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一统了天下,会不会像刘邦、朱元璋一样杀功臣?

飞龙在天9783


我想可能是会的。

刘备是乱世的枭雄,他并不像电视剧拍的那样。刘备公元161年-223年,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今河北涿州人。刘备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拜卢植为师傅,后来参加镇压黄巾起义,通过不断的努力刘备在赤壁之战后拿下荆州、益州等土地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在他创业的时候是能看出来他的心智的,我们要从《三国志》等这样的正史去研究他。

首先正史中的刘备和演义中的刘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对妻子的态度就是很重要的方面。在很多时候刘备处于危机的时候,多次抛弃自己的妻子独自逃亡。在正史上都有记载,尤其是在和吕布争夺徐州的时候和曹操争夺徐州的时候。刘备在新野逃亡的路上一旦灾难来临就抛下妻子,自己带着他认为最有用的人逃跑。

还有就是刘备吃刘安的妻子,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有明确记载,刘备在和吕布争夺徐州失败后,刘备率军攻打广陵腹背受敌军粮断绝,吏士大小自相啖食,这中间当然包括刘备。

当刘备吃了肉之后问刘安这是什么肉,刘备明知道是人肉还敢理直气壮的吃。还有就是刘备对于人肉的滋味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在吃到刘安妻子的时候才会有此一问。可怕的就是明明知道碗中的是人肉,还敢大口大口的吃。

还有在刘备攻下四川之后,刘巴出了一个馊主意直百钱,在《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九年》中有记载。什么是直百钱呢,就是直百钱一钱值百也。刘备规定值100钱相当于刘备制造一枚直百五铢,这样刘备就攫取了99枚五铢钱的利润,而刘备的成本只有一枚五铢钱而已。刘备的这种行为就是货币掠夺人民的财富,让自己某利益损害人民的利益。

在正史中还记载了一些刘备不好的一面,毕竟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是不论怎样刘备吃人肉的这件事还是很难让人接受的,毕竟他违背了道德伦理。还有就是有刘邦开国杀功臣的惯例,我想刘备他说是刘邦的后人,从主观上说会不会也效仿呢。我想这也是我的个人意见,毕竟刘备所考虑的主要还是国家的稳定。从各方面看,刘备在统一天下后很可能效仿刘邦杀功臣的。



小冉爱看历史


刘备如果统一天下会不会弑杀功臣,这是一个让人想起比较伤感的话题。如果真的按照刘备当时的情况进行分析,很大可能会对功臣进行屠杀。

自古以来,跟随开国皇帝打下江山的文臣武将大多数都会落得凄惨的下场,为何帝王在打天下的时候可以以兄弟相称,一旦取得天下便开始进行屠戮行动呢?具体原因我们分析如下:

一、“狡兔死,走狗烹”,众文武已无太多使用价值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史记·越世家》

范蠡和文种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复国成功后,范蠡告别文种时,曾给文种送来一封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意思是说,我们已经帮助勾践完成复国大业,在眼下这种时候,他已经不需要再依赖我们了。如果留下我们,只是会让他不放心,早晚会杀掉我们。

最终,范蠡远去,逃过一劫。文种留下,结果被勾践赐死。曾经的患难兄弟,最终落得如此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二、开国功臣威胁皇权统治,所以必须提前铲除威胁

能够从乱世之中走出来的人,一有胆略二有能力,这么多的能人聚集在一起,万一有人有反叛的想法,又如何应付呢?

所以历代开国皇帝会采取两种做法,其一是直接杀掉,其二是废除权力。

被誉为“兵仙”的韩信,在刘邦建国后,先从楚王降为韩王,又从韩王贬为淮阴侯,最后直接被吕后诛杀于长乐宫中。

韩信之死源于能力强,有威信,有反叛成功的前提条件,对于这样有威胁的人,刘邦不会让他继续活在这个世上,增加自己的危机。

三、维护后代统治,继而屠杀功臣

往往开国功臣都依靠着跟皇帝一起打江山的交情,恃宠而骄,居功自傲。常常不服从律法管理,依靠着军功目中无人,欺凌百姓和普通官员。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皇帝本人才能制服住对方,可一旦自己哪一天离去,后继位的儿孙又有什么本事去管得住这些骄兵悍将呢?

