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因为疫情而变得悲观厌世?

幸福奋斗来的


这是近期微信群流传的一个段子;除了搞笑,我们从中也能领略到这次疫情对市场对企业的惨重打击。直观上,从城市到农村沿街关门闭户的商铺可见一斑。毫无疑问,这次疫情是一场大病,病去如抽丝,完全恢复当然需要一个过程,对惶惶如恐的普通人,我们该如何打算呢?

首先我们从心理上要完全接受这个现实:这是一场天灾人祸,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损失。也许有的人心里想,我只是个打工的,反正不管怎样老板都会发工资给我。是这样吗?当然不能这样想。经济遭受打击,市场萧条,最不好过的是老板。企业经营困难,员工压力也会增大,个人收入也会减少。作为上班族,过这个坎,不能全部指望老板,自己也要做好经历寒冬的准备。

我们可以想象,等疫情过后,当我们返回工作岗位,或是求职谋生,发现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很多行业的业务非常难做,工作特别难找;有老板跑路了,有很多企业和商铺关门了,这个时候,我们唯一应该想到的是“生存”;我们应该集中一个目标:就是生存。只有生存下去,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任何行业都一样,绝不能一败涂地输个精光,一旦出局,很难起死回生。在困难时期能生存下来,等外界条件变好,你就有机会发展壮大。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学会放下,又要乐观。放下,是为了生存;所以我们要放下身段拼搏苦干,充电学习提高能力;乐观,是保持希望,是正能量,充满正能量的人才会坚持到成功哪一天。

所以,面对灾难,有的人悲观厌世,怨天尤人,既不会放下又不乐观,他们必然无法挺过去;有的人则心怀希望,积极调整,表现出强大的韧性,顺利地跨过这个坎,走向美好的未来;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有的人说,经历这次疫情很多行业打垮了,比如旅游业,休闲娱乐产业,餐饮业等等;网红直播,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产业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机会多多。其实,危机,危就是 机,机也是危,跨过危,自然就是机。任何行业都有机遇。最关键的是我们首先要跨过这个危生存下来。没有灭亡的产业,只要灭亡的企业。我们在任一行业生存发展,只要做精做透,经过这次危机生存下来,再进行提档升级,都有再次辉煌的机遇。

市场永远在变,需求永远在变,不变的是人性,把握好自己,把握好当下,看清楚未来,我们就能在市场中永生!


抖推猫


为什么有些人因为疫情变得悲观厌世?

首先,我觉得有这种想法的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对自己的生活现状很不满。可能他想和别人一样,拥有体面的工作;也有可能他想过年回家的时候,自己可以开得起豪车,可以在众乡邻面前趾高气扬;也有可能他不想日以继日的忍受老婆的唠叨,他不想脑门上写着没本事、窝囊废……所以,就会在他心底萌生出种种悲观的想法,从而让自己身心疲惫。

人活一世,不可能事事如意,想想那些在疫情中失去家人的人,我们现在能好好的活着,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我清楚的记得,前两天网上公布的一段视频:女孩的妈妈,因为感染病毒去世了,由于病毒的严重性,她甚至都没能见到妈妈最后一面,当医院的车拉着妈妈要离开的时候,女孩哭着追着车一直跑,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妈妈”“妈妈”……听得我的心都要碎了。她没有妈妈了,多么残酷的现实啊……所以,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更要好好的活着,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希望,只有认真努力的活着,才对得起我们这仓促的一生。



潇潇雨艳


新型冠状病毒的横空出世让这个春节变得凄凄惨惨,随着疫情的扩散,无论是身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宅在家中刷手机的普罗大众,情绪可能都在恐慌-愤怒-恐慌-愤怒中来回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新型肺炎事件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创伤性事件”,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当出现无法自我排解的过度紧张、焦虑、痛苦等情绪时及时向家人、朋友或心理医生求助。

图片为书籍《创伤与修复》节选。

本文将围绕本书及《身体从未忘记》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进行科普,希望能够对大家疏导恐慌情绪有所帮助。

1.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顾名思义,PTSD的意思是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在生活中出现的应激反应障碍。

创伤性事件,以前的解释是较为少见的大事件,比如战争、地震、火灾等,但女性在反复被家暴、强暴中出现相同症状,因此创伤性事件真正的解释应该是让人无法反抗、极度恐慌和无助的事件。

应激反应则是人类在面对刺激时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创伤性事件之所以不寻常,正是因为它破坏了人正常的应激反应能力,破坏了人对于正常生活的适应能力,使得虽然事件已经结束,但人却停留在了过去。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有哪些?

