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上幼儿园把天真丢了,上小学把童年丢了。你的看法呢?

竹林幽听雨


现在的孩子太过于宠爱了,总是要什么有什么,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心里,所以上学了自然就不天真了,这与家庭成长过程有很大关系,希望天下父母不要太过于溺爱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心妹


我闺女才上幼儿园小班,我感觉主要是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几点干什么事情,都有合理的规划,很合理!

根据闺女回来的复述,大体可以知道,他们一天的安排,我感觉还可以,吃喝玩乐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德智体美劳!

可以学跳舞,可以看书,可以玩游戏,可以室外做操,睡觉啦,吃水果,喝水!生活特别的规律!

闺女还学会了自己吃饭,自己叠衣服,被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动手能力增强了,有的时候还可以回来帮忙照顾小弟弟!

还学会了背古诗,有一次,带她去我们家后面的公园玩。我说闺女你看着柳树很好看哦!妈妈想到了贺知章的咏柳!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闺女看到河里的荷叶!也来了一首诗!我很惊艳的!就是要活学活用,让我们的生活也有诗的意境,挺美的!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无声无息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也说,没有刻意教他们,只是随意的教他们说两遍!

学以致用,不是压力,是感受文字的美好,是感受生活的美好,丰富自己的见识!

孩子从离开母体的那一刻起,就是个独立的个体,就要为适应这个社会做准备了。我们不可能陪他们一辈子的!寓教于乐,在生活中学习,再运用到生活中,不就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吗?只要目的正确,方法正确,孩子可以一路远行,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不知道是否跑题,只是个人见解!谢谢!


茉莉花恒香


我不是很赞同这句话的前半句!之前有很多家长反应,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局也要求各幼儿园不得过早的教小学知识。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们还是挺开心快乐的,并没有失去天真。



说实话,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比我们以前幸福太多,幼儿园里各种玩具,教具,老师带着做游戏,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没有多的玩伴,有些孩子很孤独的,在幼儿园就会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还是天真无邪的,

对于"小学把童年丢了",确实是这样。身边好几个朋友,从孩子升入一年级,正式进入小学后,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忙的见不到人影。

每天放学后,作业很多,不到九十点,作业是写不完的,每天辅导作业都筋疲力尽,到了周末,又是各种补习,兴趣班,孩子根本就没有空的时间享受童年生活,根本就没有童年。



我一个朋友的儿子刚升入小学一年级,除了国庆元旦这样的假期我见过他外,就再也没见过他了,每天通过微信联系。基本上不是在写作业,就是背课文,或者是在上补习班,忙的不得了。真的是比种田还忙。孩子经常说,妈妈,我好想回到幼儿园!

不要说有玩的时间,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现在的社会压力大,不光大人有压力,孩子的压力也大。大环境如此,也没有办法!



所以,我觉得,幼儿园的孩子还是天真的,小学的孩子确实丢了童年!


静静的乐宝


和我小时候比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幸福多少了。70年代的黄土高原物资匮乏,生活环境恶略,谈不上什么生活质量。所以我们小时候只有玩,而且玩的都是就地取材,比如:玉米秆做的机枪;用纸做的驳壳枪然后用黑墨水染黑;打碗;打宝;打毛猴;趟铁环等等吧。那时候天真快乐,每天干净出去一身泥回来然后被凑一顿,过一天继续这样。现在生活环境和质量好了,所以教育,游戏的内容也丰富了,孩子们也更聪明了,所以首先是要感恩祖国。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快乐,快乐需要自己寻找。


米爸与米


孩子上幼儿园把天真丢了,上小学把快乐的童年丢了!这说法对所有孩子可能绝对了,但大部分这样,我赞同!

