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如果日本不造大和号、武藏号,节约的资源能造十艘航母吗?

冬天我最帅1


这航母也分大型航母、中型航母以及小型航母,如果是一点几万级的龙骧级航母那是没问题的,但要是像赤城加贺、大凤这样的大型航空母舰就没那么多,毕竟这些航母的造价也不便宜。就好比现在的辽宁舰航母其造价肯定能顶得上一百艘022型导弹艇,但造价未必能有10艘055大驱。日本1941年发布的《丸五舰艇制造费预算表》中标示大和号的建造价格为2亿8153万日元,如果考虑到时间通货膨胀的问题,折合美元约为25亿美元或者210亿人民币。


龙骧级小型航母

4万吨级的加贺号航母

如果按照昭和9年(1934年)度的海军建造预算来计算的话,大和的预计造价为1亿793万日元,而当时3万吨的翔鹤级航母的造价为88449多万日元,而2.2万吨级的云龙级护航航母的改造费用也要9244万日元,所以建造2艘大和的钱也并没有能建造那么多的大型航母。其实一艘战列舰的价格一般都是大型航母的2倍多一点,美国也不例外美国2.5万吨级的约克城级航母造价为3180万,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造价是7700万美元,战列舰的造价也是航母造价的两倍多一点但并不完全绝对,就比如说后来被称为饺子级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造价就高达7300万美元,这已经完全是战列舰的造价了。


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流传"如果日本不建造大和级战列舰,把建造战略建的钱放到航母上,日本就会赢得二战"之类的话,但是这是站在现在的角度上来看问题,是典型的马后炮。因为航母的价值一直到1942年才被证明,在此之前航母一直都是战列舰的辅助。在当时的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敢独自发展航母而不发展战列舰,那时候美国作为大舰巨炮的崇拜者在二战结束前都建造了2艘北卡罗来纳级、4艘南达科他级、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而日本才搞出了2艘大和级,所以美国才是真正的大舰巨炮主义。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大和级战列舰是大舰巨炮时代的巅峰产物,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事实上题主还少说了一个,大和级战列舰建造了三艘,分别是大和,武藏和信浓,而第三艘信浓号就被改造成了航母,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母。

3艘大和级战列舰的成本不足以建造10艘航母

咱先来说说大和级的造价,单艘大和造价为1亿3780万日元,是当时日本造价最高昂的军舰了,我们再来看看单艘航母的造价,以日军当时的主力舰队航母云龙级来计算,云龙号航母的造价为9,244万2千日元,这样算的话,三艘大和级只能折算四艘半的云龙级航母,事实上,云龙级的后两艘使用了两台阳炎级驱逐舰的主机,成本应该便宜一些,尽管这样,三艘大和级和折算不出十艘航空母舰来,这还没算舰载机的价格。

日本缺资源不假,但该国最缺的还是舰载机和飞行员

事实上,日本在后期缺乏的并不是资源,虽然日本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国家,但是二战后期日本最缺少的是舰载机和有经验的飞行员,中途岛海战和马里亚纳海战中,日本丧失了大量富有经验的飞行员,这是用金钱换不回来的巨大损失,再来说回航母,事实上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海军并不缺航母,此时的战局已经与太平洋战争初期发生了根本性质的改变。瑞鹤可以算作是日本二战最优良的航母了吧,1944年,战局每况愈下的时候,打光了所有舰载机的瑞鹤号只能去作为诱饵被美军击沉。

云龙级航母终其一生也没有做到满载舰载机出航

而日军的三艘云龙号则更没有什么作为了,这三艘航母是日本在开战后的“丸急建造计划”中新增的一型大型舰队航空母舰,是日军在照搬苍龙号的设计后,经过简化改良得到的一型航空母舰,原本计划建造8艘,然而到战争末期只建造了三艘,这三艘航母,究其一生也没有满载舰载机,作为机动部队使用,而是因为缺乏舰载机和飞行员在港口中无所事事,所以当时日本缺的并不是航母,而是成熟的舰载机飞行员,航空燃油和舰载机等等。

