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的孙子马抗真的去亚美尼亚领导独立战争了?

不如无情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亚美尼亚史里有这段记载,而且时间和曹操屠杀马超家族的时间基本符合,再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不由得不让人相信啊。

马抗是马岱的弟弟,马超兵败后和马岱二人逃往汉中,而留在凉州的马氏其余族人则遭到了曹操的屠杀,为求一线生机,马岱之父马翼和弟弟马抗向西一路辗转到了波斯。



说到波斯,波斯和中国最早在公元前两百年多年就有所往来,汉朝时无论是政府和民间的交往都非常频繁,尤其是丝绸之路打通后,波斯更是成了罗马和汉朝的中转站。魏晋时期,波斯人也多次向中原王朝派遣使者。

而马抗作为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世守陇西,不可能不知道波斯的存在,而且和波斯的交集可能要比中原王朝还要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马翼会带着后人往波斯逃跑了。


但是没过多长时间,曹魏得知了马抗的去向,便向波斯王讨要马抗,波斯王既不想得罪中原王朝,也不想放弃马抗,于是就把马抗送王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原先也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但是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被罗马和波斯帝国瓜分,当时亚美尼亚是波斯的藩属国,宗主国送人过来,亚美尼亚肯定是热情欢迎,于是马抗一家就在亚美尼亚定居。

一直到公元五世纪,被波斯控制的亚美尼亚地区因为宗教问题爆发了两次反对波斯帝国的起义,其领袖就是马抗后代。


守仁君认为这件事八成不假,波斯和中原王朝的交流是有悠久的历史的,而中国古代落败贵族逃往其他国家的也是大有人在,而且时间上也基本吻合。更关键的是人家亚美尼亚历史书上还记录这件事了。


守仁读仁


马抗的传说

近年来,网上流传这样的一种说法:马超的族人马抗,在目睹马超被曹操击败的现实后,知道马超斗不过曹操,于是为求自保,马抗带着一部分族人逃到西域,之后辗转抵达波斯,求波斯国王收留。

有说法认为凉州的军阀——诸如董卓、马超等人,其实是汉化的羌人,而羌人和西域各国来往甚多,因此马家的名声,波斯国王也素有耳闻,于是决定收留马抗。


关于马超家族在羌人群体的影响力,《三国演义》里面曾提过,刘备死后,曹魏皇帝曹丕趁着蜀汉政局不稳的机会,纠集五路军队攻打蜀汉。诸葛亮派遣马超去应对羌人,理由是在羌人眼里,马家如同神灵一样的存在。果然羌人闻听马超出战,便开始消极起来。这个故事,可以视为马超在羌人中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波斯国王收容马抗一行不久,中原皇帝也派去使臣去和波斯国王交涉,要求波斯国王遣返马抗等人。波斯国王不愿意和中原天子交恶,于是打发马抗前往波斯的附属国亚美尼亚。

马抗家族到了亚美尼亚后,在亚美尼亚繁衍生息,到西历五世纪,波斯加大了对亚美尼亚的压迫,于是马抗的后人(已经使用了亚美尼亚姓氏马米科尼扬)带领亚美尼亚人起来反抗波斯人的压迫,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努力,最终,亚美尼亚获得了独立地位。

那么,这个传说是真的吗?

今人视角的误差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晋朝皇帝司马衷听说国内很多百姓饿死,于是大为惊讶,居然反问大臣:这些人怎么这么傻?没粮食吃可以吃肉嘛!

于是有了“何不食肉糜”这个成语。并且很多人将这个故事视为一个笑话,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笑话,很多人在思考一些历史的问题时,都会用现代人的视角,用来思考古代事件的可能性——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夏朝在埃及,以及马抗影响亚美尼亚。

西历十二世纪,金朝灭亡辽朝。辽朝宗室耶律大石逃亡西域,在中亚建立西辽帝国。按照当代人的观念,中亚距离入主中原的金朝地理上并不遥远。

但是,即便这样,耶律大石准备东征金朝的时候,还因为道路遥远,而不得不放弃东征打算;西辽建立之初,金朝皇帝还曾派人出使西夏,询问西夏皇帝李乾顺:耶律大石在什么地方?而李乾顺对于耶律大石的具体位置,也说不出所以然。

