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岛战役比睿和雾岛的损失对日本影响很大吗?二舰的作用好像并不比重巡更大?

自立124


1942年的8月份,美军成功登陆瓜岛,并在瓜岛建立了一系列前进基地。其中便包括岛上可以起降轰炸机的亨德森机场。10月份,为了夺回瓜岛,旧日本帝国海军将"四大金刚"(金刚级战列舰各舰)全部投入战斗。

10月13日,金刚级战列舰的"金刚""榛名"两舰成功炮击亨德森机场,将其瘫痪了一段时间。对于日军来说,亨德森机场对于能否夺回瓜岛至关重要:美军陆基战斗机、轰炸机可以在其上起降、补给,如果能够成功摧毁该机场,日军后续的作战行动将会相当顺利。

比睿和雾岛两舰都被命令再次前出炮击瓜岛上的机场。但是这次没有成功:1942年11月13日,美军与日军展开了规模巨大的第三次所罗门海战。被美国驱逐舰"拉菲号近战糊脸的比睿号,指挥人员全部重伤不说,上层建筑还燃起大火。狂轰滥炸中,被近失弹炸毁舵机的比睿号失去了机动能力,翌日日军将其自沉。15日再次返回炮击瓜岛上美军机场的雾岛号,为了指示目标,在夜幕中打开了探照灯,从而招来了美军的集火攻击。

于是在"炮击瓜岛"这一作战环节里,日军四大金刚成功折损二员大将。预定的作战意图却并没有达到,亨德森机场在美军工兵的抢修下,没几天就重新开放。尽管金刚级是旧日本帝国海军中舰龄最老的战列舰,但经过了两次现代化改造之后这四艘战列舰对于日本来说仍然举足轻重。

旧日本帝国海军一共发展了"河内""伊势""长门""扶桑""金刚""大和"六型共14艘战列舰。2艘战列舰的损失,固然对于日本来说是个相当沉痛的影响。这不仅是军事装备的问题,损失的将领、富有经验的水兵更是无法弥补的战争资源。对于战局的影响甚至左右了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走势,这对于日本来说恐怕是个更加难以接受的损失。

首先需要明白一个概念:在《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失效前,重巡洋舰的划定是满载排水量小于10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203mm,航速不过30节的军舰。而战列舰的划分,是满载排水量小于45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406mm的军舰。

起初“金刚”级是作为战列巡洋舰而设计的,满载排水量仅有27500吨,最大设计航速也仅有27.5节。这四艘战巡,成了当时日本海军的四大主力舰,也称“四大金刚”。但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以后,按照规定需要废除一条主力舰。因此比睿号被拆除4号主炮塔,退出日本海军现役,转为训练舰使用。

1936年日本正式退出了海军军备谈判。在1934年,谈判就有破裂的迹象——日本迅速将雾岛号安排了现代化改装。除了增加舷侧装甲带以外,还换用了新式锅炉。1936年,作为训练舰使用的比睿号也恢复了主力舰的身份,同样增装舷侧装甲带、换用新式锅炉以外,还恢复了原本3联装356mm舰炮的4号炮塔。

改装后,两舰的满载排水量达到32500吨以上,最大设计航速也达到了30节。除去4座3联装356mm主炮,还装备着16座单装152mm副炮、6座双联装127mm高平两用炮、12座双联装25mm高射炮。

在二战进行期间,旧日本帝国海军凭借着18艘重巡洋舰东征西战。但是这18艘重巡洋舰,有一部分是"掺着水"的。在一开始建造的"古鹰"级,排水量仅有7000多吨,装备的是6门200mm单装舰炮。其次的"青叶"级也是如此,但后续改装中换用了203mm双联舰炮。

"妙高""高雄""最上""利根"这四级重巡洋舰建造时期已经很接近日本退出海军军备限制谈判了,所以在建造途中更改了设计图。由于武器装备的增加,满载排水量统统超过了1万吨,主炮已经升级为203mm双联舰炮。为了增强单舰火力,除了利根级以外,其他三款重巡洋舰无一例外都装备了5座双联203mm舰炮。

