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兒子太優秀等於沒兒子?

潮味鹽焗雞潮汕牛肉丸


從一個真實的故事說起。

大學同學家庭曾經是令人羨慕的家庭。夫妻都是高知,兒子非常優秀,從小學到大學,一路學霸。清華大學畢業以後,留學美國,博士畢業後,獲取了綠卡,定居美國。後來,娶白女人為妻,生三子。

這個兒子,一直是同學在圈子裡炫耀的資本。羨煞眾人。

而現在,同學卻懊悔不已。原因是臨近70的老人,有子有孫,卻享受不到絲亳膝下之歡。

原來,兩老人過不慣美國的生活,與兒媳婦也有文化衝突,而兒子更不願回中國。老少遠隔重洋,思念之苦,懊悔之痛,就這樣伴隨著兩位老人孤守餘生。

曾經讓同學值得驕傲的更是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們同全中國的大多數父母一樣望子成龍,但與眾不同的是,他們非常推崇西方教育思想,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尤其重視孩子的個性發展。孩子從小到大直呼父母姓名,這樣的個性曾經讓同學們感到新奇,甚至也有些許羨慕。

然而,曾經榮耀卻變成了現在的痛苦。這是兩位老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更出人意料。

這個故事,給我們以下教訓。

一、培養孩子的孝心是非常重要的。孔子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就是說,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做父親的,連父親這個尊重的稱謂也能夠放棄,去學什麼西方的個性教育。這是走偏了。子不教,父之過。孩子變成這樣,父母老景堪憂,這是上天的懲罰。一點也不值得同情。

二、如果孩子有孝心,即使再優秀的兒子還是自己的兒子,即使遠在天涯,她也會掛念著父母,一定會把父母安排得當,一定會陪著父母安度晚年。而不會變成西方化的只顧著自己的自私自利的這樣一個兒子。

三、一個家庭,沒有了老少長幼之分,孩子就會像一匹脫僵的野馬,瘋狂的生長著自己自私自利的不尊重他人的情感。這樣的孩子會出問題的,孩子出了問題,也就是家庭的最大問題。

四、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孝是最重要的,因為有孝,幾千年來,形成了獨有的家庭家族文化,這是中華文明成為世界唯一延續幾千年不斷層的重要原因。在中國的人血液裡,一直流淌著孝的基因,如果刻意改變尋求西方的個性教育,是會出大問題的。現在家庭、社會中出現的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跟不分好壞推崇西方教育有關。


思想時空


舉幾個例子,父母A,兒子是最標準的學霸。從小成績優異,小學到初中哪怕到高中,成績從未落下過第一。高考時,別人擔心能否考上大學,他如願以償進入了國內最頂尖的名校。本科畢業,高分考上了外國名校的研究生,並取得全額獎學金。一直到博士畢業,都沒花父母一分錢,而且還因為成績優異領了不少獎學金往家裡寄錢。雖然不多,但孩子的優秀和對父母的那份心意,父母都懂。

畢業後,優秀的學霸兒子留在異國工作,並和另一位同樣出色的留學生結婚、組建了家庭。

看到這裡大家都想說,這孩子就是一個標準的成功青年。孩子如此優秀,他的父母應該心滿意足了吧?

然而,提起優秀的兒子,他的父母卻是經常眼圈發紅!

老兩口現已退休,有錢有時間,但卻不覺得幸福。跟著兒子到異國他鄉吧,人生地不熟,連生活的基本語言交流有障礙,兩位老人家難以適應;既然不適應那就留在國內唄,可是唯一的兒子卻在萬里之外,兩位老人家連最基本的親情都享受不到。

孩子那麼優秀,可正是他們把孩子培養得太優秀,才使得孩子離自己越來越遠。明明是別人羨慕的事情,可那種糾結和無奈,老兩口真的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02

父母B的處境截然不同,他們的孩子也很優秀,但他並沒有選擇出國,而是留在北京,娶妻生子。

這不正是父母A羨慕的景象嗎?父母B勞碌一生也算有點積蓄,但傾盡所有也只能在北京給孩子買了一套小平米的住房,而且還只是交了首付而已,剩下的高昂月供,還要靠兩代人共同承擔。

在這個汽車氾濫的時代,他們沒有買車。因為父母只是在小城市工作,就算不吃不喝他一年的收入充其量也就夠在北京買一平米的房子!所以他需要省下每一分錢,減輕這個家庭的負擔。

