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對中年危機者的啟示

當我們慢慢長大,掙脫父母的懷抱,我們就不再是那個依戀在父母身邊的孩子了。

與父母的矛盾隨之而來,或大或小,或多或少。

這是成長的必然,也是成長的代價。

囧媽對中年危機者的啟示

我相信《囧媽》這部影片是能看哭擁有中年危機的一批人的。笑著哭泣,這部影片,徐崢是用了心拍的,或許也有他自己的影子在裡面,要不然,怎會拍得如此真實。

中年人的生活就是糖衣包裹的苦味丸,工作、婚姻都讓人喘不過氣;媽媽很真實,是每家每戶都會有的媽媽,逼你吃番茄,怕你不穿秋褲,不聽你說話,但是熊(生死)面前能為你擋死,痛苦時候可以依靠,雖然永遠也別指望她們能理解,甚至能改變,但不妨礙她嫌棄你的眼神裡都是愛。

囧媽對中年危機者的啟示

其實能感受到人到中年後的“疲憊感”,一切都是緊緊揪著的,尤其是涉及到人生情感最重要的婚姻關係、母子關係,經常毫無道理可講,只能互相埋怨互相憎恨,所以這部電影“疏解”成了戲劇的動力。徐崢與黃梅瑩真是好演員,我覺得他們把母子之間解不斷理還亂的複雜感情狀態表演了出來。

伊萬的婚姻與伊萬的家庭在路上。中國式母愛、中國式離婚從撕裂到放手,愛與尊重是一生的學習,從主角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婚姻比黑熊還危險,不知不覺就變成敝屣。母愛比奶糖還甜蜜,像硬塞的番茄般密集。曾經少年放的塔科夫斯基,忘記電影裡的小男孩,只記得他的眼睛閃光。當年錯過的紅莓花兒開,忘記當時有多沮喪,只記得此刻沒升起的幕布。

我們是怎樣忘記了愛的感覺,不能跟她共處同一車廂,也忘記了曾經依偎彼此的心房。

囧媽對中年危機者的啟示

你更能看出現實中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代際溝通危機、情感表達無能以及成長衰老的煩惱。事實上,我在觀看徐崢和黃梅瑩“做戲”的同時(這部前半段故事大都發生在通往莫斯科火車上的電影,很像是一出舞臺劇),似乎就像看到現實中我和老媽的翻版——我又有多少時間沒有好好地擁抱這位生我養我、卻又不時吵吵嚷嚷的人呢?溝通,理解,放下,陪伴。徐崢這部用喜感包裹的溫情主義電影,值得我們每個人好好品味。

徐崢終於真誠的面對了自己和母親的關係,本片在主題探討和人物的刻畫上做的都很好,且表現形式也比較輕鬆幽默。把一趟連續開六天的火車上發生的故事拍成一部電影其實很考驗編劇功力和導演調度,徐崢和導演團隊完成的都很好。

伊萬扒火車的時候我就在想,徐崢不是成龍,更成不了基頓,可他還是以先驅或叛徒之名被寫入電影產業史了。明面上致敬《伊萬的童年》,私下裡重現《暖暖內含光》,他是多麼想拍出一部好電影啊。是母子間家常便飯的絮絮叨叨還是患難後的冰釋前嫌,是老塔的男孩伊萬和母親解心結;是夫妻間背道而馳的情迷意亂還是放下後的坦誠相待,是婚姻故事裡最後的美好祝願。

囧媽對中年危機者的啟示

雖然一些事件用了戲劇化處理但探討的內核非常當下也很普世,不管是與母親和解也好還是和妻子和解也好,本質上還是和自己和解。在老崔眼裡,童年的伊萬不願意和自己和解,《囧媽》裡母親大半輩子也不願意與自己和解。徐崢到底還是讓長大的伊萬與自己和解了。但是否真正的和解了,也許要問徐崢本人了。

事業有成的男人陷入一次意外的旅程,並在最後獲得頓悟和救贖,除此以外,不提供一丁點深入的路徑。但是,當媽媽在大劇院一展歌喉的時候,我還是情不自禁地代入了,最後拿下頭套更是止不住的淚流。

