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真谛

作为70年代人,港产片一定没少看,八九十年代,港产片如洪水般涌入大陆,经历了斯巴达式革命年代的中国人,以前所能接触的电影大部分昂扬着刀与火的革命激情,严肃、刚硬,难免有些枯燥。猛然触到港产片,仿佛一个一贯只吃粗茶淡饭的苦行者,突然吃了一回满汉全席,如同醍醐灌顶,手足尚不及无措,就心甘情愿地做了港产片的俘虏。我当然是俘虏中的一位,对港产片来者不拒,照单全收,如饥似渴地看完了能接触到的所有港产片。港产片虽然不少看,但真正留下深刻印象得好象也没什么东西,如同一阵狂风,狂风过后,大地依然,天空依旧。在仅有的有关港产片的残缺记忆中,就有港人那一句经典语录: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快乐的真谛


非止只有香港的小市民们认为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快乐开心.在人类伦理学上,更有伊壁鸠鲁这样的哲学家把快乐提升到人生目的的高度,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快乐,快乐包括肉体与心灵的快乐。趋乐避苦、追求快乐是道德的基础和内容,是善,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因,也是人生的目的。我为快乐而活,快乐为我而存在.这就是在诸多伦理学派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快乐主义.

受惯了中国正统教育的我,对于港片中那些脑满肠肥、嘬着牙花的市侩小民所说出的快乐金句,虽印象深刻,但满心厌恶之感。但对伊壁鸠鲁这样的哲学家,就不能这么简单地轻而哂之了。仔细地想想,快乐是人生之目的,似乎也不无道理。

人生在世,名利二字。就名而言,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是与之无干的。翻开历史书,在每以百年计的岁月中,所能独领风骚并加以记录的,无非是王候将相、才子佳人而已,而这些王候将相、才子佳人还得乘时而生,面临风云际会的历史机遇,才有机会在历史上留下英名或恶名,从而浮出茫茫史海,为今人所识记。那些比24K金纯度更高比例的绝大多数人,无论是在当时多么富甲一方、权倾一时、才动一隅而幸得小名,都被淹没在浩瀚的史海之中,轻重不如一粒微尘,似乎从来就没在世间存在过。就是那些站在中国历史塔尖上少之又少的几个人,譬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又当如何呢?即使时常为人所提记,但通常也是毁誉参半、褒贬难一,是英名还是恶名哪怕历经千载也难有定论。再者,即使有名,这个名跟那些早已长眠地下的有名者本人还有何干?褒不能有所增益,而贬不能有所减损。名,果真只是虚名不已。如若不信,还可做一实验,不许查百度,在一分钟之内说出,二十年前,你所在的省和市的最高领导人是谁呢?我敢说,比24K金纯度更高比例的绝大多数人是说不上来的,你想想,曾经让我等小民仰视的封壃大吏都在十来年的时间快速被人遗忘,还论等而下之之其余吗?

利呢?咱们英明的老祖先早有明断。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中国历史上,拥有巨富的非止一人,除了陶朱、和坤之类外,真正最富有的人是历代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理论上他们拥有全中国的所有财物。又当如何呢?在这样的财富供养之下,按说皇帝们应该象他们的臣民们所祈祷的那样,万岁万岁万万岁,但实际上他们都很短命,抛开死于非命的皇帝不说,那些自然死亡的皇帝们能活过70岁都已经是凤毛鳞角了,大部分自然死亡的皇帝们在三四十岁就早早地挂掉了。再有钱,山珍海味,一日不过三餐,宫室万间,一觉不过三尺,生病了,即使富如苹果之乔布斯,也难逃命运的安排。所谓你的财富,不过由你暂时为社会代持而已,就如同历代的名画收藏者,当你从这个世界消失之后,立马就逃离你的控制,消散于茫茫人海之中,那些持有你所曾经持有的财富的人,还会记得谁曾经持有过它吗?可见,利也是不可靠的。

既然名利皆为虚妄,那么香港的小市民和伊壁鸠鲁所说,快乐是人生之目的,确乎是人生之真理了。即使经过了分析,似乎验证了这一论点的正确性,但我的内心还是拒绝的,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让我们要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人类有益的事,快乐是人生之目的的观点,总觉得有些形而下。如果快乐是人生的目标的话,那我们的人生与那些快乐的猪生狗生何异呢?不过,有一点我是确信的,快乐即使不是人生的全部目的,那也至少是人生的目的之一,这应该是一个稳妥的结论。

知道快乐是人生的目的之一,并不是结束,而只是个开始。这是认识论,而非方法论。如何追求快乐,应该追求怎样的快乐,才是下一个更重要的话题。

如何追求快乐,不用人教,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随便问一个未中彩票的彩民,假如他中了五百万以后会怎么花,他会给你列出一份长长的如何让自己快乐的清单,万事俱备,只欠一张彩票。

