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2020江蘇公務員面試模擬題:職業院校怎樣才能贏得學子心?

【背景鏈接】

  調查顯示,目前市場對大專學歷人才的需求基本是本科學歷人才的兩倍,在畢業人數相當的情況下,專科學歷人才的就業率逐年提高。再加上“中國製造2025”計劃從實施,開啟了我國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的征程,技術型人才前景一片大好。但是,卻有很多學生在填報志願時,不願意報考職業院校,這不得不值得我們深思,究竟要如何做,才能讓職業院校贏得廣大學子的心?

  【題目預測】

  近年來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率不斷上升,這些有一技之長的畢業生深受企業歡迎,但是許多考生仍不願報考職業院校,你對此怎麼看?

  【參考解析】

  職業院校是培養技術型人才的場所,而廣大考生卻不願意報考,反映出職業教育受歧視的問題,我們應該加以重視。

  1、國民教育失衡。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樣,是我國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考生不願意報考職業院校,都去報考高等院校,職業院校招生難,使職業教育發展受阻,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就會處於弱勢。長此以往,就會使國民教育的發展失衡。

  2、工匠人才供給不足。教育是用來培養人才的,國民教育失衡,培養出的人才就會出現結構性失衡。而職業院校是技能型人才的孵化地,培養的正是優秀工匠型人才,職業教育受歧視,直接影響到工匠型人才的培養和供給。

  3、製造業發展受限。工匠人才是製造業發展的關鍵,供給不足導致製造型企業就會出現用工荒,企業難以健康持續發展。那麼,製造業發現速度就會出現動力不足,發展會放緩或者停止。所以,職業教育受歧視,會使製造業發展受限。

  4、製造業水平難以提高。在“中國製造2025”的大背景下,我國正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而技術型人才決定這製造業的創新和發展,沒有人才,一切將淪為空談。所以,職業教育受歧視,勢必會影響到我國製造業水平的提高。

  出現這種情況具有深厚的社會根源:

  1、傳統觀念偏差。重普通教育,輕職業教育。社會對職業教育和職業院校畢業生仍然存在偏見,一些用人單位存在以學歷為門檻歧視職業院校畢業生現象;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不高,家長和學生們選擇職業學校的積極性不高,“只有成績差的學生才讀職業學校”的升學觀念及讀職業院校畢業後當工人沒面子降低身份,上大學找工作才有發展前途的就業觀念。

  2、高考制度阻礙。普通高校先錄取,錄取率達80%以上,然後職業學校再錄取,好像職業學校低人一等,更使得職業教育招生空間不斷被擠壓,職業院校的生源也日漸萎縮,招生壓力大。

  3、職業院校教育問題。教育水平有限,發展體系不健全。職業院校的專業結構、層次類型不夠合理,辦學特色不鮮明,存在重複建設、師資配備不足等。因歷史欠賬較多,一些職業院校特別是西部、農村和民族地區的辦學條件未達到國家辦學基本標準,勢必會影響到教育質量。

  4、工作環境較差。技術性人才工作大多在車間一線,環境不好,勞動比較辛苦,福利待遇相比本科差。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我們既需要培養愛因斯坦,培養愛迪生,也需要培養魯班。建設教育強國,職業教育非常重要。”所以,未來化解職業院校招生難的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做好頂層設計。國家應做好現代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明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的目的任務,促進職業院校的發展。同時,制定好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提高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視,大力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解決製造業人才短缺的問題,形成與製造業發展相適應的人力資源建設格局。

  其次,制度保障。打破招考制度的歧視,推進高考制度改革,改變職業教育在招生中的弱勢地位。推動完善就業政策和企業的用人機制,提升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的比較優勢,改善技術技能人才的工作環境,在制度層面上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

  再次,觀念引導。媒體把注意力多放到職業院校的報道上,報道職業院校在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未來技術型人才發展的優勢等,同時,在國家大力發展製造業的背景下,大力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樹立工匠模範,在社會上形成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社會氛圍。引導整個社會轉變傳統觀念,讓大家對職業教育高看一眼,厚愛一分,把職業教育看成人生髮展的一個非常有前途的選擇和途徑。最終,讓社會不在歧視職業教育,接受職業院校。

  最後,自身建設。職業院校要把好時代脈搏,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產校融合,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科學設置專業,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為更好的培養專業型人才提供保障。只有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國培—2020江蘇公務員面試模擬題:職業院校怎樣才能贏得學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