世紀以來,韓國審時度勢,加大資金投入,努力發展IT產業,並取得了不菲的成就,技術質量及產品產量都在世界遙遙領先。

早在2007年,韓國GDP總量就達到了10000億美元,人均20000美元,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韓國的經濟實力又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可見,美國的資金援助、政府的因勢利導、民眾的勤勉耐勞以及天然的區位優勢等,都促成了韓國逐步由窮變富、由落後到崛起再到發達的跨越。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夠憑藉自己的勤勞智慧,敢為人先,毫無懸念地邁進發達國家行列,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經過世界銀行和世界貨幣基金組織認定,截至2016年世界發達國家共有34個,其中亞洲上榜國家有新加坡、日本、以色列、韓國。按照人均國內產值來看,新加坡52961美元、日本38895美元、以色列37293美元,三個國家屬於高等發達國家;而韓國以27539美元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

韓國經濟的發展起步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朝鮮戰爭結束以後,朴正熙通過軍事政變推翻民主政府,建立了韓國曆史上軍事獨裁政府。正是在朴正熙執政期間,創造了著名的“漢江奇蹟”,使韓國經濟開始全面騰飛,為韓國成為發達國家打下了基礎。

那麼,韓國經濟在極其落後和資源極其匱乏的情況下是如何實現經濟的騰飛發展的呢?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

第一、優越的區位條件。

韓國國土面積有10萬平方公里,中部和東部主要為低山和丘陵地形,但是韓國的西部和南部地區平原廣佈,這比朝鮮要優質的多,這為從事大規模開發活動提供了基礎條件。

同時,韓國三面環海,一面背靠陸地,東邊是日本海,南邊隔朝鮮海峽與日本隔海相望,西邊隔黃海與中國相望。海岸線長,意味著多港口,海運條件優越,便於發展外向型的貿易經濟。

第二、作為美蘇冷戰對抗的前沿陣地,美國對韓國大力扶持。

美蘇冷戰時期,韓國和日本作為美國在東北亞對抗蘇聯和中國的前沿陣地,美國對兩國進行大力扶持。其中,從戰後至七十年代初,美國及由美國主導的聯合國向韓國提供了44.13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這些資金為韓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同時,以美國為首的盟國為了扶持韓國發展,向韓國進行技術轉移。韓國通過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和設備,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比自己去研發節省了大量的資金和時間,這是落後國家快速實現工業化的重要方式。韓國在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以後,開始轉向自主開發,這為以後韓國走向世界提供了核心競爭力。

第三、韓國政府實施正確的發展戰略。

經濟上,面對經濟的落後局面,韓國政府從60年代開始推行計劃經濟,確立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通過6個“五年計劃”,韓國基礎設施得到完善,從發展國有企業再到國企私有化,從發展紡織、水泥等低技術產業到鋼鐵、造船、化工等重工業,然後再到技術密集行業,使韓國的工業發生脫胎換骨的轉變,使韓國由極端貧窮的國家轉變成發達國家。

政治上,限制一切政黨活動,實行軍事獨裁統治,強化總統權力,建立以總統為核心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通過弱化政治活動,將國家民眾的注意力轉向經濟建設領域,集中一切力量發展經濟。

第四、越南戰爭軍需訂單對韓國經濟的拉動作用。

越南戰爭的爆發對韓國來說可是重大的機遇,韓國政府為了能夠拿到美國的軍需訂單,向越南派出了5萬人的軍隊,在美國的盟友當中參戰人數僅次於美國。美韓兩國是盟友關係,韓國這麼賣力,美國自然也不會虧待韓國,於是美國將10億美元的軍需訂單拿給韓國企業。韓國企業通過這些軍需訂單,不但賺到了豐厚的利潤,同時韓國的企業也參與到越南的各項工程當中,比如築橋、修路、建造港口等工程,這些經濟活動促進了韓國企業的發展。越南戰爭對韓國經濟的刺激作用正如朝鮮戰爭對日本經濟的刺激作用,對當時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第五、韓國人民勤勞奮鬥的結果。

工業化是一個落後國家變成先進國家的重要階段,韓國在此階段創造了“漢江奇蹟”,但是在“漢江奇蹟”的背後是無數韓國人為之奮鬥的結果。在當時的條件下,國家集中一切經濟資源來發展經濟,犧牲了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利益,他們以犧牲享受生活為代價,為國家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韓國能夠成為發達國家,既有自身有利的區位條件,也有國家的正確發展戰略,外來的援助和本國人民的艱苦奮鬥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銘蘇先生


他們的化妝品,比這裡的名牌好使唄?

才五塊錢來

就是粉底霜,那給你打個牌子,我肯定扔了

我都扔掉了,他們的第一反應擦在臉上,細膩舒服,效果特別好

唉,就是前年嘛,去年鬧的超市關閉,馬上一批貨,什麼名字忘了(´-ωก`)

我買了無數個嗯,地方沒買到,還量也多,你們買的哈哈^ω^


可可我可我不要可我不


韓國能在經濟發展上取得重大成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是各方面利好因素的疊加。

第一,良好的外部因素。韓國跨越式發展的那幾年,是東西方對立時期。作為西方陣營中靠近東方的前沿陣地,韓國得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濟支持、政策支持,也承接了西方淘汰下來的經濟產業,得以有資本、有技術進行發展。

第二,適宜的國內政策。韓國奉行開放的政策,鼓勵國內企業發展,並著重扶持了幾家大型企業,保證其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張發展,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也因此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但這也就為此後的經濟畸形埋下伏筆,現在韓國的經濟幾乎被幾家財閥把持,並深刻影響了韓國的政治,致使貪腐成風。