上幼儿园把孩子的天真丢了,有一部分是家长的问题,有的家长或者是因为工作忙或者外出打工,顾不上照看孩子,让孩子上日托、周托甚至月托!把孩子交给别人养,即使有幸遇到一位耐心有爱心的阿姨,孩子可能像在爸爸妈妈怀里一样撒娇吗?可能无所顾忌的在爸爸妈妈陪伴下去公园、田间、商场等地方玩吗?在那里孩子变成了笼中鸟!无奈的压抑着,伤心着,等待着爸爸妈妈的出现!孩子真的很可怜,甚至为日后的心理健康埋下隐患。

另一方面是幼儿园,现在想找一所实实在在为儿童的习惯养成、兴趣培养为目标的幼儿园太难了!很多幼儿园把孩子当小学生教,认拼音写汉字还做数学题,幼儿园没上完已经认得好多字,会做两位数加减法!好不好?有些家长觉得钱没白化!可他哪里知道孩子写的字笔化不对,记的东西死记硬背,更可怕的是孩子完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还有不少幼儿园内容安排比较合理科学,但具体过程中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差距明显,孩子们主要还是变相的被要求呆在教室里认字、听儿歌、看动画片。

孩子快乐不快乐,问问他想上幼儿园吗?孩子的回答就是最好的答案。

那小学生情况又怎么样?国家出台了多种举措给小学生减负,规定了作业的布置要求,规定了学生的在校时间,学校的课程设置,甚至规定了学生书包的重量!但是,老师课上讲的少了,课余辅导班多了,除了学习辅导班还有各种班,钢琴班、画画班、跆拳道班……不仅平时放学有学习辅导,周末和假期加上艺术舞蹈等等,更是不比平时轻松,还美其名曰弯道超车!

小学生学了那么多,且不说以后真的有没有用,孩子们现在的时间都用在了这上面,还有机会亲近父母培养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吗?还有机会亲近大自然,从中汲取生命的真谛和美吗?还有机会在朋友们的玩耍中获得友情培养人格吗?孩子们究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那些偏执的“天才”到成年时由于人格的缺失酿成的悲剧还少吗?孩子们在成年人扎的篱笆中挣扎,在挣扎中失去童年的乐趣!父母别在为孩子安排那么多任务,把快乐童年还给他们。

爸爸妈妈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一起陪伴成长!现在幼儿园的发展不如人意,小学生完善课程减轻负担尚未全面落实,那我们父母的陪伴、快乐的家庭教育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补充,如果我们忙的顾不上孩子,或者是我们自身认识的错误,增加孩子的负担,那孩子必然是一种缺憾的童年!花有再开时,人无再童年!把他们应有的童真和快乐还给孩子!


荒原十禾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比起父母那一辈人来说,如今这一代的孩子,享受的教育方面的资源,要优越很多。举个例子,比如说父母那一代人,大都是在家里度过童年时光,直到七八岁以后,就直接上了小学。而现在的孩子,则大多数是需要先上几年幼儿园,然后才会去上小学。

甚至最近几年,已经有人开始提出,要将幼儿园教育,也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成为国民必须经受的教育了。

不过,也有人认为,幼儿园并不是非上不可,甚至根本就没有必要。他们认为,以前父母那一代人,极少有人去读幼儿园,一样有很多人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反倒是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既花费了大量钱财,又让孩子无法得到一个快乐的童年,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那么,现在的孩子,到底有没有必要去读幼儿园呢?

1.不上幼儿园直接上小学,确实容易跟不上

就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幼儿园教育,确实已经越来越普及。这一点不光家长们已经接受,就连学校也开始默认。

所以,很多学校在孩子上学之后,并不会教授太过简单的内容。小学老师会认为,有些内容是孩子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的,不需要再重复学习。这种情况下,孩子如果没有上过幼儿园,直接就上小学的话,确实是很容易跟不上的。

还有一部分知识,别的孩子是在幼儿园已经熟练掌握的,小学老师再讲一遍;而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却是第一次接触。两相比较,自然是学过两遍的孩子,更容易学好。

2.幼儿园是一个过渡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幼儿园学习,其实更像是真正入学的一个过渡,而并非真正学习知识的地方。或者更准确来说,幼儿园的教育,是在为孩子上小学之后,能够更好地接受小学教育在打基础。

