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倚天屠龍記》裡各大門派明明就一直待在自己的地盤不動,朝廷為什麼一直沒有派兵去討伐他們呢?

付宇慧


其實蒙元朝廷是有派兵去撲滅江湖上的教派幫會,以固政權統治的。只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武林之中的各門各派就像野草一樣,生命力頑強,哪怕是將他們的山門抹掉,他們同樣能在別的地方再建一個山門。更何況當時的中土武林,黑白兩道,都與明教有摩擦,而明教卻是江湖中最公然、最龐大的一股反動勢力,因此蒙元朝廷採取的策略是一面打擊,一面懷柔,還有就是背後挑動各派與明教的間隙,讓他們自相殘殺。



蒙元政權一統中土之後,實際上一直在加大對江湖上教派幫會的撲滅,但始終動搖不了中土武林的根基。

在金庸武俠中的設定裡,蒙元時期的中土武林,江湖上的教派幫會有多繁榮,我們可以從連載版《倚天屠龍記》中的一段話,看出其中的盛況。

元代中土淪於異族,百姓呻吟於蒙古的鐵蹄之下,陷身於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抵抗官吏殘暴,勉力自保,是以文事凋零,武學一道,反而更加光大。江湖間奇人異士,所在都有,比之宋末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之世,武功固更見精進,而驚心動魄,可歌可泣之事,也是書之不盡。其中西域奇士,大都出於崑崙,而中土豪俠,非少林、武當即屬峨嵋。但這是指其卓犖大者,其餘較小的門派山寨,又何下千百。連載版《倚天屠龍記•第四回》

由此可見,當時武林的各門各派、各幫各教,稱得上是遍地開花,百家爭鳴。蒙元朝廷一統中土之後,為了鞏固政權,不斷殘暴的奴化漢人百姓,對漢人的武事殘酷的加以鎮壓,所謂物極必反,卻更加激起漢人百姓的民憤,致使中土武林的教派幫會不斷湧現,武學一道更為昌盛。這也讓蒙元朝廷深受其擾,只能不斷的去企圖撲滅這些教派幫會,然而此消彼長,無論朝廷是怎樣的鎮壓,都難有成效。這一點,小說中相關情節,也是說得很清楚。

那汝陽王察罕特穆爾實有經國用兵的大才,雖握兵權,朝政卻受奸相把持,加之當今皇帝昏庸無道,更兼連年南北天災,弄得天下大亂,民心沸騰,全仗汝陽王征討攻伐,擊潰義軍無數。可是此滅彼起,歲無寧日,汝陽王忙於調兵遣將,只得將撲滅江湖上教派幫會之事,暫且擱置不理。 數年之後,他一子一女長大,世子庫庫特穆爾隨父帶兵,女兒敏敏特穆爾統率蒙漢西域的武士番僧,向門派幫會大舉進擊。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二十六章》


在漢人百姓的起義全面爆發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便是汝陽王察罕特穆爾,一直在總領著蒙元政權對江湖上教派幫會的撲滅之事。但為何朝廷一直在鎮壓,卻始終還是收效甚微呢?原因很簡單,武林中的各門各派都是野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生命力太頑強了。

無論是中土武林中的老牌,中原武庭的少林,亦或是像武當峨嵋等那樣,是在“倚天時期”響徹江湖的新生門派,還是那些許多說不出名來幫會。這些門派之所以能夠開宗立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各自都有一派武學做支撐,讓他們去宣揚武俠道義。武學就是他們立派的保障。因此,即便將他們的山門剿滅,但只要他們的武學不滅,他們同樣能夠重新復門或者衍生出新的門派出來。

各門各派的門下弟子,多則成千,少則成百,而且有些傳派都已經有很多代,這些人不一定都會駐留師門。一旦學有所成,就會拜別師門,行走江湖,有些甚至還會自己再開分支,形成山門支派。只有在師門特定的日子,或者師門有召,可能才會返回山門。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蒙元朝廷如何撲滅,都定然會有漏網之魚,又如何能將一個門派徹底的剿滅乾淨呢?後來的趙敏不是已經代表,血洗了少林,書末的少林照樣還是能夠舉辦“屠獅大會”,就是這樣的道理。


