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老师教会我的成长秘籍:做喜欢的事,刻意练习,保持饥渴


樊登老师教会我的成长秘籍:做喜欢的事,刻意练习,保持饥渴

成长是不断变强


成长顾名思义就是长大成人,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的一个过程。

<strong>我们不断努力的学习,突破原来的限制,成为全新的自己,我们学会了一些事情,做成了一些事情,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好,这就是成长。


那么,如何去做才能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呢?

秘诀就是:做喜欢的事,刻意练习,保持饥渴,终身学习。


樊登老师教会我的成长秘籍:做喜欢的事,刻意练习,保持饥渴

喜欢


1. 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诸多个人成长的方法中,读书是最重要的一种。

说起读书,你第一时间想到的人会是谁?

我相信,至少有1400万人会在第一时间会想到樊登老师。


樊登老师是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毕业于西安交大,在大学期间获得过全国辩论会冠军。曾担任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之后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学位。

樊登老师平日里非常喜欢读书,也喜欢和别人分享读书感悟,他在一次讲课时产生了创办读书会的灵感。


用樊登老师自己的表述“创立读书会的灵感源于一次偶然的经历。我在给EMBA班学生上课期间,发现自己给学生推荐的书,学生只买不读,于是我想着把自己读过的书分享出来。起初我只是把读过的书做成PPT分享给学生,然而,学生们甚至连PPT也不愿意看,最后开始用微信群来讲课,没想到有了意外的收获。”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很多人都没有耐心去读完一本书,樊登读书会的宗旨是用读书点亮生活,目标是一年帮你读懂50本书。

樊登老师把那些厚厚的,看起来很难懂的书本,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考,用口语化的方式讲出来,在讲书的过程中风趣,幽默,并且逻辑清晰,旁征博引,收获了无数粉丝青睐。他充分的利用了自己喜欢读书的兴趣和做过主持人的优势,把自己定位为专业的讲书人,慢慢建立起了知识专家,人生导师,商业顾问的形象。

樊登老师的个人经历用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话,可以说是典型的把爱好转化为职业的例子,樊登老师大学读的是材料专业,喜欢辩论,毕业后做了主持人,因为喜欢读书,喜欢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接着又创办了樊登读书会。


整个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最初是发现读书有趣,喜欢,后来分享读书感悟又收获了乐趣,最终把讲书当作志趣。这也是我们想要把兴趣转化为职业时,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樊登老师于2013年末发起了第一场新媒体平台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的读书分享活动,之后每周为会员提供一个读书PPT,2014年开始在微信里每周读一本书,2015年把音频变成了APP,2018年会员达到20万人,2019年12月份会员突破1400万人。


从樊登老师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个人的成长,也是一个企业的成长,更是一群读书人的成长。


<strong>做自己喜欢的事,你才会全力以赴,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樊登老师教会我的成长秘籍:做喜欢的事,刻意练习,保持饥渴

刻意练习


2. 刻意练习让我们加速成长。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个教授雇佣一个学生,练习一项技能,背诵圆周率。刚开始背诵十几位就卡住了,他们寻找规律和技巧,不断行动,背诵了两年多,每周一小时,用了一百小时左右,记住了八十几位。


目前世界上记忆圆周率的世界记录是多少呢?


最早是美国人创立的,小数点后五百位,后来一个印度人打破了,记忆到小数点后一万位。

再后来,那一万位也被打破了。


现在世界纪录是一个日本人保持的,他可以记忆到小数点后十万位。


当然,并不是说他真的能够背出小数点后10万位的数字,而是因为他可以背到超越1万位很多的数字,测评人员干脆就说,你随便写一个数字吧,他就写了10万位。


如此难以记忆的数字,居然有人能够记这么多,太不可思议了,这就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著名球星科比有这样一句名言:“你看过洛杉矶凌晨4点的样子吗?我经常看”。


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也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赋,

如果你能够刻意练习自己的技能,你也会成为厉害的那个人。


那么,如何去刻意练习呢?


