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聊家鄉|看過世界後,才讀懂的貴州

馬上快過年了,我們終於可以回到那個充滿著兒時記憶的地方,它或許沒有高樓林立下的車來車往,它或許承載不了我們那一個個小小的夢想,但它有一個聽上去就撥動心絃的名字:家鄉。

是啊,家鄉,有著我們這一生都繞不開的情感,我的家鄉在貴州,“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這是對貴州慣用的形容,後一句多少有些誇張,但前一句卻毫不失真,尤其當你坐著高鐵途徑貴州或進入貴州,“地無三里平”的文字會化為一幅幅具體的畫面,讓人感嘆。

說起來,北緯30度對我來說是再熟悉親切不過的字眼,我的環球旅行就是從北緯30度的風景開始,然而,當我繞彎了世界一大圈,看過了中東的亂世、埃及的神工、非洲的野性、澳大利亞的風光、墨西哥的色彩、美洲的奇特、歐洲的曼妙藝術、俄羅斯的斑斕熱情,再回到另一個北緯三十度的貴州風光時,我才第一次明白,家鄉是需要遠走他地再回來才能讀懂的地方。

耳熟能詳的黃果樹、西江千戶苗寨、赤水風景區、小七孔等等,可以不再細說,因為貴州是一個隨時隨地都可以挖到全新寶藏的地方,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了一道新風景。

一處神秘,自有風光


靠近北緯30°的唯一一片生態完整的原始森林——十二背後,由於幽深難測,一直以來都人跡罕至,但這寬闊原始的森林終究還是被發現了。

過年聊家鄉|看過世界後,才讀懂的貴州

取名為“十二背後”據說有這樣的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十二合在一起就是一個王字,王的背後,寓意被隱秘的風景之王!而第二層含義則是按十分制打分的話,十二背後的風景有“十二分”,可見評價之高。

它包含的風景區雙河洞,被稱為“中國第一長洞”,也是“世界最長的白雲岩洞穴”、“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經過中法洞穴專家30年聯合科考,截止目前,已探明雙河溶洞群相連總長度超過200公里,並且還有部分正在探測。

在洞內還有中國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地下大裂縫,裂縫由上至下1000米長,逐漸變寬,最窄處僅能一人側身通過。

貴州總有神秘之處等待發現。

民族之歌,人情之地

過年聊家鄉|看過世界後,才讀懂的貴州

貴州的“侗族大歌”舉世聞名,最為出名的當屬遠赴巴黎演出的從江縣的小黃,而黃崗侗寨,就躲藏在小黃之後只有5公里的深山之中,這又是一個神秘之地。

我無法言說名氣的遜色對於這個小小村落是幸運還是不幸,但揭開這座美麗動人、不為人知的世外桃源時,我的內心確實並不希望過多人前來打擾。

清晨的陽光灑在只有300多戶、1600來人的黃崗侗寨,人們開始一天的生活。我也率先爬上了村落的一個小山坡,將整個侗寨盡收眼底。這是多麼美妙的一天,藍天、白雲、陽光、青山只是為這裡裝點出了畫框,而中間留出了一條狹長的走廊,這裡的人們和古樸的建築就在裡面生根發芽,川流不息,繪製出一副安然的畫卷。

過年聊家鄉|看過世界後,才讀懂的貴州

過年聊家鄉|看過世界後,才讀懂的貴州

放眼望去,能夠看到這裡的五座鼓樓,依次高聳於侗寨之中,巍然挺立,氣概不凡。飛閣垂簷層層而上呈寶塔形,瓦簷上彩繪著山水、花卉、龍鳳和人物,雲騰霧繞中色彩與古樸交融。下山後,一頭扎進村落裡,穿梭於一條一條巷子中,路過一戶一戶人家,也路過了他們的生活。

過年聊家鄉|看過世界後,才讀懂的貴州

過年聊家鄉|看過世界後,才讀懂的貴州

走進巷子,幾乎每家人的門都是半敞開著的,或許這裡的民風撐得起“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句古話。門裡,婦女抱著孩子開心地在笑,奶奶摟著裸體的孫子一臉好奇,門外,鄉里鄉親坐著聊天說笑,不知道他們會說些什麼,但在這個遺世獨立的村寨裡,家長裡短,一定是最真的生活,也是最真的貴州。

別有洞天,生活之氣

在貴州織金,看過那“織金洞外無洞天”的夢幻織金洞,遊過那碧綠的烏江源百里畫廊,穿過瀑布懸掛的織金大峽谷。但僅僅從自然風光來定義織金顯然是不夠的。我想,那些可愛真實的織金人才是我心裡最佳的風景。

過年聊家鄉|看過世界後,才讀懂的貴州

過年聊家鄉|看過世界後,才讀懂的貴州

他們帶著各自的情緒,演繹著這個小小縣城大大的美好。清晨,遊走在官寨古街,更是發現了那種異鄉為故鄉的感受。這是一條前後由三座石牌樓連接的石板路。兩旁古色古香的少數民族建築別具風格,時不時出現的圖騰圖案帶來一種獨特的視覺和心靈感受。

路過一個店鋪,看見一位老奶奶在給孫女梳頭,陽光從縫隙中照射下來,在他們身上形成了斑駁的痕跡。我舉起相機希望記錄下這安靜的一刻,奶奶和孫女臉上突然出現了一種害羞的表情,表情中卻帶著一絲微笑。

過年聊家鄉|看過世界後,才讀懂的貴州

遊走過很多國家,經常愛抓拍一些當地人的表情,有的外國人會非常開心地對著你的鏡頭微笑,有的外國人卻會一臉不高興地躲過去,但鮮有如此情此景一樣的那種羞澀表情。我明白,這表情背後,是貴州人身上的那份淳樸,更是物質並不那麼富裕之下的簡單生活。

遊走歸來,讀懂故鄉

如果要問貴州的山水和人文在世界上有怎樣的獨特性?我在對照下明白,她的獨特來自於自然賦予她的風光個性,以及被時代背景限制所表現出的堅守。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就有課外活動課程——蠟染,這是我一直引以為豪的地方,所有學會的知識大多因為考試的結束而忘卻,可唯獨那堂對蠟染的學習,我終生難忘,因為這是我們貴州民族的東西,學校納入課程裡,讓我們學習和傳承,這就是我們的堅守。

而在貴州那些民族村寨裡,家家戶戶走進現代化的時候,依舊有不少女子穿戴著民族服飾,身邊放著手機,手裡做著織布的活,頭上戴著銀飾裝扮。一些人們依舊兢兢業業地做著蠟染的布,我記得經過一戶人家門口,老奶奶在布衣上畫著圖騰似的蠟染畫,我進去觀看聊天,才知道這套衣服是老奶奶為孫女出嫁準備的,上面的每一道紋路都有著深刻寓意的祝福。

那一刻內心是感動的,我的故鄉,一直在傳承著自己的東西,無論時代進步的車輪如何帶動日常生活的變化,他們都有自己堅守的東西,原來,我的故鄉有著這樣的力量。

過年聊家鄉|看過世界後,才讀懂的貴州

風景的獨特是不必多言的,一方土一片景,如同所有別處的風景,貴州的景色亦是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這是天賜的景觀,地無三里平,自是有其格調的,在隱藏著的那麼多座連綿不絕的山體之間,我們不知道還有多少神秘之景有待發現呢。

遊走歸來,讀懂了故鄉的魂,或許她依舊貧窮於他地,可在我心間,她蘊含的生命力和堅守自己的力量,無地能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