汝陽王鎮壓多年,雖然的確殺了各派不少義士,但卻根本動搖不了中土武林的根基。此消彼長,表面上剿滅了一些門派,但不久又再復派,不止有復立的,新的門派更是不斷地湧現。隱患和反抗的勢力依舊存在,而且還越來越大。因為最讓蒙元朝廷擔心的是,假如讓明教與中土武林其他各派,兩股勢力合而為一,建立統一戰線一同反對朝廷,那麼後果更加不堪設想。

隨著經驗教訓的總結,蒙元朝廷改變了對中土武林各派的策略。

所以當趙敏繼承父業,代表朝廷統率蒙漢西域的武士番僧,向門派幫會大舉進擊一段時間之後,總結了過去他父親和自己接手的經驗教訓,她毅然改變了策略。她不再一味的去攻擊各門各派,而是一面打擊,一面懷柔,還有就是背後挑動各派與明教的間隙,讓他們自相殘殺。

趙敏這麼做,第一是她看清了朝廷不可能根除中土各派,倒不如加以懷柔,為己所用。這也是她手握武當四俠,還重傷了張三丰,卻一上武當還想歸化張三丰的原因。第二點是她摸清了中原武林各派,黑白兩道與明教的間隙。明教在江湖上是最公然反元,而實力龐大的一股反動勢力,但是歷來行事詭秘和偏激,與各道皆有摩擦,也是各派口中的邪魔。這一點,小說中說得清楚,趙敏也是看的很準。

常遇春道:“張真人,你於我有救命大恩,何況你也早知曉我的來歷,自也不用相瞞。小人是事奉明尊的明教中人,朝廷官府當我們是十惡不赦之徒,名門正派的俠義道瞧我們不起,甚至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的黑道中人,也說我們是妖魔鬼怪。你老人家明知我的身份來歷,卻仍出手相救,這番恩德,當真不知如何報答。”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十一章》

與其一味著去打壓他們,倒不如暗中挑撥,加大明教與各派的間隙和仇恨,將各派反抗朝廷的注意力轉到明教身上,讓他們去自相殘殺。這一點,為了顛覆明教的成昆,為趙敏出謀獻策不少,稱得上是趙敏做此決策的引路人,而後來代表中土武林正道的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就是這個政策的代表作。


這樣一來,朝廷不僅是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還避免了讓明教有聯合各派一同抗元的機會。只是趙敏千算萬算,也絕對算不到身負蓋世神功的張無忌會橫空出世,一再扭轉乾坤,不斷消除了明教與各派的積怨。而她在綠柳莊見到張無忌之後,卻像著了魔咒一樣,自此對張無忌念念不忘,後來竟不惜背叛自己的民族也要跟張無忌在一起。因而一再成全了張無忌的偉業,最終連自己的民族政權也是在她的幫助下拱手讓給了明教。

愛是盲目的,愛註定會失去理性。實際上假如沒有趙敏的明裡的暗裡的幫助,以張無忌醇厚的性格,縱使他有多少蓋世神功,他也很難能輕易化解明教與各派的積怨和仇恨。單是莫聲谷之死的冤屈,他就很難有洗清的機會,連武當都過不了,就更不要說其他門派了。若是以趙敏的謀略,略加暗中挑動,張無忌的明教想與各派相安無事的機會也沒有,也就更不要談聯合各派一同抗元了。

所以說,趙敏對付中土武林各派的策略,是極有政治遠見和戰略性的。只是她敗給了愛情,敗給了天意!而中土武林的長盛不衰,則得益於中華武學的淵遠流長,博大精深,流派眾多,根源之上卻是殊途同歸。這樣的武學土壤,不但是給了各門各派的立派保障,也給了中土武學一道極為頑強的生命力,歷經千年,雖曾有沉寂,傳承和發展卻從未間斷。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在看《倚天屠龍記》時,一直有這麼一個疑問,就是中原的各大門派一直都是反元的主力,為何朝廷不派兵討伐他們呢?

說實話這些門派一直待在自家的地盤當中,從未挪動過老窩,相當的好找。

聽起來好像是這麼回事,可實際上我們把問題想簡單了。

在武俠小說當中,這些六大派看起來很是威武,可實際上在朝廷看來,只是一些地方上面的小混混而已。

就拿峨嵋派來說吧,從滅絕師太開始到下面的幾個女徒弟,再加上一些外門弟子,聽起來人數不少,可實際上也就幾十號人而已。

哪怕一些大型的門派,最多幾百號人頂天了,畢竟門派當中的人也要吃喝拉撒吧,養幾千幾萬的人,有這麼多糧食嗎?

