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裡,實在無聊,不如給小朋友講講這些上古神話故事

前言:

神話即關於神異形象的故事。上古神話從本質上可以理解為

原始人類基於生存的需要和思維的不成熟,對於自身和自然想象出來的種種描述。

<strong>在上古人類面前,世界是錯綜複雜的,原始人尚不能理解做夢、出神、疾病、死亡等現象,於是想象力便發揮了巨大作用,幫助了原始人類理解自然現象。

雖然上古初民只能憑藉感性的、質樸的思維方式,理解自然界的某些表象,把自然力加以人格化和形象化,但在其精神主旨,神話卻強烈地表現出上古人類解釋自然,藉助想象去改造自然、支配自然力的渴望。

上古神話作為早期人類認識世界的特有產物,初期創作時尚未產生文字,因此沒有具體的文字記載,口口相傳是其基本傳播方式。由於未經系統的整理加工,只留下一些線索和片段,有少量的散見於古代各種典籍的偶然記載中。

但根據這些片段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各個發展階段中都有屬於自己時代特色的神話形象和精神需求。


一、女媧與創生和再生神話

女媧,又稱媧皇、女陰,史記女媧氏,傳說她開世造物,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是民間廣泛而又長久的創世神仙。

宅在家裡,實在無聊,不如給小朋友講講這些上古神話故事

女媧補天

“女媧亦風姓,蛇身人首,有神聖之德”。 《史記》

“考其功烈,上際九天,下契黃壚;名聲被後世,光輝重萬物。” 《淮南子》

這充分體現出女媧在上古神話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貢獻之大,女媧的偉大形象和光輝事蹟是中國神話的開端,為此後的各種神話形象、故事、精神奠定了人物、環境基礎。

二、女媧的創生包括了創世和造人

1、 關於創世,東漢的許慎《說文解字中》中記載是最有力的證據

“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

<strong>但是關於創世還存在一定的爭論,三國《三五歷記》有盤古開天地一說: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於其中;萬千八歲,天地開闢……”

<strong>儘管後人認為是盤古創造了世界,但有盤古開闢的神話在先秦的典籍中沒有記載,而中國上古神話中最古老的神應該認為是女媧。

宅在家裡,實在無聊,不如給小朋友講講這些上古神話故事

女媧造人

2、 女媧對後世影響最大的貢獻是造人。在每個人的童年時期接觸到的中國神話必有女媧造人一篇,它已經成為了中國神話、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對世世代代的中國人產生了巨大影響。

女媧也因此成為了人們最敬仰、崇拜的神話形象。女媧造人的故事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

“俗說開天闢地,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做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

<strong>書中描繪的女媧產生造人的想法,用新穎的材料和方式造人,描述極為細緻生動,將女媧勤勞、賢惠、智慧的女性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這充分體現了這一女神的形象在原始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該神話的創造是母系氏族的產物。

3、 女媧另一件偉大的事蹟就是“煉石補天”,這篇應屬於再生神話。《淮南子》中記載了女媧創生後的一段時間因為某種原因世界遭受危機、人類瀕臨滅絕。

“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火煉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

這時,女媧又以一個救世主的形象出現,她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鱉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固,冀州平,蛟龍死,顓民生。

宅在家裡,實在無聊,不如給小朋友講講這些上古神話故事

繼續造人

<strong>在我看來,女媧補天是人類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認識世界的水平同樣十分低下的情況下,面對自身無能為力的自然世界,渴望偉大的神來拯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時候創造了人類的女媧則是拯救人類的最佳人選,再一次認證了女媧這一神話形象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女媧要承擔補天的重任,就要在智慧和體能方面不同尋常,她展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屈不撓、不畏艱難的民族精神。

三、夸父、精衛、嫦娥與自然力量

夸父追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是上古神話中極為離奇的故事,但在後世存在著一些爭論,有人認為他們是人文神話,有人認為是自然神話,今天許多人更是認為他們是神話、人文、自然災害的結合。

<strong>在我看來,這類的神話將自然的力量賦予人類的行為、動作、情感,來塑造令人敬佩的神話形象,進而體現中華民族所讚揚、提倡的偉大精神。

宅在家裡,實在無聊,不如給小朋友講講這些上古神話故事

夸父追日

夸父逐日的神話故事,出自《三海經•海外北經》: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夸父刻畫的是一個勇士形象,而“太陽”這個意象在原始人心中是崇高的、神聖的不可抗拒的存在。夸父去追逐太陽象徵著原始人類渴望認識自然神聖之物,並願意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的想法。我認為夸父最終的悲劇結局,也是人們面對自然災害、疾病的一種恐懼的表現,這些災難讓他們無所適從,暫時難以克服,但是他們渴望征服自然的想法令後人敬佩。

<strong>也有人認為夸父逐日是為了人類採擷火種,使大地獲得光明和溫暖。夸父是盜火英雄,是中國的普羅米修斯。

“精衛填海”也是象徵著人類與自然鬥爭的神話故事。出自《山海經•北山經》: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媧。女媧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主角精衛生前是女娃,是炎帝的女兒,死後化為精衛鳥。這個死而復生的人物形象正是原始人類對生命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的希冀。上古人類在部落中經歷了生老病死,對死亡極為不解、害怕,於是將希望寄託在精衛這樣一位女神身上。