可以说,至少在十二世纪,中亚对于金朝、西夏来说,依旧是宛如天边的远方。

同样,马抗逃到西域后,中原皇帝未必会知道马抗去了哪个国家,更不会万里迢迢派人去波斯,就为了一个叛将而和波斯人交涉。因此这个细节基本上可以判定为虚构。

马米科尼扬的来历

根据国外史料,对于亚美尼亚的独立确实立下汗马功劳。但是,马米科尼扬自称自己来自“西徐亚”(位于今伊朗境内)。而并非来自凉州。

因此,可以判定:马抗家族领导亚美尼亚独立战争,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藤树先生


中国后裔成为亚美尼亚民族英雄的说法,见诸于权威史书,但其细节,尚存疑问。

《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的记载中,他们参与了波斯、罗马、亚美尼亚的“三国演义”。

《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中,曾记载了马姓中国后裔与亚美尼亚的联系。

在第六章中国部分的介绍中,写道:

蜀汉投降后,蜀军的残余势力,在一位蜀汉王子的率领下向西流窜,进入波斯境内。在波斯的历史上称之为马姆哥。

波斯的沙普尔一世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们开始为沙普尔效力。数年后,晋帝国皇帝司马炎,派人前往波斯,要求沙普尔一世交出马姆哥及其家眷,否则晋帝国就用武力解决。由于面临与罗马的战争,沙普尔希望能同晋帝国维持良好的关系,他告诉司马炎:那些人已被送到“地球边缘的死亡地带”,很快就将死去。

在第六章的西南亚部分的描述中,这个“地球边缘的死亡地带”就是亚美尼亚。

带有神秘色彩的中国蜀汉王朝流亡王子马姆哥为波斯驻亚美尼亚的地方总督。这些中国骑兵部队镇压了亚美尼亚贵族的叛乱···随后,在罗马的支持下,亚美尼亚王子试图复国,反抗“波斯统治和他们的中国雇佣军”。马姆哥发现自己得不到波斯的支持,就转而与亚美尼亚王子联手,驱赶了波斯势力。

对《世界军事历史全书》的疑问:大方向正确,细节常有纰漏

《世界军事历史全书》的作者杜派,是世界军事史学界的权威。

他治学严谨,为确定谁先发明弓箭,以及《孙子兵法》的成书时间,他曾3次专访中国(当时中美尚未建交,这样的交流不易)。

但是,从石器时代到冷战时期的全球军事历史,信息量巨大,出现纰漏,在所难免。

比如,他在描写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时写道:


“三个封建割据国家之间无休止的争夺,使边境和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趁虚而入,不断袭击、侵犯中国的发达地区。中国开始进入一个长期的无政府状态的混乱时期。这个时期国无宁日,差不多维持了四个世纪”。

显然,他对汉末到隋朝建立的这段四百年史的大体是把握的,不过,三国时期,少数民族趁虚而入的说法是不客观的。

可见,这部著作大方向把握到位,但细节处多有“逻辑串联”、“抓大放小”,难免纰漏。

因此,对于他的这些记载,我相信,有中国后裔进入波斯,在亚美尼亚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细节处,如他们是否是蜀汉王子等,并不严谨。

《亚美尼亚史》的记载:基本可信

另一部记载马家在亚美尼亚历史的,是五世纪时,亚美尼亚“史学之父”莫里谢夫的《亚美尼亚史》。

他记载,三世纪时,一位叫马抗的人进入波斯。马抗自称,他是一位国王的儿子,因为遭到中国皇帝追杀,来到亚美尼亚。随后,中国皇帝也曾派特使前来要人,波斯君主不愿得罪中国,就让马抗去了亚美尼亚。

该家族后来为亚美尼亚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415年,阿瓦雷尔战役,该家族的瓦尔丹,英勇奋战,不幸战死。但是,亚美尼亚的反抗精神使波斯人畏惧,最终,波斯,同意停止对亚美尼亚基督教的迫害,亚美尼亚保住了自己的权利。

在今天亚美尼亚首都的一个广场,依然塑立着瓦尔丹.马米科尼扬(马抗家族后人)的雕像!

这段历史,基本可信。

因为,莫里谢夫与决定亚美尼亚命运的阿瓦雷尔战役相去不过几十年,而马米科尼扬又是该战役主角之一,对这种人物的身世,他是必须慎重记载的!

身世猜想:存疑

网上盛传孙盛《蜀世谱》的一段记载:马岱的父亲马翼,在许昌做了北军中尉,后来逃回了西凉。马岱的弟弟马抗,跟着他父亲马翼一起跑到了里海。

对于这个说法,本人尚未察到原始出处。

本人虽无缘亲见《蜀世谱》,但裴松之注释《三国志》时,常引用《蜀世谱》,但在马超这一节,未见引用。相反,裴反而明确写了马腾为质期间,授予马休、马铁的官职,却对这个北军中尉马翼只字未提。


即或马家当时确实有人逃到了波斯,到司马炎之时,马腾之乱也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何况马家仇人是曹操,关司马什么事?)司马炎又怎么会为此专门威胁波斯呢?

