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去影院看過的電影

小時候,總覺得能看場電影是件很幸福的事,那時能看到電影的途徑也就兩種,要麼去電影院看,要麼就等著夏天晚上戶外廣場上公映的免費電影,因為免費的公映片畢竟有限,所以去電影院看電影成了首選。

那時候的電影院叫俱樂部,因為主要是為小城中的職工服務的,所以在當地也叫職工俱樂部,小城是人口不足20萬的工業小城,全市的俱樂部也就兩家,現在來看,少得可憐。

《黃河大俠》,《京都球俠》這兩部電影,是我記憶最深刻的。那時候的電影票我記得大概要2毛左右,雖然不貴,但對於上小學的我們來講還是拿不出幾次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溜門”,影院驗票只時放映前進場才會要求出示,等放到快結束時,是沒有守門驗票的,每每到了此時,我們便偷偷溜進場去,先熟悉一下環境,這個時候是不著急看的,找好藏身之處先躲起來,免得被散場後清場的人發現,那時的電影歇場時間好像很短,感覺沒多大一會兒就又開始進場放映了。《黃河大俠》和《京都球俠》這兩部當時的大片都是通過“溜門”的這種方式看的。

那些年我們去影院看過的電影


那些年我們去影院看過的電影


《無敵鴛鴦腿》這部電影記得是學校組織去看的,那時的小學好像每學期會看兩場電影吧,具體記不清了,但這部電影卻記得很清楚,因為看完這電影后,小夥伴打鬧時腳下也開始有了動作,要先用腳畫個圈才開始打,感覺故事中的“鴛鴦腿功”是天底下最厲害的功夫了。

那些年我們去影院看過的電影


小學時學校還組織看了一部電影《武僧》,這部片子好像是講袁世凱為稱帝搶奪金剛經的故事。只記得這部片子和之前學校組織看的片子不一樣,裡面的男主的功夫看起來更真實些,最關鍵是感覺裡面的女演員很漂亮,那時的我們根本分不清什麼叫“港片”,現在看來,那時的港片,尤其是武俠片,拍的還是很不錯的。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這句耳熟能詳的歌詞出自臺灣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為了讓我們知道媽媽的不易,學校組織看了這場電影,看電影時劇場哭聲一片,年少的我們雖然礙於面子不好放聲大哭,但也是泣不成聲,拼命抹眼淚。

那些年我們去影院看過的電影


時光進入初中,對學校組織看的電影沒什麼太大的印象,好像都是教育類型的,對於正處叛逆期的我們,是不屑去仔細觀看的。

時光荏苒,步入高中的我們,也開始有了自已的偶像,國際大片也開始逐步走進了北方小城的影院。

《真實的謊言》這部國際大片,也刷新了小城的人們對電影的重新認識。在此之前電影票的價格都是在幾毛到二塊錢之間,但這部國際大片的票價直接定在五元,放映當天是星期天,職工俱樂部門口像集會一般,擠滿了人,有看熱鬧的,有販票的,好像從那時起,我印像裡開始有了電影票黃牛黨,小城的電影票價被這部國際大片整個拉上了一個臺階,從此之後,但凡有點名氣的片子都是這個價了。

那些年我們去影院看過的電影


九十年代初期,是香港電影的輝煌時期,李連杰、周星馳、劉德華等電影明星也開始被尋常百姓所談論。

《太極張三丰》、《武狀元蘇乞兒》是那些年比較叫得上號的經典片。高中的生活,雖然枯燥,但也充滿了樂趣,那時的同學關係是純粹的,友好的,在有同學冒著被開除的風險把學校的電源燒壞後,整棟教學樓一陣歡呼,由於無法及時修好電源,晚自習是上不成了,在家長還以為在學校上晚自習的我們,三五成群的走進了電影院,我三塊,你兩塊,他五塊的湊錢買票去看,寒風中的我們在電影散場後各自回家的情景,也成了這輩子難忘的回憶。

那些年我們去影院看過的電影

那些年我們去影院看過的電影

高三下半學期,由於實在學不進去,晚自習的時候又去了電影院看了老謀子虧本的片子《有話好好說》,在不停晃動的鏡頭裡,在臧天朔嘶呀的歌聲中,我們純真的學生時代結束了,我們步入了成年人的世界。

那些年我們去影院看過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