不过在当时大舰巨炮的思路下,战列舰才是整个舰队的核心。无论重巡洋舰、轻巡洋舰还是驱逐舰,统统是为战列舰"打伞"的。比如掩护战列舰进入射击阵位、在舰队的前沿为战列舰护航、使用自身防空火炮为战列舰防空。必要的时候,还要发射烟雾掩护战列舰脱离等等。

所以相比"比睿"和"雾岛",重巡洋舰无论是对空火力还是对海火力都要弱得多。以"最上"级为例,虽然满载排水量也就11200吨,除去5门双联装203mm舰炮以外,便是4座双联装127mm高炮、12座三联装25mm高炮。

从中可以看出,重巡洋舰和战列舰的火力配置之间差了整整一级。首先是主炮,日式203mm舰炮的射程仅为29.3公里,而"比睿""雾岛"两舰上的45倍径356mm舰炮,最大射程达到了35.4公里。这也就是说,这两艘战列舰比18艘中的任何一艘重巡洋舰,主炮攻击半径都足足大了6.1公里。

无论从对舰火力还是对空火力来看,满载排水量远小于战列舰的重巡洋舰,其火力配置也就自然会简化一点。所以重巡洋舰的单舰作战能力略小于战列舰,这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更何况对于重巡洋舰来说,战列舰就是绝对主力舰的存在。无论如何,重巡洋舰需要为战列舰护航。

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战列舰恐怕也藏着掖着不肯轻易放出来。无论是哪个国家,战列舰在其海军中都是作为绝对的主力舰使用的。重巡洋舰则是次一级的主力舰,除非在实在没有战列舰,或是根本不用出动战列舰的情况下才轮得到它作为"主力舰"。

而且战列舰的"吨位稍大",大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在当时军舰吨位越大,综合战斗力越强悍似乎是一条铁律——武器装备更多,人员的生活空间,舰内油箱容积、厨房冷库容积,弹药库容量甚至是医院病床、手术台以及配备军医、药品的数量,损管及设施的全面与否等等无一不决定着军舰的续航时间,以及能打多高强度的战斗。

如果非要按照大舰巨炮时代的作战思路来给"二舰的作用好像不比重巡大"作一个回答,那么想必标准答案是什么,大家也心中有数了。"比睿""雾岛"二舰的损失,对于日本来说非常沉痛——而旧日本海军中的18艘重巡洋舰,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这两艘战列舰。


雷姐的机械空间


这么说吧,43、44年之前,大体上美军处于守势而日军有一定的主动权

一方面,日本培训的精锐飞行员们还在,另一方面美军有太多的主力舰在船台上。

然而在42年末的圣克鲁斯海战中,日本海航的精锐们挂的差不多了,43年开始大批的埃塞克斯级和独立级下水服役

然后美军在44年开始大反攻。第一次大战役就是马里亚纳,然后飞行员素质、战机性能以及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美军把日本人打趴了。整场海战,日本击落了40架美军飞机,而美军后来因为回收飞机时夜间降落问题摔了80架。。。。。。所以那一战本子的海航战绩还不如地球自转

然后再看看ijn主力舰的损失情况

先是战列舰:

大和:大和死于45年的菊水特攻,武藏死于44年末的莱特湾战役

金刚:金刚死于44年末的台湾海峡,比睿死于42年末第一次瓜岛夜战,雾岛死于第二次,榛名死于45年吴港空袭

长门:长门战后死于核试验,陆奥43年死于自爆

伊势:伊势日向两舰都死于45年吴港空袭

扶桑:扶桑山城都死于44年末的苏里高

再是舰队航母:

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四舰死于42年中途岛海战

大凤、翔鹤、飞鹰死于44年马里亚纳海战

瑞鹤死于44年末的莱特湾海战

隼鹰战后拆解

云龙死于44年末上海附近海域潜艇偷袭

天城45年吴港空袭翻覆搁浅,葛城也在吴港空袭中重伤失去机动能力

信浓死于44年末雷击

看看这群本子有多惨,12条战列舰中只有1条战后活下来,13条舰队航母中就两条战后还能用。而且大多数其实都是44、45年挂掉的。剩下的轻母、重巡其实也差不多,没几条活着的。能和这个比惨的也就三德子了,大点的军舰也就欧根活到战后


