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

這句話也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這是一個起著恐怖電影名字,但實際上又溫情脈脈的片子。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一個女孩子得了胰臟方面的疾病,她知道自己馬上不久於世,於是開始寫一本《與病共存》的日記,在這本日記裡詳細記錄她每天的心情和故事。


而這本日記被一個男孩撿到,於是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女孩想要和男孩共度生命最後一程,男孩選擇按照她的方式去陪伴她。


這部電影有著一貫的日本動漫的純情和若隱若現的情愫,然而今天我想討論的,可能它帶給我們的,更深刻一點的話題:

當生命走向盡頭時,我們明白了什麼。


特殊的愛可能成為負擔

在電影的最初,女主角櫻良不願意告訴任何人她得病的消息。她的理由是:

他們會用別的方式對待我。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父母是唯一的知情人,所以她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會答應。

並且父母對她的情緒極其敏感,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讓她傷心。

可以感受得到薄如蟬翼的空氣,如履薄冰的氣氛。

可是她想要的,不過是:

讓我像正常人一樣被對待。


有玩笑,有調侃,甚至還會有偶爾的責罵。

是可以不用一直被提醒:我和別人不一樣,因為我生病了。


讓我想到一個新聞:一個被父母拋棄的中國小女孩,被一對極富愛心的美國父母收養的全過程,以及在美國生活兩年的狀態變化。

一開始眼神中充滿著不安,怯生生的樣子。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養父母沒有對她區別對待。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就如何對待她。

無論你的皮膚顏色,來自哪裡,身體形狀。我們都一樣愛你。

不會因為你是黃皮膚而更加小心翼翼。也不會因為你是黃皮膚而對你更加愛護。

和哥哥姐姐們一樣,是平等的,是自由的,是被愛著的。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小女孩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越來越自信,也越來越快樂,臉上最後洋溢著全是快樂的笑容。


愛的方式多種多樣,而最好的愛,一定是舒適的。


自己也可以選擇創造未來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裡有一句話深深的觸動我的心:

是我們的選擇,造成了我們現在這樣的結果。

在男主角表示他和女主的性格完全不同,本不應該有交集時,女主這樣回答了他。


“”從一開始我掉落日記,我請求你陪伴我,你沒有拒絕我的要求,這些都不是偶然,也不是命運的安排,而是你做出的選擇和我做出的選擇,讓我們遇見了彼此。我們是靠自己的意願相遇的。”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這句話讓我意識到,所謂的“命運論”也許只是弱者逃避的藉口。

愛情裡也罷,生活中也好,如果我們選擇去相信,選擇去創造,可能結果都會不一樣了。

很多失敗者也同樣會拿“命運不公”作為放棄的理由。

可是誰又知道堅持下去會是什麼樣的。


我們卻知道放棄下去會是什麼樣。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在你選擇放棄某個人的瞬間,你就已經創造除了一個不會和“他/她”有關的未來。

在工作上你選擇放棄的那一瞬間,你已經創造出了一個不會有“成功”的未來。


而更多的人,喜歡拿“等待”當做藉口。

要去等待“真命天子”的出現,要去等待改變生活的契機。

被動的等待自己“被改變”。

往往只會等到垂垂暮年,還是一無所獲。


往前踏出第一步。

命運的齒輪才會開始轉動。

“我不知道前方什麼在等待我,但我知道不往前走就一定沒有”

而我們缺乏的,可能只是那一步的“勇氣”。

奧地利的心理學家阿德勒也曾經說過:生命不是線性的,從開始到結束。

而是點狀的,每一個時刻都決定這下一個瞬間的形態。

生命是一場舞蹈,不要做旁觀者看著別人翩翩起舞,無需準備,我們要做的

只是,牽起旁邊人的手,現在開始跳舞。


愛讓活著有著意義,愛讓死亡有了方向


生老病死,很多事情是我們沒有辦法決定的。

就像那句很俗的話:

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我們誰也不知道。

那麼如果已經知道自己的生命期限,你會怎麼做呢?

女選擇了好好去體會“平凡的日常”。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她並沒有卻輟學環遊世界或者做一些驚世駭俗的事情。

在圖書館整理圖書也好,在教室打掃衛生也好,和朋友一起吃網紅蛋糕店,

稀疏平常的日常反而是她最想在去體會的。

“畢竟人的一輩子只能當一次高中生”


整部電影其實更像是一種死亡教育。

沒有歇斯底里,也沒有傷心欲絕,只是平淡中夾雜著一點點的憂鬱。


在中國,死亡教育一直是我們所迴避並欠缺的一個重要課題。

許多晚期患者飽受病痛折磨,但家屬往往會拒絕舒緩治療,怕認為不孝。

同時社會上年輕人自殺事件經常發生,我們對尊重生命相關教育有一定欠缺,我們並沒有學會如何尊重生命、尊重死亡。

奇葩說的邱晨曾經坦然描述自己患惡性腫瘤的故事,並說到: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日式小清新下的死亡教育

喬布斯更直接坦言:

死亡是生命最偉大的發明。

他每一天都是“向死而生”的去規劃今天的時間,為了讓活著的每一刻都不後悔。


死的意義在於讓我們明白生的可貴,不再沉溺於享樂、懶散、世俗,不再沉溺於金錢、物質、名位,然後積極地去籌劃與實踐美麗的人生。


在中國,死亡這個話題永遠是這麼的沉重,讓人想要逃避,孝道的沉重,親人之間的人際越界。

但是這是一個無解的話題,因為所有人都將會迎來這一結局。無論是意外還是年歲的增長,生命都無法逃脫這一結局。


但是就如迪士尼出品的《尋夢環遊記》裡所說,人這輩子一共會經歷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你心臟的跳動停止,那麼從生物角度說,你死了;

第二次是在葬禮上,認識你的人都來祭奠,之後你的社會地位就結束了;

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遺忘,那你就真的死了。

原來被所愛的人記住,才是你活過的最好證明。

結語


原來離別也沒有那麼的可怕。活著時帶給別人什麼的感動,死後又將給別人留下什麼樣的回憶?

就算我們再也見不到,不代表生命的圖畫中沒有了彼此的位置。

唯願你活著時,與愛同行,不枉此生!


我是 ,關注我,一起探索內心深處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