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的昆阳之战与李世民的虎牢关之战哪个水平更高?为什么?

智汇者88


简单说一下两次战争。

昆阳之战:公元23年,王莽新军与绿林军于昆阳一带交战,绿林军以少胜多,击败号称百万的新军。此役决定了新汉之命运,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后世东汉的成立,在历史上的影响力极为深刻。

在这场战争中,不显山不露水的刘秀,力排众议,一战而天下知,为后来一统打下基础。

新军42万余,号百万,绿林军中,昆阳守军万余,加上刘秀等人外出借来的救兵,加起来不到两万,而且刘秀在此战中还是个弟弟,没什么声望,能够力排众议,一战成名,确实厉害。

虎牢关之战:公元620年七月至次年五月,李世民于洛阳,虎牢分别击破王世充之郑,窦建德之夏,一举消灭两大政权,既而统一北方,奠定了唐王朝的版图基础。同时李世民也凭此功得封天策上将,“许自置官属”(自己招募人才入天策府上班),开始与太子建成分庭抗礼,最终于玄武门大胜之。

此役中,李世民作为唐军事一把手,在战时表现出了惊人的统帅才能,面对窦建德的十余万精锐,仅凭几千人就敢驰援虎牢。

那么这两次战争,哪次的水平更高呢?

就指挥难度而言,昆阳之战当比虎牢更难。

因为刘秀当时不过一个偏将军,而且面对数十万大军,他的上司同僚皆认为打不过,想投降,是刘秀力排众议,让大家死守昆阳,然后出去搬救兵,当时的刘秀没什么号召力。

而李世民则不同,虎牢之战前,他已经是唐朝军事一把手了,当然李渊和太子不算,而且此时李世民已封秦王、三公之首的太尉(掌管军事)、尚书令(尚书省老大,宰相),故在战争中,李世民可以调全国之力与敌人抗衡。后面也确实如此,甚至还有巴蜀兵甲参战。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5900969158072724"} --}

方山中人


我是历史爱好者涤尘索金,很荣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大家更多的交流。

刘秀的昆阳之战和李世民的虎牢关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两场战役指挥者刘秀和李世民都展现出的超凡的作战智慧和勇武,两场战役对整个国家的形势的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非要将两场战役做一个比较,那么从战役背景、自身实力和对手实力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刘秀的昆阳之战明显更高一筹。

战役背景

  • 昆阳之战

新朝末年,王莽一系列的改革搞得天下民怨沸腾,其中北方的赤眉和南方的绿林两支起义军搞得王莽焦头烂额。

原本王莽在全力以赴的与北方的赤眉军在战斗,但是南方的绿林军拥护刘玄称帝,这一做法彻底激怒了王莽,他在洛阳集结了所有能调动的兵力,然后向南阳地区进发,第一站就抵达了昆阳城(一个小城)下。而作为守方的更始政权的主力军队正在全力围攻战略重镇宛城,没有办法救援昆阳。

  • 虎牢关之战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角逐,最终只剩下李渊、窦建德、王世充、萧铣、杜伏威等人。

李渊为结束纷争,派遣李世民、李元吉进攻王世充,很快将王世充围困在洛阳城中。窦建德受王世充的求援而领军支援,意图进军解洛阳之围,李世民为确保胜利果实,选择在虎牢关(易守难攻的关隘)阻击援敌。

自身实力

  • 刘秀方

昆阳城的守军只有七八千人,刘秀突围后向定陵、郾城的军队求救,凭借着他高超的口才和人格魅力,最终说服他们出兵援救昆阳。

这支援军完全是临时拼凑而成,他们是由当地的汉族宗室、门客、流民等组成,总人数应该不会很多,因为刘秀增援后的第一战是亲帅1000人发动的,当敌军败退时也仅率领数千人追击。

作为指挥者的刘秀是初次与众人接触,对军队的具体情况知之甚少,彼此仍处于磨合、熟悉阶段。

  • 李世民方

李世民手下的主力部队用于围困王世充,他只率领了3000多名玄甲军支援虎牢关。

玄甲军是李世民的亲军,是他花费巨大代价组建的重甲骑兵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是在历史上排的上号的英勇之师。

这支部队长期追随李世民作战,经过了长时间的合作,李世民指挥他们就如同身之使臂,臂之所指,莫不制从。

对手实力

  • 新军

王莽为了毕其功于一役,昆阳之战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底牌,组建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包括关中的汉军、各郡县抽调的精兵、巨人巨毋霸驯养的野兽等,共计人数达42万人,虽然估计这个数字有水分,但是十几万的兵力肯定是有的。

