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張藝謀和馮小剛是同一個層次的導演嗎?

八卦小群


尬笑天君為您解答,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張藝謀與馮小剛,一個是名滿國際的藝術型大師,一個是自家門口的商業片導演,如何能在一個層次上?這不是拿珍藏了數十年的極品女兒紅與工藝粗糙的山寨白酒相提並論了。

所以,張藝謀與馮小剛當然不受一個層次上的導演,張藝謀是為藝術獻身,以展現藝術而生的“工程師”,與此相比,馮小剛不過是在商業片裡摸爬滾打的“工人”罷了,“工程師”與“工人”之間不僅是業務熟練度上的差距,而是藝術領悟上的差距,這樣的差距不是馮小剛努努力就能拉近的。下面,我們具體說一說兩位導演的差距。


國外票房上的顯性差距巨大

在國內票房上,馮小剛共獲得48.63億元票房,張藝謀的國內票房為:37.1億元,張藝謀雖然略遜一籌,但是他是以大多數的藝術片斬獲的票房總額,比馮小剛的商業片票房效果更難。

在國外票房上,馮小剛則與張藝謀的差距極為明顯。張藝謀的國外票房達到9.5億美元,與此相比,馮小剛不僅在國際上沒有太大的影響力,而且在香港都沒有太多市場號召力,其中差距,高下立見。


執導層次上的差距同樣明顯

張藝謀能夠執導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執導今年國慶晚會,並展現出撲面而來的藝術氣息,可以說,從這兩大案例中,老謀子展現出的藝術敏銳感,是當下很多導演都難以企及的。

比如:另一位大導演賈樟柯更善於紀錄片的記錄與思想表達,卻不善於藝術大場面的拿捏,當然馮小剛作為商業片導演,雖然在導演生涯早期善於賀歲片的拍攝,與觀眾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但是,近年來《我不是潘金蓮》、《芳華》、《手機2》的商業水平展現不理想,讓馮小剛的導演水平受到質疑,而且他的商業影響力也在下滑。兩相對比,張藝謀與馮小剛之間的執導層次差距較為明顯。


總而言之,我敬重藝術氣息濃厚的張藝謀導演,期待他在藝術層面上的更多成功,當然,也對馮小剛的商業片、賀歲片並沒有太多的成見,無論是何種層次下的導演,只要能拍出符合群眾品味的影視作品,我們都是歡迎的。


我是尬笑天君,誠邀大家關注我,一起嬉笑怒罵!


尬笑天君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馮小剛和張藝謀都是導演,也都是非科班出身,而且在國內電影圈都有巨大的影響力,當然有可以對比的地方。只不過比完之後,馮小剛基本就可以扔了,因為他們的差距,大到讓人寒磣,比馮小剛的臉還寒磣。

不比那些虛無縹緲的各種獎項榮譽,因為這方面老謀子能夠把所有大陸導演綁一起按在地上摩擦,區區一個馮小剛根本沒資格跟他比。商業社會直接用鈔票說話,而且馮小剛也一直堅持票房王道的路線,用這個做對比也不算欺負人。

馮小剛的電影一共獲得6次年度冠軍,3次亞軍,4次第三,合計15次票房前十名,內地總票房合計48.63億。

張藝謀電影一共獲得5次票房年冠,4次亞軍,合計15次票房年度前十,內地總票房合計37.1億。

馮導先不要激動,這只是內地票房。作為一個國際知名導演,海外票房也是很重要的參考因素,必須一起加入數據比對。

張藝謀導演影片的全球總票房,也達到了9.5億美金,摺合人民幣67.1億,海外票房迄今仍然高於全體內地導演之首。

而馮小剛的電影,基本沒有海外票房,甚至港臺都沒有什麼市場,所以就忽略不計了。


比藝術比獎項,馮小剛只能遠遠遙望張藝謀的車尾燈,而且他前面還隔著賈樟柯婁燁等海外拿獎專業戶。


比商業價值,馮小剛在內地市場也早就淪為二流,《我不是潘金蓮》為了拍片跟王思聰撕上了熱搜,也不過四億票房。而被媒體炒上天的曠世奇作《芳華》,勉勉強強跨過了十億門檻,但卻讓馮導背上了“讓女演員給領到跳舞陪酒”的惡名,口碑直接臭了一半。

時至今日,大家對於馮小剛的期許,就是他能不能再出點花邊新聞,或者再被揭秘點醜聞。至於他的電影作品,真的關注度極低了,《手機2》還沒上映就撲街,基本宣告了馮導市場號召力的終結。