显然,对于这个中国家族的身世,亚美尼亚人、美国人的记载在细节处都是难以考究的:至少,这位将军绝不是什么王子,更不是什么蜀汉流亡王子。

我认为:确有这么一位中国将军在亚美尼亚发光发热,但他本人未必是马超家族的成员。

汉末时期的凉州,羌汉混杂、军阀混战,有军事实力的军阀不可胜数,这种情况下,有人向西寻找发展机会,不足为奇。


晋武帝即位后,凉州大乱,羌族叛乱令朝廷十分头疼。这种情况下,朝廷咨询在波斯的羌族强势人物,应该是比追究遥远的“马腾余党”或“追杀流亡王子”更靠谱的可能。

因此,我认为:确有来自中国的将领在外发光发热,不过,未必就一定要是马超的亲戚。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首先需要纠正一个错误,马抗并不是马超的孙子而是马超的堂兄弟,马抗和马岱则是亲兄弟,他们的祖父都是马平,《三国演义》中错将马平写成了马肃。


晋朝著名史学家孙盛曾在其编纂的《蜀世谱》中有过这样一段记载,“岱弟抗,随翼西入,或至西海。”

根据《蜀世谱》记载,马超兵败后逃入汉中,凉州地区也持续动乱,留在西凉的马抗等人随父马翼向西迁移到达了里海附近,西海是中国古代对里海的称呼,而亚美尼亚正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

历史上并没有记录马岱、马抗的生卒年月,但是根据马岱留在历史上的一些记录可以推算出马抗的“西入”时间大概是公元215年之后。

在亚美尼亚的历史上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大家族马米科尼扬家族,根据《亚美尼亚史略》的推测,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创始人来自于遥远的东方,很可能是三国时期的马抗,而《亚美尼亚史略》的作者莫夫谢斯·霍列纳齐是亚美尼亚著名的史学家,大约生活在公元五世纪,据马抗“西入”也就不到二百年的时间,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而且根据中国历史记载,马抗家族带有羌胡血统,与中亚和西方各国关系良好,马超所统帅的军队也是“不尚弓弩”而是使用西方军队的长标枪等武器,按照这个逻辑推算,马抗等人为了逃避战乱选择避祸中亚或者西方是比较符合逻辑的。

其实在亚美尼亚,马米科尼扬家族的人也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来自于中国,在家族的历史上还出现过一个大英雄瓦尔丹·马米可尼扬。

公元451年他率领亚美尼亚人奋起反抗波斯人的统治,虽然瓦尔丹·马米可尼扬战死,亚美尼亚人也遭到了惨败,但是却鼓舞了亚美尼亚人的斗争精神,瓦尔丹·马米科尼扬说:“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这句话后来成了亚美尼亚人家喻户晓的名言。


一点点历史


这个当然是不可能的,当初的马超一家都被杀得精光光的,还马超正值一个青年儿子,可能都还没有几个,怎么可能会有孙子呢?还有人说曹操都向亚拿尼亚要这个孙子马抗死,当马超都长大了,曹操早就已经死了,这个人物可能都是杜撰的。



何况那个时候是在欧洲,交通是非常不便的,只能够靠马匹,而且一路上是非常困难,说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很多人都不愿意走这条路,还不如轰轰烈烈地跟着马超一起逃跑呢。

首先,马超有没有这个孙子还是有疑问,其次,去那里还不如回到中原,最后,这个故事可能就是杜撰的

很多人都希望中国有很多历史人物跑到外国去,然后建功立业宣扬中国的国威,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但是这也只是人们一厢情愿而已,中国和当时的亚马尼亚距离是非常的遥远,想要去那里的话,至少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同时这上面威胁非常的恐怖,在中亚很多地方都是荒芜的,要是没有人去引导的话,可能就死在路上了,就算有人去引导也只能够是九死一生。


马超的孙子存在吗?这个应该是不可能的,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记载这个人物,所以说这个还是存在着很大疑问,当时的曹操把马超一家都杀得精光光的,只有马超和他弟弟逃了出来,所以这个人物应该是不存在的。

虽然亚玛尼亚可能记载了一个这样的事情,但不一定是马超孙子,并且中国人姓马的很多,而且在西北地区的话,马超那很多人都是姓马的。或许是跟马超是同姓而已,或者是带着一丝关系,这个是可能的,但不一定是马超的孙子。