寂寞相伴我


金刚级在当时不但是唯一四艘能跟得上机动部队航空母舰执行任务的战列舰,还是日本唯一舍得拿出来用的四艘战列舰。

舍得用这个影响就太大了,日本人就跟村里的老守财奴似的,他家财万贯每顿饭只吃半条咸鱼,那实际上就是他只吃得起半条咸鱼。

日本人就只有四艘战列舰,现在丢了两艘了!只剩下一半了,还敢打瓜岛吗?不敢了。再丢两条日本海军就没战列舰了!不是柱岛还有一堆吗?那不是战列舰,是日本海军的命根子。

就说当时的任务吧,356毫米舰炮和重巡的203毫米舰炮能一样吗?重巡炮击管用何须金刚级去,而金刚级的炮击确实威力大,如果多来几次美国空中优势真没了。要不美军干嘛用巡洋舰队堵呢?还一次性搭进去两个少将。

所以你不能因为她沉了就觉得她没用,以结果看问题很多时候会出错误结论。


老枪与战线


在瓜岛战役中,比睿和雾岛两艘日本战列舰的沉没,标志着日本彻底输掉了瓜岛战役。
比睿号战列舰


雾岛战列舰。

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最为活跃的是金刚级战列舰,这一型由英国设计并且首艘金刚号由英国建造的战列舰,是日本海军中最后一型有外国设计制造的战列舰,以后的战列舰都是由日本自己设计制造了。在设计的时候,金刚级是作为战列巡洋舰,不过经过30年代的大改装,金刚级已经升级为一型快速战列舰了。

日本海军出动比睿和雾岛两艘战列舰之前,日本海军在圣克鲁斯海战中获得战术胜利,美军的大黄蜂号航母被击沉,整个太平洋地区,美国海军只剩下了企业号航母,而且还是受伤的,而日本海军只有两艘航母受伤。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认为美军在瓜岛已经是山穷水尽了,所以日军开始调离大量运输船,准备向岛上输送大量地面部队,准备海陆配合一举夺取瓜岛。


瓜岛附近的海战。

当时,在瓜岛由于美军占据了亨德森机场,机场上的仙人掌航空队牢牢的控制了瓜岛附近的制空权,日军的增援部队和补给物资只能通过夜间输送上岛。而日本海军夜战能力远远超过美军,在几次夜战中,日本海军打得美国海军落花流水,这样就形成了这样的局势,白天美军往岛上送人送装备,但是天黑之前美军的运输船必须撤离,而日本人只能依靠驱逐舰组成东京快车,向岛上的日军送人送装备。

日军在之前的作战中发现,战列舰的重炮可以对于亨德森机场完成更长时间的压制,一般巡洋舰的203炮打完了,美军很快就会修复机场,不过战列舰的380毫米炮美军修起来就费劲多了,于是日军计划海陆协同,由战列舰炮击机场,同时向岛上大规模增兵,随后海陆协同一举拿下瓜岛。

但是,日军调兵遣将的时候,美军也没闲着,被打伤的企业号航母,带着焊工出场,一边走一边修,同时集中大量的水面舰艇部队截击日军的增援部队。

在1942年11月12日夜间进行的海战中,美国海军英勇奋战,在付出了3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以及1000人其中包括2名海军少将后,美国海军打乱了日军的炮击机场的计划,并且击伤了比睿号战列舰,而伤势较重的比睿号在天亮后被美国飞机进一步重伤,已经无法再拖带回去了,于是日军自己击沉了比睿号。

日军在13日夜间用重巡洋舰炮击了亨德森机场,但是203炮的威力不如战列舰380炮的缺陷暴露无遗,日军炮击完成的损害,在天亮以前就被美国工兵修好了,天一亮美军飞机马上出动轰炸没有及时撤离的日军舰船。
在11月14日夜间海战中,华盛顿号战列舰几乎是凭借着一舰对抗整个日本近藤舰队,而且还打赢了。


瓜岛附近的夜间海战,传统上,日本海军占有夜战的战术优势,在之前的海战中,日本海军也是在夜间控制了瓜岛附近的制海权,白天是美国飞机的,晚上是日本军舰的。

到了14日,日本海军继续组织舰队准备炮击机场,这一次是雾岛战列舰领头包括4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而美军投入了2艘战列舰和4艘驱逐舰,经过一夜的大战,日军雾岛和2艘驱逐舰被击沉,而美军2艘驱逐舰被击沉,1艘战列舰2艘驱逐舰受伤。

