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的李白,一生悽苦潦倒,卻留下1000多首詩詞傳世

我們總是說,唐宋時期是中國詩詞創作的巔峰時刻,很多課本中收錄的詩詞都是出自這兩個時代,其實,以八股文取士的清朝時期詩詞文化也是非常亮眼,有很多著名詩詞人生活在這個時代,比如:

納蘭容若、紀曉嵐、顧貞觀、汪中、龔自珍、黃景仁、黃宗憲、姚鼐、洪亮吉、鄭板橋……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其中存世作品最多的黃景仁。黃景仁能有這麼多作品流傳下來洪亮吉是功不可沒的,他是黃景仁的摯友,一個人掏錢整理黃景仁的作品,出版了《兩當軒集》,小佛家中正好有這一本書。

他是清朝的李白,一生悽苦潦倒,卻留下1000多首詩詞傳世

黃景仁的一生非常坎坷,他留下的短短一頁紙的《自敘》便可窺見其中一二:

景仁四歲而孤,鮮伯仲,家壁立,太夫人督之讀……家益貧,出為負米遊……體羸疲役……貧病漂泊……

16歲的黃景仁在童子試中脫穎而出,考取了3000多人中的第一名。幾年後,迫於生活的艱難他開始到各地去尋找養家餬口的機會,23歲入安徽學政幕僚,27歲到正陽書院做山長(古代對書院講學者的稱謂,在清代的時候大概是整個書院的負責人),28歲到北京,恰好是清政府平定金川奏功,乾隆皇帝命令讀書人獻詩,他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得了一個武英殿書籤官,任主薄。

他是清朝的李白,一生悽苦潦倒,卻留下1000多首詩詞傳世

然而,京城的開支大,曾國藩做京官的時候都覺得生活困難,何況是這個時候的黃景仁,官職小、俸祿少,還疾病纏身,兩年後,債主上門,他不得不想辦法離開了北京,離京途中,病情惡化,神遊仙境去了。據說他去世的時候,連隨身的衣物都已經典當完了,就剩下一些稿紙,淒涼無比。

生活的艱難並不能成為他詩詞路上的阻礙,反而成為了他創作路上的源泉。黃景仁所在年代正好是乾隆皇帝執政中期,一方面大力彈壓各地反抗的勢力,另一方面繼續加強思想的禁錮,繼續大力推行八股取士。

黃景仁作為讀書人,他不能免俗地想從科舉尋找到出路,然而,“五應江南,三應順天府”,通通沒有如願,直接導致了他一生仕途不順,生活極度窘迫。而這一切,都被他融入詩歌之中。

他是清朝的李白,一生悽苦潦倒,卻留下1000多首詩詞傳世

相比於同時期其他人謳歌太平盛世,他的筆下更多的是哀婉、悲切,尤其是對自己的懷才不遇,他更加是極盡各種手法進行書寫,其中被大家所熟知的當屬“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別看黃景仁的筆下多是哀婉之作,他最推崇和學習的卻是詩仙李白,有人可能會說,別個李白的詩多大氣,黃景仁顯得有點小家子氣了,其實當我們去讀黃景仁的古風詩歌,就能發現,他其實有著很豪邁的一面,“天然臞隱骨嵯峨,破絮矇頭自苦哦。殘雪一峰相對立,不知清氣落誰多”,只是豪邁被生活的艱辛所遮掩罷了,顯得有點狹隘。

他是清朝的李白,一生悽苦潦倒,卻留下1000多首詩詞傳世

豪邁大氣的詩詞,給當時的一些人一種感覺:黃景仁學李白的詩歌還真學出了李白的感覺,“學太白而真能得其神”,“自湖南歸,詩益奇肆,見者以為謫仙人(指李白)復出也”。看來黃景仁學李白還是得到了不少人的承認,怪不得有人說他就是清朝版本的李白,而他其實寫詩量也是非常大的,一生中寫了2000多首詩詞,傳世的也有1000多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