也就是說這些門派看似很強大,實際上還不如中原一些普通家族的人口來的多。

朝廷放著幾千人口的大家族不去管,反而派兵要把一些偏遠山區當中的某個門派給滅絕,他們有這麼閒嗎?

這就跟高射炮打蚊子是一個道理,除非你的錢財已經多到一個不用計算的上限,不然的話這個威風還是不要裝的好,因為裝不起,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除此之外,這些所謂的武林門派,其實都屬於見風使舵的明白人,誰的勢力大,他們就會巴結誰,誰的實力強,他們就會服從誰。

當時的元朝這麼強大,這些所謂的名門正派當然要順從了,看似在江湖上的武林人士跟元朝不對路。

可實際上我們仔細看看就明白,這些跟元朝對抗的都是一些散兵遊勇,而真正的六大派幾乎很少參與這樣的活動。

也就是說在所謂的大義面前,大家只是喊喊口號,卻從來沒有付出過實際行動。

非但如此,哪些在江湖上跟朝廷對抗的勢力,還會被冠上邪門歪道的標籤,比如說明教就是如此。

要知道當時的明教才是真正對抗元朝的主力,可是卻被中原的六大派直接定為魔教,並且還大張旗鼓的圍攻光明頂。

假如在明教強盛的時候,這些門派出手也就算了,可當時的明教幾乎已經四分五裂的局面下,這些所謂的名門正派卻直接派出自己的精銳。

從這一點上,六大派把所謂的欺軟怕硬發揮的淋漓盡致,為何滅絕一個口號,這些門派就會群起而攻之。

只能說明當時的明教有點虛弱了,但是多年的積蓄依然還在,大家一起來明教就是為了打秋風。

畢竟哪個門派也要養活一大幫子人,而錢財又不是大風颳過來的,再加上當時的元朝各種的大小問題,也沒有太多人的給這些門派捐錢了,所以這六大派的時光也不好過。

於是大家才會同意滅絕圍攻光明頂的要求,說白了就是大家都沒錢了,一起來光明頂打一下土豪,然後把對方的家低分一分而已。

但是這樣的事情又不能說的太明,只能說我們也是為了除魔衛道,為了天下太平,所以才會一起圍攻魔教,徹底剷除這個邪惡的勢力。

從這裡面我們可以就看出來,所謂的六大派其實只是朝廷扔在外面的煙霧彈而已。

平時喊喊口號,把這些跟朝廷作對的勢力釣出來,然後再扣上邪門歪道的名號,大家再群起攻之。

說白了這些所謂的名門正派其實都是在幫朝廷幹活而已,這些都是自己忠實的小弟,所以朝廷怎麼可能派出大軍將他們給討伐掉呢。

歸根結底就是這六大派很識實務,懂分寸、知進退,不會給當時有朝廷造成什麼麻煩,反而可以在朝廷力不從心的時候,貢獻一下自己的光和熱,對於這樣的友好門派,朝廷當然不會派兵去討伐了。


虎頭山小妖


得不償失啊,用一百萬美金的導彈去轟炸一頂價值十美元的帳篷,這種“壕無人性”的事,全世界也就美軍能幹出來。

別看小說裡把江湖門派寫的精彩紛呈,其實也就是“地方黑社會”程度的規模,人數一般在數百到數千不等,也可能真的就是“黑社會”,否則吃穿用度都哪來的?