朱元璋在统治后期,大肆屠戮功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继位,杀掉大量将领后,就留下耿炳文这位擅长防守但不会进攻的名将,用来守卫大明王朝。

家天下的理念在君王的心中无比重要,希望自己的后代可以生生世世掌握着最高权力,而一切有影响后代威胁的因素,都必须要即刻铲除。所以,屠戮那些开国功臣也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通过以上三点进行分析,让我们来看一下,刘备是否符合以上几点要素?

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刘备和他先祖刘邦性格非常类似,都是以仁义宽厚为名。知人善任,善于用人。刘邦有萧何、张良、韩信,刘备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我们可以从马超投奔刘备后,刘备对马超的态度上进行分析。马超人称“天威将军”,又是西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相当有实力和势力。但是投奔刘备后,除了第一次收取益州后,后面的大小阵仗都没有马超的出现。

这对于年富力强的马超来说,不得不说一种遗憾。这种异常的表现只能说是刘备故意而为之,利用马超的威名取得益州后,便再也不用。这种举动既透露出对马超的不信任,也反应了马超功已成便不再用的心思。

所以以此来分析,如果刘备夺取天下后。对于这些文臣武将,至少会弃之不用,像马超一样高高挂起,而不给实权。如果有不认同者,下场很可能是杀戮。

二、开国功臣威胁刘备皇权,必须杀之

说到威胁皇权,就不得不谈关羽。关羽是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在刘备集团后期,是单独负责刘备集团最精锐的荆州军。

当刘备在汉中取得大捷之后,关羽在没有刘备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直接北上进攻樊城。按理来说,像这么大的军事行动,历史上没有任何记录,这是极其不正常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关羽自己发动的。

那么为什么关羽会自己发动这么大的军事行动呢?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关羽眼见刘备在汉中取得胜利,文臣武将都有封赏,但自己一直镇守荆州无法获得军功。所以,关羽就擅自率领荆州军北上,以求获取更大功劳,最后吕蒙趁关羽和曹魏激战,趁机夺取荆州,并杀死关羽。

如果一旦刘备统一天下,面对这么一位可以不经过自己同意,擅自发动大的军事行动的关羽,那么对于刘备来说,肯定会把这位曾经的兄弟杀死。因为没有一位帝王,可以忍受有这么大权力的武将,尤其是这位武将在军中极有威信,又是汉献帝亲封的汉寿亭侯,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会断然杀之。

三、为了阿斗继位,刘备会断然除掉功臣

刘备为了阿斗,在统一天下后,会断然除掉一切危害掉亲儿子刘禅继位的威胁因素。

我们从刘备白帝城托孤来进行分析,刘备在临终前,分别召集李严和诸葛亮,让他们两个人分别负责军事和内政,而不是单独交给诸葛亮,刘备帝王心术在此可见一斑。

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后,火速提拔仅为辅汉将军的李严升任尚书令,最后官至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这明显是为自己的儿子交代后事,希望这位东洲集团的老大可以借用东州派的势力来平衡诸葛亮。

刘备所做的这一切,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可以稳定坐上帝位,并安排人员平衡诸葛亮的权力。所以,当刘备夺取天下后,天下已经没有对手,也不再会安排这样托孤的情况出现,只会除掉刘禅身边的这些能人。为了阿斗,刘备必然会露出自己凶残果断的一面。

结论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三国志》
孙胜、贾诩:刘备雄才。——《三国志》

刘备被同时代的人称为雄才,乱世雄才者,也必然是权谋家。所以,我们应该从一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去推测刘备的行为。

结合以上三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果刘备统一天下,那么很大可能会对这些功臣进行杀戮。


诧寂说史


会,大概率会。

开国皇帝之中,没有杀功臣的就两个。一是光武帝刘秀;二是宋太祖赵匡胤。

刘秀首先是因为自身是能征善战的大将,在所有功臣之中拥有巨大的威望;其次刘秀是皇室的后代,出身高贵;再次刘秀提前做出了防范,避免了君臣矛盾的激化;使用金钱购买了权利。

赵匡胤也是出名的大将军,威望极高。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利用爵位、金钱让功臣们交出了兵权。