宅在家裡,實在無聊,不如給小朋友講講這些上古神話故事

精衛填海

炎帝之女,出生在帝王之家,可以保護和養育黎民百姓;溺死後化為鳥,身亡靈不死,展示了其永恆的再生能力。同時,精衛填海是一個復仇故事,她也是象徵著女人與海象徵的男人之間的鬥爭,這也體現了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過程中產生的矛盾。

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西漢初年,《淮南子》記載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恆嫦竊以奔月。”

後因避漢文帝劉恆的諱民間改稱為嫦娥。“嫦娥奔月”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凡人女子,奔月成仙的故事,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古人對於生命是有強烈慾望的,所有人都希望長壽,渴望長生不老,於是創造了這樣一個看似美好的神話,希望自己能夠超越世間生命輪迴。

宅在家裡,實在無聊,不如給小朋友講講這些上古神話故事

嫦娥奔月

嫦娥形象就是人類基於對月的種種幻想而虛構出來的一個人物。她承載了人類對月亮這一天體產生的探秘自然、祈望長生以及超越生命侷限的種種願望。在嫦娥身上充滿著濃烈的世俗色彩:<strong>她的大膽奔月表達了古代女性在種種束縛壓迫下渴望自由的精神,也寄託了人類面對宇宙而產生的好奇和探求的願望。


四、射日、治水與英雄神話

“羿射日”和“禹治水”直接呈現了人與自然的主題,而人的作為又被賦予神奇的威力。在《山海經》中,羿是天帝所派遣的,是天神下到人間,他的神力體現在他的工具—弓箭上。

“帝俊賜羿彤弓素繒,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山海經•海內經》

弓箭是人類的創造,被弓箭武裝的神羿,本質上是人類英雄的代表。他在人間降妖除魔不管有多麼不可思議與離奇夢幻,都是人類與自然抗爭的象徵。他的功績是去恤地下之百艱,最為後人重視的是射日。

“堯時十日並出,堯使羿射十日,落沃焦” 宋《錦繡萬花谷》

“羿射九日,落為沃焦”。《山海經•秋水》

<strong>據推測,編造射日神話時,可能出現了旱災,人們備受毒熱的太陽的折磨。十日並出便象徵著惡毒的天氣,羿射日是人的力量被神化。表現了人們對自我力量的肯定。

宅在家裡,實在無聊,不如給小朋友講講這些上古神話故事

羿射日

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比較完整的記載應見於《山海經》:

“洪水滔天,……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島。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

《史記》也有類似記載:“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strong>大禹治水的神話是在人們受水患困擾的條件下,基於尋求保護的心理產生的神話故事,並在流傳過程中不斷地對其進行調整,使之與封建社會文化內涵相吻合。大禹治水神話故事當中所倡導的無私奉獻和忠孝精神分別滿足了下層群眾和上層統治者的需求,這是它得以產生、傳承的一個重要原因。

宅在家裡,實在無聊,不如給小朋友講講這些上古神話故事

大禹治水



五、黃帝、蚩尤與戰爭神話

“阪泉之戰”是在上古歷史傳說中原始社會後期黃河流域曾出現的黃帝、炎帝兩大部落的兩大戰役,最終以炎帝敗北屈居南方一隅而告終。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阪泉之戰畫像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軀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史記•五帝本紀》

由於參戰的兩個部落都有很強的實力,戰爭的規模頗為壯觀。漢代賈誼《新書》雲:

“炎帝者,黃帝同母異炎帝畫像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黃帝行道而炎帝不聽,故戰於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人類的部落戰爭,總歸要與神界相關聯。炎黃的部落戰爭折射到神界,黃帝、炎帝分別為兩大神系的主神,並編造了多次衝突和廝殺,包括後來的炎帝的後代共工與黃帝的後代顓頊之間的戰爭與矛盾,怒觸不周山等,都帶有神系色彩。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臺,射者不敢北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杭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

黃帝戰蚩尤的神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部落戰爭之一,黃帝姬軒轅、神農和九黎,是當時最為強大的三個部落,因此相互之間的戰爭也最為慘烈。姬軒轅部落先後在阪泉、涿鹿與神農、九黎兩大部落進行決戰並最終取得壓倒性勝利。

宅在家裡,實在無聊,不如給小朋友講講這些上古神話故事

黃帝、蚩尤

由於人們認知水平所限,戰爭和參與戰爭的人物都被神化和異化。各方都藉助超自然的偉力,並化身為風伯、雨師參與到戰爭中來。大戰之後姬軒轅名聲大噪,威震海內。被部落首領們稱為“天子”,“黃帝”由此得名。

<strong>蚩尤戰敗後的結果,也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蚩尤戰敗被黃帝所殺。而另一種則更具傳奇色彩,蚩尤非但沒有被殺,反而受到了黃帝的重用。

“黃帝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 《龍魚河圖》

黃帝與炎帝等部族之間的戰爭充斥著鬥爭精神和反抗情緒。之後的“不周山”神話也充分體現了反抗的精神。這是上古人類在形成社會體系以後,對於遇到的矛盾所做出的思想鬥爭的反應,也充分體現了古人的鬥爭精神。


結語:

<strong>從上古神話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人類超越自然力的制約和壓抑,去追求自由生存境界的意志理念和精神品格。

宅在家裡,實在無聊,不如給小朋友講講這些上古神話故事

上古神話

<strong>上古神話作為原始人類的精神產物,記錄了他們的生活,也記錄了他們對世界的想象,他們用想象力創造的離奇的故事和神話形象,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strong>它獨特的藝術魅力,讓我們不斷追溯歷史、回味過去,感悟生命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