金大俠不細緻談這個問題,黃易的小說中,就談到了門派也是要做生意的,許多的門派爭鬥都是跟利益有關的,“黑社會”的味道濃厚。

在朝廷眼中,用正規軍去攻擊“地方黑惡勢力”,明顯是大炮打蚊子,哪怕現在也不會這麼幹,警察部隊足矣。

具體的原因具體分析。

第一,不涉及政事,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水泊梁山在豎起“替天行道”大旗之前,朝廷定位其為“山賊”,立起口號之後,定義為“反賊”,一字之變,性質就變了,涉及“謀反”才是朝廷工作內容的重中之重。

除了明教,各大派都沒有明確的反元行為。所謂的抗元,大多都停留在口號上,這樣就不會引起朝廷的重視。

換個角度說,他們要是真的抗元,又怎麼會“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呢?他們不知道明教是抗元主力嗎?當然知道,所以他們的抗元只是說說罷了,滅絕口口聲聲紀曉芙丟了她的面子,抗元大業抵不過她的面子,你就知道他們的抗元有幾分可信了。

第二,剿滅難度大。

各大門派都有自己的地盤不假,同時也說明他們的“地頭蛇”性質。熟悉周邊環境,且大部分都在山上,就算朝廷派兵剿滅,深山老林隨便一藏,搖身一變,高手立馬成山賊。再加上身手高強,風裡來,雨裡去,抓人你也找不到,一頓“躲貓貓”下來,相信官軍死傷慘重,只是撫卹金就夠朝廷頭疼的。

第三,野火燒不盡。

各大門派下邊還有各小門派,各小門派下邊還有各種“村霸”“地痞”“無業遊民”,“地頭蛇”的特點就是,一茬接一茬,可壓制難根除。

你消滅了大的那一撥,過一段時間,再長出來一波,慢慢再變成大的一波,且正逢亂世,朝廷哪有精神餘力來整治涉嫌“民事”的案件。

第四,總結。

假如我是當時朝廷的一員,我也是真頭疼。且不說之前說的各種難度,退一步說,就算朝廷上下統一,犧牲一批軍士,哪怕像小說裡的趙敏一樣用計謀,抓住了各大派的頭頭們,你們怎麼辦呢?殺了?用什麼理由?“反賊”?各大派除了口號(其實也都不怎麼明確,也就私下裡說說),你拿得出證據?

我也懷疑這些門派的節操:“我們只是打架鬥毆,憑什麼抓著就殺?”

而且他們真的就只是和明教打群架,明教還是抗元的,是朝廷的對手,這個角度說是不是該給門派們點獎勵呢?

好吧,就算你不管證據,抓著就殺,結果呢?問題就解決了?未必吧。

激起民變是肯定的,擴大範圍的動亂也有很大可能,明面上不行,就轉入地下,給你來幾次“襲擊”,同樣渾身難受。

徒子徒孫也有了報復的名義,獲得更大的民間及敵對勢力的支持。

反元組織也會拿這個名頭說事,來例證元廷殘暴,以此凝聚人心。

趙敏抓了人卻不殺,拋開劇情來說,也是符合實際因素的考慮,殺人簡單,解決問題卻很難。


書僮聊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如下:

第一,各大門派沒有公然反元。

大家注意,真正公開反元的是明教。

明教的教徒直接拉桿子起兵,四處反對蒙古朝廷。

但是,六大門派沒有公開反對朝廷,只是不願意作為朝廷爪牙而已。

這種情況下,朝廷直接把六大門派幹掉就沒有道理,要幹也要先幹明教。

第二,共同敵人是明教

即便趙敏捉住了武當5俠,暗算張三丰打的吐血,完全可以一舉將武當派殲滅。

但是,趙敏仍然還是先誘降,試圖讓張三丰為朝廷服務。

對於朝廷來說,消滅當然不如利用。

尤其,現在明教是主要敵人,明教又和各大門派為敵。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在各大門派沒有公開反朝廷時,要儘量拉攏他們一同對付明教,不應該胡亂樹敵。

第三,打垮各大門派只能便宜明教

因為武林是客觀存在的,就像黑社會一樣。

日本三口組的掌門曾經說,我們這些傳統幫派的存在,有著我們的意義。

我們這些傳統幫派,有自己的傳統,對幫眾有管理的方法,會盡量和政府合作,不去騷擾普通民眾。

如果政府消滅了我們,我們的幾萬幫眾不可能離開黑道,他們又要吃飯,只能投身或者自行組織新的幫派。

這些新幫派,不會尊崇傳統日本黑幫的很多原則,他們會肆無忌憚,無所不為,會導致社會混亂。

道理也是這樣。

如果朝廷將幾大門派打垮,這些子弟之內為了生存,肯定會組成新的門派甚至投靠明教。

此時他們和朝廷是死敵,為了報仇一定會和朝廷拼命。

這樣,朝廷不但多了很多敵人,還壯大了明教的力量。


薩沙


俗話說得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然而,這對江湖人士不太適用,甚至如果失敗了,還會給朝廷重要人物帶來被刺殺的遭難性後果。

