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唐之孤臣”張承業最後的堅持

漢唐之亡,源於他的強大,在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時代裡面,漢唐之衰亡最為人所可惜,他們具有相似的一點就是,都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雖然末代帝王都勵精圖治,希望恢復江山,無奈空有安國定幫之志,卻仍然無法挽回衰亡之頹勢。

在我們普遍的影響中,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作為藩鎮的一支,始終代表了正統的地位,實際不然,雖然黃巢之亂時期,李克用曾率軍匡扶唐室,但也改變不了其唯利是圖的本性。

李克用本身是沙陀人,早年曾跟隨父親李國昌在平定龐勳起義立下大功,後來被朝廷授予官職,唐懿宗鹹通十年,正是賜予“李姓”,也由此在五代十國時期,李克用這一支幾乎就代表了李唐王室的傳承者。

相對於朝廷,李克用並不受信任,原因也很簡單,沙陀族曾數次叛亂,李國昌更是仰仗功勳,肆意妄為,乾符三年(878年)李克用更是擅自殺害朝廷命官雲州防禦使段文楚,直到黃巢之亂的時候,才再度率軍回到中原。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唐之孤臣”張承業最後的堅持

朝廷為了加強對藩鎮的控制,實際上一直都有個藩鎮派遣監軍的習慣,監軍大多都由宦官擔任,說起來在唐代,宦官的權力一般都很大,因為當時的宦官基本上都掌兵權,甚至擁有隨意廢立皇帝的權力。

唐末起後,朝廷大臣與宦官之間矛盾重重,地方藩鎮割據一方,朝廷對地方的控制也越來越弱,但唐僖宗仍然寄希望於憑藉朝廷的影響力,來控制藩鎮做大,而這一時期宦官作為監軍被派到藩鎮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乾寧)三年(896年),昭宗幸太原,以承業與武皇善,乃除為河東監軍,密令迎架——《五代史.張承業傳》。

事實上這並非是張承業第一次任李克用監軍。

張承業其人

毫無疑問,張承業本人是個宦官,根據舊五代史記載,張承業字繼元,本姓康,同州人,很早就進入宮中為宦官,不過在唐代,宦官作為政治勢力中的一環,也擁有森嚴的等級,初入宮的張承業很快得到了內常侍張泰的賞識,並被其認為義子。

有了張泰的幫助,張承業作為宦官的道路基本平順而且他本身也有一定的能力,雖然身為宦官,卻粗通軍事,光啟年間還曾主持郃陽軍事,也因此成為監軍的不二人員,早在乾寧二年(895年),張承業就被派往李克用軍中任監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唐之孤臣”張承業最後的堅持


之所以有這樣的任命,是因為這一年發生了大事,乾寧三年(895年),河中節度使王重盈病死了。

王重盈有兩個兒子王拱和王瑤,兩個兒子都手握重權,而更為關鍵的就是,王重盈還有一個養子王珂。

唐末地方藩鎮割據,地方節度使幾乎都為世襲,本來按照關係,王拱和王瑤是親兒子,理應擁有繼承權,但王珂本身在軍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也具有相當的權力不說,關鍵是王珂的妻子李氏是李克用的女兒。

李克用支持王珂,王拱不甘心失敗,於是和李克用的死對頭朱溫、王行瑜、李茂貞聯合,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來就形成了李克用與朱溫之間的爭執。兩大勢力都將各自的想法上報朝廷,唐昭宗偏向於李克用,任命王珂為河中節度使,引發藩鎮之間大大出手,這場戰爭,李克用滅掉了王行瑜、王瑤,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也因為需要調整各個軍法之間的混戰,唐昭宗在各個藩鎮都派遣了監軍,張承業也就是此時進入李克用的眼中,並在平定王行瑜的過程中立下大功,也因為第一次合作十分愉快,李克用對張承業十分賞識。

唐之孤臣

張承業幫助李克用,並不是因為想要跳槽,相反在張承業的心中,始終忠心的只有大唐王朝。

這就不得不提唐昭宗,作為大唐的君主,事實上他一直想要改變地方藩鎮割據這種情況,對內昭宗壓制宦官勢力,對外削弱藩鎮的實力,並且短暫的建立了一支可與藩鎮一較長短的中央禁軍,縱觀唐昭宗前期,他應該算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君主。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唐之孤臣”張承業最後的堅持


