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到的在抗击疫情中,最为感动的一幅摄影作品是什么?

无敌马克兔


我看到的在抗击疫情的影相是钟南山的相,韩红,以及奉献在武汉的医护人员,更感动的是那些为抗战疫情去世人,因为疫情就是没有消烟的战争,能勇往抗战献生命就是人民英雄!


王文杰天天有喜


这张照片,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疾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年轻的生命,虽然他不是军人,但他像烈士一样离开了……

照片中的新郎,因感染新冠肺炎,年仅29岁的武汉医生彭银华离世。彭银华原定正月初八举行婚礼,因疫情来袭他推迟了婚礼,走上“战疫”一线。

不料大年初一,彭银华却倒下了。躺在他办公桌抽屉里的结婚请柬,现在再也无法发出去,推迟的婚礼也永远无法举行……走好!





飞哥学手机摄影


大家好,我是头条今抖云西西,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在抗击疫情期间,最让我感动的绝不只一张摄影作品,而是一幅幅防疫抗疫战线上,各阶层勇士们的英雄赞歌长卷,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再次回顾一下,最先为爱逆行的钟南山院士,接着就是全国各地驰援医务工作者,武警战士们。再就是武汉小汤山医院的施工建设者们,还有全国的慈善爱心之士。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是无法用一张照片去容纳。让我们慢慢的回望。生命中最美丽的照片吧。


今抖云西西


不仅一张,疫情期间,真正感动人的镜头实在太多了,有时翻看到,都会泪目。

感动的照片之一,李文亮医生镜头前,生龙活虎,被称为“吹哨人”。但当他因为疫情感染过世,全国上上下下刷屏,就是镜头前的这种照片。戴着眼镜,戴着绿色口罩,没想到,成为这次疫情中,一个永远的经典镜头。

感动照片之二,一个朋友发给我的,他们全部是90后,是贵州支援湖北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在镜头前,用勇士般的姿态,吃着方便面,但心态是那么的积极感动,让人看到就会涌现出复杂的心情。

感动照片之三,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在火车上闭目养神这种照片,可以说,是疫情期间最感人的一个瞬间,相信也是一个永恒的经典。一个84岁老人,为疫情付出,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没有第二个如此胸怀的老人,对疫情这样坚守与支撑。

感动照片之四,在医院病房里,他们全部是医务工作者,全身捆绑医务工作服,没有温暖的床铺,就在医院的角落,全部累得慢慢睡去。这一幕幕,让人心生怜悯,让人倍感亲切。可又不能做点什么的时候,就是他们这样夜以继日,为疫情防控,付出所有。

感动照片之五,胡明主任在同事出现感染去世,他接受记者采访,边流泪,边说,“同事倒下了,病人还要继续救”。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就像战场上一样,当你看到“战友”倒在身边,自己确无能为力,但众多病人依然等着救治,也许只有当事人,才明白这种复杂的心情,你又会怎么想呢?除了感动,除了执着,除了悲伤,那就是一份责任和担当。

感动照片之六,一个90后医务工作者,眼镜片上全是雾珠,可他坚定的目光,望着前方那种不胜利绝不罢休意志,是钢铁般的感人,因为他们,因为这样众多“钢铁侠”,疫情不被战胜,都不可能。

虽然只需要选择一张,但众多感动瞬间里,每个瞬间,不也都只是心中那么一张感动么?

谢谢提问,如果喜欢,就给予支持,让疫情很快过去。








高原樱花


谁不怕生死,谁没有亲人,危难当头,责任,担当,催人泪下!感谢他们!祝福中国!祈祷平安!





行者达峰


很高兴兴回答你的问题!这病毒期间,看到了很多感人的像片!为了战胜病毒!很多各个行业的人都付出很多,有很多感人的事。尤其站在第一线的医护们,感人的是更是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天看了很多病毒期间的新闻,尤其其中的两条新闻让我特别感动!看着图片让我流泪! 都是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发生的,关于母爱的新闻!世界上母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向所有的母亲致敬。看完忍不住眼红留泪了。

第一条新闻是武汉市一位老母亲因肺炎去逝,放心不下自己的女儿,隔离前给女儿留字据(……家中的面粉已过期,一个人生活要买小包装的,生活要懂得精打细算,最后一句是不要嫌隙妈妈唠叨。)

妈妈写好字据后,即被送去医院隔离,但随后病情加重,抢救不过来去逝了。因疫情原因,死者遗体只能被直接拉走火化,女儿跟着殡仪馆车辆哭喊着“妈妈”。

第二条新闻就是武汉一位90岁老母亲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度症状儿子留言。老奶奶不放心病重的儿子!

