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分家,一般是怎么分的?

农村人小肖


农村人,孩子大了就得结婚,分家,另居。

农村分家不论儿子大小,多少,都平均摊分的。(包括所有生产工具)

有时,老人会给自已留一间房子和极少生活用具,除去,再平摊。


liujianweng


说起分家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我们这一般都是这样分家。比如我家兄弟2人,我是老大,我结婚后就把我分出去了。

我们这里习俗是这样的:分家时请来老娘舅,把粮食分一部分,父母给儿子媳妇盖三间主房,另外再置办一套锅碗瓢勺,盖一间厨房就行了。家境好的还能分点现金。

我说的这是75年的事,由于当时还是生产队,所以没有地分。








不过那时候分家比较简单,所以矛盾很少,加上当时民风淳朴,分家比较好分。

随着改革开放,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每家都分到了土地。这时候分家就容易产生矛盾。

就拿土地来说吧,有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等外地。

家产也多了,鸡、羊、牛等。有的还有果树,鱼塘。一开始分到户时,由于农机较少、较贵,大部农户都是靠牛、驴、耕地,一般农户只有一牛一犁。所以分家就复杂很多,有的家庭因为这事还吵架、生气,搞得一家人象仇人似的。
分家一般是先把大儿子分出去。牛下崽后分给他一头小牛,如果十亩地三等地可分到5亩,一等地只能分3亩,总而言之,父母不会亏了大儿子的。大儿子参加劳动早,年轻有力,对家里贡献也大。因为还有二儿子,父母自己也需要生活,所以父母也需要留下一部分。如果有现金,大儿子还能分到一部分现金。从而言之 ,分家都有一定的习俗,父母不能做得过分,儿子也不能破坏习惯,如果不是这样,全村人都会指责他。

分家后大家还是要互相帮助。比如耕地、一般都是大儿子出力,父母出牲口。因为还有弟弟,大儿子和父亲在农闲时会商量做点生意,挣点钱补贴家用。

现在分家麻烦大了,特别是娶媳妇欠债的人家。儿子是不会还帐的,因为结婚前所有问题都有口头协议,(基本上是分好家了)房子多少,彩礼多少,小汽车、金首饰等婚前都已说好。女方得到媒人的保证后才同意结婚。结婚后男方父母基本上不敢反悔,一旦女方要求离婚,男方很难有能力再结婚。

现在啊,结婚后孩子既有房子又有现金,只是苦了父母。如果家里面有两个儿子,基本上有一个儿子娶不上媳妇,即使能娶上媳妇,父母也是欠一屁股债,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清。农村的彩礼太重啦,这种风气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改。





儿女结婚前




儿女结婚后

不过,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发生改变。随着美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咱们老百姓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彩礼这股不正之风也会刹住。最后祝愿我们的农村更加美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半只鹅


俗话说:树大分叉,儿大分家。农村分家,确认好难平衡各方关系和利益,搞不好会把亲情都弄没了。

我父母有三个儿子,已各自成家都有小孩子,我是排老二,但是父母的只盖好了一座三层新楼房和原有的两层老房子和两块能盖房子的菜地。如果分家,确实要均分也挺难的,不想父母多心,好在父母都还健康能干活,还能存一些养老钱。

我们都建议大哥分一块菜地盖个房子,我和小弟适当补一点钱,小弟就要新房,我就要老房子还和父母住一起,其他的以后再协商,父母自己的养老钱不要挪用,如果父母以后需要用到钱的时候才能动用,养老金不够的话由三个儿子平均分担。现在我们每年过年都还是一大家子人吃饭,分家的事,我们三个孩子心里都理解和明白。谢谢。





随心远行一路有你


分家的事我干过,家里有兄弟四个,我排行老三,当兵的时候回家休假,遇到父亲和大哥分家,其他的都说好了,大嫂意思要头猪。生活在农村见过分家和谐打架的情况很多,父子不和闹矛盾之类。我就把父亲和大哥叫在一起,听听他们的想法,最后就是一头猪了。我就和父亲说,为了大哥家庭和谐给了吧!父母也同意,家就分了。后续这些年每次回老家都没有说什么,聊分家的时候都笑了!现在家庭条件好了,以前穷的时候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少了。我觉得家庭不和睦的原因,就是家里穷。加油吧!生活靠自己的,努力赚钱,给父母养老才是完整的人生……


乡下记事


我兄弟三人,大哥大学毕业在城市成家立业,没要家里一草一木。父亲盖两座房子,一处三间瓦房一处三间平房,各有厨房一间。随着各自小孩的出生,原来的房子不够住了。那就得分开住,就分家了。本地有风俗,分家得舅舅住持,二个舅舅去世早,父亲就叫二哥和我选房子。二嫂选的瓦房,我媳妇选的平房。结婚没有欠款,也没存款就这样简单的分家了!


