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四)贵州省博物馆藏近现代黔籍书法名家作品赏

贵州地处西南一隅,山重水复,各族杂居,与外界交往甚少,文化风俗与中原相去甚远,历代均被统治者视为化外之地。直至明永乐十三年(1413),贵州建省,才逐步被中央王朝纳入正统体系之内。其后,象征汉文化精粹的书法艺术,也随着“兴学堂、开科举”在黔中大地上广泛传播兴盛起来。经过明清两代数百年的积淀,贵州的文化发展到了一定高度,科举名家辈出,书香世家累见,为贵州书法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清末民初,贵州开始出现成就斐然、乃至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如严寅亮、李端棻、莫友芝等人。虽然这些书家的风格对后人影响甚微,但在当时及之后的一段时期却引领了贵州士人学书习书之风,以致在清末民初之际出现了以县或乡为单位的书法群体。

进入民国,贵州习书之风更甚,这一时期书家的杰出代表,当推姚华(茫父)为首。姚华生于光绪二年(1876),光绪三十年(1904)中进士,博学广营,治小学、经学,著有《书适》、《小学问答》等书。诗词、书画兼修,是一位典型的学者书家。他自谓:“诗第一、书第二、画第三”。其书法初学欧阳询,后改学颜真卿、赵雪松,并旁及诸家。四十以后书艺成熟,熔铸诸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四体皆擅,榜书、小楷无一不佳。而其行书、楷书最称精绝。时人及后人嘉誉甚众,名满海内。

姚华篆书七言联 民国

姚华(1876-1930),字一鄂,号重光,一号茫父,别号莲花庵主。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末民国初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书法众体皆擅,有《弗堂类稿》刊行于世。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四)贵州省博物馆藏近现代黔籍书法名家作品赏

与姚华同时期的,民国初年黔中著名书家,还有张寒杉、赵恺、乐嘉荃、王怀彝、任可澄等。这些书家皆有深厚的旧学功底,亦皆不以书法创作为专职,讲求诗文书画并善的修身理念。如乐嘉荃、王怀彝、任可澄等人都是享誉一时的黔中名儒,王怀彝被时人誉为黔人篆书家之冠,乐嘉荃更是诗词、书法、鉴别之学无一不精,任可澄曾任清内阁中书,后成为贵州著名的教育家,并主修《民国贵州通志》。

任可澄行书立幅 民国二十七年(1938)

任可澄(1877-1945),原名爃,字志清、號匏齋。貴州普定人。学识渊博,主持修纂《民国贵州通志》。擅书法,行、楷尤精。曾任贵州代省长、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等职。)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四)贵州省博物馆藏近现代黔籍书法名家作品赏

张寒杉篆书册页 现代

张靖(1880-1969),字寒杉,号仲民,别号金筑村民、木鸡散人等。祖籍陕西,生于贵阳。精研文史,擅长金石、诗词、书画之学。著有《碧澄楼史界拾遗录》等书。)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四)贵州省博物馆藏近现代黔籍书法名家作品赏

乐嘉筌行书诗册 民国五年(1916)

乐嘉荃(1871-1932),字良臣,号稼泉、寿红轩主人等。贵州黄平人,生于贵阳。工诗词,善书法,富收藏,精鉴别。著《湘梦楼诗稿》、《寿红轩诗稿》、《抱壶庵词稿》等未刊诗词稿件。)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四)贵州省博物馆藏近现代黔籍书法名家作品赏

王怀彝篆书横幅 现代

王怀彝(1873-1947),又名延直,字仲肃,贵州贵阳人。擅书画,尤精篆书。)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四)贵州省博物馆藏近现代黔籍书法名家作品赏

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高校、企业西迁,大量文人墨客来到西南避战。贵州因其地理原因,成为重庆、昆明两个城市之间的交通枢纽。不少文人学者在辗转的过程中,都在贵州留下足迹墨迹。他们在贵州暂居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文化交流活动。而且相当一部分人是携宝而来。这种民间的交流与切磋,文人的称颂与激赏,无疑对贵州地区的书法学习和爱好者产生了影响,促进了贵州书法艺术的发展。

尤其是内迁的故宫文物在贵州辗转并展出,更是对贵州的书坛影响甚深。1938年1月,故宫内迁文物西迁至贵阳,存放在贵阳六广门。后又转运至安顺华严洞,并成立故宫博物馆驻安顺办事处。这批文物在安顺一呆就是6年,1944年冬才运往四川。