首先,朝廷派兵圍攻江湖門派真的那麼容易嗎?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

比如容易的,《倚天屠龍記》裡,趙敏能在光明頂下一舉擒住六大門派,一是靠自己足智多謀,二是靠手下的武林人士武功高強,玄冥二老,阿大阿二阿三,苦頭陀,這可都是一等一的武林高手,每個人都不遜色上光明頂的那些高手。

比如容易的,屠獅大會後,元兵來攻少林,如果不是徐達常遇春及時來救,恐怕包括少林上千僧人在內的大部分江湖人士,都會被屠戮。

比如難的,江湖人士可以跑,由於他們身具高深武功,跑的比騎著馬的軍隊還快。《笑傲江湖》裡,少林寺一聽說令狐沖帶著兩三千旁門左道迎接聖姑任盈盈,立刻堅壁清野,全寺僧人撤退下來,讓令狐沖撲了個空。不要忘了,令狐沖帶的可是數千武林高手,雖然軍紀不如正規軍,可是靈活性遠勝之。

江湖人士最大的特點就是跑的快,而且可以分散著跑,反正都有輕功,只要不是被包了餃子,一鬨而散三五個月以後,又可以重聚,又沒啥損失,遇到小隊的朝廷軍隊,還可以大殺一場。

大不了我換個地方重新開業。

比如我是武當派的,被圍剿,大家分頭跑,三個月以後在終南山重新建立武當派。比如我是長江巨鯨幫的,太湖不讓我待,我就去洞庭湖,去鄱陽湖,實在不行,我沿著長江往上走,或者往下走,你能奈我何?

對朝廷來說,最大的問題不是不能去圍剿江湖人士,而是萬一圍剿不徹底,得罪了江湖人士,危險就大了。

《倚天屠龍記》裡,元朝朝廷曾經派兵圍剿參加屠獅大會的武林人士,面對這次伏擊,江湖人士都有一個信念,要保護好自己的下屬,特別是一些本門本派的掌門人教主。像張無忌楊逍五散人這種明教的高手,要脫身,很容易,他們之所以留下來,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手下和門徒。

朝廷想把那些小魚小蝦弄死,不要太容易,難的是這些大鱷。如果朝廷不能將之全部剿滅,那麼這些掌門人教主之類的高手,報復起來,十個一百個侍衛也擋不住。

《射鵰英雄傳》裡面提到的黃裳,為什麼搞出來了《九陰真經》啊?

因為朝廷要他帶兵去剿滅明教,而明教教徒裡面,沾親帶故的,跟武林高手瓜瓜連連的為數不少,他們被黃裳弄死了,他們的江湖親友要給他們報仇,就去幹黃裳,黃裳幹不過,就躲到深山老林研究對付仇家的武功,才搞出了《九陰真經》。

可以說,江湖的仇殺和報復,一點也不遜色於戰場上千軍萬馬的混戰,甚至驚險猶有過之。

《射鵰英雄傳》,歐陽鋒靈智上人沙通天等人,進入皇宮以後,如入無人之境,想刺殺皇帝,易如反掌,如履平地。

《倚天屠龍記》裡,張無忌要去被趙敏關押的六大門派的人,為了分散趙敏哥哥王保保的兵力,青翼蝠王韋一笑跑到汝陽王府去放火,跟苦頭陀把汝陽王的愛姬順手牽羊給偷來了,他如果想刺殺汝陽王,豈不是手到擒來。