汪公说


在前苏联的16个加盟国里,亚美尼亚非常不起眼。

面积小,只有近3万平方公里,人口将近300万。更要命的是,亚美尼亚是个内陆的山地小国,“缩”在雄伟的高加索山脉中,绝大多数地区海拔都在1千米以上。不靠海,也没有邻国阿塞拜疆那样拥有巨额的石油资源。亚美尼亚有两个邻居有世仇:和东边的阿塞拜疆有纳卡争端,和西边的土耳其有大杀戮之仇。

不过,地缘环境的“恶劣”,并没有影响到亚美尼亚人的骄傲。亚美尼亚在西方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亚美尼亚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其二,亚美尼亚人被认为是纯血白种人的象征。在英语中,白种人的正式名字是Caucasian,意思是高加索人,指的是两个高加索国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

由于这些原因,亚美尼亚人自视极高,认为自己是高贵的基督教徒,同时又是白种人祖庭。但是,在国际史学界却有这么一个与咱们国家有关系的论点:亚美尼亚有可能是咱们国家人的后裔。

之所有有这个论点,原因在于亚美尼亚有一个重要的家族——马米科尼扬家族。

马米科尼扬被认为是亚美尼亚的民族之魂。他的家族在公元4世纪至8世纪,都是亚美尼亚王国的实际控制者。公元5世纪时,亚美尼亚面临生死存亡关头,与当时被认为“万王之王”的西亚最强大的萨珊波斯帝国,在阿瓦拉伊尔大战。面对强大的敌人,有一个英雄挺身而出,这个人就是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大将华坦-马米科尼扬。

图-亚美尼亚街头

华坦-马米科尼扬本人战死殉国,但亚美尼亚军却把萨珊波斯大军揍得找不着北。萨珊波斯只好承认了亚美尼亚的自治地位,保全了亚美尼亚的民族身份。为国家如此大功,华坦-马米科尼扬,在一千多年来,都被亚美尼亚当成圣人,后人称他为圣华坦。

这位圣华坦,以及所有马米科尼扬家族的成员,据说和中国古代一位著名人物有关。这个人,你一定不陌生——三国的锦马超,蜀汉五虎上将!

马超怎么和数千公里之外的亚美尼亚扯上关系?

马超为了给父亲马腾报仇,起大军与曹操作战。曹魏大将杨阜打败了马超,马超族人被杀光,马超只好投奔汉中张鲁,后投刘备。在马超族人被杀之时,马家还有一个分支没有遭到厄运。马超的伯父马翼、堂兄马抗还在凉州,马超投奔张鲁后,他们自知不是曹操的对手,但投降也是死。为了活命,马翼、马抗带着马氏族人,沿古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踏着夕阳一路向西。

《蜀世谱》中记载,马氏族人在马抗的带领下“或至西海”。这个西海应该就是现在的波斯湾(阿拉伯湾)。马抗一家人来到波斯湾,被萨珊王朝的国王送到亚美尼亚。马抗带着族人在亚美尼来定居,马家的后人还娶了国王的公主,成为亚美尼亚贵族。为了与当地人融合,马氏家族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符合当地风俗的姓氏——马米科尼扬。《亚美尼亚史》记载:马米科尼扬家庭的始祖名为马抗,在公元3世纪由中国迁徙而来。

图-亚美尼亚街头

还有一种说法。据公元5世纪亚美尼亚两位史学家的记载,马米科尼扬家族的祖先是来自300年前东方秦国的马米和科纳,他们当时与秦国国王陈巴克发生矛盾,战败后逃到萨珊波斯避难。波斯国王不喜欢他们,把他们流放到了亚美尼亚,他们的后人不断繁衍壮大,并把两位先祖的名字结合成为姓氏,形成了马米科尼扬家族。

西方史学界考据认为,东方秦国指的应该是汉朝。马米和科纳兄弟正是三国蜀汉五虎上将马超的后人。马氏家族本身就有西凉背景,蜀汉灭亡后,马氏家族后人为了逃难,西迁到萨珊波期,形成了马米科尼扬家族。

不论哪种说法,马米科尼扬的祖先,有可能来自中国。马超祖籍西凉,与西域各国本就联系密切,行军打仗的方式也与中原不同,马超的军队不喜欢用弓弩,而是擅长使用西方式的长标枪等武器,作战时也是西方式的密集军阵。两种说法都提到当时马家的祖先受到了东方皇帝的通缉,萨珊王朝国王宁愿得罪东方,也不交出马氏后人,说明这些人在东方地位非常高。再对比他们的姓氏——马米科尼扬,全家被杀,马米科尼扬家族是马超后人的可能性,至少存在。