首先,你要带着目的去练习,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行为专注,要主动获得外界给与的反馈。


<strong>其次,你会经过这样几个阶段:1.你会进步2.遇到瓶颈3.你需要克服障碍4.然后会稳定提高5.之后再次遇到瓶颈6.你要想办法去克服障碍,7.再次提升。


经过这样的不断循环练习,你的成长速度就会呈指数级跃迁,你的技能就会练习得越发精湛,你会变得杰出不凡,就好像拥有了某种天赋一样。


樊登老师教会我的成长秘籍:做喜欢的事,刻意练习,保持饥渴

渴望


3. 保持饥渴是我们成长的动力。


威尔福·莱特康丽奋斗了40年,成了全世界织布业的巨头之一。

尽管事务十分忙碌,他仍然渴望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每天抽一小时来画画。为了保证这一小时不受干扰,他每天清晨5点前就起床,一直画到吃早饭。


他说:“其实那不算苦,一旦我决定每天在这一小时里学画,每天清晨这时候,渴望和追求就会把我唤醒,怎么也不想再睡了。”


数年下来,他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其中有几百幅被高价买走。他把用这一小时作画所得的全部收入作为奖学金,专供给那些搞艺术的优秀学生。

他说:“捐赠这点钱算不了什么,这只是我的一半收获。从画画中我获得了很大的愉快。”


成长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事,不要着急。


如果你想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就不要着急,要长的慢一点,只有根深才能蒂固。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有渴望之心的人,会不断成长,没有上限,他们会以一骑绝尘的速度奔向成功;而没有渴望之心的人,只会原地踏步,停止不前。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学习到,渴望是成长的驱动力。

只有渴望进步成长的人,才能变得更加优秀,不但可以成全自己的梦想,还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实现人生的崇高意义。


樊登老师教会我的成长秘籍:做喜欢的事,刻意练习,保持饥渴

终身学习


4. 成长的最佳方式是终身学习。


在德国西比西城,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女士,她的名字叫做约翰娜·玛克司夫人,她经过6年的刻苦学习,读完了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科隆大学的教育学硕士文凭,此时她已经70岁了。


更为厉害的是,在9年之后,年近80岁高龄的她又完成了长达200页的博士论文,论文的题目是:“如何度过晚年——学习使老人永远充满活力”,最后,她被科隆大学授予教育博士学位。


人们对这位孜孜不倦的老人赞叹不已,由此她还当选为该城“最伟大女性”。

后来,玛克司夫人作为嘉宾,还参加了德国著名电视主持人迪沃累克主持的一次脱口秀节目。这下,全国的观众都认识了这名戴着大框架眼镜、说话有条不紊又颇富幽默感的老人。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86岁开始使用电脑,建立了自己的网站,90岁之前,于老出版了75部著作,其中包括散文集《古稀手迹》《墙外的石榴花》《我眼中的他们》《周扬和我》《我的编年故事》等。


晚年的于光远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坐在电脑前,除了吃饭、睡觉,他基本都在电脑上写着、学着、玩着、快活着。


他表示,不过百岁生日,要出百部著作。


世上无难事,最怕有心人,有心人不会被现实的种种条件所束缚,年龄不是问题,性别不是问题,遇到的所有困难都可以克服。


他们有一颗成长的心,总会发现新的成长方向,他们愿意付出时间来做自己的人生规划,愿意付出时间去学习,也愿意等待。


他们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们从不期待花朵凭空绽放,他们相信努力,相信成长的力量,他们改变可以改变的,原谅值得原谅的,期待着更好的变化。


以上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成长。

成长无界,学海无涯,而最好的成长方式就是终身学习。


樊登老师教会我的成长秘籍:做喜欢的事,刻意练习,保持饥渴

优秀


<strong>一个人如果想要变得更优秀,更成功,就要不断努力,不断行动,不断尝试,不断的总结各种经验,不断的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去尝试新的方式方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收获能够收获的,感受可以感受的,积累可以积累的。


如果你能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刻意练习技能,保持对学习的饥渴,成为终身学习者,你就掌握了个人成长的秘密,你将告别过去的自己,成就美好的新生。


我相信,只要你认真努力的去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成长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