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

(2020年2月20日)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有關要求,堅決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堅決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短板,努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三農”工作總的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領域短板兩大重點任務,聚焦制度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個突破”,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新提升“三個模式”,著力推進國家農綜區建設,確保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1.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堅持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把防止返貧和新致貧擺在重要位置,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突出問題,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強化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切實做好濰坊—聊城扶貧協作工作。穩定扶貧工作隊伍,強化基層幫扶力量,關心愛護基層扶貧幹部,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對實績突出的優秀幹部注重培養使用。持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

2.著力提高脫貧攻堅質量。緊盯山區庫區、3個省扶貧重點村、8個市級重點扶貧鎮(街)等,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集中發力。各級財政要繼續增加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市級增幅不低於10%。加強扶貧項目和資產管理,健全扶貧資金資產持續積累使用機制,全面落實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監督權“四權分置”。統籌運用社會保障政策,解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空巢老人、殘疾兒童和困難家庭留守兒童等面臨的突出問題。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

3.做好評估驗收和宣傳工作。開展脫貧攻堅以來工作成效自查評估,嚴把脫貧質量,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強化常態化督導,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全面總結脫貧攻堅工作,加強正面宣傳引導,講好濰坊扶貧故事,表揚一批先進典型,充分展示脫貧攻堅成果。

4.健全扶貧開發長效機制。完善即時幫扶機制,加強對不穩定脫貧戶、邊緣戶的監測預警和動態識別,將可能致貧和返貧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幫扶範圍。完善兜底保障機制,保持脫貧攻堅兜底政策總體穩定,實現應保盡保。完善內外聯動機制,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實施消費扶貧,引導社會力量投身扶貧開發。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規劃、政策、體制等方面的銜接。

二、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

5.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深化農村“七改”工程,積極推進農村供氣供暖設施建設。完成“四好農村路”三年集中攻堅專項行動任務,基本實現農村通戶道路硬化。打好打贏農村飲水安全攻堅戰,實現城鄉居民飲水同質。實施農村電網提檔升級工程,持續提高農村地區供電能力和電氣化水平。落實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應由政府承擔的管護費用納入政府預算。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農村社區建設,年底前基本完成縣域層面村莊佈局,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實現應編盡編。

6.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任務,建立健全建設和管護長效機制。村容村貌全面提升,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全覆蓋,完成5.7萬戶農村廁所擴面改造,300戶以上自然村全部建有達標公廁,完成3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汙水治理任務,10%的常住庭院建成美麗庭院示範戶。爭創省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縣1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鎮3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40個、省級清潔村莊500個。大力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狠抓農藥包裝物收集處置,加強農膜汙染治理和廢棄農膜回收利用,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持續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質量。

7.推動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計劃,統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和能力提升等工作,合理佈局鄉村中小學校,辦好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支持非寄宿制學校實施午餐配備工程,切實解決偏遠鄉村、邊遠山區學生實際困難。深化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優先保障偏遠鄉村學校師資需求,符合條件的鄉村學校教師納入當地政府住房保障體系。落實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政策,教師職稱評聘向鄉村學校教師傾斜,年內為農村義務教育學區選聘鄉村特級教師。持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專項行動。增加學位供給,有效解決農民工隨遷子女上學問題。

8.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水平。推進“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鎮(街)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照標準全部啟動自評自建。深入開展“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引領提升工程”,新建376處示範標準村衛生室。健全農村疫病防控體系,抓好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防控。開展好高密市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國家試點。鼓勵發展醫療集團、醫共體、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網等不同形式的“醫聯體”。加快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投入政策,保障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待遇。全面實施“基層首席公共衛生醫師”制度,推動建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綜合和專科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施“萬名鄉醫培訓計劃”,年內培訓3000名以上。探索實行“大學生村醫”制度。加強基層公共衛生隊伍建設。按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要求,繼續做好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檢查工作。

9.搞好公共文化服務。推進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加快推進農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開展全市公共文化建設示範鎮(街)、示範社區(村)創建工作。深入實施公共文化人才培養工程,加大對農村非遺傳承人等優秀鄉村人才選拔培養、資助扶持力度。加強重點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展,保護好歷史文化名鎮(村)、傳統村落、傳統建築、農耕文化遺產、古樹名木等。深入開展國家級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建設。實施全民健身設施全覆蓋工程。

