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去影院看过的电影

小时候,总觉得能看场电影是件很幸福的事,那时能看到电影的途径也就两种,要么去电影院看,要么就等着夏天晚上户外广场上公映的免费电影,因为免费的公映片毕竟有限,所以去电影院看电影成了首选。

那时候的电影院叫俱乐部,因为主要是为小城中的职工服务的,所以在当地也叫职工俱乐部,小城是人口不足20万的工业小城,全市的俱乐部也就两家,现在来看,少得可怜。

《黄河大侠》,《京都球侠》这两部电影,是我记忆最深刻的。那时候的电影票我记得大概要2毛左右,虽然不贵,但对于上小学的我们来讲还是拿不出几次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溜门”,影院验票只时放映前进场才会要求出示,等放到快结束时,是没有守门验票的,每每到了此时,我们便偷偷溜进场去,先熟悉一下环境,这个时候是不着急看的,找好藏身之处先躲起来,免得被散场后清场的人发现,那时的电影歇场时间好像很短,感觉没多大一会儿就又开始进场放映了。《黄河大侠》和《京都球侠》这两部当时的大片都是通过“溜门”的这种方式看的。

那些年我们去影院看过的电影


那些年我们去影院看过的电影


《无敌鸳鸯腿》这部电影记得是学校组织去看的,那时的小学好像每学期会看两场电影吧,具体记不清了,但这部电影却记得很清楚,因为看完这电影后,小伙伴打闹时脚下也开始有了动作,要先用脚画个圈才开始打,感觉故事中的“鸳鸯腿功”是天底下最厉害的功夫了。

那些年我们去影院看过的电影


小学时学校还组织看了一部电影《武僧》,这部片子好像是讲袁世凯为称帝抢夺金刚经的故事。只记得这部片子和之前学校组织看的片子不一样,里面的男主的功夫看起来更真实些,最关键是感觉里面的女演员很漂亮,那时的我们根本分不清什么叫“港片”,现在看来,那时的港片,尤其是武侠片,拍的还是很不错的。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出自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为了让我们知道妈妈的不易,学校组织看了这场电影,看电影时剧场哭声一片,年少的我们虽然碍于面子不好放声大哭,但也是泣不成声,拼命抹眼泪。

那些年我们去影院看过的电影


时光进入初中,对学校组织看的电影没什么太大的印象,好像都是教育类型的,对于正处叛逆期的我们,是不屑去仔细观看的。

时光荏苒,步入高中的我们,也开始有了自已的偶像,国际大片也开始逐步走进了北方小城的影院。

《真实的谎言》这部国际大片,也刷新了小城的人们对电影的重新认识。在此之前电影票的价格都是在几毛到二块钱之间,但这部国际大片的票价直接定在五元,放映当天是星期天,职工俱乐部门口像集会一般,挤满了人,有看热闹的,有贩票的,好像从那时起,我印像里开始有了电影票黄牛党,小城的电影票价被这部国际大片整个拉上了一个台阶,从此之后,但凡有点名气的片子都是这个价了。

那些年我们去影院看过的电影


九十年代初期,是香港电影的辉煌时期,李连杰、周星驰、刘德华等电影明星也开始被寻常百姓所谈论。

《太极张三丰》、《武状元苏乞儿》是那些年比较叫得上号的经典片。高中的生活,虽然枯燥,但也充满了乐趣,那时的同学关系是纯粹的,友好的,在有同学冒着被开除的风险把学校的电源烧坏后,整栋教学楼一阵欢呼,由于无法及时修好电源,晚自习是上不成了,在家长还以为在学校上晚自习的我们,三五成群的走进了电影院,我三块,你两块,他五块的凑钱买票去看,寒风中的我们在电影散场后各自回家的情景,也成了这辈子难忘的回忆。

那些年我们去影院看过的电影

那些年我们去影院看过的电影

高三下半学期,由于实在学不进去,晚自习的时候又去了电影院看了老谋子亏本的片子《有话好好说》,在不停晃动的镜头里,在臧天朔嘶呀的歌声中,我们纯真的学生时代结束了,我们步入了成年人的世界。

那些年我们去影院看过的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