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至小傳: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毛澤東稱讚他“做了一件好事”

馮至小傳: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毛澤東稱讚他“做了一件好事”

馮至小傳: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毛澤東稱讚他“做了一件好事”

1905年9月17日,馮至出生於河北省涿州,原名馮承植。1913年(8歲),母親去世,家境中落,幼年的馮至遭到同族人的奚落,頗受打擊,形成了他內向敏感,多愁善感的性格。

1917年(12歲),馮至從涿縣高等小學畢業,考入北京四中。受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他開始寫詩。

1921年(16歲),馮至考入北京大學。1923年,他首次以馮至的筆名發表詩作,引人注目,並加入淺草社。1925年,他與友人創立沉鍾社,發表了《我是一條河》、《蛇》等傳誦至今的抒情名篇。

馮至小傳: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毛澤東稱讚他“做了一件好事”

1927年(22歲),馮至出版第一部詩集《昨日之歌》。從北大畢業後,他遠赴哈爾濱教書。1929年,他出版第二部詩集《北遊及其他》。

從“五四”開始的中國新詩,充滿著草創期間的簡單、粗糙、淺白以及互相仿效的痕跡,而馮至從一開始便具有成熟的姿態,鮮明的個性,令人側目。馮至的敘事詩最為有名,《吹簫人的故事》、《寺門之前》等新詩,在抒情中敘事,在敘事中抒情,作品幽婉、沉鬱。魯迅曾稱讚他為:“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

馮至小傳: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毛澤東稱讚他“做了一件好事”

1930年(25歲),馮至留學德國,先後就讀於柏林大學、海德堡大學,攻讀文學、哲學與藝術史。1935年(30歲),他獲得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隨後回國,任教於同濟大學。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馮至隨同濟大學內遷。1939年(34歲),他轉任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德語教授。這期間,他的創作和研究都處於比較旺盛的時期,出版了散文集《山水》、中篇歷史小說《伍子胥》等等。

1942年,馮至出版了《十四行集》,包含27首十四行詩,獲得詩壇讚譽無數。

馮至小傳: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毛澤東稱讚他“做了一件好事”

抗戰時艱,馮至潛心鑽研和他一樣身經國難的杜甫,發表了一系列與杜甫相關的文章。同時他還選擇西方詩人歌德作為專攻對象,1948年結集為《歌德論述》出版。

1949年(44歲),新中國成立後,馮至長期擔任北京大學西語系主任。1952年(47歲),馮至寫的《杜甫傳》連載發表。全書刻畫了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憂國憂民、跌宕起伏、顛沛流離的一生。這對正值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是一個有力的激勵。

毛澤東讀了非常喜歡,他握著馮至的手說,《杜甫傳》是為“中國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馮至小傳: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毛澤東稱讚他“做了一件好事”

1956年(51歲),中國作協決定創辦《詩刊》雜誌。組稿過程中,大家希望能在創刊號上發表毛澤東詩作,卻又擔心主席不同意。馮至認真琢磨後,建議這麼寫:“我們請求您,幫我們詩人辦好詩人們自己的刊物……”。

毛澤東看到《詩刊》寄來的的徵稿函,怦然心動,欣然回信,接連投稿十八首。從此,毛澤東詩詞傳遍大江南北。

馮至小傳: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毛澤東稱讚他“做了一件好事”

1964年(69歲),馮至調任社院外國文學研究所,長期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工作。1966年,文革爆發後,馮至作為資深詩人和學術權威,遭到批鬥和迫害。文革結束後,他才得到平反。

由於他在研究歌德、海涅等方面取得傑出成就,1983年,他獲得德國慕尼黑歌劇院頒發的歌德獎章。1986年,他出版《論歌德》,對歌德的研究具有開創性意義。

他還被聘為奧地利、聯邦德國、瑞典等國科學院院士,曾獲得德國最高榮譽——大十字勳章。中國作家中能獲得如此多國外榮譽的,恐怕至今也尚無第二個。

1993年2月22日,馮至病逝,享年87歲。

馮至小傳: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毛澤東稱讚他“做了一件好事”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606篇作品,營員“凌空子”的第42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