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泉復湧水色赤黃引關注 清朝「孫國老」對此即有記載和解釋

凤凰泉复涌水色赤黄引关注 清朝“孙国老”对此即有记载和解释

6月28日,鳳凰泉水比剛復湧時已變得清澈了許多。

前幾天的一場大暴雨讓博山鳳凰泉復湧,本報對此進行了報道並配發了照片。泉水復湧在給廣大市民帶來歡欣喜悅的同時,赤黃色的泉水引發了許多人的關注。

噴湧三天 鳳凰泉水已變清

博山自古便有“濟南72泉 博山36泉”之說,並有“山東第二泉城”的美譽。每年7月末,由鳳凰泉、靈泉、大洪泉、雪浪泉等組成的博山神頭泉群就會復湧。不過,今年6月25日夜間的一場大暴雨讓這一時間提前了1個月。

最高時水柱達一人多高

60多歲的劉先生是地道的博山人,說起鳳凰泉水的顏色,他表示這並非今年才出現的現象。“以前也出現過這種情況,但是比較少見,近三四年來這種情況比較多一些。”

劉先生說,相比往年,今年鳳凰泉及其他泉眼復湧的時間確實提前了,這與幾天前的大暴雨有關。“不過,今年噴出來的水柱還不算太高,我記得前年的時候,鳳凰泉噴出來的水柱有一人多高。”

至於鳳凰泉水為什麼呈現赤黃色,劉先生認為,“博山是礦區,泉水流過地下一些礦石,可能把礦石的顏色沖刷了出來。”

而博山市民孫先生表達了另外一種觀點。“是不是有企業趁著下大雨偷偷排汙?或者有人把汙水排到了地下?”孫先生表示。

採訪過程中,大多數博山市民的觀點基本與劉先生相似。“其實就是一些泥水。如果是汙水的話,怎麼沒有臭味?”市民孫女反駁說。

四百年前 此情形就有記載

《顏山雜記》的作者是孫廷銓。在博山,知道孫廷銓這個名字的人並不多,但提到“孫國老”,幾乎家喻戶曉。孫廷銓歷任清兵、戶、吏三部尚書,康熙拜其為內秘書院大學士,博山人尊稱他為“孫國老”。

孫廷銓在康熙三年冬52歲時告病歸裡,卻賓謝客,焚香著書,舉凡博山地理沿革、政區設置、武備兵防、物產田賦、山川形勝、民情風俗等,著成了《顏山雜記》。

在《顏山雜記》中,收錄有孫廷銓於康熙四年(1665年)五月所著一篇名為《黃水不為災辨》的文章,其中就提到了泉水顏色發黃的情況。“顏文姜祠下,泉出山坎,水至清時,時發黃水……”

這篇文稿中記述,孫廷銓曾兩次看到泉水呈現黃色,一次是“崇禎初”,另外一次是“順治甲午(1654年)歲八月二十一日”。其中第二次這樣描述:“泉中水如濁河出,祠外即少湜湜,及峽半之,又不一里而清。”

古人科普:黃者土,非水也

那麼,孫廷銓在書中是如何解釋泉水變黃的?“今此泉水漱山而出,是其伏流所經山中當有朽壤崩入於水,水勢衝激,汩泥而出。黃者土,非水也……”孫廷銓認為,泉水流經地下時,由於水勢湍急,將一些泥土裹挾而出,所以泉水呈現黃色。

那麼,為何水的顏色有時候發黃,有的時候發紅?“土之在山,墳壤異脈。土赤而赤,土黃而黃也。”孫廷銓解釋說,處於不同地勢的土壤不盡相同。如果土的顏色是紅色,那麼泉水顏色就會發紅;如果土的顏色發黃,泉水的顏色就會發黃。

在博山,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張維用同樣赫赫有名。在其所著的《冰花樓詩文集》中,曾對《黃水不為災辨》做過文本的點校和註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