所以,朝廷輕易不敢得罪武功高強的江湖人士,只要他們不干涉朝廷的事,不造成社會大範圍的不穩定,江湖的打打殺殺,朝廷和官府也就懶得管。

《笑傲江湖》裡,劉正風捐了個小官,要金盆洗手,左冷禪反對,派人阻止,嵩山派的人接連殺死劉家好多口人,官府就不管。

青城派的餘滄海,為了得到林家的《辟邪劍譜》,殺了林家和福威鏢局上上下下幾十口人,官府也沒管。

《神鵰俠侶》裡,李莫愁為了報復陸展元,殺了陸家莊近十口人,官府也沒管。

這些事例說明,朝廷面對江湖仇殺,根本管不了,更重要的是,不敢管。面對江湖上這些武林高手,江洋大盜,丟官事小,丟命事大。

萬一他們報復起來,誰擋得住?衙門裡的衙役和皇宮裡的侍衛,根本擋不了武林高手幾招。

我覺得還有一點,一般江湖小門派,朝廷不看在眼裡,他們那點小矛盾,範不著動用朝廷的大軍。只有像明教這種,成了大氣候,給朝廷的穩固帶來威脅了,才需要剿滅,而這已經超出了江湖的範圍,成了壓制叛亂,性質已經發生改變。

比如,《倚天屠龍記》裡,武當少林這種平常不會惹是生非的門派,朝廷範不著動用軍隊,消耗國帑去鎮壓。

你想啊,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這麼一次圍剿行動,得花多少銀子?得需要多少糧食?得死多少人?得到的效果呢?武當派的臭道士全跑了,撲了個空。朝廷吃飽撐得做這種無用功?


西堤君


朝廷和武林一直井水不犯河水。對於武林人士,朝廷通常採用三種方式:招安、圍剿和按兵不動。在倚天中,朝廷為什麼沒有派兵去討伐各大門派呢?

對於有著良好聲譽的武林門派,朝廷一般會採用招安的方式。倚天發生的時代背景是元末明初,那個時候天下大亂。各地起義的軍隊很多,明教只是其中一個。各大門派只參與武林上的事情,不參與政治。

  • 各大門派人數較少,六大派加在一起的人數都沒有明教多。一個單獨的門派根本形不成氣候。即使中原第一大派少林派,人數也不過數千人。在這數千人中,還有一部分人不習武。所以朝廷不擔心他們會造反。

  • 各大門派大部分來自佛道兩教,道教和佛教的帶頭人都會受到皇帝的冊封。一方面告訴天下,朝廷不會濫殺無辜。另一方面各大門派需要朝廷提供的錢糧。比如丘處機遠赴大漠,勸成吉思汗不要大肆屠殺。成吉思汗對丘處機大加讚賞。後來成吉思汗讓丘處機掌管天下道教,並賜予“金虎牌”。趙敏對六大派也是勸降,希望六大派為朝廷效力。如果趙敏直接滅了六大派,只會讓成武林人士同仇敵愾共同抗元。

朝廷和六大派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就是明教

  • 明教源自波斯,從北宋時期傳入中原。明教追求的目標是和平、光明、善美、秩序和潔淨,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隨著明教隊伍的壯大,明教有了自己的管理體系。既有武林高手,又有軍事人才。北宋時期還好,畢竟皇帝是漢人。到了元朝,皇帝變成了內古人。這就給了明教造反的機會。所以朝廷必須要剿滅明教,要不然皇權難保。

  • 明教的崛起必然會使武林重新洗牌。除了少林和武當,剩下的門派都害怕明教。因為明教教主陽頂天的武功略高於三渡之一的渡厄,左右光明使加上四大法王的武功不低於武當七俠。再加上五散人、五行旗和天地風雷四門,哪個門派都幹不過明教。反過來明教想滅哪個門派都是輕而易舉的。

  • 各大門派最應該感謝的人是成昆,是成昆讓明教變得四分五裂。這也是為什麼六大派一直想剿滅明教的原因,因為他們害怕明教再次崛起。

總結:各大門派追求的目標和朝廷不衝突,比如爭奪武林第一大門派,爭奪武林第一高手,爭奪武林盟主等等。這些目標都不能撼動皇權,所以朝廷只會招安不會派兵圍剿。


雨緣竹讀書


六大派,一百年裡,完全沒有任何的反元計劃和行動,趙敏的掌控武林計劃,也只是想把這幫門派威逼利誘為我所用,而不是連窩端,事實上,真正和官軍時不時產生些對抗的只有明教,張三丰在漢水救了常遇春,知道其身份後,他的第一反應是此人是魔教,第二是惹怒了官兵不好辦,所以頓時產生避開心裡。

