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鎮第一中學心理老師給家長和學生的一封信

大眾網·海報新聞泰安2月22日訊(通訊員 呂衍霞)

各位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2020年的春節假期,必將給我們每一個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和回憶。不只是超長的並且至今難以確定的歸校日期;不只是奮戰在防疫最前線置自己生死於度外的可愛的白衣天使們;不只是24小時值班,確保人員物資安全出入的鎮街黨員幹部、志願者。 其中最切身的體會,可能就是宅在家中百無聊賴的慵懶和無精打采了吧?在這個非常時期,大汶口鎮第一中學心理諮詢室的老師們給各位家長、親愛的同學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正視疫情期心理問題

有研究表明,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前,不同群體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是正常的。

在這個特殊的假期裡,為配合控制疫情,學校師生,家長都自覺居家隔離,減少外出,為抗擊疫情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還需要我們繼續堅持堅守。畢竟假期延長、居家隔離不是我們生活的常態,我們每個人的身心健康都會持續受到重大考驗。

二、接納自己在疫情期出現的各種情緒反應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個體處於應激狀態時,可以引起各種不同程度的情緒反應。比如恐懼、焦慮、自憐等,產生這些負面情緒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適度的負面情緒有助於我們提高對疫情的警惕。因此,我們不必刻意壓抑或完全否定這些負面情緒,一味的抗拒情緒只會使自己更加沉浸在負面情緒和思維中。

三、家長幫助孩子應該做的工作

1、放平心態覺察孩子的心理需求

長時間的宅在家不能出去玩,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父母首先不要太著急,放鬆心情,我們平靜的來看看。你會發現孩子希望自己被家長看到他有自由、放鬆的需求,他有努力學習的願望。

2、換位體驗孩子的處境,理解他的感受

宅在家的孩子,生活空間變窄了,人際交往圈變小了,日子就變得很單調。他們的煩躁、焦慮、無聊都變得可理解了。作為父母的我們其實也有同樣的感覺,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理解你,因為媽媽和你一樣也很不愉快”。通過共情緩解孩子的不良情緒。

3、幫助孩子接納現實

現實就是不能出去玩。這要讓孩子不僅僅是接受,更是接納。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通過視頻或者新聞了解當前疫情嚴峻的形勢,讓孩子知道宅在家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也是對自己對家人負責任的表現,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沒有同學邀請一起出去玩”,“沒有小夥伴來串門”的原因,讓孩子知道現在這樣關鍵的時刻宅在家宅得住是國家抗擊疫情做貢獻,也是一個人素養的體現,而且大家都是這麼做的。

4、協助孩子制定假期規劃,確定學習目標

教孩子一些時間管理的技巧,如:每天的第一個小時做最重要的事情;比較事情的緊急程度,給較重要的事情預留更多的時間;綠色休息等。

簡單的說,就是以下四點:規律生活、放下手機、做點有意義的事、陪伴孩子。

四、孩子應該怎麼做呢?

1、學會為自己創造宣洩情緒的時機和通道

負面情緒的持續和過度反應,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和生理、心理健康,必須引起重視進行有效調節。

(1)傾訴。傾訴行為本身就可緩解情緒。儘管不能走親訪友,但這並不妨礙人們通過微信、電話等手段來交流彼此想法和情緒。在這個特殊時期,親友間通過互相傾訴,表達共情來獲得鼓勵和支持是最有效的。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積極的力量。

(2)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不僅能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提高人的免疫力。更能產生一系列短期及長期的心理效應。對於降低焦慮水平,改善情緒狀態,消除疲勞效果顯著。

(3)聽音樂。音樂可以撫慰心靈的創傷,改變人的心境。聽輕鬆愉快的音樂。比如古典音樂,輕音樂,注意傷心的時候,不要聽悲傷的音樂。

2、學會自我關懷、自我激勵

假期延長、居家防護,活動空間減少,這正是我們用自我關懷、自我激勵點燃激情的時機。

寫下三件好事,寫下三件今天發生的讓你平靜或快樂的事,可以把它們寫在便利貼上,貼在床頭,電腦旁邊等顯眼的位置。感到乏味、沮喪時,看看它們。

試著用對待好友的方式對待自己:想象你的好友在你眼前,當他告訴你他很難受時,你會說些什麼話來安慰他支持他呢?然後把這些話說給自己聽。趕快試一試,你會被自己感動的,同時,你也會發現一個內心充滿愛和力量的自己。

3、充實生活,轉移注意力

(1)不要總關注或反覆看有關疫情的信息,也不要讓自己太困太閒,可以在家中適度活動。

(2)做做家務,裝扮自己,就像天天迎接節日,增加儀式感,營造其樂融融的居家氛圍。

(3)閱讀和寫作、學習。閱讀可以增加知識,激發樂趣,讓人專注書本。寫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關注當下的自己,減少其他干擾。按照學習要求按時早讀,按時上課,按時完成作業。其實,這正是轉移注意力的最好方法。

