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開車20天,一條褲子一直沒換,愛心卡車司機只為支援武漢

公路開車20天,一條褲子一直沒換,愛心卡車司機只為支援武漢

公路開車20天,一條褲子一直沒換,愛心卡車司機只為支援武漢


“此時三江月,圓缺與君同。”今天晚上,由寧波晚報發起,滿載著寧波9657名市民愛心捐贈的防護物資,整裝待發送往武漢。

公路開車20天,一條褲子一直沒換,愛心卡車司機只為支援武漢

承運這批貨物的,正是“一人一車,五進湖北”的寧波集卡車司機蔡校。一個月以來,他馳援前線的義舉,令不少市民為之動容。

從1月28日起,一輛輛貼滿“同胞們加油”字樣的浙B牌照集卡車,從寧波源源不斷地駛往湖北武漢、黃岡、大冶、恩施……

正是集卡司機們,不捨晝夜地“負重前行”,串聯起希望的“生命線”。今天,讓我們記住這些默默奉獻的“孤膽英雄”的名字——他們是,蔡校、何懷路、侯鵬、宋榮華、譚松柏、王洪濤、林周軍、朱士龍……


1 一人一車,五進湖北


蔡校是湖北石首人,2004年來到北侖工作,現為寧波天易物流的一名集卡司機。大年初一,留在寧波瀏覽家鄉疫情消息的他,一直意不能平。

“小蔡,你做好準備,我們去湖北跑一圈!”這時,公司總經理鄭時傑的一個電話,讓他立馬打起精神收拾行李。

公路開車20天,一條褲子一直沒換,愛心卡車司機只為支援武漢

當天晚上,寧波市物流協會發出支援武漢的倡議書,裡面“有力出力”這四個字,也寫進了蔡校的心坎。

兩天後,他接到通知,協會對接了一批安徽滁州工廠的消毒液,讓他出發將其送往湖北。為控制前往重點地區的人數,降低風險,每輛車只配一位駕駛員。

“我倍感榮幸,終於踏上了抗疫征程!”1月28日,蔡校和兩名同事,一行三輛集裝箱車帶著使命從北侖出發,次日凌晨便抵達安徽滁州。

看著消毒水被一箱箱拉到停車場,想著很快就能送到武漢,蔡校的心情不禁激動而複雜。然而,這場700公里的征程,行進得並不順利——

先是一位同行司機突然說“不拉了”,怎麼做思想工作也勸不回頭。“我很理解他,畢竟都是家裡的頂樑柱,萬一有個閃失,家裡的天就塌了……”蔡校說。

好不容易,公司派來的後備司機頂上了,可剛上高速,車子突然氣壓報警。排查一圈才發現手剎的氣管口破了。蔡校試著用筆筒接氣管口,反覆試了2個小時,終於讓氣壓穩了下來。

他擦了擦額上的冷汗,這時疲憊的身軀,似乎扛不住寒冷的冬夜:全身的肌肉開始疼痛,人都直不起腰來。他趕緊停車休息,眯了3個小時終於清醒,“我跟自己說,兄弟,可以出發了!”

1月30日,蔡校進入湖北境內,這片本該熟悉的土地卻有些陌生:街道店鋪關門,馬路空無一人,“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安靜”。

“中午到了武漢國藥倉庫的接收點,緊張的裝卸早已開始,這些工人跟我們一樣,並不會因為害怕疫情而退縮。正巧我看到一輛農業用車也加入了提貨,一下子被感動了:武漢在動用一切力量與病魔抗戰啊!”


公路開車20天,一條褲子一直沒換,愛心卡車司機只為支援武漢

卸完貨,他連夜返回滁州,為的是儘快再送一批消毒水到湖北大冶。再然後,從大冶返回滁州,又從滁州去恩施,從恩施到仙桃……

2月6日自仙桃回北侖,在車上隔離兩天後,他又馬不停蹄地開往襄陽和仙桃。

2月14日,他再次踏上征途,驅車1100多公里,將醫用物資運送武漢的東西湖區……

近一個月來,他驅車行程長達近2萬公里。這一路上,沒有熟食,餓了只能吃方便麵和八寶粥;半夜氣溫低了,車上只有一床薄被子,有時會冷得腿抽筋,歇一會就又能動了。

蔡校說,出門那天他沒想到會在車上待這麼久,一條褲子穿著一直沒換。有時,累了聞著泡麵放久的味道,竟也不覺得困了。

“印象深的是恩施那趟,1300多公里,還有200公里山路,徹底把我累壞了。還好我在路上接到電話,對方問,師傅,你什麼時候可以到,我們要得很著急,大家都在等你。突然一下,我的力氣全上來了,告訴自己咬咬牙就到了。”

蔡校說,他不是沒害怕過,路過黃岡那天,刷手機看到當地病例超過1000人,心裡就咯噔了一下。好在,一路上他全程穿戴公司配備的口罩、防護服,也一直在開窗通風、儘量不與人接觸,以做好自我保護。

“疫情不退,我不願意下車,我們集卡人在用行動證明,非常時期,只要一句話,我們就責無旁貸地出發。”