在信里,老奶奶这样写道:“儿子,要挺住、要坚强,战胜病魔,要配合医生,呼吸器不舒服要忍一忍以便咳”。随后老奶奶叮嘱儿子注意血压,如果不舒服就请求医生,要求吸氧等等。最后,老奶奶写道:“托王医生带上五百元,可托人买日常用品”。

全天下每一位母亲都会用尽全力呵护自己的孩子,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位老奶奶在自己已经90岁高龄独自到医院体检,而这位老奶奶自己的孩子可能已经70岁了在重症监护室里,她依旧给自己的儿子留言,用母亲对孩子的爱为其打气加油。 在所有母亲的眼里,不管你多大,依旧还是她心里的孩子!永远需要妈妈的操心和照顾!不管自己有多累多苦,对孩子都是最无私的爱!祝所有的母亲们健康,多点幸福安康!





漂泊的五线谱


这一笑,驱散了心中的黑暗……

——钟老露出笑容的照片,使我最受感动。

2月18日,钟南山院士在广东省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和大家亲切交谈中,脸上露出了笑容。这笑容被记者定格,瞬间传遍大江南北。亿万民众看到钟老久违的笑容,一时百感交集……

疫情发生以来,国人倍受折磨,心情十分压抑,有担忧也有恐惧,有对英雄的肃敬,也有对病者逝者的哀痛……

此时,看到决战疫情中最具权威的钟南山院士的笑容,我们的心中得了宽慰、有了温暖、倍受感动。但同时,我们多少人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一、这是被感动了的泪

十七年前,67岁的钟老在“抗击非典”的最关键时刻,说到:“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是英雄的壮举!

这次疫情爆发以来,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的顶级专家,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再一次挂帅出征,逆向而行,冲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那一张在喧闹的车厢里打顿休息的照片,让多少人泪流满面。

那一张双唇紧闭,眼中满是泪花的照片,让多少人心酸不已。

钟老,您辛苦了,您也要注意身体!

全国人民崇敬你、爱戴你,中华民族需要你这样的专家、这样的英雄、这样的将帅,这样的仁人志士!

二、这是被你宽慰了的泪

作为战斗在一线最有发言权的英雄,您的久违的笑容,为我们注入了信心的强心剂、服下了必胜的定心丸。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凝聚了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

在你们这些令人敬仰的科学家们的指导下,我们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战胜病魔,为期不远。春回大地日,柳暗花明时!

作者

向英雄致敬

2020.2.22


竹林幽听雨



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的护士。

面对严峻的疫情,平凡之人不平凡,当国家需要她的时候,没有怨言,“抛夫弃子"义无反顾的投身于抗疫前线。

面对近在咫尺幼小的孩子,她多想吻一下孩子啊,可是,不能。

面对近在咫尺的丈夫,她多想拥抱一下丈夫啊,可是,不能。

她只能把对孩子的爱,对丈夫的爱埋藏心底。

感谢你,同时也感谢你的丈夫,正因为有你们,我们看到了希望。

这不是一幅摄影作品,这是一张感动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照片,这是一张石头人看了也会泪落的照片!


木头二根


大家好!我很高兴回答问题。

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于2019年12月30日就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成为疫情’’吹哨人’’。2020年1月10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同年2月6日21点30分病逝。疫情的‘’吹哨人‘’一路走好!




话泼


深夜,风雪交加!

一名交警满身飘雪

如同雕塑一般耸立在了风寒中……

“有我们在,请安心!”

这是向疫情发出的号角,

这是铁骨铮铮的誓言,

更是对百姓安全许下的保票!