大眾網·海報新聞泰安2月22日訊(通訊員 呂衍霞)

各位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2020年的春節假期,必將給我們每一個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和回憶。不只是超長的並且至今難以確定的歸校日期;不只是奮戰在防疫最前線置自己生死於度外的可愛的白衣天使們;不只是24小時值班,確保人員物資安全出入的鎮街黨員幹部、志願者。 其中最切身的體會,可能就是宅在家中百無聊賴的慵懶和無精打采了吧?在這個非常時期,大汶口鎮第一中學心理諮詢室的老師們給各位家長、親愛的同學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正視疫情期心理問題

有研究表明,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前,不同群體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是正常的。

在這個特殊的假期裡,為配合控制疫情,學校師生,家長都自覺居家隔離,減少外出,為抗擊疫情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還需要我們繼續堅持堅守。畢竟假期延長、居家隔離不是我們生活的常態,我們每個人的身心健康都會持續受到重大考驗。

二、接納自己在疫情期出現的各種情緒反應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個體處於應激狀態時,可以引起各種不同程度的情緒反應。比如恐懼、焦慮、自憐等,產生這些負面情緒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適度的負面情緒有助於我們提高對疫情的警惕。因此,我們不必刻意壓抑或完全否定這些負面情緒,一味的抗拒情緒只會使自己更加沉浸在負面情緒和思維中。

三、家長幫助孩子應該做的工作

1、放平心態覺察孩子的心理需求

長時間的宅在家不能出去玩,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父母首先不要太著急,放鬆心情,我們平靜的來看看。你會發現孩子希望自己被家長看到他有自由、放鬆的需求,他有努力學習的願望。

2、換位體驗孩子的處境,理解他的感受

宅在家的孩子,生活空間變窄了,人際交往圈變小了,日子就變得很單調。他們的煩躁、焦慮、無聊都變得可理解了。作為父母的我們其實也有同樣的感覺,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理解你,因為媽媽和你一樣也很不愉快”。通過共情緩解孩子的不良情緒。

3、幫助孩子接納現實

現實就是不能出去玩。這要讓孩子不僅僅是接受,更是接納。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通過視頻或者新聞了解當前疫情嚴峻的形勢,讓孩子知道宅在家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也是對自己對家人負責任的表現,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沒有同學邀請一起出去玩”,“沒有小夥伴來串門”的原因,讓孩子知道現在這樣關鍵的時刻宅在家宅得住是國家抗擊疫情做貢獻,也是一個人素養的體現,而且大家都是這麼做的。

4、協助孩子制定假期規劃,確定學習目標

教孩子一些時間管理的技巧,如:每天的第一個小時做最重要的事情;比較事情的緊急程度,給較重要的事情預留更多的時間;綠色休息等。

簡單的說,就是以下四點:規律生活、放下手機、做點有意義的事、陪伴孩子。

四、孩子應該怎麼做呢?

1、學會為自己創造宣洩情緒的時機和通道

負面情緒的持續和過度反應,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和生理、心理健康,必須引起重視進行有效調節。

(1)傾訴。傾訴行為本身就可緩解情緒。儘管不能走親訪友,但這並不妨礙人們通過微信、電話等手段來交流彼此想法和情緒。在這個特殊時期,親友間通過互相傾訴,表達共情來獲得鼓勵和支持是最有效的。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積極的力量。

(2)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不僅能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提高人的免疫力。更能產生一系列短期及長期的心理效應。對於降低焦慮水平,改善情緒狀態,消除疲勞效果顯著。

(3)聽音樂。音樂可以撫慰心靈的創傷,改變人的心境。聽輕鬆愉快的音樂。比如古典音樂,輕音樂,注意傷心的時候,不要聽悲傷的音樂。

2、學會自我關懷、自我激勵

假期延長、居家防護,活動空間減少,這正是我們用自我關懷、自我激勵點燃激情的時機。

寫下三件好事,寫下三件今天發生的讓你平靜或快樂的事,可以把它們寫在便利貼上,貼在床頭,電腦旁邊等顯眼的位置。感到乏味、沮喪時,看看它們。

試著用對待好友的方式對待自己:想象你的好友在你眼前,當他告訴你他很難受時,你會說些什麼話來安慰他支持他呢?然後把這些話說給自己聽。趕快試一試,你會被自己感動的,同時,你也會發現一個內心充滿愛和力量的自己。

3、充實生活,轉移注意力

(1)不要總關注或反覆看有關疫情的信息,也不要讓自己太困太閒,可以在家中適度活動。

(2)做做家務,裝扮自己,就像天天迎接節日,增加儀式感,營造其樂融融的居家氛圍。

(3)閱讀和寫作、學習。閱讀可以增加知識,激發樂趣,讓人專注書本。寫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關注當下的自己,減少其他干擾。按照學習要求按時早讀,按時上課,按時完成作業。其實,這正是轉移注意力的最好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