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當選院士,研究的技術領先世界,最後卻選擇從政

我國現在的整體科研水平,都是落後於西方的發達國家。能夠在細分的領域取得領先地位,也是非常的不容易。這都是需要天才型的科研者,不斷的努力,才能夠取得這樣的地位。

今天,筆者要說的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研究的納米材料技術,在領域內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讓中國的科學家在納米的圈子裡面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38歲當選院士,研究的技術領先世界,最後卻選擇從政


盧柯是甘肅人,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16歲的時候就參加高考,並考入南京理工大學。在完成本科學業之後,他又考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這樣一位沒有出過國的科研,可以說是完全的“國產”博士。

依靠著自身的聰明才智以及努力,盧柯成為當年的優秀畢業生,並順利拿到首屆中國科學院院長獎特別獎。當時的科研環境非常好,研究所的導師十分的嚴格,盧柯可以學到非常多的知識,並順利確定自己的納米材料研究方向。在博士畢業之後,也順利留在研究所工作。


38歲當選院士,研究的技術領先世界,最後卻選擇從政


28歲的盧柯依靠著自己的研究成果,就被破格提升為教授級研究員。這在當時的中國學術界,是非常的罕見。畢竟一位“國產”博士,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就能夠擁有這樣的職務,讓人感到驚訝。更值得一提的是,在30歲的時候,盧柯就成為博士生導師,國家重大項目的研究人員。

在隨後的八年裡面,他一直都是沉迷在實驗室當中,突破關鍵的技術。在中國的科研的環境中,能夠靜下心來八年研究一個細分領域,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也正是因為8年的努力,盧柯獨闢蹊徑地在國際上提出了一種製備納米金屬的新方法——非晶完全晶化。這種方法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並被廣泛應用。


38歲當選院士,研究的技術領先世界,最後卻選擇從政


他創造的這種方法,成為國際納米材料的3種主要製備方法之一,對提高國際生產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正是因為這項重大的貢獻,38歲的盧柯,成功當選陪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成為當年最年輕的院士。

後來,他又到美國以及德國的相關研究所,進行交流活動。在納米技術方面,他可以說是採百家之長,為我國的納米技術奠定良好的基礎。在2004年的時候,他課題組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納米結構——納米孿晶。這一研究成果再次轟動世界。即使是外國學者,都認為盧柯是一位天才型的科學家。


38歲當選院士,研究的技術領先世界,最後卻選擇從政


由於自身的科研成果惠及到全世界,美國的《科學》雜誌邀請他為編輯,這是第一位成為該雜誌編輯的中國人。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一位擁有諸多成就的科學家,最後卻選擇步入政壇,擔任遼寧省的副省長,這樣很多人感到可惜。

作為一名全球知名的科學家,也是具有極高天賦的學者,選擇從政這條路,確實不能讓人理解。如果他繼續留在學術界,可能會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因此,他選擇的這條路,是科學界的一個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