是时由于需要对文物不断检视翻晒、清理整治,这些难得一见的珍品得以经常与世人见面。其间,贵州学人、书法家陈恒安亲眼目睹了诸多历代书画真迹。这种优越的条件及自身的勤学苦练,为他日后成为贵州书坛领军人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恒安(1909—1986),字恒堪,号宝康。一袭学者书家的传统,治学严谨,学养深厚,精研古文字学,著有《说文部首古今音读》。诗文、辞章无一不精,有《春茗词》、《邻村簃诗存》等传世。此外,因长期栖身于文物界,还精通鉴赏之学。故宫文物西迁,陈恒安以工作之便,得以饱览珍品,对古今书家得失精微,皆有感悟。在此期间,他还收集了包括《散氏盘》在内的许多青铜铭文拓片。抗战期间,陈恒安还与徐悲鸿、赵少昂、章士钊、马衡等来黔名家交往切磋,视野益广、见地日高,其书艺也更为精进。陈恒安善于博采众长,旁通各家,自成一格,对篆、隶、行、楷及其他书体无不精能。其书法根植于深邃的学养之中,深厚中见潇洒,平易中显奇崛,堪称二十世纪书坛大家。

陈恒安篆书立幅 1983年

陈恒安(1909— 1986) ,原名德谦,字恒堪,号宝康,贵州贵阳人。精研古文字学。诗文、书法与鉴赏之学兼能,书法诸体咸备,尤大篆、行书见长。曾任贵州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贵州省博物馆名誉馆长。)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四)贵州省博物馆藏近现代黔籍书法名家作品赏

陈恒安草书立幅 1984年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四)贵州省博物馆藏近现代黔籍书法名家作品赏

如果说故宫文物的保管只对个别书家影响较大,而1944年4月,在贵州省立艺术馆展出数月的192件故宫书画,则轰动了整个贵州书坛。当时展出的书法作品有王羲之“三帖”,李隆基、苏轼、米芾、蔡襄等历代书法大家的名作,引得省内各地喜爱文物字画者纷纷前往观赏。

故宫文物的公开展出和私人文物的相互传递,为原本封闭落后的贵州书坛打开了一扇大门,使书者能直接面对真迹,临摹学习,既开拓眼界、增广见闻,也给贵州的书法艺术带来了宝贵的提升时机。再经过陈恒安、王萼华、王得一、吴道安等本土书法家的传承与发展,开创了贵州书法艺术空前繁盛的局面。

王得一行书立幅 1984年

王得一(1922—1997) 又名宗陆,笔名老忘,号春近楼主。湖南长沙人。擅长书法、篆刻,工古体诗词。著有《篆刻技法》,收入中国书画印丛书出版。曾任《书画春秋》副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四)贵州省博物馆藏近现代黔籍书法名家作品赏

提及上世纪贵州书坛,萧娴是一位可圈可点的人物。其生于贵州贵阳,自幼随父学书,后拜入南海老人康有为门下,成为嫡传弟子。名师指点,加之遍览名帖,萧娴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很早就受到世人瞩目,被时人誉为当代“卫铄、管道昇”。其书法以“三石一盘”为宗,取法高古,纵横驰骋,外放内敛,大气磅礴,以大字行楷书取胜,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女书法家。萧娴虽长期居于省外,每次回贵州也只是稍作停留,然其作品多次在家乡展出,对贵州的书坛影响很大。

萧娴隶书八言联 1983年

萧娴(1902-1997),字雅秋,号蜕阁、枕琴室主人等。贵州贵阳人,后迁居南京。著名女书法家,四体皆擅,而以隶、行造诣最高。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四)贵州省博物馆藏近现代黔籍书法名家作品赏

萧娴隶书立幅 1983年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四)贵州省博物馆藏近现代黔籍书法名家作品赏

改革开放后,老书法家们绽放出新的艺术生命力,他们又开始积极投入书法创作中,书艺愈加精进,理论更为纯熟,贵州书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书画艺术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而新生代书法家也迅速成长,为贵州书坛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纵观二十世纪贵州书坛,虽然由于黔中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未能形成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书风传承脉络,但也不乏成就斐然的书法名家。同时也正是由于本土缺乏具有广泛影响的流派,使得贵州书坛在面对外来文化袭染时,少有门户之见,更多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反而更能吸收外来文化之精华。从这个意义上,或许可以说,多元并存、各具特色,正是二十世纪贵州书法的鲜明风格。

闭馆不打烊,藏品线上赏(之四)贵州省博物馆藏近现代黔籍书法名家作品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