10.加強農村社會保障。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農村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創新農業生產事故司法鑑定機制,引進第三方鑑定機構,保護農民合法利益。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規範提升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功能,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強和改善農村殘疾人服務。加快農村各類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95%以上的幸福院實現規範運行。發展農村互助養老服務,支持多層次農村養老事業發展。

三、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11.著力推進國家農綜區建設。把國家農綜區建設作為全市鄉村振興的頭號工程和創新提升“三個模式”的主引擎,奮力打造全國農業開放發展新樣板。高標準編制國家農綜區對外合作規劃和核心區各項規劃,啟動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強化體制機制創新,抓好政策模式創設,深入實施28項建設內容和11條先行先試政策,年內形成制度創新成果10個以上。加快推進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等重要平臺建設。推動寒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完善東亞畜牧產品交易所功能,推動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擴面增量,加快中國農創港、國際食品博覽園、中國(濰坊)食品科學與加工技術研究院等重點項目建設。引入全球知名企業、高端機構參與國家農綜區開發建設,推動一批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儘快落地。健全國家農綜區管理運行機制,推動核心區與輻射區協同發展。積極爭取承辦國際性展會論壇活動,進一步擴大國家農綜區影響力。

12.不斷提升糧食產能。紮實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推進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以上,糧食產能穩定在80億斤水平。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重點發展優質強筋小麥,擴大優質專用玉米、高蛋白大豆種植規模。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力度,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用地指標。提高糧食加工增值能力,培育新型糧食領軍企業10家以上。持續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和產品結構,開展輪作休耕試點,擴大糧改飼規模,優化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

13.全力推進生豬穩產保供。嚴格落實環評、用地、信貸等扶持生豬生產政策措施,穩定生豬核心產能,確保年底生豬產能接近正常年份水平。統籌做好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加強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年底前基本完成無疫區建設各項任務。推動浙江大學諸城高品質肉研究中心建設。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縣級抓落實責任,保障豬肉供給。進一步優化畜牧業結構,大力發展食草畜禽和特色畜禽,突出畜禽種業、畜產品精深加工業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推行標準化規模養殖,年內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達到85%以上。

14.加快推進現代漁業發展。統籌佈局漁業發展空間,加快“海上糧倉”建設,繼續實施海洋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和湖庫“放魚養水”工程。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實施漁業種業提升工程,推進“育繁推一體化”和標準化擴繁生產。突出抓好“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推動現代漁業向高附加值、全產業鏈轉型。持續開展漁業資源養護,有序開發外海漁業資源,支持遠洋漁業基地建設。加強海洋和漁業綜合執法力度。

15.著力提升農產品品質。持續抓好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深入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計劃,大力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加強草地貪夜蛾等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年內全面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推進農用地土壤汙染管控和修復利用工作,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以上。鞏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成果。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建成100家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所有涉農鎮(街)全部達到省級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標準。嚴格落實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雙承諾”制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年內市級抽檢農產品5500批次以上。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投入品、使用高毒劇毒農藥、非法添加違禁物質、私屠濫宰、收購加工病死畜禽等違法犯罪行為。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制定濰坊農產品品牌創建提升方案。組建“濰坊農品”品牌協會,辦好“濰坊農品”品牌推介展銷會,形成“政府支持、企業主導、協會管理、市場評價”的品牌培育工作新格局。

16.加強農業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建設補助標準提高到1500元/畝,年內新建高標準農田44萬畝、壓茬推進34.6萬畝建設任務。大力發展節水農業,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664以上。加強防洪減災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年內基本完成大中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及國家規劃內大型灌區續建配套任務。建立完善農田水利設施管護長效機制。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和供銷社、郵政快遞企業建設一批田頭倉儲保鮮、分揀包裝、產後初加工等設施,提升農產品產地商品化處理能力,落實好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實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政策。