2 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這些天,跟蔡校一樣馬不停蹄的,還有公司同事何懷路、侯鵬、宋榮華、譚松柏。他們分別跑著不同的線路,但身上的使命都一樣。

鄭時傑深知,蔡校他們這一趟趟下來,所承受的壓力和心酸不止在路上。

他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招募司機時,隔了半個多小時,有人無奈地回應說,“父母覺得危險,不給出來”;更有人碰上妻子哭泣說“你要走,我就跟你離婚”……

公路開車20天,一條褲子一直沒換,愛心卡車司機只為支援武漢

2月3日,來自河南的個體司機王洪濤,主動請纓將一批消毒液運至武漢、恩施。當他拉著口罩從仙桃返回寧波時,等待他的沒有夾道歡迎,卻是一場長達14天的隔離。

“當時,協會倡議要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沒錢,但是我有車,就這樣報了名。這一路倒也沒覺得辛苦,只是覺得能不能放我出去,讓我繼續去拉貨?”

王洪濤說,返回寧波後,本想在家休息兩天再出發,不料卻收到去酒店隔離的通知,這讓他有些焦躁:

“可真把我憋壞了!前線有那麼多地方需要物資,我現在卻出不去。情人節那天,我特別想給老婆買一束花,想給她一個驚喜,也做不到。”

他不停地在屋裡刷著手機,盯著新增病例的消息,也絕不放過一線機會:交通運輸部強調“對應急運輸保障人員不實行隔離措施”,是不是意味著我很快可以出門了?

但疫情當前,容不得半點馬虎,王洪濤只能按要求繼續隔離。2月17日,王洪濤解除隔離回到小區,但他的心始終在路上。如今,他又駕車前往嘉興,先前的情緒已拋到九霄雲外,只剩滿載著的物資與希望……

另一位個體司機林周軍,1月30日受命從浙江永康提取一批受贈的防護鏡。他連夜開車將其送往溫州,第二天又驅車前往台州三門縣以及寧波市第一醫院,為浙江的醫療物資奔忙。

那些天,他錯過了女兒的生日,只得在微信裡跟她留言:“對不起,老爸最近在一線抗擊疫情,等我忙完,再回來給你補上生日禮物!”

回想起這些駕駛員的點點滴滴,鄭時傑想到一句話:這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這些師傅正是與你我一樣,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平凡卻偉大的普通人……


3 城市,正在從封印中甦醒


守衛後方的鄭時傑,每天都要和他們視頻通話,確認平安無事後才能鬆一口氣。他不禁在朋友圈裡一次次點贊:“這是寧波集卡人最美的聲音!”

鄭時傑說,其實蔡校等幾位駕駛員在路上,他也承受了巨大壓力:在疫情關頭逆行至重點地區,萬一他們不幸感染,心裡怎麼能過意得去?

當他隔著手機屏幕看到,師傅們在車裡稀里嘩啦地扒著泡麵,不禁一陣陣心酸。

“臨走前,我特意從四川帶了蒸好的香腸臘肉給他們,也配了防疫物資、買了人身保險、發了乾糧錢。但是,他們都說不是為了錢而出去!”

當然,這些一線“戰士”勇毅前行的背後,還有數十家物流業上下游成員的堅實支撐——

首批捐贈的醫療物資,由寧波昊鑫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無償承運,而這些集卡車的燃料油,則是由安永防爆科技免費加滿;

大年初三,寧波天翔貨櫃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浩慈,接到應援武漢的電話,當即決定無償提供集裝箱倉儲,從而成了蔡校“出征”的首發站。春節期間沒有裝卸工人,公司行政人員就輪番頂上;

寧波市物流協會執行會長梁三博,是這場支援武漢行動背後的總協調人,哪裡有物資、哪裡有需求,都在他手機裡的上百個微信群裡,從早上8點響到次日凌晨4點。在他和各個保障部門的努力下,一批批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才能明確運輸的目的地和方向……

目前,這些物流人面對的困難和挑戰還有很多——企業復工開始,自用防疫物資的對接也必不可少;部分道路限制,導致員工無法順利到崗;產業慢慢甦醒,工廠與貿易商的一批批庫存,更要通過物流輸往港口乃至世界……

“抗疫一線勇士們的事蹟值得大寫特寫,是他們弘揚了社會正能量。隨著企業復工潮的逐步推進,我們協會的重心也將作調整,更多地為企業復工復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梁三博說。

21日下午,在路上奔波將近一個月的蔡校,終於輾轉湖北、安徽回到寧波。而這次,他載回寧波的貨物,已經從原先的援救物資,變成了外貿出口商品。

下高速時,他發現高速卡口的查驗點已經撤除,原先的重重關卡已不復存在。那一瞬間,他彷彿看到了城市正從封印中逐漸醒來。

我們已經能看到勝利的曙光,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從消極而封閉的隔離生活中,走向積極樂觀的生活,這正是我們所期待的模樣……”


END

文字:嚴瑾 編輯:諸新民 美編:周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