比如说,已经上过两年幼儿园的孩子,自己会很清楚,上课不能说话,回家要按时完成作业等等。这些事情,在幼儿园期间,幼儿园老师就已经教会孩子了。而没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对此自然是不大清楚的,也就需要入学之后,再慢慢地学习。

没有经过幼儿园这个过渡,孩子入学之后,很可能会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适应。上过幼儿园的孩子,这个适应时间就会很短了。

3.孩子在幼儿园会学会和朋友交往

一般来说,上幼儿园,是很多孩子正式开始和同龄人交友的开始。在此之前,孩子多半是在家里长大,一般不会接触到太多同龄人。进入到幼儿园之后,便会和很多同龄人开始交朋友。

这个过程的,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非常重要。

孩子只有经过和同龄人相处,才能学会如何与同龄人交往。如果不上幼儿园的话,恐怕很难有这种机会,和这么多的同龄人接触,社交能力自然也就很弱。等到进入小学后,孩子也需要从头开始学习这种社交能力,对孩子在学校交朋友,恐怕会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就目前的教育情况来说,上幼儿园还是很有好处的。至于很多家长担心,会不会让孩子压力过大,让孩子缺少一个快乐的童年,这点倒是不必过分担心。因为绝大多数幼儿园,其实就是教孩子们如何玩耍。至于学习课业,反倒非常的少。


陈州斗文


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形式化”太严重,把幼儿园当成一种赚钱的手段而已,根本不尊重孩子的“天真”的天性。关于幼儿教育我的观点如下:

1、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2、幼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幼儿园应该创设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保持并不断发展幼儿的好奇心。

3、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而事实上,幼儿也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了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在幼儿学习科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当幼儿的回答与教师的预想结果不同时,我们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活动。


小李的语文生活


对于这个把“孩子上幼儿园把天真丢了,上小学把童年丢了”的看法,是有点太狭隘了。这可能是我们的一个表面上的认知。我认为,孩子让幼儿园与天真丢没丢是俩回事,孩子上小学与童年丢没丢没必然关系。

下面我对这个谈谈我的认知。

一、孩子上幼儿园与天真丢没丢的认知

现在小孩在每个家里都是宝,很是溺爱,就怕孩子有哪些不好。在城市里,邻居都是很少交流,小孩和其它人和环境接触甚少。反而现在纯真、善良、厚道的孩子越来越少,而精明、功利、刻薄的越来越多。

很多家长对幼儿园教育认知上是比较狭窄的。

幼儿园主要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习惯、良好的性格,逐步从家庭教育自我为中心中走出来,初步形成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知识上的要求是追求知识的涉及面。培养孩子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在语言等方面能力。

这是孩子家里不能拥有的,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把天真丢了。而是让孩子在新的环境中更好的去释放天真。孩子将来也是要面对社会的,通过孩子在幼儿园这种释放天性的教育中,懂得如何去交流、如何去适应环境、如何去提高动手能力等等,更好的启蒙下孩子。

二、孩子上小学与童年的关系

一说到童年,我们都会想到罗大佑的那首《童年》,那种画面是真的让人向往。导致我们很多人说到童年,就认为就是让孩子自由玩耍。其实我们的童年应该在小学中度过,在那个环境中和小伙伴们找到童趣,并共同成长。

现在小学教育很多都不给布置作业,就是为了给孩子减负,给孩子充分释放童趣的时间。现实中我们家长可谓是亲手扼杀了孩子的青春,报那么多辅导班,减少孩子玩耍的时间,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太严苛了可能把孩子的天性给遏制住了,孩子没有办法打开自己的心扉。太放松了可能会造成不良的态度。

童年的教育,我觉得让孩子学到一些知识的同时,重点是要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良好的学习态度上。这两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影响着孩子的前途。这才是美好的童年,有价值的童年,不虚此行的童年。

总结:现在国家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重视孩子幼儿教育的天真释放,更重视孩子小学教育童年的回忆。不断开发孩子的本性,使其茁壮成长。因为社会需要的和培养的就是具有德智体美劳的个性化的人才,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学而乐哉


