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为《新世界》平反

上周正式收官的《想见你》赚足观众的好评与眼泪,紧接不久,另一部开播近2月的国产剧,又在最近几天频登热搜。

《新世界》

我要为《新世界》平反


《新世界》最近不太好过,在和剧情相关的话题讨论中,吐槽遍地可见,受汹涌舆论的持续冲击,日前,该剧的豆瓣评分已经跌落至5.9。

不及格。

剧是正儿八经的2020开年大剧,格调起得够高,没成想观众的反馈曲线走成了一波三折的格局。

尽管对于大多数国产剧来说,高开低走的口碑局面实属常态,但在我连夜追完《新世界》之后,实在忍不住要说一句:这部剧被“误杀”了。

我要为《新世界》平反


翻遍豆瓣评论区,刷遍各大播放平台的弹幕,多数批评都因为嫌它“剧情拖沓”

对此,我一万个不同意,恰恰相反,《新世界》最令我惊喜的一点,正因为这份扎实有料的“拖沓”。

作为长达70集的国产连续剧,《新世界》的集数确实远超一般国产剧,甚至在该剧开播之前,不少观众就因此提前放弃。

不怨他们,毕竟按照每集45分钟的时长,看一部《新世界》,约等于看52部2小时的电影,且结合该剧的叙事风格,这52部电影还都得是文艺片。再加上于此之前,国产剧情节注水的现象比比皆是,观众屡屡被坑,怨声载道。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道理谁都懂。


但《新世界》真是那条“井绳”吗?

我要为《新世界》平反


一定不是。

观众认为“情节拖沓”,无非是《新世界》用70集的篇幅,只讲述了22天的故事。

话说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面对时代更迭,北平城中,上至国民党官员,中至监狱狱长、警署探长,下至平头百姓,各有各的心思和活法儿,连到一起看,就是动荡年代里的北平全息图谱,从城楼砖瓦到街巷黎民,细枝末节应有尽有,老北平人的日常生活样样俱全。

时局动荡下的22天,说长说短各有道理,但不可否认的是,战火围城,城内鱼龙混杂,各色势力心怀鬼胎明争暗斗,变故丛生的四九城内,甭说22天,就是短短1日,都能从不同切口找出许多新鲜的故事详细地讲。


我要为《新世界》平反


在时代背景的宏观基础上,导演徐兵少见地选择了大格局、小视角,来赋予《新世界》一种以小博大的史诗感。简单来说,就是将规定的时间线掰开揉碎,甚至将摄影机聚焦在分秒毫厘之间,细致咂摸剧里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养成与内心的微妙变化。

将真实的时间密度在影像构成的语境内高度量化,用一场场真实可感的桥段,将观众全身心领入半个多世纪以前原汁原味的老北平城内,近距离感受立体的角色形象与时代氛围,继而深入故事本体,强化观感——这就是《新世界》与一般国产剧的不同所在。

上一部这么干的国产剧,是《长安十二时辰》。


我要为《新世界》平反


有媒体将看《新世界》的过程,概括为“漫步式观剧体验”,我更主张称之为“期待式观剧体验”。

当你一旦看清并逐渐习惯《新世界》的叙事方法,就会对每一天充满期待,编剧将满满当当的情节,填塞进每一个24小时内,你期待的晌午、正午、下午、傍晚、深夜、凌晨等每个时间段里的每一分钟,基本上都会上演不同的戏码变故。

所谓世事叵测,皆归于时间无常,你品,你细品,是不是挺有意思?

那么像《新世界》这种叙事模式的超长剧集,写起来有难度吗?

不仅有,还挺大!


我要为《新世界》平反


《新世界》的故事概括起来挺简单,没十斤发量还真不好写。

该剧分别从金海、铁林、徐天这三位插香兄弟的视角展开,沿途设置了不同阶层、官位、立场的各色人等。角色众多,塑立需要过程,主副情节线并肩铺排,还得兼顾文本质量、悬念预埋以及主题强化。

徐兵的创作野心可见一斑,故事要讲得圆润,角色无论大小还都得有血有肉,可戏里的时间容量统共22天,怎么办?只能加大情节的密度剂量,一场场前后脚地堆,一寸寸不分巨细地推。

戏不够,时间显空,戏太多,时间显满,故事需要人物行为作支撑,行为动机的孤光曲线稍有顿感,分寸掌握不当,全盘就得崩塌。跟战场上的排兵布阵一个道理,事事得精细,步步得考究。

你说难不难?


我要为《新世界》平反


《新世界》于2月20日正式完结,22天的拉锯式叙事宣告完工,至今回味起来,依然觉得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

被观众愤怒地指摘“情节拖沓”的每一场戏,因了老北京人的气性和方言深度介入,醇香入喉。站在旁观立场,听那些话里有的话,看戏中泯的人,在满屏幕“豪横”、“事儿”这些京味儿十足的口头语里越古穿今,好不地道!

我要为《新世界》平反


放眼近几年国产影视剧的成色,

《新世界》的的确确是一部和大多数观众的观剧偏好背道而驰的作品。

就行文章法而言,它足够「尊重时间」,且徐兵作为创作者,有出挑的章法与能力,去和因这份野心而可能产生的后果相抗衡。

在主题的陈述上,面对「新世界」的即将登场,金海、铁林、徐天三兄弟和其余人等,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千差万别的价值观一概而出。

有人暂避风头,有人弃暗投明,有人画地为牢,有人苟延残喘。旧世界是一面落满尘土的镜子,他们就地拾起,抹去杂质,隐约映照出各自的嘴脸眉目。

短短22天,旧世界天翻地覆,兄弟散场,恶人摊牌,极端时期里的人性不堪一击又千变万化,善变一词,从来与褒义无关——这或许就是徐兵拍《新世界》的所思与所言。

我要为《新世界》平反


观众对戏中人的所作所为各有喜恶,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新世界》不应为它别具一格的讲述模式,背上一个“剧情拖沓”的骂名。

正如徐兵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这个戏和观众过去10接触的戏的形式、节奏有很大不同。”

这种不同,在很多人看来,是“剧情拖沓”的另一种说辞,但在我看来,恰恰是它的难能可贵之处。

一部需要戒骄戒躁才能看进去的好剧,值得我们沉心静心仔细观赏,它没有用70集拍出百十年的“新世界跨度”,已足够说明创作者的良心所在。

所以,我愿意给它一个高分。



锐影Vanguard特约作者| 魏佳鑫

✪▽✪欢迎转载,但一定要注明来源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