必須承認,這是在囧系列裡第一次被感動,突然體會到徐崢在咆哮演技之餘一絲微弱的真誠。尤其在這個恐慌蔓延的當下,在家裡陪父母看完,心底真的會升起一點生之幸福。

《囧媽》與系列前作大有不同,更接近《藥神》,而且有歡笑有淚水,有痛楚有溫暖!值得嘉獎!黃梅瑩老師扮演的囧媽,其實並不囧,真實自然,就如同我們身邊的母親一般!中年男子徐伊萬,才是囧!賈冰插科打諢並不突兀,只是囧圖中的一味調劑品。

囧媽對中年危機者的啟示

徐崢進步好大,相對前作的品味和審美,整個越了幾個檔次,蒙太奇用的非常嫻熟,對異國的美景展現系列最佳,甚至還致敬了塔可夫斯基的《伊萬的童年》,故事也更走心和正經許多。有趣的是,作為講母子關係的電影,它同時站在了兩個人的角度去敘述,如果你是家長,你可能會意識到自己作為父母掌控欲的過分,如果你是孩子,你可能會發覺自己身為子女對父母付出的忽視。

在閤家歡慶的日子裡,導演在歡笑之餘討論了當代疏遠的親子關係和時下男女婚姻價值觀問題,是新潮又大膽的,細節的細膩抓取和卡司選角討喜觀眾,在囧系列類型片上做得更加紮實與成熟,笑料的抖包袱形式也很奏效。情感上,徐崢鋪設兩條線講述當代人婚姻與親情的雙重錯位,利用前後段空間的變換來擠壓和釋放角色的情緒,處在這個階段的人多少都能感同身受。

並不是想簡單的拍喜劇,更多的是想探討媽媽與婚姻的巧妙關係上,而在內容上直視了親子和夫妻關係中的無助和孤獨,但卻並不是用各種平淡如水的臺詞和道貌岸然的榮譽去建立人物動機。影片有幾段的表演有著非常驚人的情感能量,有著一種從簡單故事中挖掘並呈現影像的能力,這種力量足以讓觀眾對主角所經歷的情感感同身受。歡快的前半段以及溫暖而又柔情的後半段之間巧妙的搭配讓整部影片有笑有淚。

囧媽對中年危機者的啟示

同樣的主角幫助配角實現旅程願望,但配上母親這個身份,無疑加深了多層含義,對兒子事無鉅細地管制,同時又不忘初心追夢。因為愛情結緣的夫妻也成了彼此制約的捆綁。無論什麼形式的關係,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往往因為關係裡的身份,陷入主觀臆願去束縛對方,忽略了理解和尊重。

特別喜歡最後三方的放手,每個人都有了新的開始,反套路的閤家歡,更迎合當下。 三部下來感受到徐崢更加深耕情感和社會議題的討論與挖掘,不再是追求鬧騰的感官喜劇那麼簡單,感情也是愈加濃厚。

每個人都是獨立而自由的個體,可在媽媽眼裡,你只是她的兒子或女兒,她愛你,所以她嘮叨,她喋喋不休的講她的道理給你聽,她把果子塞進你嘴裡,一遍又一遍地問你要不要吃這要不要吃那,不在乎你說了什麼,只是希望你聽她的,甚至規劃你的人生,按照她的想法“改造”你。

囧媽對中年危機者的啟示

徐伊萬與母親相愛相殺的親子模式,既有對現實中母子關係的準確印刻,如語音方陣、食物投餵等;又不乏對理想化母子關係的詩意建構,如熊出沒那一刻的護犢情深,以及熱氣球的憑空亮相等。相比以往只遵循現實主義的徐崢而言,這其實是一種難得的進步,而並非有人所謂的編不下去。

“囧途”系列從其誕生之初便註定了商業屬性,但這並不妨礙徐崢對老塔的致敬;顯然,在剝開商業外殼後,徐崢也有一顆藝術之心,這也是為什麼徐崢會在《十三邀》裡說出那句:“我好想跟婁燁合作一部電影,但是我很擔心,他是不是覺得我太商業了,看不上我。”


囧媽對中年危機者的啟示

其實片中一句臺詞便揭示了關係的核心:我們深愛彼此卻只想讓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忽視了他人也是獨立個體。最終才讓一段段感情彼此嫌惡,卻又無法割捨。

是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是這個世上最複雜的,而中年人恰恰處在這複雜關係中的核心位置,危機是必然。別怕,抬頭起看看,一切終將過去!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