貌似有理,实则张冠李戴。如果说“现在的孩子上幼儿园把天真丢了,上小学把童年丢了”,那么,把孩子的天真、童年弄丢的,不是幼儿园、小学,而是社会特别是家长。如果说“现在的孩子上幼儿园把天真丢了,上小学把童年丢了”,那么社会特别是家长把对教育的尊重弄丢了。

试问孩子没进幼儿园时天真吗?很多孩子在进幼儿园前就把天真丢了。试问上小学前他有童年吗?很多孩子没有游戏,只有电视、平板;没有兄弟姐妹,只有邻居伙伴;没有亲子互动,只有父母的训斥;没有亲近大自然,只有城市丛林游乐园;甚至没有想象和好奇,只有欲望与等待;甚至没有无忧无虑,只有父母的望子成龙。

是的,他们现在是与我们小时候不同,但是不能因此认为他们不曾天真、没有童年。请现在父母们回忆一下自己上幼儿园和小学前的生活,那时自己天真吗?那是的童年无忧无虑吗?其实也未必。只能说现在孩子的天真与童年或许应该有新的内涵和方式,而不是有一种天真叫父母认为的,有一种童年是父母记忆中的。

现在不少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上幼儿园把天真丢了,上小学把童年丢了”,表明其内心是不认可现在的学校和教育,而根据自己对教育的一知半解指手画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孩子的天真是在第一任老师手中弄丢的,因为这些父母从来没有想到或者不懂自己要如何当好第一任老师;很多孩子的童年是在第一任老师手中走样的,因为这些父母按照自己对童年的理解甚至误解去对待孩子,要么把教训当教育,要么把放纵当放手;要么把娱乐当快乐,要么长大当成长;

所以,如果说要问是谁把把孩子的天真、童年弄丢的,那一定首先是家长。只是他们只有到了孩子上幼儿园才发现孩子变得不那么天真了,上了小学才发现孩子对学习疲于应付。只有等到孩子上了幼儿园、小学,才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或小看、或疏漏了,才发现该讲的道理没有讲、该培养的习惯没培养。

于是,有人开始归罪于幼儿园、小学,第二任老师成了众矢之的。既而有人忘记自己本不擅长幼儿教育,骨子里对教育的轻视与傲慢变成了焦虑与压力,一方面群起而攻之,指责学校弄丢了孩子的童真,一方面苦苦寻求捷径,希望以此弥补自己的不足和不是造成的损失。这时,孩子开始真正慢慢弄丢了天真,童年也离他而去。

我相信,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幸福,没有一个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为了孩子,老师和父母应该携手共进。年轻的家长要与时俱进,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孩子才会有天真的笑脸去面对现实,有愉快、充实的童年去憧憬成年。



咬文嚼字的鱼


孩子弄丢天真,弄丢童年,这个说法虽然有所偏激,但也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存在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社会。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科技化,知识化。这就要求参与社会工作的人,必须受过高等教育,掌握相当高的文化和科技知识才能胜任工作,适应社会,否则即被淘汰。应该说这是社会的进步。

二是家长。为使孩子适应社会的发展,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将来进入高学府,掌握尖端科技。所以早早的给孩子灌输知识,迫使孩子读书学习。剥夺孩子玩的时间。

三是学校。幼儿园为显示自己的教学质量高,孩子们没有荒废光阴,以赢得家长的赞许,从而争得生源(私立幼儿园),过早的让孩子读书写字,学习小学知识。入园即背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百家姓,唐诗300首,甚至论语之类。

孩子不理解,被迫背诵,认字。他自然觉得幼儿园无趣。一脸懵逼,失了天真。

小学为适应考试,竞争更激烈。孩子哪有童年应有的玩乐?

我建议:幼儿园教育要适应幼儿的天性。多做游戏,多唱歌跳舞,多讲故事。在玩乐中健身,开发智力,适应团体生活,懂礼貌,知谦让,与人和谐相处。

只要有了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善良的品质,发达而有创造性的大脑。再大点儿学文化知识不成问题。

小学同理。

无论家长还是学校,任何阶段的教育,都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是首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