張承業作為派遣到地方的監軍,他的任務是,替朝廷打探地方敘事,並向上彙報,這一點上,張承業並未辜負,而且幫助李克用攻滅王行瑜,本身也是替朝廷剷除地方藩鎮。這不但是張承業樂於所見,即便是昭宗皇帝,也很希望看到這種情況。

事實上在河中節度使紛爭之前,因為唐昭宗派兵討伐的結果(雖然自身也損失慘重),李克用的勢力就已經受到了極大的削弱,而李茂貞為鳳翔節度使,不把朝廷放在眼中,肆意凌駕皇權,引發皇帝的不快,因而在李克用與李茂貞產生分歧的時候,唐昭宗站在了李克用一邊,意圖削弱李茂貞的實力。

張承業也是看中了這一點,從而幫助李克用,也因為雙方友好的關係,在李茂貞攻打長安前,唐昭宗決心投奔李克用,也就是史書上說所說的(昭宗幸太原),張承業自然是最合適的聯絡人選。

不過昭宗走到半路上,被華州刺史韓建趕上,並被脅迫前往華州,被幽禁了三年,張承業也因此留在了李克用軍中。也因為這個安排,張承業倖免於難。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唐之孤臣”張承業最後的堅持


崔魏公之誅宦官也,武皇偽戮罪人首級以奉詔,匿承業於斛律寺——《五代史——張承業傳》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上天覆三年,……,時宦官盡死,淮河東監軍張承業、幽州監軍張居翰、清海監軍程匡柔、西川監軍魚全禋及致仕嚴遵美,為李克用、劉仁恭、楊行密、王建所匿得全,斬他囚以應詔。——《資治通鑑.唐紀八十》

託孤重臣

朝廷對張承業這一類人並不算是很公平,崔胤恨宦官專政,不過也是因唐末以來宦官與朝臣之間權利紛爭導致,崔胤為了剷除宦官,因此寫信給朱溫求救,結果也釀成了朱溫篡唐的結果。

907年,朱溫篡唐自立後,張承業基本上也徹底的斬斷了與朝廷的聯繫。

但張承業仍忠於大唐,這一點毋庸置疑。早在唐昭宗被李茂貞挾持的時候,張承業就請求李克用駕在鳳翔,承業屢請出師晉、絳,以為岐人掎角。——《五代史.張承業傳》

李克用當時也毫無辦法,畢竟此前李克用的勢力受到了極大的壓縮,甚至數次敗於朱溫,唐亡以後,仍然重用張承業,並打出興復唐室的旗號,成功拉攏了張承業。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唐之孤臣”張承業最後的堅持

李克用於908年病逝,臨終之前託孤於張承業,使得張承業成為後唐建立的股肱大臣。

李存勖對張承業同樣十分信任,李克寧受人蠱惑意欲叛亂,李存勖先找到張承業,得到了他的鼎力支持,成功拉攏了軍中老資格將領,平定了這次叛亂。

然而張承業之所以幫助李存勖,也純粹是將李克用父子視為唐之重臣,他寄希望於李克用、李存勖,是想要恢復大唐的江山。

張承業在李存勖征戰天下的過程中,履歷功勳,更是多次在李存勖征戰中,擔任留後,然而李存勖數次想要授予張承業官職,張承業卻堅持不受。

時莊宗初行墨制,凡除拜之命……乃請與承業改官及開國邑,承業拒而不受。其後,但稱本朝舊官而已。

十四年,承製授開府儀同三司、左衛上將軍、燕國公,固辭不受。——《五代史.張承業傳》

在張承業心中,始終認定,只有大唐授予的官職,才是他的本職,拒絕一切任命,哪怕是李存勖親自勸,也無濟於事。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唐之孤臣”張承業最後的堅持

無論是李克用,或者說李存勖,其根本目的還是在於爭奪天下,隨著李存勖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後梁政權逐漸土崩瓦解,有人提出李存勖乾脆自立稱帝。張承業聽說了這件事,趕忙去勸阻李存勖。

承業以為晉王三代有功於國,先人怒朱氏弒逆,將復舊邦,讎既未平,不宜輕受推戴。——《五代史.張承業傳》

張承業的想法,是希望李存勖能夠尋訪故唐後人,擁戴為帝,但可以想象,張承業的想法根本就不能實現,況且此時他已經年老體衰,在勸阻不成的情況下,身體日漸摧殘,923年李存勖稱帝並改元同光,張承業病逝於晉陽,時年77歲。

或許在他心中,無論加諸多少官職,也還不如“此本朝敕使,先王時監軍也”(新五代史)這一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