反观刘备,他则不具备以上各种条件。

一、刘备虽然是汉室的后代,但是血缘关系早就已经非常稀释了。

虽然刘备依旧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但是夺取天下基本上是作为平民白手起家了,他身上汉室的血缘关系已经十分稀了。

二、夺取天下靠武将,但是治理天下却要靠文臣。

在战争时期,武将的破坏力极强;但在和平时期,武将的建设作用则极弱,甚至还有极强的破坏力。所以一旦发生什么时期,甚至是谣言,武将都免不了被诛杀的命运。

三、武将的篡位野心大。

中国历史上平民出身的皇帝比较只有两位。但是武将出身的皇帝比比皆是。晋武帝如是、唐高祖李渊如是、宋太祖赵匡胤亦如是。所以夺取武将手里的兵权就是保护自己手里的皇权。

四、越是仁厚的人,杀伐的时候越果断。

当君王的人,如果感受到自己的君权不稳定,都会选择杀伐果断。仁厚的朱允炆登基后还不是火速削番。刘备以仁厚自居,但是如果天下一统,杀死身边的开国大臣一定会摆上日程。

死的首当其中就会是张飞、关羽和赵云。如果刘备一统了天下,他一定会像刘邦、朱元璋一样杀功臣的。


不务斋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称帝,会不会诛杀功臣!不如换个角度,刘备称帝哪些功臣必死!

1,魏延

魏延投诚的时候,诸葛就说了有反骨,让刘备拖出去斩首,此等后患卖主求荣之人,就算北伐有功,为了基业也会斩了此人!

2,马超

此人虽五虎上将,但其成长历程,一直在尔虞我诈中,心狠手辣,父亲为质,仍然坚持与曹开战,与韩遂离间,西凉也多嗜血彪悍。此人志向也远大,忠诚也不够。刘备杀之除患。

3,诸葛亮

蜀国军权都在他一人,古代认虎符二不认主,国家根本在财在兵在民,尤其是兵,军队的控制权,并且诸葛有大才,若为基业,此人为大患,并且诸葛声望太高,自己儿子又多孱弱,自己归天以后,难道天下要姓诸葛吗?刘必会杀诸葛!





一别成久违


如果通过刘邦、朱元璋看刘备,确实很有可能诛杀功臣。刘备与两人确实有很多的相似点。


比如,他们三人的出身相似,都是出身最底层。刘邦是一个亭长,朱元璋是个和尚,刘备是个织席贩履之徒。低位卑微,表明他们起兵之初,没有很深的背景,依靠的文臣武将既是上下级关系,也是合伙人。像西汉之初刘邦封韩信为齐王时,对于未称帝的刘邦,是平级的关系。三国时关羽守荆州也是超然与蜀汉众臣之外,再加蜀地道路崎岖,交通不变,很容易成为独霸一方的势力,这些人都是跟随君主们一块摸排滚打出来的,在他们眼中皇帝之位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及,造反的欲望在他们心里,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只是一念之间,再加上手中有实力,个人有才能,即使本人没有造反想法,还有手下人鼓动,就像蒯通曾劝说韩信自立,这些人自然容易引起猜疑,让君主们杀之而后快。


比如,三个人的儿子孱弱或昏庸。在刘邦、朱元璋这样强势父亲的阴影下,汉惠帝也好,朱标、朱允文也好性格懦弱,为了确保皇权巩固,刘邦和朱元璋不得不把那些难以驾驭的大臣除去,好让儿子或孙子顺利继位。刘邦只是把几位异姓王铲除殆尽 朱元璋就更彻底,把功臣勋贵大肆屠杀,把一个没有牙的大明交给了朱允文,直接导致靖难之役无人可用。而刘备的儿子刘禅论才能,比汉惠帝朱标还有很大差距,如果刘备统一天下后,面对扶不起的阿斗,面临的形势比刘邦、朱元璋更紧迫。



比如,虽然刘备未对功臣宿将大加杀戮,但是在刘备去世时像关羽、张飞等都已去世,剩下的资历尚浅。即使这样,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还是把对刘禅最有威胁的养子刘封给杀死。虽然历史上刘备以仁义著称,其实他的先祖刘邦也被人们称为仁厚长者。但面对皇位的威胁,丝毫不会顾忌自己仁义的形象。


