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危機下,企業如何活下來?這13條應對措施一定要重視!

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的企業要反思過去我們自身的流程、速度、競爭力,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恰好利用這次的疫情,來做一次深刻的變革。


疫情危機下,企業如何活下來?這13條應對措施一定要重視!

從一場災難中我們能夠學到什麼呢?我覺得要學的東西真是太多了。

這次的疫情,是天災,但也有人為的因素。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的組織效率太低了,有多少效率低下的人長期在我們面前出現,有多少效率低下的流程在我們面前出現,這些流程可以說比比皆是。


這樣的事,可能在我們企業中也一樣存在。我們說是以客戶為中心,但是做的時候並不是以客戶為中心。


我們面對這樣的災難,我們應該做哪些事情?

第一個是信心。信心太重要了。創業就是一個持續面對困難和問題的過程。要認識到這今天我們遭遇的疫情和困難,它是暫時的,短則是三個月,中則半年,對有些地區來說,可能就是一年以上的影響。

但是這三個月和半年我們就死了嗎?我想不是。

這就要回歸到一個基本課題。戰略的起點是什麼?可能大家感觸不深,我重申一下,戰略的起點是活著,是持續活著。如果我們以活著為導向,不放棄,而不是以利潤為導向,不是以賺錢為導向,我想我們很多問題都會釋然,我們就一定能夠活下來。

這是一個危機,但是危機背後恰恰醞釀的是機會,機會和危機是共生共存的。

所以,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的企業要反思過去我們自身的流程、速度、競爭力,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恰好利用這次的疫情,來做一次深刻的變革。

我給大家10多條重要的措施,來給不同的公司做借鑑。

疫情危機下,企業如何活下來?這13條應對措施一定要重視!

01

首先我們需要一封信,這封信誰來寫?我想請CEO自己親筆寫。

我希望這封信能寫出你的心聲,寫出你對當前形勢的看法。這封信太重要了,既寫給客戶,也寫給員工,讓大家知道公司不會死,不會三個月就死。否則,如果今天我們士氣沒了,精神氣也沒了,我們此刻就已經死了。

所以,我希望CEO好好向任總學一學。也許你的口才不夠他好,我希望你能夠認真思考,好好寫,它不需要多麼有文采,它需要你寫出心聲,能夠發出勇敢的聲音,發出定海神針一樣的聲音,告訴員工和客戶,我們此刻在一起,只要我們大家艱苦奮鬥,再大的困難,我們都是可以克服的。

02

建立公司級的疫情防護委員會。

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公司戰略委員會的一個集中會議。一般公司戰略委員會可能有十幾個人,但是我希望這個委員會就3~5個人,它將是公司未來3~6個月持續經營的核心。這個委員會就是重要的決策機構。這個委員會也是體現從個體領導力走向組織領導力的重要體現。

我希望委員會能夠儘快圍繞疫情的狀況、公司的發展提出一系列的執行措施。委員會也要儘快去部署公司可能會存在的一系列的戰略調整。這些措施要通過最高委員會得到強力執行,我希望CEO能夠在這委員會里進行強而有力的推動。

03

公司戰略的調整和變化

相信大家在年初的時候已經制定了三年和今年的戰略計劃。如今又要發生變化了。這種變化是對組織的一次全新挑戰。

我們應該在4月份左右做一次審視,對戰略應該做一些調整。尤其對戰略中的一些重點事項、任務目標做變化和調整,也可能要對原有的一些區域市場客戶要做戰略性的放棄。

同時,從戰略執行角度來說,要加速戰略的推進。我們今年可能損失了幾個月,但是,我們要用剩下的時間來把損失追回來。比如,有些戰略原計劃三個月完成,能不能變成兩個月完成?原本四個月的工作,能不能變成三個月完成?

今年要針對外部環境變化做一些調整,要有針對性的聚焦一些重點市場、重點業務,比如說有些客戶,它原本的重點市場是在湖北的,這個時候就要堅決調整和變化了,必須要用別的市場來做調整。比如說像貴州市場、新疆市場,雖然可能比較偏僻。中國這麼大,一定有很多市場機會,一個地方出了問題,就要到別的地方找機會。

04

保住現金流。今年利潤收入都不重要,現金流最重要。

每一個創始人都要看看目前賬上多少錢,從最壞的程度思考一下,未來3-6個月預估能夠收到多少錢?能夠撐多久?如果你能夠活6個月,那要祝賀你。如果只能活三個月,那你需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來進行現金流的管理。

要保住回款和現金目標,一些可能存在問題的客戶就要做調整。一些存在問題的應收,可能要做調整,這些都是在戰略中要去做動態管理變化的方面。

今年的戰略中,可能最不重要的反而就是賺錢的問題了。今年可能要把我們的利潤目標調低,堅持活下來就是勝利。

疫情危機下,企業如何活下來?這13條應對措施一定要重視!