快乐人人都会,无需我赘言。我想着重探讨的,是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快乐。快乐还有分别吗?当然有,有肉体的快乐,有精神的快乐。肉体的快乐,又可进一步细分口腹之乐,耳目之乐等。精神的快乐,有下里巴人之乐,也有阳春白雪之乐。快乐不仅细分有别,还有程度的差异。

我对当下不少人追求快乐的方式是有担心的。因为,很多人在追求快乐时,都要追求极致的快乐。我觉得这是相当危险的,这种对极致快乐的不断追求,最终可能导致快乐能力的丧失。

我曾经非常羡慕美食家,因为他们以吃为职业,吃就是他们的工作,不仅可以遍尝天下美食,还能在大吃特吃的同时成就一番事业,这让我等吃货无疑艳羡无比。然而,有一天,我忽然对美食家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或许美食家并不是值那么得羡慕的,甚至值得一些同情。试想一下,美食家们遍尝了天下各种最顶级的美食,如果他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人,那么只有那些最顶级的美食才能入他们的法眼,才能让他们产生美食的快乐。然而,即使是一个美食家,也不可能天天、顿顿享用各种顶级美食吧?我好奇的是,当每天面对家常饮食或者与朋友不得已汇聚于一个平常的餐馆,当一众普通人享受这些普通美食时,作为美食家,面对这些在他的眼里缺陷成堆、很难被顶级美食惯坏了的嘴所接受的普通美食,恐怕享受不到普通美食的乐趣吧?在一生中,能够被美食家挑剔的味蕾所认可的美食应该很少,那么是不是也意味着在一生中的大多的时候,只有很少地时候他才能够体会到美食的快乐,在另外的大多数时候只能体会到对食物的不快。食色性也,食作为人生两大基本需求,如果体会不到什么快乐,那么他的整个人生还有多少快乐呢?

快乐的真谛


要了解快乐的真谛,我觉得最值得观察的是孩子。为什么?因为孩子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人,这应该没人会反对吧。无论在何种场合、何种情况,最快乐的一群人永远是孩子们,哪怕是在穷乡僻壤,哪怕是在极度无聊的地方,你总能看见他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不停地嬉闹追逐。对孩子们的快乐,成人的我们可能不以为然,觉得他们快乐无非是出于无知而已,一些在我们成人看来没什么意思的事才能让他们开心不已。这样的理解我不敢苟同。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对于孩子的快乐,我有非常多的观察经验,也有一些认真的思考。一些成人看起来平常而毫无趣味的事物,孩子们只所以能够体会到无比的快乐,根源在于那些东西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或者体验还不够的,是一种新鲜感让他们很容易产生快乐。一个小石子,一个可以溜滑梯的台阶,一个小动物,一个逗人的鬼脸等等,这对他们都是新鲜的,新鲜的体验让他们产生快乐。孩子们初来人世,没见过、没经验过的事物到处都是,因而他们也就能时时处处找到快乐。这是孩子们快乐的秘密,同时我认为也是快乐的真谛。

快乐的真谛


快乐的真谛


快乐是跟新鲜相关的,应该是确凿无疑的。同样一座大观园,刘姥姥第一次进园的快乐感受,恐怕是日日厮混其中的宝黛们所不能体会的。占尽天下美色、坐拥三宫六院的皇帝为什么还要狎妓?也是新鲜感使然。人为什么随着年纪的增长,快乐起、越来越少?因为太阳下面已经没什么新鲜事了。为什么一些富人、明星会走上吸毒的道路?我觉得还是新鲜感作祟,因为,这些人什么都体验过了,什么都尝试过了,那些平常之物,已经不能让他们体验到快乐,最后只有毒品才能刺激他们麻木的神经,找到久已失去的快乐。

所以,对于很多热衷于长生不老的愿望,我是不那么乐观的。我很怀疑,假使有人能够实现这个愿望,最后恐怕也会自杀而亡或者疯掉。因为,终有一日,这世上再也没有能够引起他新鲜感的东西,一个没有任何快乐的人生怎么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呢?

中国有一类父母,千方百计地想给孩子最好的,看最好的,穿最好的,吃最好的,玩最好的,带他们看最美的风景,让他们拥有最好的体验。这是否明智呢?我不敢肯定。但我想,等这个孩子长大了,去独自闯荡这个世界的时候,发现这个世界上已没有多少新鲜的东西了,那他以后的人生还会快乐吗?我不知道,有的人会说,世上的东西那么多,怎么可能体验的完呢。也许吧,谁知道呢?我还是觉得,孩子时代,普通的、周边的东西就很容易给他们快乐,把一些快乐的宝藏封存一部分,留待他们以后自己去发掘、探索,也许是更明智的决定。

作为成年人,不要动不动就去追求什么极致,不要动不动去追求什么顶级,节制地去追求快乐,细水长流,让我们的快乐感官始终保持在低位,适当地如国画般留一些空白,可能才能让我们像孩子一样时时获得快乐,我们的人生才能时时快乐不断,兴趣盎然。

也许一些富有的国人听了我的见解之后,哂然一笑,以为屌丝言论,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见仁见智,姑妄说之,姑妄听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