A.停留在“过度反应”状态

即使事件已经结束,一切回归正常,但PTSD的人却无法回到正常生活了。他们时时刻刻保持过度紧张的状态,他们无法相信任何人,无法放松下来。

B.记忆碎片在大脑中单曲循环

《创伤与修复》中提到,PTSD最重要的病理特征是:解离。

什么意思呢,就是患者失去了把记忆整合的能力,很多人会有“述情障碍”的反应,无法把整个事件从头到尾梳理一遍,也没有能力说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

对于患者来说,这次事件的记忆被肢解成一个个可怕的碎片,不停地在脑海中重复,他们也被迫一次次面对噩梦。

弗洛伊德曾提出患者可能存在“重复性强迫冲动”这一行为,就像手贱一样,不断地撕开伤口,不断地经历同样的痛苦。

这样下去,伤口永远都不可能结痂。

C.麻木与抽离

在极度的恐惧下,人最可能的反应是呆滞和空洞。

这可能是大脑在判断自己已经没有逃生希望后将自我抽离出来,以减少心灵的痛苦。

很多人在经历了创伤事件后都形容自己像是行尸走肉,虽然看起来好好地正常地在生活,但自己的灵魂好像脱离了自己的身体,自己感受不到任何该有的情绪。

3.面对创伤性事件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在面对创伤性事件时,我们需要明白作为人类的渺小与强大,你产生的所有情绪都是合理的。

人类是渺小的、脆弱的,一个小小的病毒就可以要了我们的命,人生的意外与风险无处不在。但同时人类也是强大的,癌症病人尚可奇迹治愈,一所医院也可以几天之内建成。

你永远都无法控制除你之外的其他人,总是会有人作死并带上其他人,你无能为力的事太多太多,你有能力做到的事也同样太多太多。接受自己的脆弱、渺小,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强大。

4.出现心理创伤后应该怎么办?

治愈心理创伤需要做两件事:重建自我和寻求社会支持。

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处在过度焦虑、失眠等状态时,第一步是自我感知并调节。

你需要了解自己的感受,懂得自己现在的痛苦情绪来自于哪里,并分清楚想象、网络与现实的区别,努力把自己放在当下。当你在网络上刷各种疫情消息刷到停不下来时,你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强行让自己离开那个状态,选择小说、电影或游戏。如果你没办法通过这些途径放松下来,可以通过写日记、向别人叙述等方法,试图完整的描述自己的感受。

我知道很多人都是一个人在住的地方自我隔离,没有选择回家。孤独、恐慌、被遗弃感涌上心头时,确实会非常难受和痛苦。

而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进行社会联系,寻找支持了,比如和家人、朋友聊天。所有中国人都如此无聊的时刻难道不是联络感情的最佳时刻?你根本不需要担心会打扰别人。

《身体从未忘记》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

创伤性事件尽管骇人听闻,这个事件必然有始有终,不断地闪回才是最可怕的。

要知道,冬天再漫长也总会结束。




薄荷味的披萨


疫情刚爆发的时候,看着不断上涨的数据,我也恐慌。

  • 没有经过特殊训练,背后没有专业支持的个体,大剂量暴露在过于残酷的信息流之下,会不自觉卷入,被替代性创伤。
  • 肺炎爆发以来,有些人因为恐惧担忧而什么都不干,每天一睡醒刷最新消息,睡前也在刷,刷完微博刷微信,刷到眼睛睁不开头疼睡不着,导致精神紧张情绪持续低落,甚至情绪坏到不用点就爆。

认知限制了思想,思想指导了行为,行为体现了思想。

有很多人感染了病毒隐瞒不报,这些人中有平民百姓 、医院院长、某地人大主任,更有甚者还有感染者向电梯门口和呼梯按钮吐口水,为什么这些人会有如此异常的行为呢?这就是人性在不同的人身上的体现,在遇到险情时失去理智的荒唐行为。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红莲忆往昔


看到疫情一天天变得严峻,心里担忧啊!看到空旷的村落,无人的街道,无车的马路公路,再看看一座座美丽的城市,一处处壮美的河山,洒满祝国大地的秀美村落。只因那些违法的吃货,才变得这般宁静,感到有些许的凄凉。不由得热泪盈眶!多么希望早些回到原来的样子。





月华228006031


人总是善于想象,想象人生一帆风顺,处处充满芬芳和鲜花。但实际生活还有它的另一面,孤独、苦闷,感到悲观和厌世,而人往往在这个时候,走向了极端,生命被扼杀。我们在心理咨询中,遇到了很多悲观、厌世的朋友,他们中有中学生,也有大学生;有男性,也有女性;有工人,也有农民,等等。人的悲观和厌世,是与我们这个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社会极不协调的。它似一种毒瘤,吞蚀着人的灵魂,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所当然应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我们通过对心理咨询事例的归纳和分析认为,导致人悲观,厌世


最美的情话微甜


因为疫情所改变的人,非常厌世。疫情所改变的人。是通过这次大灾以后。待在家里自己前后可能都在想了一下,人为什么在活着这样难呢?是他看到了生命的未来。是多么艰辛。多么痛苦!包括生活的压力。等等各方面!所困或者自己。觉得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太没有意思了。所以非常厌世。


哲言Z


心态没有调整好。以前盼着休息不是一次两次了,时下。待在家里是普通人最好的抗疫方式。

与其悲观焦虑,不如调整下心态,把以前没时间做的事情做一下,为家人做饭,整理家,和爱人聊天儿等,让心态保持乐观。


亚雪心理话


可能是害怕的心理反应吧!反正不管疫不疫情,对我不是很大的防碍。我告诉我的家人,心情要好,身心好抵抗力也强,对我这地方的人来说,好像不是很怕,反正还是有人躲起来聚赌!


石岩上的青松


这能理解,面对生死,每个人都不可能真正做到坦然和无畏,即便是现在正在一线奋战的医务工作者。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失去希望,更不能悲观,甚至失去对自己生命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