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医院里的过命之交:被忽视的配偶综合症

那些医院里的过命之交:被忽视的配偶综合症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就开始关注患者疾患对亲属照护者(非雇佣照护者,包括配偶、子女、及其他感情连带照护者)的心身和疾病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比患者更严重的临床症状。由于对配偶影响最大,被称为配偶综合症。(来源:健康时报网)

通俗点说,就是没病的那个倒下了或者先走了。

医院里的重患与照护者,可谓过命之交。而照护一方的生存状态,却一直被全世界忽视,至今在国内仍是近乎空白的领域。


那些医院里的过命之交:被忽视的配偶综合症

首先,照护者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闺蜜最近焦头烂额,老公突发急性胰腺炎住院抢救,病情刚稳定,婆婆又病倒了。

闺蜜的老公是独生子,闺蜜自己的父母也上了年纪,这跑前跑后联系医院、照顾病人的重担统统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

“你们最忽视不过的日常生活,是病患家属们最大的渴望。”闺蜜说。她的这次经历让她见识了一把病患家属,尤其是重患家属在医院里的生态景观。

一生风平浪静的闺蜜,老公突发急病没有征兆,被劈头盖脸的变故砸得眼前发黑。医生按照规定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据实告之,作为配偶,她必须扛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一边安慰病人,一边照顾病人;公婆慌了阵脚,不时拿着各路亲友的各种馊主意,让闺蜜去质疑主治医生;她一边对着老公的病情心急如焚,一边还要熟悉学习各种护理工作......

医院里医护和关注对象,仅限于病患,家属们经常要充当护工、厨子、心理师,甚至“久病成良医”,亦或练就半个护士的本领。

大城市的大医院,病房永远人满为患,作为“热门”科室的病房,走廊里都摆满了临时病床。闺蜜得到过病友和家属的帮助,也见识过为了晚上占据病房有限的空间支起简易床,家属们的勾心斗角;这边病人高烧不退疼痛难忍,打杜冷丁都没用,那厢隔壁病床的老先生在床上解大手,一阵阵恶臭袭来令人窒息......

如果你在重症患者的病房待过,就不会诧异这样的情形,即使你有钱有地位,在疾病面前、在病床资源稀缺的大医院,也是蝼蚁一个。

对大多数人而言,即使有幸享受到比别人更好的病房,亦或有更高明的医生治疗,除非很快痊愈,否则那个最精心照顾你的,只有你的亲人。而你的亲人,就会成为这个生态的一员。

当然,可以请护工,但是对于手术后或者危重期的病人,又有几个能做到放心完全交给外人照顾呢?先不说劳务市场良莠不齐,就是日益拔高的人工费用,也不是大多数长期患病者的家庭所能承受得了的。


那些医院里的过命之交:被忽视的配偶综合症

照护者的精神状态无人关心,恐惧和焦虑无无法排解、无处安放。

闺蜜每天穿梭于家和医院,一边照顾老公病后调理的饮食起居,一边和护工倒班照顾住院的婆婆。

连续两个多月“泡”在医院里,从A座到G座,哪里验血哪里做CT,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

“累不怕,最怕的是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希望,盼不来曙光,是照护者最惧怕的噩梦。

丈夫病情最危重的那段日子,也许高烧不退、也许病痛难忍,平时最体贴的人忽然转了性似的在病床不断折腾,丝毫不体谅闺蜜的辛苦。亲人朋友也多是对病人嘘寒问暖,人们普遍认为配偶照顾病人天经地义,对其精神状态如何完全忽略不理。已经几日几夜没合眼的闺蜜,终于有一次被折腾得躲在楼梯间崩溃大哭,哭完惦记着病人,擦干眼泪依然得继续操劳面对。

好在后来丈夫病情得到控制逐渐好转了,她才算舒了一口气。好几次,闺蜜看到临床陪护半失智老伴的阿姨在偷偷抹泪,“对老年人的情绪感同身受,真是第一次,而且非常深刻。”她这样说。

也只有亲历过的人才能相互理解,理解却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当所有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患者身上时,照护者的精神状态无人理睬。

短期还好,若是长期如此,必将是严重的健康隐患。


如今七零后、八零后的父母基本都迈入需要子女关注的年龄。

因为种种原因,这批老人拥有商业保险的少之又少,也就是说,当大病来袭时,许多家庭并没有足够充裕的资金防护墙。

无论对配偶还是子女,面对一个需要长期付出人力和财力的病患亲属,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这个压力,也必将是压垮许多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专家已经在呼吁这个问题,提出“关注患者,也关注照料者。当照料者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时,要及早治疗。医学理念要‘从以患者为中心向以家庭为中心’发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从医学角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集全社会之力,从硬件到软件,从思想认识到政策支持全面跟上,才能治标又治本。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配偶综合症”群体的一员,愿我们都能重视,一起面对,共同解决。

那些医院里的过命之交:被忽视的配偶综合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