第三,團結的國民意志。韓國人抱團是出了名的,他們有犧牲精神、奉獻精神,願意捨棄一代甚至幾代人的利益,去拼出國家的發展,在這樣的鬥志下,國民經濟發展壯大也就不足為奇。

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韓國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小國”,是比較容易發生跨越式發展的,船小好調頭,但它終究成為不了世界性的大國。


小溪解局


韓國能成為發達國家,美國的功勞很大。在“冷戰”時期,美國給韓國提供了很多援助,在政治,軍事,經濟和科技領域,韓國都深受美國的影響。韓國的領導者,也十分善於利用與美國的特殊關係,這為韓國的發展創造了機遇。

在美國人眼中,韓國是美國在亞洲的戰略橋頭堡,韓國人很清楚這個定位。因此,韓國的領導者,在韓國較為落後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出很明顯的不滿。當時的美國人,對韓國非常輕視,他們認為韓國能夠有飯吃,憑藉的是美國的施捨。

這種態度,令韓國反感,但韓國人選擇了忍讓。如此一來,美國人非常高興,他們向來是欺軟怕硬,所以對韓國比較放心。韓國的領導者,把握住了美國人的心理,經常說美國人願意聽的,做美國人希望他們去做的。在“冷戰”時期,韓國經常跟在美國的後面,替美國人幹事。

韓國政界,自朴正熙掌權後,走的路線相對務實。這些人,對發展經濟很熱衷。他們認為,好的經濟條件,是保持社會穩定,讓韓國走向崛起的必要因素。韓國經濟的起飛,得益於朴正熙時代的改革,後世稱之為“漢江奇蹟”。

但是,對於朴正熙的評價,韓國人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支持朴正熙的人認為,他把韓國引向經濟奇蹟,如果朴正熙活得夠久,韓國也許能拿到更多的自主權。反對者認為,朴正熙在政治上的舉措,阻礙了該國的民主化進程。

關於朴正熙的是非功過,應該交給歷史評價。今天的韓國人,對於朴正熙的歷史貢獻,基本上是比較認同的。有人說,朴正熙的政治舉措,恰恰為韓國創造了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

換言之,如果朴正熙過早的實行美國式的民主制度,或許韓國早就亂套了。有人說,西方民主的先決條件,是國民素質達到一定的水平。當年的韓國,國民素質比較低,不可能施行西方民主。因此,評價一個人,應該考慮具體的歷史條件,不應只侷限於當代人的視角。

韓國邁向發達國家的歷程,恰恰說明了一個道理,即美式民主是不靠譜的,照抄照搬美國製度的國家有很多,但能成為發達國家的,幾乎沒有。很多國家盲目施行美式民主,結果摧毀了這個國家進步的根基。事實上,美國政客推廣美式民主,完全是為了利益,他們經常說謊。

韓國的民主建設,是一步步來的,走的比較穩。韓國領導者的路線,是先在經濟上取得成績,同時全方位提高國民素質,最後再搞民主化改革。最終,在1987年,韓國通過新憲法,成為了一個民主國家。但是,韓國的民主制度,基本上符合韓國國情,與美式民主關係不大。

韓國雖然成為了發達國家,但其社會內部,存在極大的隱患。主要就在於,財團的勢力過於強大,有時能夠影響政府,甚至干涉政府行為。自民主改革後,韓國的多位總統,都沒有太好的下場。這說明,韓國的制度建設,是存在缺陷的。

在經濟上,韓國的實力很強,但在政治上,韓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除此之外,由於韓國經濟發展過快,導致某些韓國人,出現了一種極端化的思想傾向,他們過分謀求大國地位,甚至不惜編造歷史,鬧了不少笑話,這也是需要注意的方面。

文 / 圖維坦


圖維坦


為什麼韓國能成為發達國家?所謂發達國家,是指具有較高工業化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很高的國家。。從目前看,亞州發達的國家只有韓國和日本。韓國經過70年的努力能成為達國家。其基本原因是:1、良好的地理環境,優越的自然條件。韓國屬於海邊國家。少酷熱、少狂風暴雨。風調雨順,天時地利人和。有利於生養棲息和發展。

2、國土幅園面積小,人口密集。俗話說,船小好調頭。易於發展密集型產業。勞動成本低。加之水上營運,也是低付高入的好條件。

3、市場經濟,對外開放時間早。早在六十年代,韓國就對外開放人力物力和產品。千方百計吸引外國人的眼球。如對中國,他們的企業和人員一直賺了中國不少錢。

4、一直得到美國科學技術文化的幫助和提攜,美國從朝鮮戰爭後,一直駐有大量軍隊。美其名曰保護韓國。其實質是為了擴大其勢力範圍。要求韓國繳納昂貴的保護費。為幫助韓國解決經費困難問題,便給於了長年累月地高端技術扶持,如化工、汽車電子技術等。

5,企業財團發展穩定,幾十年如一日。如化工、汽車、電子,文流、互聯網、核能源等等,一直從董事長,總經理直科研管理人員,甚至生產工人,都保持穩定。這樣有利於技術的提高和創新,更有利於員工的安定團結。所以,僅十萬平方公里,5千萬人口的韓國,經過70年的努力,躋身於發達國家之榜。多次舉辦奧運會,亞運會,世界盃足球賽等。為韓國長了臉,爭了光。在如何擴大改革開放,如何發展壯大國有經濟方面,中國應向韓國、日本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