南阳厚德常


我是初心,61年出生,兄弟三个,经历过分家的过程,40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经历过分家,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在我这个年龄出生的年代还没有计划生育这种说法,基本上是随便生育,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没有男孩就是绝户,不生男孩不罢休,加速了当时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四个孩子以上的家庭非常多,在那个吃大锅饭的年代,老人们都非常累,省吃俭用,一分钱都舍不得乱花,条件好的供孩子多上几年学,上到高中的都不多,多数的就早早下来帮助家里干活挣工分。当时由于家庭兄弟多,为了减轻老人的负担,也是为了给下面的兄弟娶媳妇创造条件,一旦结婚就要分家,另立门户,分家的时候要请来家族或是亲戚当中有威望的人来做个见证,有的甚至请来村干部写个文书立个字据,分到的土地和家产都写下来,以此为证,不能反悔。一般第一个结婚的儿子比较吃亏,分的东西比较少,要为下面的兄弟结婚打基础,因为那时贫穷落后,女孩又少,转亲连亲的非常多,就是你家的女儿嫁给我家儿子,我家的女儿嫁给你家的儿子,现在真正体会到了那时的老人真难呀,穷家难当家呀,不分家不行呀。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计划生育又很严格,基本上最多俩个孩子,有个男孩基本上就不再生了,分家的现像也少了。

现在计划生育放开生二胎了,也许分家这种现像还会重现,大家试目以待吧。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分享个人观点。


初心老聂


我爸妈有两个儿子现在都已经成家立业了,他们分家的时候是分的地按着政府分地的分法,家里东西我妈给他们买的锅碗瓢盆然后煤气灶,吃的东西就是米油盐,钱给他们一家五千好像是,然后就是户口去政府分开的,然后就这样算把他们都分出去了,他们各自立户了



小麦xu


大家好,我叫吉小帅帅,目前就是待在村里面做事,对于这个问题,我有自己看法,也见到过不少类似的情况。

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所有东西平分!比如家里有多少农田,果园,宅基地,先统计总和,再进行平分。前不久村里面就出现过这种情况,他们家需要分家,需要有人做公证,就让村委的人帮忙了,我们也觉得这个是最为公平的方式。

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就是,老两口对于其中某一个儿子特别宠爱,会给与特别的照顾,所以留给他的也会多一些,往往这个时候就会有最多的矛盾发生,这也是比较棘手的,在村里面也算是比较常见得情况。其实个人是不太建议采用这种方式的。

当然啦,分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譬如随机抽签、按照年纪顺序、按照自身经济状况顺序等等。只能说,一家人团团圆圆就是最好的,不到万不得已,其实还是建议不分家为好


吉小帅帅


东北的农村分家,都是50年代,60年代,最近的也就是70年代的事了,因为从79年以后就实行了一家一孩的计划生育了,一家一孩,那就没有分家的必要了,在过去年代,在我们东北农村老家,每个家庭都有几个男孩子的,刚开始的时候,男孩子结婚之后,都会在一个大家庭生活的,东北的农村都是东西屋,南北炕,一般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家庭有三个男孩的话,等到第二个男孩结婚的时候,这个家庭就开始分家了,老大就会从这个家庭分出去了,在等到第三个男孩结婚的时候,这个家庭又开始分家了,老二就从这个家庭分出去了,最后是家里的老人与老三生活在一起!

那时候的东北农村,实话实说是很穷的,东北农村分家,是不能分到钱的,因为每个家庭基本上也没有什么钱的,分家不但要分家产,如果家里有“饥荒”的话,还要分摊“饥荒”的,这个“饥荒”是什么呢?东北话这个“饥荒”就是这个家庭的对外欠的债,一般家庭的这个所谓的饥荒,就是孩子结婚的时候,置办结婚的家具生活用品时候,从外面借的钱,所以,东北农村分家既要分家产,也要分摊外债的,因为小时候我就在东北农村生活,所以很多家分家的事,都看到过的,家里如果分家的话,还得请请家里岁数大的亲戚们来做阵的!

分家了,一般就不能在一起住了,所以没分家之前,这个大家庭都要给分出去的孩子盖两间房,在我们东北农村过去,虽然盖的两间房都是土坯,土垡子垒的墙,房顶上都是苫的谷草或者苫房草,但是在那个时候盖两间房,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不但全家出动,而且乡亲们也要帮忙的,房子盖好之后就可以筹备分家的事,有了房子,分家最主要的的财产就是粮食了,因在我们东北农村的过去,粮食基本上是不够吃,所以分家分粮食才是一件大事。

分粮食要把家里所有的粮食品种,统统的用农村的那个“升”量一下的,这个升就是东北农村用来量粮食的斗升的那个升,一斗平均是装50斤粮食,一升是装5斤粮食的,量完之后,基本上就是按家庭的人口把这些粮食平均分配的了,粮食分完了,大缸小缸锅碗瓢盆筷子都得分,专门说一句大缸小缸的事,东北农村过去的时候,这个缸也是家庭的主要财产之一,装水,装粮食,冬天腌酸菜,都是离不开大缸小缸的,东北的农村,每家都有大柴火垛的,一般情况下,柴火就不用分了,分出家的就到大柴火垛来取柴火拿回去烧火做饭做菜取暖了,原来小家庭的被褥衣服什么的,那就是他们私有财产了,也不用分了,就直接拿回去了。

还有用于劳动的生产工具,那什候农村的生产工具很简单,锄头,镰刀,锹镐,耙子之类的,也就不用细分了,分出家的能用什么就拿什么,有些稍大一点的,可以通用的生产工具,那就留在大家庭里,也不用分了,随时用随时来取就行了,分家的时候,因为请来了家里的年龄比较大的亲戚,有的家庭,还有一个分家文书的,大多数的家庭是没有的,不管是大家庭,小家庭对分家满意或者不满意,或者在分家的时候也可能会闹出点矛盾来,但是毕竟都是一家人呐,得过且过吧,分家结束的时候,分出去家的小家庭就会把分到他们的财产拿走了,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一顿散伙饭,家就这样分完了!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从善如刘L


我们东北是这样。如果两个儿子尽量帮一帮大的出去盖个房,或买个楼。父母住的一般给小儿子。女儿嫁出去好像真应了哪句话。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还真没有女儿去挣钱啊。房产什么的。再说老人基本上也都在儿子家养老。地也基本给儿子种,如果俩儿子就一家种一年。真的我跟前儿邻居基本都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