经过这3天的海战,日军有2000人和10吨物资被送上瓜岛,而付出的代价是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11艘运输船,10多艘驱逐舰,和送上岛的物资相比,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原定的海陆协同攻占瓜岛的计划完全泡汤。

对于日本海军来说,金刚级战列舰由于相对老旧,所以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加的战役远远超过著名的大和还有武藏,而日本海军不同于美国海军造舰周期远远长于美国海军,可以说象战列舰这种级别的军舰被击沉,在整个战争中根本是无法补充的。

而两艘战列舰特别是雾岛战列舰,是在夜战中被美国海军击沉的,这使日本海军长期引以为豪的夜战优势不复存在,美军利用雷达指挥火炮射击,火炮的射击精度远远高于日军,而且在漆黑的夜间,日军那些经过严格训练的水兵无法发现美军,但是美军却可以在雷达的引导下准确的打击日军舰船,这一点是11月14日海战美军胜利的关键,夜战优势的丧失是比丢失两艘战列舰更能打击日本海军的士气。


红色手电筒


说起来的话,比叡和雾岛这两艘战列舰时间也挺长的,应该算得上是金刚级重型巡洋舰的下一旗舰,跟日本人最新式的大和级战列舰根本就没法比。

为什么会重点突出这一场夜间海战的原因?其实和大家经常听到的一个名词有关,叫做瓜岛特快。

日本人和美国人针对瓜达卡纳尔岛实行了一系列的海空争夺战,这几乎都可以写进教科书,但是战争是只有被消耗的,很多东西你看起来就是一组数据,但是对于战场上面的实际指挥官来讲,有的时候这些数据背后代表的辛酸只有他自己能看得懂。

在航空母舰方面,日本人由于输了中途岛,所以它的航空母舰名义上面能够动用的也就是那几艘了,由其是重型航空母舰,四艘沉没了,两艘还在那儿修呢,所以在瓜达尔卡纳尔战役的争夺战里面,拥有企业号航空母舰的美国空军更具有优势,再加上挂的卡纳尔岛上面的空军机场,所以日本人白天根本就不敢近距离的靠近瓜达尔卡纳尔岛,因为一旦靠近了,就是在敌方的火力范围之下。

所以日本人就选择夜间进行作战,你还别说,当时日本人夜间海战的能力还确实挺厉害的,也正是因为这一个特性,日本人选择在夜间用驱逐舰给刮了卡纳尔岛运输。闫冰如果不能够解决夜间日本海军横行霸道的问题,那么对于美国军队来讲,短时间之内解决瓜达卡纳尔岛,这个事情可能得要往后拖延一下。

所以在此情况之下,美国海军决定增加夜间巡逻的舰艇,在这个时候,华盛顿号可以说力压群雄,站在了这个位置上。(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华盛顿号是从哪儿来的?是企业号航空母舰本身的护卫舰,当然这个时候战争打到这个份儿上了,也不管是预备役还是说前线的士兵,统一都在前面使用吧。

就这样,比叡雾岛,率领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和华盛顿号的美国舰队相遇,华盛顿号战列舰在过来的时候大喊一句,让开,我来了,证明美国人这一次是要实打实的和日本人在夜间干一场,在没有航空兵支援的情况之下,美国海军将在正面和日本人看似强大的战略进部队比一比手腕。

结果大家都知道华盛顿号赢了。

这场遭遇战造成的最后结果是日本人彻底对于挂大卡纳尔岛死心了之前还想着早上的士兵吃不饱,穿不暖,要不要送点东西慰问一下,虽然岛上的士兵确实饿的已经快打不起仗了,但是人家至少有这份心思,这件事情一出,得,赶紧把瓜达卡纳尔岛的食品全部撤出来,挂到卡纳尔岛,拱手让给美国人,为什么白天打不过,晚上也打不过这仗还怎么打?

这一次作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里面,太平洋战场上面唯一一次战略舰与战略舰之间的舰炮对决,能够把对手轰下来的一次成功战役在这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全都是漫天遍野的飞机,抢下了各种各样的功劳。

所以在看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又多了另外一层意思,这也正是当时战列舰部队的绝唱了吧,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发生这样的舰炮对决了,尤其是在这种吨位上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