而張藝謀這些年被資本裹挾頻繁拍爛片,即使票房口碑都不錯的《影》,也被詬病形式大於內容,講故事講不清楚。但只要老謀子有作品問世,仍然是院線經理們爭搶的對象。也不需要老謀子去撕萬達少爺,更不需要對著鏡頭罵觀眾是垃圾。電影國師這個名頭,足以讓張藝謀屹立不倒。

所以馮小剛跟張藝謀的層次差距,屬於全方位無死角秒殺的級別。即使張藝謀跌落神壇從此息影,馮小剛突然開竅導演水平暴漲佳作不斷,但要追上張藝謀,也得十年以上。


鹹魚茶館


一直到現在我都沒明白,馮小剛為什麼被稱為“馮·褲·子”?究竟是為什麼?難道真的只是因為《老炮兒》的劇情中,和許晴的那場戲?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請知情人士解答一下,是真的不懂。但是,現在關於馮小剛的新聞下面,總是見到這三個字,真誠的求教“馮·褲·子”的由來。

一、2008年之前

至於張藝謀和馮小剛的比較,在2008年之前,這兩個人也屬於不相上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馮小剛的口碑還優於張藝謀。因為馮小剛拍的很多喜劇片,確實很能迎合大眾的口味,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有些電影,甚至能讓一個人反覆看五六遍,都不覺得膩。

但是張藝謀的文藝片要多些,至少側重點不一樣,看了後,人的心情會沉重,拿獎很多,口碑也可以。但是《英雄》出來後,張藝謀被罵慘了,無論是媒體還是觀眾,都在罵,彷彿罵張導成了一種時尚。就因為《英雄》開了中國大片的先河,投資大,花錢多啊!

二、08年以後

但,這種風評被2008年的奧運會開幕式改變,張藝謀執導的開幕式,震驚世界,揚我國威,傳我文化,彰顯泱泱中華的氣勢。很多人喜歡張藝謀,都是因為被這場開幕式征服了,張藝謀真正的扭轉了從《英雄》後的差評。從此以後,一說到張藝謀,就一定會想到大場面,如今年的國慶,又是震驚世界的一場表演,依舊出自於張導之手。

應該說,從2008年後,張藝謀和馮小剛已經不是一個層次了,兩個人的眼界根本不在一個高度了。

總之,現在問這個問題,答案肯定是張藝謀要高很多層次。


憨逗與殭屍


是不是在一個層次上要看是從何說起,就從票房撈金名氣和地位上看,馮小剛毫不遜色於張藝謀。

《唐山大地震》《芳華》《非誠勿擾》《手機》等票房不輸張藝謀吧?馮導出門是豪車開路,前呼後擁,喝的是茅臺。看了網絡上發的馮導在美國的豪宅(不一定可信),那房間真多,住遠點的房間上廁所要小跑,你說這房子該有多大。

馮小剛在國內有自己的電影公司,如不因《手機》風波還會做大的。

看了大家的回答,一邊倒,都說馮小剛不能和張藝謀是一個層次上的,都是炙手可熱的大導演怎麼就不在一個層次上呢?

這裡的層次無非就是名氣、實力,等級,在娛樂圈的地位等,他們基本都在一個層面上。





風逐月影3


你覺得張藝謀和馮小剛是同一個層次的導演嗎?

對他們兩人,如果單純從電影的角度來看,差距可能還不是太大,畢竟,兩人都拍攝過多部票房比較高的影片,也都有過人氣比較旺的時刻。特別前兩年,馮小剛一度還風頭蓋過了張藝謀。

但是,從綜合能力、綜合影響、綜合地位、綜合素質來看,馮小剛與張藝謀,可能就完全不在一個層級、一個檔次了。別的不說,凡是國家級的大型活動,都少不了張藝謀,都會有張藝謀的影子,甚至是主角。申辦奧運會、主辦奧運會、70年大慶等,都有張藝謀負責的一攤子。可是,馮小剛呢?可能只能當觀眾吧。

這也意味著,馮小剛至多也就只能在娛樂圈玩玩,到了大場合,他就只能是觀眾了。而張藝謀,玩得轉的不只是電影,更有重大活動的策劃。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可與票房沒有關係,而是影響,國家的影響。


譚浩俊


第一娛記出品必屬精品!