日本人对战列舰的和舰队主力决战的执著至今饱受诟病,但是在大和号开始建造的1937年,人们对航空兵力的认知还不够清晰,其实这并没有错,日本建造三艘大和级的同时,美国也建造了两艘北卡罗来纳级,三艘南达科他级和四艘衣阿华级共9艘战列舰,这也直接导致了战争初期,美军在太平洋上只有三艘约克城级和两艘列克星敦级共五艘航母可用,直到埃塞克斯级航母服役后,这一状况才得到了改善,所以很难说美国和日本初期的造舰策略究竟谁对谁错。

不过美国和日本在对战列舰的应用上确实有着很大的区别,美军将战列舰进行了大改造,大大提升其防空火力,然后将战列舰与航母组成特混编队,又战列舰为航母提供防空火力支援,而日本当时航速能够跟得上航母的只有四艘金刚级和两艘大和级,剩下的六艘扶桑级,伊势级和长门级的航速则普遍在25节左右,跟不上航母,而且日本将四艘金刚级与水雷战队编在一起打夜战,所以笔者认为美军在战列舰的运用上要比日军好很多。


尊重客观事实,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欢迎关注


兵器世界


这个得要看造怎样的航母,如果是信浓号那样得大型航母的话,那顶多就两艘。因为信浓号是由大和级战列舰改装来的。

如果是飞龙、苍龙这些小航母,一个顶三艘;至于赤城这样的中型航母,差不多应该是一个顶俩。

一战时期,“日德兰海战”让全世界领会到了“大舰巨炮”的统治级威力。

“亲娘养的”日本海军对“巨舰大炮”的迷信无法自拔,海军高层接二连三的向日本天皇请示制造超大型战列舰的战略计划,一时间三军哗然。

“后娘养的”日本陆军一瞬间愤怒了!

“八嘎!我们关东军背着“三八大盖”在中国挨揍,牛肉罐头都变成蔬菜罐头了!

你们海军还要浪费资源造巨大战舰?还tm两艘?我们不同意!”

然而日本陆军的严正抗议,并没有阻止日本海军“穷且意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伟大理想,于是乎制造“大和饭店号”和“武藏宾馆号”的计划正式提上日程。

1937年11月4日,第一根军舰龙骨在日本吴海造船厂下水,日本海军愉快的开启了“造舰之旅”。

日本陆军:mmp…

作为世界战争史上,具有最大排水量的战舰,大和号战列舰的满载排水量高达7万3千吨!相当于现在四分之三个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拜托,隔壁泰国的一艘航母才1万1千吨好不好?咱们的辽宁舰,也就六万吨。

大和号战列舰全长260m,想当于一艘中型航母的长度,舰宽39m,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才宽40m。最高航速每小时可达27节,一节等于1.852公里。要知道现在最先进的核动力航母才35。

当然,和现在的战舰做对比有点不实际,就在当时来讲,除了日本被改装的信浓号航母,世界上其他的任何航母都比不上大和号;像日本作为主力的赤城号、加贺号这些航空母舰,其排水量也就只在4万吨左右。至于更小的飞龙号、和苍龙号这些,那就只有两万吨左右了,完全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存在。

所以大和号战列舰绝对可以称之为“超级战舰”!

而除了大和号战列舰之外,日本海军还造了一艘“武藏号战列舰”!

作为大和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武藏号”的性能,比起大和号有过之而无不及,武藏号的船壳重2万吨、装甲重2万吨、各部武器共重1万吨。

外围防御板重1千6百吨、各部主机重5千3百吨…外加上锅炉水、鱼雷、饮食设备、住宿设备、杂七八糟合计重量7万吨!

制造大和号、武藏号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把二战之后日本在东海新干线的全部投资搬给银行,都无法填补这两艘战舰所制造的财政亏空。粗略计算,这两艘战舰的造价相当于24吨999黄金!

按照现在市价差不多3.5亿美元等于1吨黄金,24吨黄金差不多相当于84亿美元。最新的美国福特级航母,也就花了129亿美元。

这还是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那时候的24吨黄金,绝对比现在之前。据统计,制造一艘大和号战列舰的钱可以装备7个日本步兵师,加上武藏号大约可以装备14个日本步兵师!

