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呼“春天來了”的我們,準備好迎接這份大自然的“禮物”了嗎?

我們高呼著: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春天總算在我們的期盼中如約而至,算是給我們仍因“疫情”而哆哆嗦嗦的心打了一針強心劑。

窗外頻頻露頭的太陽、徐徐的微風、歌唱的鳥兒們還有那日漸茁壯的大樹等等,他們不約而同地向我們宣告著:春天來啦!

高呼“春天來了”的我們,準備好迎接這份大自然的“禮物”了嗎?


可是,春天來了,我們真的準備好迎接這份來自大自然的禮物了嗎?

疫情帶來的這堂“自然大課”,我們真的上明白了嗎?

網絡鋪天蓋地的“科普”,讓我們第一次對“病毒”有了如此深切的瞭解,我們知道它長什麼樣子,它有什麼樣的性質,如何傳播,如何防護等等。


高呼“春天來了”的我們,準備好迎接這份大自然的“禮物”了嗎?

可是對於:如蝙蝠這樣的野生動物身上寄居著大量種類的“病毒”,他們自己卻不會致病甚至達成了神奇的平衡的原因,我們無從知曉。

難道“病毒”只跟人類過不去?亦或是我們人類做錯了什麼觸碰了“潘多拉盒子”的開關,觸發了“病毒溢出”?

或許一些動物學家的研究帶給了我們答案:帶給那些棲息地和生活習性穩定的野生動物種群的滅頂之災的“病毒”往往來自於人類!

高呼“春天來了”的我們,準備好迎接這份大自然的“禮物”了嗎?


鍾南山院士等科學家早在“非典”之後的思考與研究中,就已經清楚地找到了這個災難的源:

“思維方式的審視:人類社會步入工業時代後,以人的慾望無限擴張為內核的物質主義和以人的意志過度放大為內核的‘征服主義’,使人在永不停頓獲取更多物質的對客觀外界的征服和索取中,不知不覺地滑到了與自然為敵、從而反過來受到自然報復或懲罰的可怕淵藪的邊緣。”

高呼“春天來了”的我們,準備好迎接這份大自然的“禮物”了嗎?


高呼“春天來了”的我們,準備好迎接這份大自然的“禮物”了嗎?


高呼“春天來了”的我們,準備好迎接這份大自然的“禮物”了嗎?


17年前,經歷非典的我們沒有學會的知識,17年後,大自然再一次把這堂課——希望我們學會與自然和平共處的課程,提上了日程。

當我們看到報道中說很多疫情死亡病例並非是“病毒”所致,而是“免疫系統”的過度戰鬥導致失衡所致時,我們就應該想到如同在自然界中的諸多事物一樣,除了敵對的“競爭”關係,還有“依生”、“共生”的關係。

在“大自然”中並非只有“你死我活”的敵對狀態。若我們只想著“對抗”、分出“輸贏”這種過於單一的思維角度,往往侷限了我們。

高呼“春天來了”的我們,準備好迎接這份大自然的“禮物”了嗎?

面對這次危機,如果我們還是一味地認為“病毒”是萬惡之源,樹立起打敗病毒就是打贏這場戰爭的旗幟,那當它們變換面孔再一次出現時,我們將付出遠大於今天的代價。

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這個星球不是隻屬於我們人類!

高呼“春天來了”的我們,準備好迎接這份大自然的“禮物”了嗎?


《抗擊SARS實踐與新人文精神的思考》這篇文章還從另一個角度告訴了我們,僅僅是因為一時的“恐懼”,是很難徹底改變“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

文章寫道:“人們對自己生存狀態和生存方式的重新思考。首先受到質疑的,是人自身的生活方式。”事實證明該文章中所寫的很多改變都沒有成為後來實質意義上“生活方式”的改變。

高呼“春天來了”的我們,準備好迎接這份大自然的“禮物”了嗎?


是啊,我們常說的“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所以當下我們要思考不能僅僅是反省我們的那些生活方式不恰當。還應該思考哪些方法可以把一個完整的、健康的、平衡的生態系統和我們的生活方式結合。

如果說不僅僅是不吃野味就可以了,還有不過度開採、不汙染一條河流、不使用農藥化肥、不多用一個垃圾袋、不浪費一張紙等等,你願意為此而改變自己點滴的生活方式嗎?

高呼“春天來了”的我們,準備好迎接這份大自然的“禮物”了嗎?

你相信我們任何一個微小的舉動都可能給萬物緊密相連的生態系統,帶來巨大的影響,甚至是破壞它的平衡嗎?

你是不是忘了:那隻南美洲亞馬孫河邊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它偶爾扇幾下翅膀,就有可能在兩週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的一場龍捲風。

我相信我們可以改變,我們可以做那隻改善我們生活環境的蝴蝶。

高呼“春天來了”的我們,準備好迎接這份大自然的“禮物”了嗎?


我們不能逃避,也沒法逃避,倘若只想著把責任全推給“冠狀病毒”,不承認其中的“人禍”,還想著“一切恢復如常,一如既往地揮霍式生活”的話,那這次自然大課的考試我們又只能交上白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