05

砍掉各種各樣的多餘的成本

關鍵是以下幾項,比如說物料成本、採購成本、物流成本、嚴重的庫存結構、研發成本浪費、行政成本等等。

每家公司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做產品戰略的調整。

也就是說,很有必要儘快開一次2020年的產品規劃會議,讓我們委員會和專家再做一次全面審視,再做一次調整。確保戰略性的產品還是要堅決做,勒緊褲腰帶也要做。

很多公司產品開發項目非常多,產品非常多,做還是不做,過去還是有點猶豫。今年正好堅決砍掉。還有一些產品過去不賺錢,也不知道未來能不能賺錢,我覺得今年要下個決心就不做了。因為我們要留下錢去做真正有價值的、戰略級的產品。

同時還有營銷成本、行政成本,包括運營成本,這些都應該做調整。能夠省就省一點。

但是,員工的支出,我想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減少。不要給員工降薪,也不要裁員,每多養活一個員工,在此刻都是給國家做貢獻。

當然,可有有部分員工並不是奮鬥者,從年終考核來看,他們也屬於後10%,也就說沒有疫情的話,他們可能今年就得離開公司。那麼,這部分的員工要不要動?

總之,從成本的角度來說,儘量不要降薪,不要砍人,儘量降低事務性成本。

另外,我們要鼓勵群眾們一起動腦筋想辦法,做節省,這樣通過這次變革,能夠形成長效的機制。這些節省的錢我們也鼓勵把10~20%獎勵給提出建議的員工,讓大家能夠繼續群策群力。

06

圍繞著營銷和重點市場,重新做佈局和調整。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

我們今年要聚焦在一些重點客戶和重點市場。你要去選擇你的精選客戶,重點客戶來做服務。

所以,我們需要開一個重要的會議,針對今年的細分市場、目標客戶做甄選和調整,要評估一下現有的客戶,哪些客戶能持續合作下去?哪些需要做策略性的調整和變化。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會,就是我們的老客戶。過去,由於服務不到位,導致老客戶的流失。所以,今年你是重新撿起老客戶的時候了,在這個艱難的時刻,我們要強調客戶服務管理,來幫助我們這些老客戶。

中國市場非常之巨大,還是有很大的空間,還需要很大的改善。這些市場未來也都是大有可為的。所以圍繞著重點市場和業務的佈局,是非常有必要做調整和變化。

07

供應鏈變革。供應鏈要基於銷售、市場的預測做調整。同時從生產計劃、備貨、採購、物流的角度做調整。

08

流程變革。2020年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持續推進整個流程的變革。

在這個變革背後,我們現在很多流程都需要做調整。今天我注意到深圳市政府提出一系列的流程優化,像一些產品的註冊認證,原本需要7天,現在可以兩天內完成。我覺得這都是政府在及時做的變革和調整。

我想企業也是如此,今年我們應該在我們的產品創新、供應鏈、訂單履行服務這些流程方面都應該做調整和變化,尤其涉及到客戶端的流程。目標是改善50%以上。

疫情危機下,企業如何活下來?這13條應對措施一定要重視!

09

組織變革

今年也是組織變革的一個良機。

通過職位的調整,目標的聚焦,我希望今年大家都定一個目標:人效提高。雖然我們今年的收入可能無法提高,但是人效完全可以因為變革而發生變化。

比如說,有些工作基於環境已經做了減少變化,這些職位就要整合;有些冗餘的職位,應該做調整。

10

我希望疫情稍微緩解一點之後,要重新去見客戶去,冒死也要去見客戶。見客戶就是公司活下來的機會。所以今年我們要減少一點管理,減少一點會議,要把大量的時間放在客戶那裡,把損失的時間彌補搶回來。

11

今年我覺得我們也要弱化考核,強化過程管理,這是一個重要的舉措。

過去我們的管理都是關心結果,我想今年不一定了,今年我們要關心過程。績效管理的核心,是過程管理、輔導管理。

比如說遠程辦公,我希望能夠每一天都有幾次遠程的溝通界面。雖然遠程,我們照樣可以有早會中晚會,確保相關工作的完成。

今年不要什麼都去做,要集結力量來突破。所以績效管理要弱化考核,突出過程。這就需要我們的管理者體現更高水平了。

12

今年也要突破一些全新市場,做一個挑戰

去年我在輔導客戶的時候,看到了有些客戶開始做跨境電商,這是一個重點的市場,絕對是風口。我鼓勵做國內客戶的同學要走向跨境市場,還有做零售的,要做線上市場,線上的短視頻、直播,這些都是零售行業的一些新的重點市場,一旦這部分流量突破了,就有可能活下來了。

這個疫情告訴我們,我們應該重新調整一些策略,哪怕這些市場攻堅非常艱難,但是,總比沒有好。

所以今年應該嘗試在一些新市場做一些佈局和調整,把我們的拳頭產品向新市場做轉型。

疫情危機下,企業如何活下來?這13條應對措施一定要重視!

13

最後一項是最核心的話題:持續堅持組織能力建設,持續堅持幹部能力建設,持續推動團隊學習,不管是遠程還是定期見面。要堅持學習,堅持變革、苦中作樂、充滿激情、奮勇向前。

我記得在12年前,當時金融危機爆發,我有幾天閒的時間,我覺得特別珍惜,寫了兩本書出來。今天我也開始思考,我要寫本書,來去給我的讀者和學友們,我覺得這都是特別好的。

所以我用我的例子來告訴大家,每個人能不能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給自己定一個成長的小目標,包括給組織也是一樣,不要浪費每一天,每一天不屬於疫情,屬於你自己。

我想在越是艱難的時候,團隊學習也非常重要。哪怕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大家相互提看法、提建議,哪怕領導者給大家講個課,哪怕我們請了專家給大家講的課,這些形式和方法都非常重要。

所以只要堅持學習,提高組織能力,讓整個團隊充滿精氣神,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向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