刘备没有对功臣们大加杀戮,既有功臣勋贵先他而死,更有当时蜀国新立,夷陵战败,外部虎视眈眈,内部叛乱频发,内忧外患,使得他没有时间,与不能对内部统治集团进行大清洗。刘备以国势为重,最终托孤诸葛亮,成就千古君臣佳话,这也是非常难得的


一壶清茗品春秋


1人如果要做一件事,他是有两个原因的。第一个是主观原因,也就是他自己愿意做。第二个是客观环境的逼迫,也就是他自己本身不愿意做的,但是周围的大环境逼迫着他不得不做。

2首先咱们先说主观原因,也就是刘备有没有意愿杀害功臣。在我看来这种可能性基本没有。为什么呢?


  • 大家现在一说到刘备就是大耳贼,就是假仁义、伪君子。但是咱们仔细想想,以刘备的出身也就卖草鞋的,如果他想在乱世中建立一份基业,那么他就必须有自己的选择。刘备在开始的时候东奔西跑、颠沛流离,在各种选择中都失败了。就只有一样是成功的,他的两个兄弟无论怎样都一直跟随着他。也许就是在这种时候他逐渐明白,或许仁义才是最适合他的,从此他就开始了他假仁义的一生。要知道一个人收到一次打击或一个诱惑,就可能改变自己的性格。父母的去世可能让儿女长大。孩子的饥饿的哭声可能让爱面子的母亲开始真正的面临现实的生活。一个安分守己的男人,可能因为一次成功的偷盗,彻底变成一个让人讨厌的小偷。
  • 而因为仁义一直在一次次成功的刘备,我不相信他不会改变,我始终相信人连续遭受打击的最大次数是三次,如果还有第四次那么他要么开始改变,要么已经死亡。同样的人能连续遭受诱惑的次数最多也是三次。而刘备因为仁义成功的次数已经数不过来,那么他肯定已经被改变了。所以他本身肯定没有杀功臣的意愿。
  • 2咱们再说说客观原因吧。说起杀功臣最有名的是刘邦和朱元璋。

我先说说我认为必须杀功臣的客观环境。第一,自己已老或者病重,就是自己快要死了。第二,自己的继承人年龄幼小或者性格懦弱,需要时间来成长。第三,内外局势稳定,也就是国家很稳定,没有大的敌人。第四,功臣的实力强大,有人能把他们团结起来,他们自身也很抱团。

  • 自己快要死了。本来自己可以镇住这帮功臣的,可是自己快要死了,不可能再镇住他们了。而自己的继承人年龄还很小,根本就镇不住他们。这帮功臣因为功劳大,根本就不拿这个娃娃当一回事。而现在国家很稳定,根本不需要这帮功臣来镇守。如果自己死了,他的江山很可能变色。这时他难道还不大开杀戒吗?
  • 咱们看看刘邦和朱元璋是不是符合这四点。首先是刘邦,刘邦五十四岁才当了皇帝,而且因为长年打仗身体很不好,所以他没能力熬死那些功臣。而他的儿子刘盈十六岁当的皇帝,这么小而且性格十分懦弱。即使没有功臣欺压他,也被他的母亲吕后轻易拿捏。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的担心是十分正确的,刘盈根本镇不住他们。而刘邦杀功臣时国家已经稳定,没有大敌。再说功臣,就说韩信吧,刘邦在的时候都敢直接要齐王的位子,你说他会怕刘盈?处于刘邦这样的环境,即使他不愿意杀功臣,那么他也得杀了。
  • 再说朱元璋。朱元璋本来不用杀功臣的,他自己可以镇住这帮功臣,太子朱朱标年龄很大,性格只能说是宽厚而不是懦弱。朱元璋为了让太子在群臣中的地位高点,经常自己做坏人,让朱标做好人。这让他能更好的继承皇位。这时的朱元璋可没大开杀戒。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朱标忽然去世,他的儿子朱允炆年龄幼小,性格急躁、懦弱。而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年老,他已经没有时间再培养朱允炆了。这时北元已经逃回大漠,国家稳定了。而那些功臣却还生龙活虎,大权在握。朱允炆根本镇不住他们,所以朱元璋祭起了大刀。
  • 咱们再说说没杀功臣的刘秀和李渊。刘秀三十岁就统一了天下,当皇帝更早。他可以轻易的熬死大多数功臣,而且他有的是时间培养继承人,况且刘庄也镇得住这帮功臣。而李渊呢?不说其他,就说他的这几个儿子,哪个不能轻易镇压那帮功臣啊?更不用说李世民了,给那帮功臣十个胆他们敢扎刺吗?而且李渊活了六十九岁,他们还不一定能活过他呢?从这里可以看出刘秀和李渊根本没必要杀功臣。

