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首批治愈,中医给力


快!首批治愈,中医给力

□本报记者 王煜 李慧英 白冰

兵贵神速!

这是我市,也是全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首个捷报。

2月2日,康复的刁某某和9岁的儿子走出市人民医院隔离区。

9天,216小时——1月24日入院,1月25日确诊,1月28日肺部炎症开始吸收,1月31日和2月1日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2月2日治愈出院。

好消息来之不易。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医药第一时间深度介入成为关键之举。

“患者刁某某高烧38.9℃,肺部出现大片阴影,重症倾向明显。其子症状较轻,体温正常。”1月25日下午,市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全部到位,严阵以待。

“患者腹泻严重,今天出现七八次水样便,腰都直不起来了。” 刁某某的主治医生冯洋及时报告。

“连线病房,看一下患者舌苔。”市第一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市中医专家组组长牛建海发出“指令”。

1秒!远程会诊中心屏幕切入刁某某病房画面。张开嘴,伸出舌头,患者舌苔立刻清晰呈现在屏幕上。“舌红少苔,干咳无痰,咽痛发热,伴有水样便。”中医专家组说,新冠肺炎似属中医文献记载的温病,刁某某目前的临床症状在中医上被称为少阳证。

快!首批治愈,中医给力

2月 2日 ,刁某某母子治愈出院 。刘春茂 摄

同样是温病,17年前防治非典,中医疗法后半程介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同的是,此次全程参与,中医就是一支主力军:以牛建海为组长的中医专家组,集结了韩永斌、杨慧敏、王会芳、刘洋、韩晨钟、王万庆、张利众、谢占清、王立敏、马路等11名来自全市各大医院的中医骨干。

新冠肺炎来势凶猛,湿邪致病特点明显,耽搁不起。结合疫情形势及刁某某主要症状,中医专家建议: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患者腹泻严重,应该先固本。

切中病机,单刀直入。

当晚,专家组根据国家诊疗标准开出抗病毒药物,同时辅以中药颗粒剂葛根芩连汤、小柴胡汤、麻杏石甘汤。市人民医院肺科大主任李福建解释,三个处方均出自《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经典方剂,葛根芩连汤清表解里、治疗腹泻,小柴胡汤主治少阳证,麻杏石甘汤具有清肺平喘的功效。

1月26日,刁某某体温下降,肺部炎症未再进展,干咳好转,腹泻次数明显减少。

这一次,中西医结合,“慢郎中”变身“急先锋”。

隔离区外,专家组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不断完善救治方案。

隔离区内,医护人员给予患者科学、精心照护,还为每名患者建立专属微信群。“一是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二是缓解情绪,让患者感受到:虽然被隔离,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隔离区护士长张微微解释。

的确,这不是孤军奋战,是医患共同的战役。1月28日,刁某某肺部炎症开始吸收,腹泻完全止住。心情大好的她在微信群说:“今天感觉有劲儿了,我的中药快吃完了,赶紧再给我开点吧。”

“不行!该调方了。”当天会诊,针对刁某某多痰症状,牛建海果断将处方调整为麻杏石甘汤合玄麦甘桔加减,祛痰利咽。

三天一调方,两天一调剂,甚至一天一调。以国家卫健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指南为依据,结合我市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及患者具体症状,中医专家组辨证施治,根据不同患者、不同体质、不同病程,制定 “一人一时一法一方”原则,一名患者一个救治方案,随时调整处方。

一切以患者受益为根本。

八段锦、拍打八虚、五行音乐……各种中医特色疗法齐上阵。每天早晨8时,谢占清通过视频连线,带领患者们一起拍八虚。八虚,即人体八个关节:两肘、两腋、两髀、两腘。从最初的被动扭捏,到后来的积极参与,患者们的点滴变化,谢占清都看在眼里:“每天坚持拍打,能增强自身免疫力。”

2月2日,刁某某母子出院,市人民医院院长陈振怀目送他们离开。直至此刻,他心中那根始终紧绷的弦才稍微松了松:“这是对我市中医力量的最好见证,我们有一批优秀的中医人才,我们有丰厚的中医底蕴,邳彤、葛洪、刘守真、张元素等中医名家都曾在保定悬壶济世。”

事实证明,保定中医药战“疫”,确实有一套。

2月2日,首批两例患者治愈出院。

2月5日,第二批两例患者治愈出院。

……

截至2月21日,全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2例,治愈出院29例,阶段治愈率达90.6%。中医专家共会诊患者530人次,开具中药处方184张,中药颗粒剂750付。

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推动防治关口前移,这是我市新冠肺炎阶段性治愈率领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向医学留观人员、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等易感人群,免费发放预防中药累计53万余人次。

战“疫”正酣,保定率先交出阶段性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