張藝謀和馮小剛肯定不是一個層次的導演。兩個人最大的差別在於,張藝謀更有家國情懷,藝術是第一位的;馮小剛個人主義更明顯,賺錢是第一位的。


張藝謀作品藝術價值更高,馮小剛商業氣氛更濃

張藝謀在第五代導演裡,是公認的領頭羊,應該稱得上國寶級大師。他早期電影作品《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我的父親母親》等一系列作品,藝術價值非常高,在國際國內獲得過很多大獎。要論藝術成就,在第五代導演裡,張藝謀應該排在第一。

好多人都說張藝謀是2008北京奧運會後出名的,可能是之前關注電影比較少,張藝謀早在80年代90年代已經是世界級的大導演了,獲獎無數,只是個人做事比較低調而已,不喜歡炒作。

馮小剛就不一樣了,兩個人差的還真不是一丁半點!馮小剛從出道起,就一直醉心商業電影,《大腕》《甲方乙方》《天下無賊》《手機》等,都是地地道道的商業電影,哪怕《唐山大地震》,商業氛圍也很濃郁!在商業上,馮小剛的成績是要超過張藝謀的!

客觀的說,兩為導演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師,但是張藝謀作品更全面,更多元,馮小剛作品面要更窄。

張藝謀有國家榮譽,馮小剛以個人為先

作為導演,除了看影片獲得獎項和票房,我覺得很重要一點不能忽略,那就是家國情懷,道德情操很重要。張藝謀和馮小剛雖然都是導演,但馮小剛明顯更看重錢,甚至可以說有點唯利是圖,電影《手機2》就因為有些操作採取了不光彩的動作,導致不能播出。

不是在吹張藝謀,馮小剛在境界方面無法與張藝謀相提並論!張藝謀永遠把國家放在第一位,自己不那麼重要;馮小剛則把個人放在第一位,賺錢最重要。這也是國家大型活動都讓張藝謀執導,而沒讓馮小剛執導的原因。



這次70週年國慶晚會後,張藝謀接受採訪表示,只要是國家任務,他都非常緊張,不能有一絲馬虎,國家形象永遠是最重要的!

而反觀馮小剛則走了完全不一樣的路線,他和華誼兄弟對賭,保證五年拍攝五部電影,票房達到多少。為了完成“任務”,馮小剛不得不拼命賺錢。


論名氣,張藝謀和馮小剛不分伯仲;論地位,馮小剛以前沒法和張藝謀比,論層次,馮小剛離張藝謀中間最少差了一個陳凱歌!


第一娛記


雖然張藝謀和馮小剛都是中國導演界的領軍人物,而且各自都有其出彩的地方,但是我個人認為,張藝謀的含金量更高,格局也更大。

兩人均拍出過十分叫座的影視劇作,但張藝謀的“科班出身”無疑令其更有品味,而且也站得更高一些。

張藝謀被很多人稱作是“國師級”導演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很早就囊獲了歐洲三大獎,不少作品都是在全球範圍上映的。例如1987年由姜文、鞏俐主演的《紅高粱》後來拿到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第一部獲得此殊榮的亞洲電影;《十面埋伏》在國外上映時,更是拿到了10個億的高票房,令人矚目;而以《英雄》為首的武俠三部曲,張藝謀對色彩的運用簡直令老外為之痴迷。雖然當時被人詬病說形式大於內容,但是該片在國外電影界的影響力是前所未有的……

而馮小剛的作品就很有侷限性了,不僅他的電影商業性更強一些,而且面對國內觀眾多一些,所獲獎項基本也是在國內評的。《我不是潘金蓮》雖然也在國際電影節上拿到了金貝殼獎,但是獎項級別跟張藝謀比還是要差一個檔次的。馮小剛偶爾也會怕文藝片,但都比較小眾,格局還是不如張藝謀的。

張藝謀還有一個作品堪稱“名垂青史”,那就是令國人無比驕傲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而這次開幕式,足以讓張藝謀甩開包括馮小剛在內的其他國內導演一大截。要知道,這次開幕式當時被國際公認是史上最好的一次,這樣的讚譽可謂意義重大。

從人品上來看,作為媒體同樣重點關注的兩位導演,張藝謀無疑為人更加謙和、低調;而馮小剛“過於犀利”的人設,導致他在近幾年來負面新聞纏身。

例如,在評判一部影片好壞上,張藝謀認為任何一部被人非議的作品,他都應該先從自身上找原因,保持清醒的頭腦,絕對不會有“別人都傻,就我聰明”的想法;而“毒舌”馮小剛則說,如果一部電影被觀眾稱作“垃圾”,那完全是由一些“垃圾觀眾”造成的。他的這種觀點更是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總之一句話,馮小剛對自己的作品是“超級自信”的。