奔波了一輩子、忙活了一輩子,卻只是為了北京幾十平米的房子。孩子優秀,但為了生活卻賠上了他一輩子的辛勞,這就是父母B的宿命。

03

另一對父母C則是另一種典型。

孩子讀書時並不優秀,上學時不求上進,沒有考進好大學最後只是隨便混了個學歷。畢業後不留學也不北漂,而是選擇家鄉小城市,在父母的庇佑下謀了份壓力不大掙錢不多的工作。地方小、物價低,也足夠他花銷。

不久前,孩子他結婚了,父母全款給買了一套三室兩廳的大房子,女方家裡陪嫁了一輛小轎車,滋潤的小日子感覺無憂無慮,畢竟一開始就啥都有了。

尤其是年輕人家離兩邊老人都近,無論回哪家都只是“一碗湯的距離”,平日隨時可以回家看看,週末也想聚就聚,日子過得滋潤踏實。

那最幸福的不就是這樣嗎?

04

然而有意思的是,聽過這三位父母的境況在一通感慨之後,沒有一個父母回家告訴孩子說,今後不要再好好學習。

該催作業的繼續催作業,該送輔導班的繼續輔導班,繃緊的心絃並沒有因為感慨而放鬆下來。

是我們口是心非嗎?不是!

每一位父母當然想和孩子永遠在一起,孩子就是父母心頭的一塊肉,但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更快樂,人生更成功。

幸福與否當然不是出國或者留在大城市就能說明,但至少父母用盡全力讓孩子優秀,讓孩子人生有更廣闊的舞臺,有更多的選擇。

就像父母A的孩子,他有能力可以到國外,但只要他願意他也能回到國內,也可以回到家鄉小城,可以回到父母身邊,這是一種選擇的能力。但父母C的孩子,選擇只能有一種。

這就是差距。

05

龍應臺曾給兒子寫信說過: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也許,這就是教育和學習的意義。

如果一切重來,父母A知道兒子會出國但肯定也會和以前一樣,讓兒子去努力學習,而父母C也仍然會要求孩子像優秀的人看齊。

每一個父母,雖然不捨,但都希望孩子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作為孩子,更應該懂得,父母放手時的那份不捨和心痛。


拉著傻妞去看海


舉個身邊的例子吧,有個農村的父親,養了倆個兒子,大兒子畢業成家,還有個高中生,大兒子成績非常優秀,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自己在上海找工作,在上海找了本地姑娘,結婚要買房,首付80萬,老丈人說幫他拿60萬,20萬自己想辦法,但老父親是個農民,養兩個兒子就攢不到錢,唯一的就是貸款,在銀行裡貸了二十萬,還有一個小兒子要快高考,一棵樹要成長,是要吸收土地裡的養分的,他大兒子太優秀了,但除了榮譽跟債務,其他的好像跟老父親沒關係,大兒子在上海也回不了幾趟,媳婦和生的孫子也不會跟爺爺家親,只會跟外婆那邊親,自己的父母也就只能一輩子在農村,不是說沒孝順的,而是生活不到一起


貪吃會胖1


這也是我岳母的名言,她說孩子太優秀等於沒有。我岳父母作為某上海知名大學教授,兩個女兒。改革開放後,上海父母都期盼孩子們出國留學定居,結果很多優秀的孩子去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當年八九十年代,這些出國的孩子每個月給國內父母匯款100美元,那時國內工資很低,這100美元摺合人民幣往往就是一個人一年的收入,做父母的臉上非常光彩。我夫人姐妹兩個由於小的被我搶走沒有出國,大的由於種種原因也沒有出國,到現在兩個女兒都在身邊,我岳母晚年感到非常幸福,她那些孩子們出國定居的老同事,孤苦伶仃的,到現在孩子還是每個月匯款100美元,殊不知現在的上海100美元等於沒有,這些老人的孩子們大多在美國已經退休,有了第三代,想回來照顧父母又是不可能的了,他們非常後悔了!