如果将两艘大和级战列舰折成资源,可以制造出12 艘大型驱逐舰,10艘基洛夫潜艇,或者1000架战机。

至于航母的话,在二战时期,利用制造“大和”、“武藏”号所花费的投资,完全可以制造出4艘赤城号、加贺号这样的中型航母,或者6艘飞龙、苍龙这样的轻型航母。

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造这两艘战列舰,日本在太平洋的联合战队将会多出4艘航母,的庞大战力,日本联合战队的整体规模可以一次性扩充至30%以上。


白话历史君


如果,再给日本一次机会,肯定会拿造大和级战列舰的钱去造航母。不过,这点钱肯定不够买10艘舰队航母,只能看看美国万吨级别的护航航母。

大和号和武藏号花了日本多少钱?

早在一战前,日本就开始提出“八八舰队”计划:8艘战列舰,8艘装甲巡洋舰。一战时的日德兰海战,更是让世界各国见识到了“大舰巨炮”的威力。日本更是成了“大舰巨炮主义”的狂热份子,并在1920年开始拨款筹备。

可是到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之后,世界各国的主力战列舰吨位受到了限制:美英两国的主力舰各为50万吨,日本30万吨,法国和意大利为17万5千吨。而当时,日本的“八八舰队”计划中,只建造成2艘长门级战列舰(3.9万吨满排,8门410mm巨炮)。为了不违约,日本只能将在建的两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满排水量为4700吨)改造成航母("赤城"号航母就是其中之一,满载排水量41300吨)。

后来,日本随着侵华步伐的加快,野心越来越大。日本海军在1937年开始摆脱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约束,再次提出八八舰队计划。这次计划建造的战列舰,就是大和级战列舰!共计计划建造八艘,其中,只有两艘完成(大和号和武藏号),一艘被改成航母(信浓号航母),剩下的都没落实。

大和号航母和武藏号建造成本差不多,都属于"03舰艇补充计划"。一前一后完成建造。在建造之初(1936年),每艘大和级舰的建造预算大概是1亿8000万日元。而到1941年,在计划建造第四艘大和级时,提出的预算是:造船费(船体+发动机)1亿4175万日元,武器1亿3456万5000日元,其他522万1000日元,合计约为2.8亿日元。

而当时,日元和美元的兑换比为1美元=4.2日元。也就是说,大和级的成本应该是6600多万美元。

这么高的造价,把大和级战列舰打造成"世界第一战列舰"。全长263米,满排72000吨,拥有9门94式45倍径460毫米口径舰炮。二战时,美国一亿多美金打造出的衣阿华级战列舰才 使用9门50倍口径406毫米舰炮,排水量才4万多吨!

再看二战美舰的建造成本。

1940年,美国国会通过《两洋海军法案》:拨款85.5亿美元以支持海军的扩张,总吨位132.5万吨。其中包括:

18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2艘依阿华级战列舰与5艘蒙大拿级战列舰;
33艘巡洋舰(内6艘阿拉斯加级巡洋舰);
115艘驱逐舰;
43艘潜艇;
15000架飞机;
以及总吨位约10万吨的各类辅助舰艇。

根据这个方案,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满排33000吨起步)造价是6800万美元-7600万美元;“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10,200吨满载)的造价约为1200万美元。

大和号战列舰的造价还不够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能换5.5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也就是说,大和号和武藏号两艘战列舰的价值,相当于11艘护航航母的价格。不过,护航航母的任务主要是反潜护航和运输,不适用于作战。对于日本来说,没什么大用。

换算成日本航母,就能多换一点。日本3.2万吨级翔鹤级航空母舰的造价为8220万日元。当时,大和号的预算是1.8亿日元。也就是说,1艘大和号差不多顶2艘翔鹤级航空母舰。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大和、武藏这两艘战列舰标准排水量加起来有12万吨,如果用来造轻型航母或者护航航母的话,造10艘应该没问题。美国在二战期间改装、建造的轻型航母、护航航母一共有两百多艘,它们的排水量在7000至12000吨左右,上面可以搭载三四十架战机。日本在二战时期总共有25艘航母,除了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祥鹤、瑞鹤这6艘是主力航母外,其他的都是轻型航母或者护航航母——当然啦,信浓号这个变态例外,它属于航母战列舰。大和家族本来应该有四兄弟的,即大和、武藏、信浓、纪伊,老大老二是造出来服役了,老三中途被改为航母战列舰,老四纪伊没法造,缺乏材料。在改造信浓号的时候,日本人就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认为之前的航母防护能力太差劲了,所以他们决心要打造一艘航母战列舰,让它既能像航母一样搭载舰载机进行攻击,又能像战列舰一样拥有强大的防护能力和火力。正因为这样变态的要求,所以信浓号满载排水量虽然高达7万吨,但它搭载的舰载机还没有赤城、加贺等这些主力航母多。如果日本不造大和家族,将这些材料用来造隼鹰、飞鹰、冲鹰、千穗田等级别的护航航母、轻型航母的话,从理论上来说造它十艘八艘是没问题的。但实际操作怎么样就只有天知道了。

