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诗


散文  |  生活的诗

当阳光从窗帘的缝隙中透出来的时候,我正在思考,这一天又来临了,仿佛还没有从昨日的那些文字中苏醒过来,有时候总觉得文字的魅力不在于给人警醒,却一直可以使人沉醉,一本小说,一段散文,或者三两句精炼的话,我不禁想起,流传最久远的恰恰是最简单的,比如针,我不禁哑然而笑,我的幼稚总在于能让自己如此感性。推开窗,冷冽的空气袭来,道路上依然是空空如也,在这个小房子里,已经快三十天了,幸好还有女儿陪伴,虽然总有争执,倒是平添了亲近。


远处的山依然是白雪皑皑的,前日零星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可这毕竟是春天啊,书桌前的文竹倒是嗅出了春天的气息,肆意生长着,冒出崭新的枝丫,不久后又是一层叠嶂,管他天气好坏,只管生长,向上,向左,向右,向前,向后,一定要伸展开来,从来不甘寂寞,蠢蠢欲动,那一个劲生长的力量,总能给我点启示。


这里的春天总是很短暂,看不出四季分明,倒是冷暖异常重叠,迎合天气的温度,只管在加衣减衣间往复,变换的场景,倒是锻炼出临机决断的果敢。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模糊了季节,却又彰显了天威,挑灯看剑亦或是雪满弓刀,都是真谛,一点一点的磨,才能见到亮光。


坐在书桌旁,轻轻的敲击着键盘,零星的片段,琐碎的话语,不成逻辑的结论,偶尔的天马行空,虚幻梦想,在文字落下的那一刻,我才觉得是属于我的,也是属于我的生活的。偶有的想法,转瞬即逝,坚定的决心,也会随着偶然半途而废,想想吧,这只是休止符,不该成为句号的。那些微小的光,如果不去照料,就会失去再次燃烧起来的希望,而生活不就是一点一点希望凝聚而成的吗。


有人说,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在于西方的文化在于外求,是理性和实验的,所以科学很发达,在外去追求答案,寻找幸福的真谛。而东方文化在于内求,是感性且诗意的,所以伦理很完善,向内追寻圣王,寻找自我的归宿。未来就在不远的将来,我倒是认为,一个完善的人,要过优雅的生活,必须有外的渴望和内的遵循,对于生活最好还是诗意,看见日落,虽然有夕阳无限好,只是渐黄昏的感叹,也会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怀古,有江湖问道,也有故人送别,零零碎碎,烦烦扰扰,最后还不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无意评价,亦无意引导,因为人生际遇,各不相同。但我始终相信,生活是一首诗,而生活的诗,可以不用讲究平仄押韵,只需直抒胸臆就好,生活的诗,不需要浓墨重彩,只需要平凡简练。此时我倒是想起《热爱生命》的开篇如此写道:一切,终究还剩那么一点儿,生活的困苦让他们坠入深渊,即便如此,也算是胜利,虽然他们已经输光本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