图-亚美尼亚传统服饰

不过,很多亚美尼亚人并不认为自己国家的圣人家族,其祖先来自东方。


地图帝


小雪历史微鉴:历史上的猜想不外乎几种,但都确确实实并非空穴来风,很多历史谜团的证明,都是需要依靠历史记载、文物遗迹等进行推论,然后才可以和猜想严丝合缝。三国时期的马超孙子就是这么一位,在历史上传言,马超孙子马抗并没有死在中原地区,而是迁往了遥远的西域,也就是现在的亚美尼亚,根据相关记载,这样的猜想是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

亚美尼亚的前世今生

亚美尼亚,是在前苏联时期的加盟共和国,这个国家和我们中西部的陕西省那么大,国土面积只有3万平方公里,而人口数只有区区的300多万,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国家,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和周围的其他国家不一样,全国的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000多米以上,因此,如果说哪个国家想入侵它,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亚美尼亚被认为是全世界第一个基督教国家,也拥有着纯种白种人的桂冠,而英语白种人就是用亚美尼亚的英语单词演变而来的。

亚美尼亚人早期的祖先,其实来自遥远的东方文明

据《蜀世谱》记载,在马超逃往汉中以后,并没有在当地迁徙,而是一路向西,逃往了遥远的西域,在黑海和里海之间。

而从《亚美尼亚史略》中记载的东西,马米科尼扬家族是亚美尼亚中一个古老的部族,而这个部族的祖先,就是来自遥远的东方,而这本书的作者是公元五世纪,从时间上推算,和马超家族前往西域的时间来看,两者正好吻合。

因此,以此来看,马超的孙子马抗真的却亚美尼亚领导战争,其实是历史上客观发生的。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答:是有这种说法,但经不起推敲。

亚美尼亚古国著名历史学家摩西著作有《亚美尼亚史记》一书,书中有提到:公元二世纪时,中国有大批侨民移居亚美尼亚,主要定居在库尔德地区一带。这些中国侨民中,有一个“马米科尼扬家族”。该家族的人自称(注意,是自称)始祖名叫马姆贡(Мамгон, Mamgon)。说马姆贡的父亲是中国的一位帝王,名叫阿波格。马姆贡性格很拗,抗父命不遵,戴罪出走波斯。马姆贡的父亲派特使驾临波斯,扬声恫吓,说波斯人如果不交出马姆贡,就将发兵铲平波斯。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阿尔达希尔一世既不想交出马姆贡,也不想因马姆贡招致灭顶之灾,就破财消灾,烧香送神,礼送马姆贡出境——马姆贡遂投奔波斯属国亚美尼亚。亚美尼亚离中国非常遥远,国王蒂里达特斯二世自认为安全得很,大大方方地收留了马姆贡。马姆贡后来为亚美尼亚立下了很多战功,获得亚美蒂里达特斯二世分封达隆省,即亚美尼亚的马氏家族从此兴旺发达。

就因为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阿尔达希尔一世在位时间为公元226年至240年,亚美尼亚国王蒂里达特斯二世在位时间为公元217年至238年,即阿尔达希尔一世礼送马姆贡出境,蒂里达特斯二世坦然接盘,时间上对得上,有人就认为这则记录是真实可靠的。

而中国当代史学家苏仲翔又认为,这个时间正值中国的三国时期,孙盛在《蜀世谱》有记载:马超在西凉与曹操对抗失败后,马超与堂弟马岱等人仓皇向南逃入了汉中;马岱的父亲马翼和弟弟马抗则率亲族数十口,向西逃匿到了里海。于是,他自动自觉地对号入座,断言:《亚美尼亚史记》中的“马姆贡”,就是马岱的弟弟马抗!

但是,马姆贡的事迹和马抗的相关记载其实是对不上号的。

《亚美尼亚史记》说马姆贡的父亲是中国的一位帝王,名叫阿波格。

马抗的父亲并非中国帝王,而且也不叫阿波格,叫马翼。

对此,史学家苏仲翔有非常狡黠的解释。

他说,之所以叫“阿波格”而不叫马翼,那是采用了冒名方式。

而且,“阿波格”,就是“伏波幺”的字音演变。

“伏波”是谁呢?那不就是东汉初年的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吗?

而马超、马抗,可不都是马援的后裔?

……

不管苏仲翔如何强词夺理,说马姆贡就是马抗,非常牵强、非常生硬,难以服众。

好吧,退一万步说,就算马姆贡是马抗,但马抗和马岱一样,都只是马超的族弟,说不上是马超的后人,即马超孙子之说是无法成立的。

只有一种可能,亚美尼亚这个自称来自中国的“马氏”家族,乃是新疆地区游牧民族的后裔,只因读音问题,被好事者附会成了马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