17.大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提高農機裝備現代化水平,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2.3%以上。完成農機深松整地作業面積20萬畝。開展農機科技下鄉活動,重點推廣夏玉米籽粒直收、大蔥生產機械化技術,探索推廣山區丘陵、設施農業機械化技術,建立試驗示範推廣基地3處,示範推廣面積2000畝。深入實施全程全面、高質高效農業機械化示範創建工程,“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範縣達到6個。繼續深化“平安農機”示範創建活動,達到全國“平安農機”示範標準。

18.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培強做大縣域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大力培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抓好國家級產業強鎮建設。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爭創省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典型10個以上。落實減稅降費、貸款貼息、土地保障、上市培育等扶持政策,培強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培育10家產值過10億元的全產業鏈一體化農業龍頭企業,打造10家產值過50億元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帶動形成一批百億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集群。新建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處,培育市級田園綜合體20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濰坊配送分中心建設,建成認證生產基地100家。鼓勵支持工商資本投資鄉村產業,將政策性項目資金向工商資本投資項目傾斜。

19.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持續開展合作社、家庭農場示範創建和規範提升工作,促進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年內培育示範合作社100個、示範家庭農場60個、示範社會化服務組織20個。培育一批土地託管、代耕代種、金融互助等社會化服務組織,構建新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深化“土地流轉+土地託管”農業規模化經營模式,推廣高密宏基農機合作社社會化服務、安丘沃華“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模式,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全市農村土地經營規模化率達到66%以上。

20.保障農民工就業。落實涉企減稅降費等支持政策,加大援企穩崗力度,把農民工穩定在就業崗位上。實施農民工返鄉創業計劃,加快建設農民工創新創業基地,鼓勵扶持農民工帶資金、技術、項目返鄉創業,在創業擔保貸款等方面予以傾斜。實施以需求為導向的精準培訓,深化“互聯網+職業培訓”改革試點,創新政府採購、訂單培養模式,紮實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創業提升培訓和轉崗能力培訓。鼓勵地方設立鄉村保潔員、水管員、護路員、生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排查整頓。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實行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制度。新擴改和在建工程建設項目按規定納入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臺管理。強化農民工失業保障,失業後可在常住地進行失業登記,享受均等化公共就業服務。

四、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21.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實施“鄉村振興優才計劃”,拓寬選人用人渠道,重點培育1000名村黨組織書記優秀人才後備人選、10000名村幹部優秀人才後備人選。落實村黨組織書記縣級黨委備案管理制度,建立村“兩委”成員任職資格縣級聯審常態化機制,開展定期集中培訓。建立健全選派第一書記工作長效機制,落實選派單位幫扶責任,不斷完善幹部駐村幫扶機制。落實財政補助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正常增長機制。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持續推進農村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加強典型引領,年底前市、縣、鎮三級分別選樹300、1000、2000個過硬黨支部建設先進典型。深化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全面推廣村黨組織(書記)領辦合作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強鄉鎮幹部隊伍建設,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特別是鄉鎮黨委書記。落實提高基層幹部待遇政策。

22.健全鄉村治理工作體系。強化抓基層工作導向,堅持縣、鎮、村聯動,縣級當好“一線指揮部”,建立縣級領導幹部和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包村制度;建立各級“兩代表一委員”聯繫貧困村制度。鎮(街)建好為農服務中心,充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宅基地管理、集體資產管理、民生保障、社會服務等工作力量。行政村(農村社區)做實基本治理單元,加強村民委員會規範化建設。建立以基層黨組織為領導、村民自治組織和村務監督組織為基礎,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為紐帶、其他經濟社會組織為補充的村級組織體系。紮實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和鄉村治理示範縣、鎮、村創建工作。

23.推進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一監督”等民主決策制度,推動村級事務全面、真實、及時公開。完善鄉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在鎮(街)黨組織配備政法委員,深化“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開展“鄉村振興、法治先行”普法活動。紮實推動平安鄉村建設,推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向縱深推進,深化提升農村“雪亮工程”,深化平安智慧村莊(社區)創建,依法嚴厲打擊非法宗教活動,防範邪教向農村滲透。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施鄉風文明培育行動,全面推行移風易俗。深化文明村鎮創建,年內80%的村鎮達到縣級及以上文明村鎮標準。