首先,日本海军的思想在当时还是停留在大舰巨炮时代。虽然他们拥有航母,而且在实战中创造了航母使用的多个第一,但日本海军高层的思想还是停留在战列舰对轰,舰队决战的时代。所以他们才会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建造了大和、武藏、长门、比睿等战列舰、巡洋舰。航母在日本海军一直都属于辅助力量。

其次,了解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人都知道,日本陆海军矛盾非常大,双方为了争夺资源斗得不可开交。如果日本海军说它不造主力战舰,而是要建造辅助性的航母,那日本海军还能不能抢到这么多的资源还很难说呢。所以,如果说你想将大和、武藏的资源省下来造航母,可能陆军都不给你造。

最后,战争拼的是资源,特别是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后,日本深陷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两面作战,资源消耗非常大。如果日本不造大和、武藏,可能这些资源也被挪作它用了。老四纪伊为什么没造出来?就是因为它的资源被挪作它用了。再加上要修复损毁的其他军舰,日本船厂的船台、人员也不够用。特别是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日本急需作战人员,很多日本船厂的熟练工人都被征召上了战场。等到1944年,美军反攻后,日本本土也开始受到威胁,船厂经常被美军轰炸机光顾。日本还能不能分得出精力和资源来造航母还真是个问题。


血染战旗红


导语:一战时期,“日德兰海战”让全世界领会到了“大舰巨炮”的统治级威力。日本海军对“巨舰大炮”的迷信无法自拔,海军高层接二连三的向日本天皇请示制造超大型战列舰的战略计划,一时间三军哗然。

日本的大和号

1937年11月4日,第一根军舰龙骨在日本吴海造船厂下水,日本海军愉快的开启了“造舰之旅”。

作为世界战争史上,具有最大排水量的战舰,大和号战列舰的满载排水量高达7万3千吨,相当于现在四分之三个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大和号战列舰全长260m,想当于一艘中型航母的长度,舰宽39m,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才宽40m。最高航速每小时可达27节,一节等于1.852公里。要知道现在最先进的核动力航母才35节。

当然,和现在的战舰做对比有点不实际,就在当时来讲,除了日本被改装的信浓号航母,世界上其他的任何航母都比不上大和号;像日本作为主力的赤城号、加贺号这些航空母舰,其排水量也就只在4万吨左右。至于更小的飞龙号、和苍龙号这些,那就只有两万吨左右了,完全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存在。

所以大和号战列舰绝对可以称之为“超级战舰”!

日本的武藏号

而除了大和号战列舰之外,日本海军还造了一艘“武藏号战列舰”。

作为大和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武藏号”的性能,比起大和号有过之而无不及,武藏号的船壳重2万吨、装甲重2万吨、各部武器共重1万吨。

外围防御板重1千6百吨、各部主机重5千3百吨…外加上锅炉水、鱼雷、饮食设备、住宿设备、杂七八糟合计重量7万吨。

制造大和号、武藏号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粗略计算,这两艘战舰的造价相当于24吨999黄金。按照现在市价差不多3.5亿美元等于1吨黄金,24吨黄金差不多相当于84亿美元。最新的美国福特级航母,也就花了129亿美元。把二战之后日本在东海新干线的全部投资搬给银行,都无法填补这两艘战舰所制造的财政亏空。

这还是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那时候的24吨黄金,绝对比现在值钱。据统计,制造一艘大和号战列舰的钱可以装备7个日本步兵师,加上武藏号大约可以装备14个日本步兵师!