沈阳大东交警大队警长朱天聪用坚守铸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1980年出生的朱天聪,经招飞入伍成为一名飞行员,后转业到大东交警大队。8年多来,朱天聪一直默默无闻地奋战在外勤一线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汗水和忠诚换来了路畅人安,在处理的上万件违法行为中,无一件投诉,多次获得局嘉奖、市局优秀军转干部、优秀公务员和执法标兵。此外,朱天聪还在工作之余担任辽宁广播电视台嘉宾主持人,普及报道宣传交通常识。

今年春节因为中队民警少,作为警长,朱天聪主动担责把与家人团聚一起过年的时间留给了同事,他选择了大年三十、初一值班。1月24日20时55分,忙碌了一天的朱天聪忙里偷闲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在!一直在!愿欢乐与你们同在!拜年了!”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刚准备下班休息的朱天聪得知又有新任务,转身又主动向领导申请要求到防疫的第一线。朱天聪的执勤点在朱尔屯收费站。因为疫情暴发后,进入沈阳的部分高速收费站关停了,朱尔屯是沈阳仅有开通的几个收费站之一,进入沈阳的车辆一下子增加了许多。朱天聪和同事们每天24小时坚守奋战在这里,对进入沈阳的车辆进行分流管控检查、逐一测温登记,不放过一辆人一个人,坚决把病毒阻击在外。

每天站在寒风中,双手冻麻了,脚后跟站得直疼,可没人顾及到这些,因为有许多车辆和人还等着他们检查测温登记,朱天聪忙得不可开交,更没有心情去发发朋友圈。直到1月29日,朱天聪被同事临时替换下来休息一下,坐车警车里才想起发个朋友圈给大家报了平安:“我在!一线!防疫!”许多亲朋好友看到朱天聪所戴口罩不是N95,而是民用防护口罩,都担心不已。朱天聪说,这些还都是自配的,能有就已经不错了,有总比没有的强。朱天聪就是戴着这样的口罩奋战在防疫的第一线,可即使这样口罩也严重短缺,不得不发朋友圈“谁有口罩可以支援点!”

疫情在前,警察不退!看到了沈阳防疫2号令后,朱天聪写道:“愿我化作钟馗,为你们抵挡一切!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看到丈夫从大年三十一直没有回家,妻子赵悦男留言:“为了钟馗同学的女儿,晚上不用回来了啊,钟馗同学加油!”要知道本想回家看看女儿,朱天聪特意和同事还串了一个班。看到妻子的留言,朱天聪转头一想回家也担心把病毒带回去传染给女儿,再加上检查点的人手不足,又选择留了下来支援同事们。

因为忙碌一天下来,朱天聪什么都不敢去想,就想找个地方倒上好好睡上一觉,更没有心情去更新朋友圈。2月3日23时20分,天空飘起了雪花,寒风刺骨,朱天聪站在风雪中执守。同事看到后,拿起了手机给拍下了那张风雪夜归人的照片,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感动了无数人。朱天聪看到后转过来,并配上了“有我们在!请安心!中国加油!”发到了朋友圈。妻子看到后即心疼又心酸,可她不敢打电话,怕打扰他工作,怕说不上几句话,自己就会哭出声来,只是酸酸地留了几个字“你瘦了。”

2月9日19时22分,朱天聪在朋友圈发个自己仍在执守的照片和一轮圆月,“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虽然这个十五我们的小家过得都是各自为战,但不退,是为了更多的团圆!弟兄们加油!”

由于长时间在堵卡点站着,朱天聪患上了跟腱炎,走路一瘸一拐的。朱天聪自怨,“不争气的玩意(应),关键时刻掉键子,如果我的小痛能换来岁月平安!我宁愿再多疼会!”2月10日22时37分,朱天聪在朋友圈转发一个视频《警察,愿你们早日回家!》,才透露出他多少想家的念头和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生活能恢复正常。

2月11日,因为表现突出,朱天聪被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抽调和其他5名民警组成防疫送教团,到基层各大队及岗点、防疫检查站讲解如何查车登记及如何做好自身安全防护等知识。原本防疫送教团是脱岗集中,不需要再参加大队的堵卡检查任务的,可朱天聪始终放不下。16时许,朱天聪到四个点进行防疫送教后,匆忙返回到了朱尔屯检查站执勤……

朱天聪说,“能否将疫情阻击在外,防住,就在我们身上。我们人手少任务重,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一走单位同事们担子就多了一分。我回来多帮着同事们站一会儿,他们就能多休息一会儿!”

仅2月10日一天,朱尔屯卡点就盘查人员7503人,其中外省人员1587人,辽宁省外市1555人,沈阳市人数4359人,湖北籍人员2人。

盘查车辆5150辆,其中外省车辆1164台,辽宁省外市车辆1080台,沈阳市车辆2906台。

朱天聪和他的同事们防疫工作仍在继续……只要疫情不结束,他们永不后退。他们说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坚决打赢这场防疫保卫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