至於郭襄留給峨眉的反元思想,那更純粹是沒影的事情,武當一直走野路子,俞老三下山除惡,也不過是追趕幾個毛賊,武當那哥幾個為了抵消老五夫婦的事情,商量著事情過去後,每人下山做幾十件善事,一切行為跟反元都是八杆子打不著的事,至於崆峒華山戲份太少,少林從射鵰時候就被遺忘,只有在倚天開篇郭襄的內心獨白裡簡單說了說為什麼近百年少林都沒什麼像樣的人物,崑崙,那更是不堪,電視劇從來沒拍,小說裡張無忌在尋找楊逍的途中和崑崙派發生不少故事,其中何太沖和他的妻妾,一張張卑鄙的嘴臉更是可惡。


當兵都是吃糧人


為什麼要討伐他們?

在《笑傲江湖》中,伏擊恆山派的不知名人士(後來證明,他們是嵩山派門下)遇到假扮將軍的令狐沖。雖然這夥人兇狠歹毒,殺人如麻,但也顧忌到“那使槍漢子不願戕殺朝廷命官,惹下麻煩”。

這是一般江湖中人的禁忌:如非必須,不願招惹官府中人。

也許有人會說,武林中人打架鬥毆,殺人是常事,官府怎麼也不過問?

還是《笑傲江湖》給出了答案:

“福威鏢局三代走鏢,江湖上鬥毆殺人,事所難免,但所殺傷的沒一個不是黑道人物,而且這等鬥殺總是在山高林密之處,殺了人後就地一埋,就此了事,總不見劫鏢的盜賊會向官府告福威鏢局一狀?”

一般的人命案,是“民不靠官不究”,馬馬虎虎就過去了。

正所謂“麻桿打狼兩頭害怕”,朝廷和綠林,正是這樣的關係。各大門派如果不惹事,官府一般不會過問。當然,如果是舉旗造反(梁羽生的小說裡,這樣的情況比較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還有的綠林好漢,會反過來投靠官府,替官府做事。《三俠五義》應該是最早的發源。但是這類人物,往往會受到綠林中人的鄙視。“五鼠”、“小五義”,都屢次受到江湖中人的敵意,甚至僅僅是因為他們投靠官府,就反目成仇。


棲鴻看紅樓


金庸武俠是一個邏輯自洽的武俠世界,小說裡描寫各門派已經是武林最高層次,這層次首先不屑於參合政治,不參與就沒利害關係,沒利害關係朝廷就沒理由管。如果出現朝廷硬要管的情況,這幫門派是有能力進行斬首式的打擊的,所以朝廷有忌憚。還有就是這幫世外高人徒子徒孫、旁支弟子多如牛毛,其實很多都為朝廷辦事,這就更打不起來了。

還有就是要強調一下,金庸武俠世界的各門派高手真不是吃素的,幾次著名的武俠高手從政,喬峰,一個人匡扶完顏氏,郭靖,抵擋蒙古幾十年。尤其是張無忌的時代,蒙古政府打中原各大門派的主意是小說裡他滅亡的重要推動因素。


生命費紙


那些江湖人士在武俠小說裡都牛逼的不行,一個個似乎可以翻雲覆雨,其實在朝廷眼裡都是一些渣渣,只要大軍一到就會灰飛煙滅,只要他們不造反,不亂搞,不去擾亂國家的正常秩序,朝廷睜隻眼閉隻眼才懶得管他們。

還有,這些江湖人士都是一些流竄分子,今天一個地方,明天一個地方,去剿滅不划算。

再則,許多的江湖人士都是被一些大家族大商人招為護院或者私底下的打手,不然,他們天天竄來竄去的吃風喝屁嗎?朝廷只要統治好那些家族和商人,這些江湖人士就翻不起什麼浪花。

江湖人士都是寄生蟲,他們不勞作,不耕耘,朝廷也管他們收不上稅,就讓其自生自滅好了。

也有許多義俠,國家被侵略的時候,國家就會徵召他們上前線當炮灰,一茬茬的收割,既讓他們揚了名,又為國家擋住敵人的攻擊,事後稍微給予一些名譽,就夠江湖人士樂呵了。

江湖人士和現在的黑幫派也差不多,或者一些獨來獨往慣偷,對於朝廷來說就是雞肋,吃著沒有味道,看著有些隔應,還不如不看,就讓他們自由自在的活在他們的武俠世界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