如果将两艘大和级战列舰折成资源,可以制造出12 艘大型驱逐舰,10艘基洛夫潜艇,或者1000架战机。

二战时期如果日本不造大和号、武藏号,节约的资源能造十艘航母吗?

至于航母的话,在二战时期,利用制造“大和”、“武藏”号所花费的投资,完全可以制造出4艘云龙级航母。

当时单艘大和造价为1亿3780万日元,是当时日本造价最高昂的军舰了

我们再来看看单艘航母的造价,以日军当时的主力舰队航母云龙级来计算,云龙号航母的造价为9,244万2千日元,这样算的话,三艘大和级只能折算四艘半的云龙级航母,但事实上,云龙级的后两艘使用了两台阳炎级驱逐舰的主机,成本应该便宜一些。而且大和号后面也是超预算完工。

所以一艘大和号造两艘云龙级航母事没多大问题的。

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造这两艘战列舰,日本在太平洋的联合战队将会多出4艘航母的庞大战力,日本联合舰队的整体规模可以一次性扩充至30%以上。

所以有些人说如果日本不建造大和级战列舰,把建造战略建的钱放到航母上,日本就会赢得二战。

最终结局日本还是会失败!

因为航母的价值一直到1942年才被证明,在此之前航母一直都是战列舰的辅助。在当时的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敢独自发展航母而不发展战列舰,那时候美国作为大舰巨炮的崇拜者在二战结束前都建造了2艘北卡罗来纳级、4艘南达科他级、4艘衣阿华级战列舰,而日本才搞出了2艘大和级,所以美国才是真正的大舰巨炮主义。

当然了,就算拿来造航母也不现实,航母是有了,可是所配套的护卫舰、舰载机、后勤、飞行等等这些从何而来? 仅仅只看就舰载机所用的原材料,日本当时的储备估计都不够装备这么多航母的舰载机所需。总之航母是个庞大的集群,战列舰一艘还可以刚一刚,如果仅仅一艘航母那就是活靶子,并且后勤所需更是个庞大的数字。

二战后期日本最缺少的就是舰载机和有经验的飞行员,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消耗战中,日本丧失了大量富有经验的飞行员,这是用金钱换不回来的巨大损失。而它们自己制定的飞行员招募计划根本补充不了战场的损失。

重建第一航空战队之后满编了舰载机飞行员,但是这些飞行员绝大多数都是训练不足的新兵,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马里亚纳火鸡”,在这之后,日本海军航空兵部队就已经名存实亡了。直到这个时候,日本海军的在役大中小型航母都还有10多艘,但真正有作战能力的却没有一艘,因为它们都没有舰载机飞行员可用了。

总结: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海军已经不缺航母,此时的战局已经与太平洋战争初期发生了根本性质的改变。瑞鹤可以算作是日本二战最优良的航母了吧,1944年,战局每况愈下的时候,打光了所有舰载机的瑞鹤号只能去作为诱饵被美军击沉。


路之意


你忘了,还有信浓号。

将建造超级战列舰的资源移做建造航母没有任何问题,至于10艘,那要看什么样的航母了。最小的水上飞机母舰5000吨,护航航母8000吨,舰队航母20000~30000吨,你说的应该是舰队航母。如果仅计算造舰成本,10馊差不多。但是战列舰本身就是火力输出单位,航母的火力输出单位是舰载机。按照每艘航母载机60架计算(保守数量),10艘航母需要至少1000名飞行员。培养一名合格飞行员需要多少钱不知道,总之很多,而且非常耗时,至少三四年。二战时一架普通战斗机的成本大概6~10万美元,600架也不是小数目,而且训练、执勤中飞机会有折旧、损耗,随着技术进步还要升级、换代。这些都是除战舰以外的额外成本。所以结论是:只造船基本上够,如果要想造出来还能用,不可能。


边疆辽远洪荒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我看来他包含了两个隐藏意思,即日本为什么要花费巨资造战列舰,后面才是节约资源的话能否在造十艘航母。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是世界战列舰技术的变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战舰大多数被称为“铁甲舰”或者叫“撞击巡洋舰”,只是在重点部分附着装甲。19世纪70年代以后,可以说是掀起了海军战舰技术革命的狂潮,几乎每几年都有新的技术更新,英国的军舰造船厂甚至不吝啬将最先进的战舰卖给各国,因为从战舰建造到交付以后,就会马上有新的技术出来。北洋舰队的定远等舰就是这么卖出来的。

