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劇)比《都挺好》好看10倍的家庭劇,看完才理解什麼是婚姻

第N次看完《父母愛情》的那個下午,我在朋友圈裡發了一段話:“有文化不等於有才華或者高智商。以及再次相信,人格魅力是比才華更重要的事情。”

我愛極《父母愛情》這部電視劇,這幾年反反覆覆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基本上是隻要電視臺播,我吃飯或休息的時候,就會看一會兒。

和《都挺好》一樣,《父母愛情》也是家庭劇,但我真心覺得比《都挺好》要好看十倍,這個劇甚至在豆瓣打出了9.4的高分。


完全不大起大落的情節,不過就是尋常的戀愛、結婚、生子、變老,以及在這種過程中人人都經歷著的家長裡短。


但平淡中有一股如溪流般清冽雋永的味道,是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

我太喜歡劇中男主角江德福和女主角安傑的婚姻了。


這原本是兩個看起來完全不相配的人,江德福文化程度不高,絲毫沒有文藝氣息,生活習慣隨意不講究,安傑則是喝著咖啡,讀著世界名著長大,滿腦子文藝情懷,追求精緻生活的美麗少女。


(推劇)比《都挺好》好看10倍的家庭劇,看完才理解什麼是婚姻


電視劇中用了很多小細節來體現兩個人的巨大差別,比如江德福無論喝茶喝水用杯子用碗都可以,但安傑是喝咖啡喝茶喝水都要有不同的杯具。

(推劇)比《都挺好》好看10倍的家庭劇,看完才理解什麼是婚姻

(推劇)比《都挺好》好看10倍的家庭劇,看完才理解什麼是婚姻

(推劇)比《都挺好》好看10倍的家庭劇,看完才理解什麼是婚姻


故事的一開始,像是嚴歌苓《一個女人的史詩》的性別轉化版。如歐陽萸怎麼都瞧不上田蘇菲一樣,安傑一開始是把江德福的追求當成笑話來看的。

不同的是,田蘇菲得到歐陽萸的心,用了兵荒馬亂的一生歲月。但安傑在與江德福的來往中,雖然最開始是享受他的團長地位帶給自己的尊嚴,但慢慢地就被他幽默風趣、誠實善良肯擔當的人格魅力打動。

(推劇)比《都挺好》好看10倍的家庭劇,看完才理解什麼是婚姻


後來安傑說願意一輩子陪江德福吃糠咽菜是真心的,嫁給他也是真心的,並非由於形勢所迫或貪慕名利。

這兩個人的婚姻不相配中,彼此磨合,彼此改變,最後有了誰都不得不承認的幸福模樣。

安傑出嫁前一直過著養尊處優的大家小姐生活,嫁給江德福後,雖然嘴上時不時會抱怨,但行動上則一直為了江德福而改變,


學著做江德福喜歡吃的那種早餐——稀飯饅頭炒菜,學著挑水,學著用拉風箱的灶火,學著用搓衣板洗衣服,學著適應江德福所追求的那種樸素生活。

(推劇)比《都挺好》好看10倍的家庭劇,看完才理解什麼是婚姻


其中有一個場景,是安傑在天氣好的時候,把自己喜歡的衣服洗了曬在院子裡,彈幕裡很多人就說,感覺這些衣服安傑都沒怎麼穿過。

是的,她幾乎一次沒穿過,因為在那樣的環境裡,穿著不合適,所以她穿的如江德福所期待的那樣,低調樸實。

那偶爾曬曬衣服的動作,是她在樸素中給自己製造的一點浪漫回憶,就像她也會邀請聊得來的葛老師在院子裡喝咖啡偷偷試那些不能穿出去的華麗衣服一樣。

安傑是那種能在平淡生活中尋找樂趣的人。

江德福當然也有改變,遇見安傑之前,他的衛生習慣很糟糕,後來為了安傑,哪怕被人嘲笑,也還是做了堅持每天睡前刷牙、洗臉、洗澡的“三洗丈夫”。

為了照顧安傑的生活習慣,他還專門在自家小院裡為她建了專用衛生間,一直保護著她有點可愛的小矯情和小傲嬌。


特別愛面子的他,還會乖乖聽安傑的話去給孩子洗尿布曬尿布,要知道在他們那個年代,很少有男人可以做到這樣的。

(推劇)比《都挺好》好看10倍的家庭劇,看完才理解什麼是婚姻


有一個貫穿全劇的細節是江德福以前從不穿睡衣,後來在安傑的影響下,到了老年,比安傑還愛穿睡衣,而當年事事講究的安傑,反倒不再在穿不穿睡衣這種事情上糾結了。

他們之間,誠如他們的女婿說的那樣:她活成了他的樣子,而他也越來越像她。

安傑和江德福用一生的歲月,讓兩個人變成了這種樣子:擁有自己的同時,也學著按對方的方式生活。

我每次看《父母愛情》都被他們身上這種“為愛改變”的力量所感動。

我們年輕人站在了時間這邊,總覺得自己的人生才是鮮活的,故而很容易瞧不上父母之間的愛情。

我以前也是這樣,會把父母之間的吵架,把父母之間的相互改變和遷就,都看作相互折磨,忍無可忍,


我覺得他們之間沒有愛情。因此我還寫過一篇文,說我們父母那一代哪裡是什麼白頭偕老,根本就是一地雞毛。

可當我結婚後再和爸媽生活在一起,發現我爸和我一起看劇的時候兩句話不到就能吵起來,和我媽一起看劇的時候,卻能聊得忘乎所以;


當看見我爸和我媽一起去旅遊,來到多年前曾經去過的那個地方,一起回想那時怎樣年輕無畏的時候。

我突然就懂了:他們之間 ,不是沒有愛情,而是那時的我太年輕,淺薄無知到讀不懂婚姻的浩瀚。

婚姻從來都是需要改變的,是那種相互改變的力量在推動著婚姻繼續下去。

(推劇)比《都挺好》好看10倍的家庭劇,看完才理解什麼是婚姻


婚姻要求我們擁有自我,婚姻又要求我們割讓一部分自我,去成全對方的自我。個性強烈到要求必須實現極致自我的人,不是大概率上不適合婚姻,而是必然不適合婚姻。

這些年讀梁實秋的《今生只活得情深二字》,又讀楊絳的《我們仨》和《幹校六記》,也包括讀嚴歌苓的《一個女人的史詩》,發現幸福的婚姻都有一個標準模板,那就是願意為對方作出改變。

於是越來越覺得:人世間最深沉的情意,是為了你,我可以變成另一個自己。

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卻不再願意為了對方割捨哪怕一點點的自我了,大家都開始喜歡吃現成飯,最好我遇到的伴侶,有錢有顏有責任是個完美人設,還不要求我付出任何。

算了,趕緊醒醒吧,夢做久了,會變傻的。

這世上哪有什麼完美人設,更別提什麼不勞而獲,這世上甚至沒有合拍到彼此都不需要遷就的伴侶。

你看到的好男人,你認識的好女人,你知道的幸福婚姻,都是從互相改變、彼此遷就開始的。

(推劇)比《都挺好》好看10倍的家庭劇,看完才理解什麼是婚姻


《父母愛情》裡的所有伴侶,包括安欣和歐陽懿,也包括江亞菲和王海洋,都是那種懂得站在對方立場上替對方想一想的人。

這也是我在《父母愛情》裡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只要你願意偶爾站在對方的地方去看一看四周,你就會甘心情願在婚姻裡退一下。

很多時候,就是因為這一退,我們才離白頭偕老又近了一些。


點個轉發,我們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