所以从本身上来说刘备不愿意杀功臣。但如果刘备统一天下后,刘禅年龄还小,国家又稳定了,但那帮功臣还不愿意交权,那么刘备就不得不杀了。而如果刘备统一天下后,刘禅长大了,可以镇住那帮功臣了,他也就没必要杀了。当然如果刘备统一天下后,刘禅还小,但匈奴对汉朝有灭族的危险,刘备还是不敢杀的。当然也有那帮功臣愿意杯酒释兵权,即使刘禅年龄小,他也没必要杀的。当然如果他能熬死那帮功臣,他也就没必要杀了。只有在符合那四个要求的时候,刘备才会不得不杀。有时人真的没有选择,刘备也不会例外。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马删除。


昨日光


如果统一天下,刘备肯定不会像刘邦和朱元璋一样杀功臣。

越是出身贫贱的人,自尊心和不安全感就越强,刘邦和朱元璋正是这样的。

刘邦还好一点,起兵前做过亭长,是个小官。他杀的功臣相对来说也比朱元璋少很多,主要是杀了韩信、彭越和英布。本来他还想杀樊哙,结果自己先挂了。

朱元璋最贫贱时做过乞丐,他杀的功臣就数不胜数了。之前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将都难逃一死,文臣刘伯温、李善长、胡惟庸、冯胜等等全杀,武将徐达、蓝玉、傅友德等也被杀,而且朱元璋不是按个来的,而是成批成批来的。例如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受到牵连被杀的足足有几万人,这真是血流成河。

上面两个皇帝都出身草根,登基后都杀功臣,但像李渊、赵匡胤等开国皇帝出身相对来说好很多,就不杀功臣。

大耳贼刘备虽然常常被人叫做织席贩履之徒,早年间以贩卖草席、草鞋为生,但他一直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是皇亲国戚,行为举止也跟上层名流无异。都是谎言说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何况刘备这半真半假的。

所以刘备有足够信心和能力驾驭所有的功臣,不会杀他们。

再者来说,如果刘备统一天下,最大的功臣是谁呢?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人,恐怕不超过十个。

关羽、张飞是他的结拜兄弟,不会杀吧?诸葛亮是他三顾茅庐请来的,他说过有了孔明之后,就有如鱼得水的感觉,不会杀吧?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了他儿子阿斗,不会杀吧?黄忠、魏延也是忠心耿耿的将领,同样不会杀吧?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假仁假义,他的仁义是装出来的,是大伪似真。但能装一辈子,那就是个真正的仁人君子。以仁作为安身立命根本的刘备,绝不会杀功臣。



追逐孔方兄


应该会,起码关张两位蛮危险。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三国志·魏延传》

这是不信任张飞的表现。

《隆中对》定的战略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但在襄樊之战时,关羽部始终孤军奋战,刘备没有进行任何配合。如果说当时刘备初得汉中,大部分民众都被曹操迁走,刘备只得空城无力进取,那他就该制止关羽冒险。实际情况却之听之任之,可见刘关也有心结。

刘备得子很晚,他死时六十三岁,后主刘禅才十七岁,不曾随父征战,在军中缺少威信。刘备必然要考虑,自己身后刘禅镇不镇得住一票骄兵悍将。

能征善战功勋卓著的老兄弟们很可能构成不安定因素。这才是历代皇帝诛杀功臣的根本原因。

而且刘备也不是没杀过功臣:

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三国志·刘封传》

刘封罪不至死,主要是因为“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史书将主要责任推给诸葛亮,但这也是刘备的想法。


真正鳄鱼不哭


开国帝王,诛杀功臣,在中国历史上实在太正常不过了。开国皇帝多能文善武,大智大勇,大谋大略,不可能干过河拆桥、恩将仇报的事,偏偏就把功臣杀了,把桥拆了,还滥杀无辜。皇帝是不讲情义的,讲情义就不是皇帝了。