随着1906年2月的“无畏”级战列舰的下水,标志着全球海军大炮巨舰的时代正式起航,在整个战舰时期最重要的舰艇就是“无畏级”,可以说它奠定了战列舰的标准,所以“无畏级”以前的战列舰被称为“前无畏级”。

一战时的“日德兰海战”,更让全球海军见识到了大炮巨舰的威力。日本自民治维新开始,就开始准备现代化的改革,甲午战争的胜利更让他们尝到了海军战舰强大的甜头,日本作为海岛国家更是对建设强大海军有着更深层次的向往。

在一战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军的战斗体系其实是在逐渐进行改变的,而战列舰的辉煌也逐渐成为了过去。用战列舰还是用航母,其实这是两种体系,两套打法,日本为此也一直争执不下。

战列舰的排水量平均来讲一般在3万吨左右,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达到了恐怖的7万吨,这基本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的排水量了,同时它的航速也高达27节。同时,作为“大和号”的姊妹舰“武藏号”,它的各方面指标也跟“大和号”一样,排水量同样高达7万吨。

据说当年日本为了建造这两艘战列舰,号召全国凑钢铁,很多日本家庭连铁锅都被拿去充公了,可谓是全民凑钱造战舰。按照当时的造价,一艘“大和号”的实际造价高达1亿七千万日元,这还未计算随着战舰制造以后产生的通货膨胀,而一艘航母的造价大概再9000万日元左右,所以一艘“大和号”战列舰大概相当于两艘航母的价格,所以这样算下来如果大和号和武藏号都不建造的话,日本大概可以建造五至六艘航母。


春秋乱舞


大和号是什么样的存在,是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将美国当做假想敌所建造出来的一艘军舰。在那个年代,日本由于各种资源相对匮乏,建造出来的军舰想要跟其他国家抗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同时,由于资源问题,也制造不出过多的军舰,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没招,还不能落后其他国家,因此便提出一个相应的方针“数量不足,质量弥补”。可见,日本人确实不傻,知道数量上虽然不能取胜,但质量比你强的话,也照样能将对手打趴下。让我不由得想起红色警戒中3辆3级坦克打敌人一个基地的场景。

回到正题,大和号也是日本在那个年代制造出的最大的一艘战列舰。其在设计方面更是有其独到之处,就拿大和号的舰首来说,在那个时候就用的就是球形舰首。要知道,日本在当时可是一个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但在那时用的就是类似于今天航母一样的球型舰首,甚至其大和号上的不少设计都沿用到今天。

同时,这艘战列舰和普通的战列舰还有不少不同的地方。更独特的是,在其后甲板竟然有机库、艇库、舰载机回收及发射装置等。甚至在舰尾还打算安装水上飞机回收装置。如此看上去,这哪是什么战列舰,简直就是最早的航母雏形。

而武藏号虽然没有大和号霸气,但好赖也是二战期间日本号称大和号级别的二号战舰。因此,整体相对而已,武藏号同大和号相比只是略微差那么一丢丢。这个时候,你跟我说把建造这两个战列舰的资源拿去建造10艘航母不就是扯淡吗?

要知道,日本当年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资源不够,才想的这招!更何况,即便是能搞出10艘航母,你不会真觉得是今天的那种航母吧?那可就错咯。即便是真能搞出10艘航母也是那种由商船改造出来的那种,一炮就能轰个底朝天的航母。所以,别想太多。

尊重客观事实,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军武视界,欢迎关注


军武视界


如果不造大造大和,武藏号,对于日本海军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二艘战列舰,如果用来造大型航母,三艘都不到,中型航母最多造六艘。但是,造了航母又有何用?与此配套的舰载机,护航的轻重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呢,不知道还要造几十艘?

日本海军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航母,甚至不在于舰载机的数量。而是在于舰载机的更新换代太慢,航空技术的发展远逊于美帝海空军。而在于不重视舰载机飞行员的保护和培养,打仗打得是人,如果空有航母和舰载机,飞行员开了飞机不会离舰,着舰,不会把航弹和鱼雷扔到美帝海军的舰艇头上,又有什么用呢?

这也是日本海军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