  • 夏军

窦建德率领增援王世充的这支部队人数在10万人左右,是由一直追随他的嫡系部队以及刚刚吞并的孟海公、徐圆朗的部队组成。

笔者总结

昆阳之战时刘秀还只是一个初入战场的新丁,原本是战场的一个配角。在面对王莽大军围困,众人惊慌失措的情况下脱颖而出,为众人冷静的分析当前局势、带领一只完全陌生的军队冲锋陷阵,将来势汹汹、趾高气扬的王莽军队杀的片甲不留,此战过后,王莽政权很快被取代。

虎牢关之战时李世民已经是名扬天下的军神,同样面对战场上突如其来的变数,能够冷静的做出判断,并且果断的出击,实施斩首行动,活捉敌军主帅窦建德,一举统一了北方,为唐朝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这两场战斗赢的都很精彩,刘秀和李世民都是难得一见的奇才,他们能够在战斗中敏锐的捕捉到对手的疏漏,并有能力将这个漏洞无限放大。

但是相对来说,刘秀作战时的处境更加凶险,其手中能够动用得力量更加薄弱,而面对的对手更加强大,因此综合而言,刘秀的水平要更高一筹。


涤尘索金


一点个人的浅见望和大家分享:显而易见是太宗李世民的水平更高,原因有三,一:成就,虎牢之战太宗一战擒二王,直接加快了唐王朝的统一,自此中原再像样的政权与之为敌。二:胆识,在唐军长期围困王世充士气低迷人心思归之时太宗能力排众议选3500名‘玄甲军’对夏王窦建德十万之众并取得辉煌成就试问又有谁能比。三:战略部署,从唐军围困洛阳到虎牢之战俘虏窦建德每一个环节都被太宗李世民拿捏的死死的,既有战略上的气魄又有战术上的安排,所以整场战役也都按照太宗的预期在发展,佩服[祈祷]。

再说说光武帝刘秀昆阳之战,虽然在人数对比的战绩上赢了,但是昆阳之战只是被动防御战,而不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战争,所面对的对手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王世充硬刚李密最后瓦岗军说实话还是败于王世充之手,而夏王窦建德的河北政权也是猛将如云,窦建德本人也历次大战而成长起来的优秀农民领袖,反观刘秀的对手历史上就没什么名气,所以综合上述我感觉就战争艺术而言太宗更胜一筹,个人观点不喜勿喷[祈祷]


老邢价值观


这两场大战, 我认为从战略意义上来说, 李世民的虎牢关大战的战略重要性更大一些,。因为这一战历史民几乎消灭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股当时最大最有威胁的敌对势力。为之后统一中原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其意义很像我们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昆阳大战的时候, 刘秀只不过是个打工仔。大战的胜利只不过是让他个人知名度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 消灭了王莽的四十万大军那不过是为别人做了嫁衣而已,对他此后平定中原没有实质性的意思,因为在他一统天下的路上王莽已经不是他主要的对手了。

要是论这两场大战的操作水平的高低,我觉得刘秀的昆阳大战更胜一筹。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公司的基层主管,一个是公司的少东家兼CEO,做起大项目来谁难谁易,大家就不言而喻了吧。






塰斗


昆阳之战是发生在新莽王朝末年,王莽集中42万兵力想彻底消灭绿林军,刘秀是昆阳之战的重要决策人。

刘秀

当时昆阳守军合计1万余人,敌我兵力悬殊,大部分人都想弃城而逃,只有刘秀提出踞城坚守,同心协力,打败敌军。在王莽大军即将围城之际,率领十三骑亲随出城调集部队,准备内外夹攻。

昆阳之战

昆阳城顽强打退敌军一次次攻击,两方陷入僵持阶段。刘秀亲率三千敢死队,一举打跨了新军,而城内汉军也冲杀出来,里应外和,彻底使王莽的军队土崩瓦解。

虎牢关之战是李世民生擒窦建德,迫降王世充,统一中国北方的一战。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在虎牢关下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

李世民

虎牢关之战

昆阳之战和虎牢关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在我看来,应是刘秀略胜一筹,李世民在战前已建立唐,有充足的后援。而刘秀却靠白手起家成就霸业,所以更不容易。


刀笔传神


我觉得两场战役在历史上都非常经典,水平都非常高,没有高低之分,确切地说应该是伯仲之间。

  1. 二者的指挥者都具有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
  2. 两场战役都是以少胜多,都为以后的登基称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世民的虎牢关之战一举平定王世充窦建德两大割据势力,以少胜多,而且最重要的是此战奠定了李唐统一天下的格局,消灭了天下对李唐威胁最大的两大实力。刘秀的“昆阳之战”不仅使得“昆阳”这个地方成为名垂千古的宝地,消灭了王莽的军事力量,更让战役的获胜方——刘秀成功的为接下来的登基打下基础。

小李爱小九九


个人认为唐太宗李世民的虎牢关之战水平更高,光武帝刘秀的昆阳之战水平比唐太宗李世民还有不足。


小龙女5505


昆阳之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