韩信、萧何此等人物绝非泛泛之辈,创业时忠心耿耿于刘邦,说明刘邦本性不残暴。自从他当上皇帝,就不再是以前同生共死的刘邦了,他心里不能只装着功臣,还有天下的百姓,江山是功臣们打下的,但问题也出在这里,能打下江山,也能推翻江山,以他们对皇帝的了解,更是易如反掌。刘邦是一个造反者,更懂得被造反的威胁,皇帝要当安稳,潜在的威胁不排除,何能安睡。皇帝杀功臣,问题不是出在人身上,是“皇帝”这个位,会使人变残忍。

朱元璋与刘邦都是由草莽英雄登上皇位,在创业初期,能够一呼百应,得到天下众多贤士的忠心相助,足以说明他们是得人心的,是有信服力的。皇位纵然扭曲人性,但是几乎每一个开国皇帝都杀功臣,这就不能简单地认为杀功臣是出于疑心,是害怕别人反他了。一个没纪律的部队打了胜仗,总有几个士兵强奸掳掠,一个开国队伍打下了江山,总有几个功臣倚权自重。天下是皇帝的,经历过改朝换代的开国帝王,更懂得江山社稷安危来自老百姓,老百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功臣转变到国臣,有些人角色还没有调整到位,居功自傲者仍在谈论江山是他们打下的,享受荣华富贵是理所当然。单单是这些安乐思想,还不足使皇帝大开杀戒,关键是在推动新政变革上,功臣成为了最大障碍,他们的既得利益触动不得,他们分封的地盘碰不得,他们占据要位不作为,信不得丢不得,功臣对于皇帝完全是鸡肋,心里总是装着功,而不是装着百姓,何以安天下?

皇帝翻脸杀功臣是由“皇帝”的特殊地位决定的,疑心对于至高无上的皇权来说就是杀心,功臣由创业团队而来,能迅速团结起来连成一片,或对皇权产生威胁,或对改革进行阻挠,皇帝要么不杀,要杀必大杀、统杀。这点上,谁做皇帝都不会例外。


天香引


我是蜀中梁哥哥,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刘备统一了天下,会不会像刘邦、朱元璋一样杀功臣?我的回答是:会!肯定会!!一定会!!!

理由如下:


刘备仁慈,人所共知


刘备仁慈,人所共知。正因为刘备仁慈,刘备才得以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同时,也因为仁慈,他也只能三分天下,而不能统一天下。能统一天下的,都是像刘邦、朱元璋这种非常之人,使用非常手段。

刘备如果能统一天下,他也会像刘邦、朱元璋一样,该杀杀。“无毒不丈夫”,他如果不毒,他如果不杀,他就无法坐稳江山。打江山的时候,需要君臣同心,坐江山需要统一思想,凡有二心的,留着是祸害。


刘邦、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不是也不杀戮吗


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对待百姓,对待他的将士,很仁慈的。特别是,对待他的将士,像对待哥们一样。与项羽共侍怀王那段时间,刘邦没有去救项梁,为了演戏给项羽看,鞭打樊哙,叮嘱“打轻点”。


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天下,建立西汉政权。第一要做的事,就是剪除异姓王。当初为了争夺天下,笼络人心,刘邦大肆册封异姓王。天下初定,人心还不稳定,为铲除异己,就“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了。

最搞笑的是,当初对樊哙,叮嘱“打轻点”。坐定皇位后,挨个挨个杀,直到闭眼睛前,还安排谋杀一路追随的樊哙。刘邦还是当初的刘邦,哥们还是那个时候的哥们,但地位变了,思维也就随之改变。


同样,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不也不杀戮吗?和刘邦一个样,礼遇他的属下,生怕哪儿没有做恰当,伤了弟兄们的心。但当他江山坐稳,“庆功楼”上一把火,昔日战场上的兄弟,瞬间被大火吞灭。


总结


下不得狠心,坐不稳江山,如果刘备统一了天下,肯定会杀功臣!除非,刘备统一天下后,他的大臣们仍然对他忠心耿耿,同时刘备仍然“用人不疑”。两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成立。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我的答案能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