再次重申的是,張藝謀儘管獲得了多項世界級大獎,但是他從來沒有居功自傲。而且很多時候,當別人以為他銷聲匿跡的時候,他往往是在埋頭構思新的作品,策劃更宏大的場面。

所以,綜上所述,兩個導演對比下來,我覺得張藝謀比馮小剛要高出一個層次。

曉峰道娛樂的回答,你喜歡嗎?請關注我吧,陪你一起追劇,聊八卦,做一個有態度的娛樂人……


曉峰道娛樂


如果說執導08奧運會還不足以說明張藝謀的實力的話,那麼執導國慶70年週年晚會總能說明張藝謀的實力了吧,看過節目的朋友都應該被那一幀一幀的畫面感動了吧。

張藝謀是攝影師出身,他很懂的捕捉畫面,更懂得用畫面表達情感以及書寫恢弘。張藝謀剛剛轉型做導演時便拍出了《老井》、《紅高粱》這樣的佳作,《紅高粱》更是我國首個榮獲金熊獎的影片,隨後張藝謀執導的多部影片也獲得了國際性的獎項,諸多的獎項足以說明了張藝謀的實力。

反觀馮小剛,一位拍商業片出身的導演,其執導的首部電影是《甲方乙方》,這部電影的風格幾乎是貫穿了馮小剛的執導生涯,在馮小剛的諸多影片中我們總能看到這部片子的影子。雖然馮小剛也曾嘗試轉型拍文藝片,但我個人覺得其拍的文藝片總是達不到文藝應有的深度,更多時候馮小剛是在消費大家對於時代的情懷,如那部《芳華》。

很顯然,張藝謀和馮小剛不是一個層次的導演,張藝謀早已是國際知名導演,而馮小剛充其量算是中國半知名導演,為何說他是半知名,因為其正走在沒落的路上。自打其和崔永元針鋒相對一番後其便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由其執導的《手機2》的上映也儼然成了迷,再按照這樣的態勢發展下去馮小剛多半連半知名導演都做不成了。

《阿麗塔:戰鬥天使》上映之時,作為監製的卡梅隆來中國宣傳時邀請了張藝謀,可見張藝謀在國際上的地位,而馮小剛貌似很少被國際知名導演邀請,不應該說很少,應該說幾乎沒有,其倒是經常拿自己的作品和好萊塢電影做比較,如被大家質問其執導的電影中廣告植入過多時。

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馮小剛都不及張藝謀,張藝謀早期拍過很多富有深度的文藝片,這為其在我國影壇以及世界影壇都打下了根基,縱然張藝謀後來轉型拍商業片取得的成績大不如前,但從技術上來說,張藝謀的執導水準還是值得肯定的,我個人覺得張藝謀的執導水平定然是屬於上乘的,只是他不太適合拍商業大片。而馮小剛是比較適合拍商業片的,其也懂得炒作映射之道,故而諸如《私人訂製》這樣的爛片也能取得還算不錯的票房,而縱觀其執導的所有影片,有深度的極少。

總之,在我看來,張藝謀早已是大師級的導演,08奧運會和祖國70華誕晚會證明了其實力,而馮小剛只不過是我國影壇的一個跳樑小醜,如今大家都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他想跳也跳不起來了。


草根說電影


張藝謀是導演,馮小剛商人而已。

關於這一點,用獎項說明:張導早年在歐洲三大電影節連戰連捷,以非凡的藝術才能,先後獲得兩座威尼斯金獅獎(《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一座柏林金熊獎(《紅高粱》)、一座戛納評委會大獎(《活著》)、一座戛納技術獎(《搖啊搖,搖到外婆橋》)、一座威尼斯評委會大獎(《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座柏林銀熊獎(《我的父親母親》),也讓葛優和鞏俐分別加冕戛納影帝和威尼斯影后。

《大紅燈籠高高掛》還同時獲得了英國電影最高獎(英國學院獎、又稱英國奧斯卡獎,“英奧”獎)和意大利電影最高獎(大衛獎)的最佳外語片獎,以及奧斯卡獎提名。《活著》也同時獲得英奧獎的最佳外語片獎。另一部作品《菊豆》同樣獲得了奧斯卡獎提名。《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和《活著》還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進入21世紀後,《英雄》再獲奧斯卡外語片提名和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十面埋伏》和《金陵十三釵》也獲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至此,張藝謀一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獲得3座最高金獎,3座銀獎,3次提名奧斯卡獎,5次提名金球獎,2次獲得英奧獎,生平12次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主競賽的記錄,更是全亞洲所有導演第一人。

(以上數據來自狐狸晨曦統計)

馮小剛怎麼比?