縹緲的我1828


還真有些這樣。我村一老大娘中年喪夫,一人辛苦把獨子養大,兒子也爭氣,唸了上海交大後又公費出國留學,並和上海同學結婚,都獲得了綠卡。小夥子對母尊愛有加,曾把母親接去美國生活,怎奈母親習慣不了異國生活,執意回家,現在一人孤居鄉村,經濟雖富有,但人老了兔不了三病兩痛,只得鄰里端茶送水買藥服侍,含辛一場結局也就如此,誰叫兒子太優秀了呢。


正理戲說


現實生活,我村裡一戶人家的兩個兒子,兩個女孩,都是非常的優秀,兒子是大官,女兒也優秀,都不在家裡,父母年輕的時候還是過的非常好。年齡大了以後麻煩就來了,四個孩子都工作忙,最後老人病了在家裡都沒人知道,父母的自尊心也非常強,不想麻煩別人和孩子。父母親兩個最後一起喝農藥走了。


手機用戶65378100477


我兒子雖然不是太優秀,但在本地小縣城,也算差不多,在廣州一個大字研究生畢業,現在省城一央企上班。我與老伴住在縣城。我冠心病發作,住縣醫院,因老伴腿疼,不能陪床,我孤獨一人,尚能自顧自理。而我臨床有一病人,與我歲數差不多,他兒子沒念下啥書,在本縣一私人玻璃廠打工,現混成了小組長,基本每天都有,他兒子的廠裡頭頭,還有他帶的一幫下屬,斷斷續續的看望不斷,他的孫子也二十左右,也早早不念書,在玻璃廠裡混,他的一幫小年輕,一下班就帶著好吃的,爺爺長爺爺短的,在病房裡熱鬧著。每到晚上,臨床的病人跟前兒孫及朋友一堆,說說笑笑好不熱鬧,而我孤獨伶仃的蜷縮在床角,心裡難免有一種複雜的心緒在纏繞。哎,不是咱娃不孝順,誰讓咱的孩子不在跟前呢?遠,遙,幾百公里,你讓娃天天守在你身邊嗎?想想這些,心也坦然了。


誠實140793466


這樣的兒子是極少數的,但不能說沒有,我親眼看到的我村裡的一家人,這個父親叫石岐山,他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五八年他老婆餓死了,因家窮沒有在娶,他大兒子我只見過一會,就是大興村辦企業的時候回來的,據說是中央派出到農村村辦企業工作組,據說他是北京農業部的不知道什麼官,他據說是當兵在北京成的家,他老爹在家有病從來沒有回來看過更別說給錢了,一直到他爹死他也沒有回來,假如他先在回來我村沒有人認識他了,我快七十的人了現在見了也不認識,我們村有幾千口人就他這一個優秀的兒子不孝,這人今年大概也有八十多歲了。


手機用戶62976570124


兒女太優秀到老了註定是孤單的,雖說不是全部,但大部份真的是這樣的。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個,總的來說女兒待在身邊只待了十三年,上初中後就慢慢離父母越來越遠了,鎮初中,縣高中,省名牌大學,再到大城市事業有成,自已也從沒日設夜為女兒打拼,不知道什麼叫孤單,隨著年歲的長大,經濟條好轉,一下子空閒的時間多了,就出現問題所提及的情況,子女越走越遠,越來越孤單,不是子女不孝順,是自己住慣了農村,是自已不願去享受比農村更加孤單的城市生活,寧可生活在感到孤單,但生活是充實的農村,看著下一代事業越來越好,內心也是充實的,有子女堅挺的經濟支持,我們也一定會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總的來說我們也屬於老了是幸福人群。



團羊


我不贊同,兒子就是一家人的寄託,兒子就是一家人的希望,一家人的傳承就要靠兒子,兒子優秀是一家人的榮耀和驕傲,這都是永遠不可爭議的事實。毋庸置疑,兒子優秀都是每個家長期望的,兒子優秀帶來的是一家人的幸運,給予家庭的能量。家人希望的就是孩子成才,有作為,孩子的成長都是作為家長一種責任和義務,成長的過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要付出家長很多的心血,陪讀,接送上下學,課後班補習,都是家長要付出的。如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每個過程都是對孩子成長很必要的,不能忽視每個環節,良好的家庭氛圍造就出孩子的健康心裡,學校的教學認知,培養孩子認真學習的態度,社會的大家庭影響著孩子成長。

所以,一個家庭孩子優秀是家庭培養的結果,也是孩子的後天的努力,兒子的優秀給家人帶來的是希望和精神寄託。“兒子太優秀等於沒有兒子”這句話是不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