五、切實加強支持保障

24.強化組織領導。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特別是縣市區委書記要切實扛起第一責任人責任。加強黨委農村工作機構建設,大力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真正做到在幹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備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努力在“四個優先”制度機制創新上有突破。加強考核督導,將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作為縣、鎮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大農村基層巡察工作力度。繼續組織鄉村振興觀摩點評,並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繼續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納入市直有關部門、單位績效考核內容。做好迎接中央巡視、省委巡視黨的十九大以來“三農”政策貫徹落實情況等各項工作。

25.強化資金投入。建立健全“三農”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確保財政投入與補上“三農”領域短板、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充分用好統籌涉農資金政策,提高資金使用效能。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的投入比例。對工商資本年實際新增投資1億元以上的鄉村振興項目,由省、市、縣財政聯動按實際新增投資額的1%給予獎補。落實農戶小額貸款稅收優惠政策。創新推廣“農地收儲公司”“第三方預接盤”等增信方式,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擴面增量。推動金融機構結合耕地保護與復墾、耕地佔補平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政策,開發多維度、定製式金融產品,強化金融等各類資本對“三農”發展的支持。鼓勵、支持各承保機構和各縣市區積極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險,確保蔬菜、果品等農產品保險願保盡保、應保盡保。創新農業信貸擔保和保險模式,抓好農業保險保費政策落實。市、縣財政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完善政銀擔保合作機制。支持縣市區設立鄉村振興專項基金,市級引導基金按規定出資參股。

26.強化土地供給。嚴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市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落實農業設施用地政策,將農業種植養殖配建的保鮮冷藏、晾曬存貯、農機庫房等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根據生產實際合理確定輔助設施用地規模上限。農業設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強化農業設施用地監管,嚴禁以農業設施用地為名從事非農建設。支持城市工商資本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城市工商資本下鄉重大項目所需非農建設用地,由縣市區單列指標,直接安排項目。鼓勵各地探索“點狀”供地模式。

27.強化人才支撐。落實加強農業農村幹部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各縣市區(市屬開發區)根據農業產業規劃和佈局,編制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定向引進人才。提升農民職業化水平,實施農民教育培訓工程,分層分類分模塊培訓農業職業經理人、青年農場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生產技術及行業知識培訓,著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年內培訓職業農民1萬人次以上。暢通高層次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在現代種業、設施農業、智慧農機等領域,引進培育一批高精尖農業科技人才。選派專業技術人才到農村開展技術指導、項目幫扶,業績貢獻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城市中小學教師、醫生晉升高級職稱前,原則上要有1年以上農村基層工作服務經歷。

28.強化科技創新。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展翅行動。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深化與中國農科院全面戰略合作,依託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構建以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為主體的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和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相結合的現代種業科技創新體系。建成農業大數據平臺、鄉村振興普惠金融服務平臺,年內益農信息社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建立農業物聯網和精準裝備相結合的農業全程機械化服務技術體系,提高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和生產經營信息化水平。加強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加快現代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在符合條件的為農服務中心等場所建設區域氣象觀測站。

29.深化農業農村改革。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研究探索第二輪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具體辦法措施。開展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總結臨朐縣宅基地“三權分置”試點經驗,深化農村宅基地改革。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全市登記賦碼完成96%以上。探索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經營管理機制,搞好昌樂縣農村產權質押貸款試點和農村集體資產股權有償退出改革試點。優化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流程,充分激活農村產權要素。完善農業農村綜合執法體系改革。繼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進一步完善集體林權制度,加快農業水價改革,探索建立水權制度、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體制等改革。

30.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加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宣傳引導,強化農民群眾主體意識。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組織好農民豐收節。建立健全村規民約監督落實制度,創新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農民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村莊建設、公益事業等村級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力挖掘“土專家”“田秀才”,激發農民群眾創造活力。

31.抓好典型示範。持續開展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創建活動,落實市級領導和市委農委成員單位聯繫指導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制度。深入開展爭當鄉村振興帶頭人和爭當鄉村振興帶頭村活動。加強調查研究,總結基層經驗,每個涉農縣市區(市屬開發區)要結合實際,突出各自特點和優勢,培樹典型,打造樣板,著力培育一批樣板村、典型鎮、示範區、特色園。建立鄉村振興監測指標體系,對鄉村振興實施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分級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