馮小剛身為內地知名導演,最大的尷尬就是從沒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一聲嘆息》當年在開羅電影節拿了一堆獎,卻被原著作者王朔公開嘲諷:“非洲鄉鎮企業獎”。

而《一聲嘆息》為什麼沒有參加了開羅電影節獎,因為歐洲三大電影節根本不看不上馮小剛。

票房上單說內地票房張藝謀差了不少,但看全球票房他馮小剛差了一條街,因為馮小剛的電影沒有海外票房。在海外知名度都沒有,怎麼來的票房。

《長城》國內雖然撲街,但全球票房也有3.3億美金,北美票房四千多萬美金。

更何況內地商業電影的時代是被張藝謀導演的《英雄》打開的,這一點劃時代的意義,內地商業電影領域人物只有吳京能持平。

因為吳京是現今亞洲商業電影第一人。

張藝謀不論是《三槍》還是《長城》之後都拍了翻身之作,證明其只是一時失誤,而非實力如此。



溟瞾影視館


說實話,華語影壇十大導演,張藝謀是少數能兩條腿走路的導演(文藝,商業兩把抓)。

馮小剛的導演實力和作品量級只能敬陪末座。在滕華濤,張一白這些人面前可能有力挺腰桿子,但他還沒分量和張藝謀叫板。

為什麼?

既然題主問導演水平,那麼我們先從張藝謀和馮小剛的導演作品來分析,這樣也是最直接直觀的。

張藝謀1987年執導《紅高粱》,就開啟了他的影壇收割之旅,《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這些影響力深遠的文藝片全部都出自他的手,拿了兩次威尼斯金獅獎,一次柏林金熊獎,兩次英奧獎。至此,張藝謀一共在歐洲三大電影節獲得3座最高金獎,3座銀獎,3次提名奧斯卡獎,5次提名金球獎,生平12次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主競賽的記錄,更是全亞洲所有導演第一人。

這些實績很能說明導演的實力。

張藝謀進入2002年後,並沒有停滯事業腳步,他轉型執導《英雄》後,為內地影壇開啟了商業大片時代,《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金陵十三釵》這些兼顧美學和商業氣息的影片也都是出自他之手。

儘管張藝謀的有些影片,差強人意,但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待,無疑可以把一些爛片甩開十條街不止,因為他的眼光是超前的。

反觀馮小剛,他的導演水平只能說還不錯,他是個很聰明的人,馮小剛懂得利用身邊的優勢,成就自己。

熟悉八卦和娛樂新聞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馮小剛混的是京圈,這個圈子裡面有作家有導演有商人,也有背景深厚的大院子弟。

像王朔,葉大鷹,葉京,鄭曉龍,趙寶剛,華誼的王中軍,王中磊等人都屬於這個圈子。對了,京圈還有個地位無法撼動的女人,就是徐靜蕾。

京圈最大的特性是愛抱團(張藝謀屬於西北圈),馮小剛早期的多部優秀作品,像《北京人在紐約》《頑主》《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大腕》《手機》這些作品的出爐都離不開身邊朋友的幫助,王朔都幾乎是馮小剛的私人編劇了。

馮小剛的導演作品有非常大的個人特質,黑色幽默,諷刺社會。都很不錯,但也都不出眾,說白了就是沒有首屈一指的作品。

而且馮小剛的作品沒有如圍過歐洲三大或者奧斯卡這些國際重量的電影節。

有人會說,也許馮小剛不在乎名利榮譽,不想參加國際電影節呢?

那你就錯了,馮小剛當年之所以拍《夜宴》就是為了進威尼斯主競賽單元,和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一較高下。

可惜拍的太差,白浪費一幫好演員,顆粒無收。

現在隨著京圈大佬的隱退,沒人在背後撐腰抬樁,馮小剛的電影作品也後繼乏力,這一兩年都沒有什麼影響力大作出現。


對比了導演作品,我們再來說說社會影響力。張藝謀之所以被稱為國師,不是沒有道理。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閉幕式,杭州G20峰會,國慶70週年聯歡活動這些重要場合,張藝謀都是御用欽定的導演。

這證明張藝謀的執導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國家級水平。

反觀馮小剛,他的社會評價並不如張藝謀那麼好,影迷和觀眾對他褒貶不一。舉個例子,馮小剛電影票房不佳,他第一反應是罵觀眾罵影評人,未免太輸不起。

張藝謀電影票房不好,總是把錯誤歸結到自己身上,高下立判。

總體來說,馮小剛和張藝謀兩位導演,做人格局不同,追求的目標不同,理所當然的他們的導演水平自然也是天差地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